三國呂布逆轉人生第六百一十二章 蜀國殘眾至交州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呂布逆轉人生 >>三國呂布逆轉人生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一十二章 蜀國殘眾至交州

第六百一十二章 蜀國殘眾至交州


更新時間:2015年06月19日  作者:一騎闖天涯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一騎闖天涯 | 三國呂布逆轉人生 
·第四卷根基初成

卻說,朱治與諸葛恪領孫權詔令,于交州征集兵馬,對于為數眾多的桀驁交州山民,諸葛恪勸朱治采用軟硬并施,武力圍困與招撫并用的方針。△,

一面對已歸順的山民,發放糧餉,助其安居,擇其精壯入伍,一面又調集兵馬,據守險要峪口,修筑寨策,斷絕山民下山通道。

交州山民,被圍山中,因饑饉而被迫出山投靠,不到一月時間,朱治得交州健壯山民數萬。

且說交州之人素來習武健身,于山中打獵,這操練半月,已頗見成效,各部人馬驍勇強悍,隨時可出發征戰。

一日,朱治召集諸葛恪議事,商討發兵救援吳郡之事,只見諸葛恪面容帶笑,徐徐而道:“時下我軍已整備完畢,交州軍驍勇精銳,必可為奇兵之用,恪聽聞魏寇來勢洶洶,已然渡過了長江,兵逼南昌,事不宜遲,將軍可速發號令,即日出軍,襲擊其后,與王上里應外合,必能殺魏寇一個措手不及!”

朱治聞言,扶須頷首,就欲發令,忽然,有兵士來報,言有一部蜀軍人馬如今屯據在始安城外,軍中有一人自稱乃蜀漢丞相諸葛亮,兼付書一封,交予朱治。

朱治聽了,頓時面色大變,喃喃而道:“諸葛亮不是在成都與北晉軍決戰么?怎會忽然來到這交州境界?”

諸葛恪亦是臉色一變,不過很快穩住神色,腦念電轉,便是猜到大概。帶著幾分唏噓而道:“想必蜀漢已亡矣。我那叔父無處可投。想東吳乃是盟國,故來相投!”

朱治聽諸葛恪這一說,頓時虎目瞪大,驚呼一聲,帶著一臉的驚駭之色望向諸葛恪,諸葛恪神色沉著,微微頷首,以示確認。

朱治心頭大亂。疾聲而道:“諸葛亮號稱智多勝妖,蜀漢之主劉備更是當世梟雄,麾下猛將如云,更兼成都地勢險峻,城池固若金湯,若北晉未有百萬大軍,如何能夠如此迅速破得?”

“戰事瞬息萬變,更何況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倘若天欲亡蜀漢,如何奈何?將軍且看我那叔父信中如何道說。便可知其中一二!”

朱治聞言,面色一凝。遂教兵士取來書信,須臾,朱治接過書信,拆信而觀,臉色連變不止,最后嘆聲而道。

“果如元遜所料,其中變故之多,實在難以料想,現劉備已然逝世,如今由其長子劉禪接領大位,而北晉軍之所以能攻破成都,全依仗一名叫震天雷的軍器!”

“信中有言,這震天雷與曹魏的霹靂車略有相似,皆可據遠而發,不過其威力卻更要勝之數倍,北晉軍得此軍器,如能駕馭天雷,蜀軍正是被那轟雷炮連番挫敗,最后更是被攻破了城池,不得不棄城而逃!”

諸葛恪聞言,眉頭深鎖,滿臉凝重之色,眼中更是閃過幾分疑色,朱治見諸葛恪不信,搖了搖頭,便把書信遞給了諸葛恪。

諸葛恪接過,凝神而望,臉色連變不止,最后方才信了,嘆聲而道:“世上竟有這般神器?難怪我那叔父會敗于北晉軍之手,如今北晉已得益州,國力強盛,更兼手持這般犀利神器,倘若待其穩住局勢,不出數年,天下無一國可敵之!”

朱治聞言,心頭一蕩,連忙向諸葛恪問道:“曹魏國力強盛,正侵我東吳,北晉伺機歇養,亦為心腹大患,東吳復興難矣,依元遜之見,眼下可如何是好?”

諸葛恪面色一凝,眼中光華亮麗,凝神而道:“曹魏已渡長江,數十萬兵眾,殺入我東吳國境,當今之急,當速定外患,驅退魏寇!”

“諸葛亮智謀百出,曹老賊素來視為強敵,不如將軍且先接納蜀漢余眾,以為先驅,抵抗魏寇!”

朱治聽了,面色一變,甚是顧慮地說道:“諸葛亮乃蜀漢之臣,素來對漢室忠心耿耿,此番來投,全因其國被北晉所占,暫避戰禍!”

“如若我等此時接納,諸葛亮必暗中欲圖東山再起,將來必成后患,更何況茲事體大,還需由吳王親自定奪!”

諸葛恪淡然一笑,皓目微微瞇起,篤定從容地向朱治謂道:“如今吳王正于南昌抵抗魏寇,戰事緊急,若此時通報,一來一往,耗費時日,必定延誤戰機!”

“況且將軍豈不知兔死狗烹之理耶?如今蜀漢已亡,就憑諸葛亮那不足三千的殘兵敗將,有何懼哉?”

