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呂布逆轉人生第五百二十八章 曹操稱帝(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呂布逆轉人生 >>三國呂布逆轉人生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二十八章 曹操稱帝(上)

第五百二十八章 曹操稱帝(上)


更新時間:2015年05月09日  作者:一騎闖天涯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一騎闖天涯 | 三國呂布逆轉人生 
把本站分享到:


樣式設置


:

小貼士:頁面上方閱讀記錄會自動保存您本電腦上的閱讀記錄,無需注冊

就在北晉與蜀國斗得天翻地覆時,曹操平定荊州,于淮南、江夏二地大敗孫權,操練水軍,征集兵馬,只待時機成熟便大舉伐吳。◎頂點小說,

而在許昌皇都,漢獻帝聽得曹操戰功赫赫,心驚膽寒,又聽聞北晉與蜀漢激戰正酣,蜀國雖頑強抵抗,但局勢不容樂觀。

漢獻帝見漢室大勢已去,終日寢食難安,唯恐一日,曹操篡謀奪位,而司馬懿因前番展露鋒芒,被曹操所忌,其后行事屢屢小心謹慎,不敢展露其智。

忽有一日,司馬懿與中郎將李伏、侍中陳群商議一夜,次日,忽然四處傳聞,報稱鳳凰、黃龍現于銅雀臺之巔。

這等瑞征一出,暗中不少人談論,乃魏當代漢之兆,一時間,朝廷震蕩,群臣議論紛紛。

荀彧見之,雖有心壓制,怎奈朝中諸臣,早有以魏取漢之心,此下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當夜,群臣趕至荀彧府中商議,來者有華歆、毛介、程昱、陳群、桓階、李伏、許芝、司馬懿等一班文武官僚。

荀彧似乎已知眾人之心,臉色黯淡,長嘆一聲,整裝而后,遂往公廳迎接諸臣,眾人一見荀彧走出,紛紛臉色一變,齊齊拜禮。

荀彧眉頭深鎖,雙眸如炬,環視眾人,最后目光停在了眾人之最末處的司馬懿身上,荀彧那目光仿佛能看透一切,司馬懿連忙作惶恐之色,低著頭,不敢正視。

荀彧臉色威凜。忿然甩袖。冷哼一聲。眾人見荀彧臉色不喜,面面相覷,皆無人敢先發言。

須臾,華歆臉色一凝,慨然而出,凝聲而道:“漢室衰微,天下崩裂,晉、蜀、吳三國割據一方。不尊朝廷!”

“若無魏王坐鎮中原,三國早就作亂,直逼天子,如今魏王平定荊州,正與吳賊對峙于長江之岸,以魏王經天緯地之智,不出數年,東吳可平矣!”

“而荊州一失,蜀國國力大損,豈能抵擋北晉之勢。依歆所料,將來天下將成兩雄爭霸之勢。而待魏王收復江東,天下已平三分之二,即時傾國之兵,與北晉一決雌雄,不出數年間,天下便可一統!”

“魏王功德巍巍,生靈仰望,今有此吉兆,實乃天人所應,魏王當宜應天順人,早正大位,實乃天下萬民之幸也!”

華歆話音一落,諸臣異口同聲,紛紛進諫,荀彧臉色黑沉,猛地一甩衣袖,怒指廳上諸臣喝道:“放肆,你等欲陷魏王于不仁不義耶?魏王事漢多年,雖有功德及民,然高居魏王,已是人臣之極,天子登位至今,兢兢業業,雖無功亦無過也,你等何德何能,豈可罔論禪讓帝位之事?”

荀彧滿臉潮紅,怒聲如雷,一身浩然正氣,諸臣聽得,無不心怯,這時,毛介神色一凝,作揖而道:“荀公所言差矣,實非我等放縱,今有吉兆,拒之不祥,魏王一生功德無數,平黃巾,起十八路諸侯討伐滅董卓,敗李催、郭汜,迎天子,平定河北梟雄袁紹,收復荊楚漢地,種種功績,古往至今又有何人可比肩耶?”

“如此世之英豪,若不能登臨帝位,實教中原群杰寒心,荀公深受魏王器重,當為先驅,我等皆愿隨應,可速速安排受禪之禮,令天子將天下讓于魏王!”

“你,大言不慚,放肆至極!!!”荀彧雙眼一瞪,怒聲吼道。

這時,程昱亦出,舌唇如劍,話如珠發,厲聲喝道:“荀公息怒,且聽某一言,孟夫子有云,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我等飽讀圣賢之書,當以此為效!”

“今魏王登位,實乃天下百姓之盼也,萬里江山唯有在魏王轄下,方得榮盛,當今天子,難統大位,自要效仿古帝,退位讓賢,還望荀公深明大義!”

程昱素來牙尖嘴利,這一席話說得荀彧啞口無言,司馬懿暗暗心喜,速與李伏、陳群兩人暗打神色。

原來兩人早前乃受司馬懿教唆,暗中說服華歆、程昱等臣,前來勸說荀彧主持大局。

此下李伏、陳群慨然而出,跪伏叩首,齊聲喝道:“此事事關天下萬民福祉,還望荀公三思!”

