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呂布逆轉人生第三百九十一章 驅虎吞狼之計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呂布逆轉人生 >>三國呂布逆轉人生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九十一章 驅虎吞狼之計

第三百九十一章 驅虎吞狼之計


更新時間:2015年03月02日  作者:一騎闖天涯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一騎闖天涯 | 三國呂布逆轉人生 

呂布備戰西川的詔令傳至東川,張遼急招麾下文武商議,只聽張遼當先言道:“大王此番誓滅蜀國,而各州兵馬不日將至東川,不知諸公可有計策讓蜀軍鼠輩亂上一番?”

此言一落,張松當即出席言道:“某有一計,可使大耳賊后局不穩,陣腳大亂,使我軍有機可乘!”

張遼聽言,臉色一喜,急向張松問道:“子喬有何妙計,快快道來!”

張松拱手作禮,神色一凝,遂張口言道:“聽聞南蠻之境,此時由孟獲為王,昔年孟獲曾入川地進奉,某與孟獲曾有接觸,此人野心磅礴,性子狡詐,且貪財如命!”

“倘若將軍送予孟獲重金,命其出兵擾襲益州后方,大耳賊自顧不暇,即時將軍再趁虛而入,必可攻略葭萌關,為伐蜀大業,先立一功,松自愿為使,為將軍說予此事!”

張松此言一出,張遼剎地臉色一變,虎目射出兩道悚然的惡光,張松心頭一突,嚇出了一身冷汗,還未回過神來,便見張遼猛然一拍奏案,怒聲喝道。

“一派胡言,我等漢人領地,豈容異族之人侵犯,此事不可再提!”

張遼厲聲而喝,眾人皆是心神一震,高覽急暗向張松投以眼色,張松這才醒悟,張遼乃是邊軍出身,歷來極其痛恨異族之人。

張松連忙拱手告罪一番,張遼見此,亦無多做追究,而其余將校本覺張松之計大可行之,但見張遼發怒。亦不敢來勸。

之后。張遼與眾人未能議出可行之計。便定下先聚兵備戰,待各路大軍趕至東川,再行出擊之策。

卻說,魏晉兩國大舉備戰的消息傳入西川,諸葛亮擔心荊州有失,便請命鎮守荊州。

劉備雖心有不舍,但亦知得荊州不容有失,便是依允。臨行前,諸葛亮留予劉備一妙計錦囊。

某日,劉備正與蜀國文武于大殿議事,這時蜀國細作風塵仆仆,滿臉慌張來報,言蠻王孟獲大起蠻兵十萬犯境侵掠。

建寧太守雍闿乃劉璋死忠,此番聞得魏晉將伐蜀國,便與孟獲勾結,趁勢造反,牂牁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太守高定見蠻兵勢大。貪生怕死,皆獻了城池。

蠻兵因此得以長驅直入。僅有永昌太守王伉不肯造反,現今雍闿、朱褒、高定三人麾下兵馬,皆為孟獲向導官,齊來猛攻永昌郡。

王伉與功曹呂凱,會集百姓、壯勇,死守永昌,奈何賊軍勢大,難以抵擋,永昌城危在旦夕!

劉備聞報,心神一震,黃權、張任等文武亦是臉色霎時劇變,這時便見張飛忿然出席,怒火沖天,厲聲諫道。

“異族蠻民竟敢乘虛而入,犯我大漢境地,實在可恨,大王無憂,某愿領軍,討伐蠻軍!”

張飛言未絕,黃權便急急出席反駁而道:“三將軍此言不妥,魏晉兩國旦夕來犯,而我大蜀尚未備戰妥當,若呂賊知蠻兵入侵,必會不顧一切,提前來犯,即時大蜀腹背受敵,如之奈何?”

張飛聽言,深知利害,咬牙切齒,卻又無言以對,劉備甚是惶急,急向黃權問道:“依公衡之見,又該如何應付?”

黃權聽劉備問起,眉頭深鎖,沉吟一陣,一時腹內并無計策,劉備見之,急又望向法正、孟達等謀士,眾人皆是臉色沉重,并無計策。

劉備心如火焚,倉惶而道:“眼下蠻軍犯境,且又有晉國賊軍虎視眈眈,我等如有燃眉之急,還望諸公齊心協力,應付危難!”

就在此時,趙云腦中靈光一閃,似有所悟,急向劉備告道:“大王不必多慮,軍師臨行之前,曾留予一妙計錦囊,吩咐若遇困境,可拆之,時下形勢若此,大王何不觀之,看可有高深妙計,解得眼下危局?”

劉備聽言,方才想起此事,當下急拆錦囊,只見錦囊中只有寥寥數語,略是如此。

“臣觀南蠻對漢朝素來不服,實乃國家之大患也,近年臣聽聞,孟獲為南蠻之王,臣曾對此人有所打探,知得其乃野心磅礴之輩,若是其聽聞魏晉兩國齊犯我大蜀,必然趁機舉兵!”

“倘局勢若此,大王當權宜應付,可割地讓予,并送予金帛,喚之據守東川、西川相鄰境地,以擋晉國之兵!”

“呂布素來對心懷野望的外族之人,恨之入骨,即時必先破蠻夷,再攻大蜀,大王可趁機調軍備戰,待其兩敗俱傷之時,再行出擊!”

“與蠻民示弱,乃是借之其勢,抵御強敵,大王不必多慮,如今時勢緊要,大王當應順勢而為,待魏晉賊軍退去,臣自會取回皇土,擊退蠻軍!”