“眼下我國危在旦夕,我等暫且接納,卻以之為先驅,他日交戰之時,必有折損,待驅退魏寇,如何處置,還不全憑吳王處置!”

諸葛恪眼中露出幾分冷酷之色,朱治聽得,不禁打了一個寒戰,這諸葛恪心思竟是這般毒辣,就連自己的叔父也毫不猶豫算計。

諸葛恪見朱治連起異色,好似看透了朱治的心思,拱手慨然而道:“我諸葛一族,深受大王知遇之恩,恪自當效死而報,諸葛亮雖為我之叔父,但卻非我東吳之臣,恪又豈會因私心而費公事?”

朱治聽罷,臉上勉強露出一個笑容,頷首應道:“元遜所言甚是,如此便依你之言!”

于是朱治下令,派兵士先往,教始安守將,先將諸葛亮等蜀漢余眾安置于城內,好生款待,朱治則教諸葛恪一面整備兵馬,自己當夜整備一番后,便往始安城出發。

數日后,朱治趕到始安城內,速到城中府衙,不作歇息,便教兵士引路,前往安置諸葛亮等人的府中拜見。

卻說,始安守將聽令,將諸葛亮等一眾人,安置在城內東南處的一處府宅內,這府宅雖是廣闊,但略顯幾分殘舊。

張飛見了,忿怒至極,前番東吳有所怠慢,張飛已是懷恨在心,此下竟用這殘舊府宅安置堂堂蜀漢之主,張飛自然不肯善罷甘休,執意要尋那始安守將,換一處府邸。

諸葛亮連忙阻止,與張飛嘆聲而道:“三將軍,如今我等寄人籬下,形勢比人強,不得不低頭,此處雖是殘舊,但亦算干凈闊大,大王連日奔波,疲勞至極,若是得罪了東吳之人,只恐連這個居身之所也難得矣!”

諸葛亮苦口婆心,張飛聽了,雖是氣憤不已,但亦知其中無奈,恨恨地喝了一聲,甩袖便去。

于是眾人便暫且安置,諸葛亮、尹籍、蒯越等一眾文臣,居于東院,張飛、關興、鄧芝等武將則在西院居住,劉禪獨居于內院,至于劉永、劉理則各居于旁側兩院。

黃昏時分,諸葛亮聽聞府外傳起一陣馬蹄聲響,諸葛亮眼光一亮,心知必是東吳之人前來拜見,遂教劉禪整裝出廳。

待朱治趕來時,只見大廳之內,人頭涌涌,一少年坐于高堂,文武臣子各侍立于兩側,在那少年旁側,左邊站著一虎背熊腰,豹頭環眼,燕頜虎須,威勢逼人的老漢。

右邊一人,羽扇綸巾,一襲潔白鶴氅,面如冠玉,雙眼爍爍有神,似能看透天下之事,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朱治見之,心頭一驚,臉色一凝,遂不敢有絲毫輕視之心,入廳作禮先拜,報之名號。

站于左側的老漢,正是張飛,張飛瞪著環眼,見朱治頗為有禮,怒色遂褪去了幾分,冷哼一聲。

除了張飛還有坐在高堂忐忑不安的劉禪外,以諸葛亮為首其余人等紛紛回禮,禮畢,諸葛亮一臉淡笑,向朱治言道:“亮久仰朱將軍大名,今日一見,朱將軍威風凜凜,果然是聞名不如謀面!”

“孔明先生謬贊,治不過東吳一員小將,何足掛齒!”

朱治卻是謙虛,目光暗暗在打量高堂上的劉禪,見其神色慌張,坐立不安的樣子,眼眸不由一瞇,心中暗暗腹誹道:“那劉備一世梟雄,竟有這般孱弱子嗣,哼,蜀漢復興無望矣!”

朱治念頭一起,臉上一絲不屑之色一閃而過,諸葛亮仍是那張淡然篤定的笑臉,但朱治的神色變化卻是瞞不過諸葛亮的雙眼。

諸葛亮心中冷笑,遂又問道:“前番亮信中所言之事,吳王可有回復?”

朱治聞言,速速回稟道:“魏寇無義來犯,此下吳王正于南昌抵御魏寇,戰情緊急,某恐延誤戰機,而東吳、蜀漢本乃盟國,當應互相扶持!”

“故某先且自作主張,接納蜀王還有諸公在此,不過,吳王意下如何,某實不敢擅自猜度!”

諸葛亮聽了,神色稍微一變,眉頭一皺,凝聲問道:“魏寇殺至南昌,莫非魏寇竟已渡過了長江耶?不知此下戰況若何?”

朱治聽諸葛亮問起,心頭一震,抖數精神,遂將先前得知的情報一一告說,諸葛亮除了先前稍有動容,遂后神色便不再有絲毫變化。

聽罷,諸葛亮神色沉著,皓目迸發精光,一席話道出,反卻是令朱治大驚失色。

“南昌之戰距離至今已近有兩月,魏寇數十萬之眾強攻南昌,只恐南昌難保矣,南昌乃東吳最為緊要之處,倘若失守,依亮所料,魏寇必會分軍兩路,一路北上攻打吳郡,一路南下攻打長沙、桂陽等郡,還有交州之地,如此這般,東吳之地,恐怕不出數月,便盡歸魏國也!”(未完待續。。)u


上一章  |  三國呂布逆轉人生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