群臣見狀,亦紛紛跪下苦苦相求,近年,曹操兵伐荊州,又與東吳連番惡戰,荀彧處理國家大事,穩定局勢,早已筋疲力盡,極耗心神,如今被群臣連番激怒,只覺渾身肉顫,揪心無比,竟大喝一聲,昏厥于地。

群臣見狀大驚,急忙看望,一面又教人請來太醫調治,至此,荀彧臥病在床,華歆等人一面派人通報曹操,一面接管軍政大事。

荀彧犯病,此中因由漢獻帝在宮中略有所聞,大驚失色,至此夜不能寐,唯恐群臣逼宮犯上。

旬日之后,卻說華歆等人暫理國務大事,前番荀彧不愿主持大局,群臣派請華歆做主,華歆此人才智不凡,但卻極喜名利,心思狡猾,暗想若能為魏王取得帝位,日后榮華富貴定然享盡不絕。

于是以華歆為首,一班文武官僚,四十余人,直入內殿,來奏漢獻帝,請禪位于魏王曹操。

大殿之上,群臣拜禮已畢,漢獻帝神情落寞,渾身抖顫,好一群亂臣賊子,竟是各個面帶兇色,直視當今天子。

原來自從荀彧臥病在床,不在朝堂,這群賊子便是變本加厲,毫無謙卑,視漢獻帝如同虛設。

其后,華歆冷著面色,上表奏請禪讓帝位,漢獻帝雖早有預備,但此下亦如雷霆萬轟,六神無主,半晌無言。

華歆見漢獻帝不發一言一語,如同癡滯一般,坐立于朝上,急與身后諸臣投以眼色。

諸臣明悟,紛紛而出,一一稟告曹操功德,朝中百官所愿,蕓蕓眾生之民望,諸臣各個義正言辭,咄咄相逼。

漢獻帝如墜冰窟,忽然忿然而起,半癲半瘋,又哭又笑,怒聲喝道:“哈哈哈,好好好!好一群禍國殃民,目無君上的奸臣賊子!”

“朕想高祖提三尺劍,斬蛇起義,平秦滅楚,創造基業,世統相傳,四百年矣,朕雖不才,初無過惡,安忍將祖宗大業,拱手讓人哉?”

“你等食國之祿,當以復興漢室為己任,如今卻逼朕讓位,朕寧死不屈,若要取朕漢室江山,便來殺朕罷!”

漢獻帝狀若癲瘋,就在這時,忽然風云色變,大殿之外,雷云滾滾,群臣見狀,無不驚駭,以為觸犯天怒。

司馬懿毫無懼色,急在李伏耳邊疾言數句,李伏神色一凝,富貴險中求,漢室命數已盡,曹操遲早取而代之,若能早取功績,日后定能封王拜相,李伏抖數精神,近前而奏。

“陛下息怒,臣等職掌司天,夜觀乾象,見炎漢氣數已終,陛下帝星隱匿不明,魏國乾象,光華照耀宇內,此實非臣等相逼,實乃天意而為,愿陛下察之!”

漢獻帝冷聲一笑,如今他已一無所有,無所懼也,手指李伏厲聲喝道:“此乃虛妄之事,何以教朕舍祖宗之基業耶?實乃荒謬至極!”

華歆神色一震,忽然一聲大喝,宛如九天神雷落下,震駭人心,步步緊逼,瞪眼望著漢獻帝喝道:“自魏王迎陛下至今,已有十余載,當時天下大亂,群雄并起,國將不國,百姓無不于水生火熱之中!”

“試問陛下可曾為國征戰,為百姓造于福祉?這十余年來,若無魏王坐鎮中原,舍生忘死,引中原英杰與群雄征戰,漢室天下早被他人所奪,陛下焉有顏面提及祖宗基業耶?”

華歆此言一落,陳群眼眸炯炯,遂又奏道:“魏王功德巍巍,古往今來,無人可及,漢室基業,因魏王得以茍存,陛下身為一國之君,既未替國平亂,又未為百姓黎民造于福祉,如今天命人望,皆歸魏王!”

“若陛下尚眷戀帝君之位,遲早必使得人神共憤,況且自古以來,有興必有廢,有盛必有衰,豈有不亡之國、不敗之家乎?”

“漢室相傳四百余年,延至陛下,氣數已盡,宜早退避,不可遲疑,倘陛下深明大義,魏王取得帝位,天下歸心,不出十年間,天下一統,蒼生百姓即可迎來太平盛世,陛下亦可因此功德,流芳百世,而非遺臭萬年!”

陳群句句誅心,漢獻帝面色慘白,正如陳群所言,若非曹操,漢室天下早被諸侯分刮,如今半壁江山得以保存,全賴曹操四處征戰,討伐逆賊。

中原百姓得以安居樂業,不受饑荒、戰亂之苦,亦全賴曹操坐鎮中原,使得群賊不敢侵犯,曹操所立功績,已不能用功高蓋主來形容。

陡然間,漢獻帝好似回復神智,亦不再瘋癲,渾身無力般癱瘓在龍椅之上,一聲長嘆,似有無盡的唏噓。

漢獻帝招了招手,閉目而道:“禪位之事,事關天下大業,朕不得不深思考量,你等先是退下,容朕奪量數日!”

漢獻帝此言一落,華歆、陳群二人相視一眼,皆露出一絲得意的笑容,于是眾臣哂笑而退,漢獻帝在宦官得攙扶下,退入后殿。

朝代更替,帝不成帝,君臣顛倒,遙想當年漢高祖劉邦,出身卑微,卻能得四方豪杰相助,起事于亂世,屢屢戰敗,卻并不氣餒,忍辱負重,暗度陳倉,最終于垓下一戰,誅殺一生宿敵西楚霸王項羽,而創立大漢江山。

如此千古一帝,又豈會料到,在四百年后,其子嗣竟會落得如此悲涼下場!(未完待續。。)

本站強烈推薦唐家三少新書《》,風凌天下新書《》

隨機推薦:


上一章  |  三國呂布逆轉人生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