“好一個驅狼御虎之計也!!!”

劉備看畢,驚為天人,心中暗暗稱贊,不過劉備卻又做為難之色,黃權等謀士見狀,紛紛問之。

劉備遂將錦囊之計告之眾人,眾人聽罷,神色各異,這時卻聽張任冷聲而道:“此雖是權宜之計,但要我等向蠻民示弱,割讓領地,此事若被天下人得知,必被天下人笑我大蜀無能!”

“何況南蠻之地,離國甚遠,蠻民多不習王化,野蠻無知,倘若讓其入境,百姓必遭其殘害!”

劉備聽言,眉頭一皺,暗恨張任不識好歹,但又裝著偽善的面貌隨之應和道:“姑義所言有理,倘若蠻民殘害漢人百姓,孤于心何忍,此計就此作罷,當速尋他計!”

就在此時,法正卻邁步踏席而出,凝聲而道:“大王且慢,臣觀丞相之計,實是妙不可言,若依計而行,不但可使蠻軍與晉國虎狼相爭,即時,蠻軍與晉國賊軍兩敗俱傷,我軍養精蓄銳,聚合大勢,一舉破之,不但可敗蠻軍,驅趕出境,亦可趁勢收復東川,這等妙計,倘若不用,實在可惜!”

張任臉色猝變,虎目如噴火焰,竭斯底里厲聲吼道:“法孝直你焉敢說出這等不仁不義之謬論?我等若只為一時之利,而罔顧百姓,割讓土地,縱能得勢,將來亦必受千夫所指!”

此時黃權臉色一凝,竟亦來相勸,“姑義暫且息怒,此乃權宜之計,即時大可命蠻軍所據郡縣內的百姓遷移,若是不用此計,我大蜀又如何解得眼下危機?”

張任聽言,頓時滿面憋得通紅,法正遂又言道:“倘若張都督有更為精妙之計,可解當下危機,我等當愿聽取,否則一旦蠻軍與晉國賊軍同時來犯,我軍難以抵擋,西川百姓豈不盡受其害?”

法正這一分析,頓時席下各個文武都醒悟過來,紛紛出席應和法正、黃權二人之見,認同諸葛亮錦囊之計。

劉備見除張任外,眾人皆愿依計行事,故作推遲數番后,方才定落決議,而張任見事成定局,雖心中悲痛萬分,但卻不再多勸。

劉備當下速令孟達為使,魏延隨行,一同趕赴永昌,孟達領命,收拾行裝后,與魏延領三百輕騎望永昌而去。

卻說孟獲率領蠻軍兼合雍闿、高定、朱褒三人部眾,聚兵十二萬,連日猛攻永昌城。

王伉、呂凱聚合城內百姓、壯勇拼死而守,幸得城池堅固,且有地勢之利,十二萬反軍猛攻半月,尚未能攻破城池,反而死傷了萬余兵士。

某日,孟獲聚一眾文武于帳下商議,只見孟獲那龐大如山般的身軀坐于高堂,頭頂嵌寶紫金冠,身披纓絡紅錦袍,虎背熊腰,魁偉的身軀如有兩個漢子加起來那般大,眼神惡煞且帶有幾分陰柔之色。

在孟獲左手邊席位上,金環三結、董荼那、阿會喃等蠻將依次排著,右手席位上,則分別是雍闿、高定、朱褒等漢人將領。

孟獲冷著面目,厲聲喝道:“王伉、呂凱這兩個不識好歹的匹夫,竟敢擋我大軍,待本王攻破永昌城,必將這兩人砍成肉渣,以泄我心頭之恨!”

孟獲眼內盡是殘暴之色,金環三結、董荼那、阿會喃等蠻將看得,暗地里冷笑不止,腦中紛紛想著待攻破城池后,如何擄掠城內金銀財寶,奸淫漢人婦女。

雍闿、高定、朱褒眼見金環三結等蠻將眼中皆露出淫穢之色,皆是眉頭皺起,其中高定甚至顯出幾分怒色。

就在此時,忽有蠻兵入帳,告之孟獲蜀國來使孟達求見,蠻兵話音剛落,金環三結便冷笑而道:“那劉備想必是懾于大王尊威,不敢抵抗,故派使者前來講和!”

“大王大可不必理會,魏晉兩國不日將征伐蜀國,劉備此時疲于應付,兵力空虛,正是我等一舉奪之益州的大好時機!”

董茶那臉色冷酷,亦冷言而道:“大帥所言極是,時下漢朝社稷崩潰,漢人諸侯割據一方,互相侵略,戰事不休!”

“大王雄才大略,且有經天緯地之才,乃我南蠻數百年不出其一的雄主,此下當應趁漢人互相爭奪,先掃蕩益州,以為根據,即時再徐徐圖之大業,將漢朝土地盡數攻占!”

孟獲聽言,咧嘴笑起,甚是得意,此時阿會喃卻出席諫道:“話雖如此,不過漢人常言,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漢人歷來對我等外族之人極其忌憚,若是將劉備不顧外憂,先攻我等,這可如何是好?”

孟獲目光一寒,沉吟一陣,他雖生得粗獷,但卻有一顆七竅玲瓏心,心思細密,孟獲想了一陣,頷首而道:“阿會喃洞主所言甚是,且看那劉備有何意圖,再做定論!”(未完待續。。)


上一章  |  三國呂布逆轉人生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