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呂布逆轉人生第三百九十章 蜀國立,戰端起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呂布逆轉人生 >>三國呂布逆轉人生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九十章 蜀國立,戰端起

第三百九十章 蜀國立,戰端起


更新時間:2015年03月02日  作者:一騎闖天涯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一騎闖天涯 | 三國呂布逆轉人生 


次日,孫權大會東吳文武于殿,宣詔欲與劉備聯合之事,周瑜聞言大喜,竭力應和,黃蓋、程普等老將亦無異議。..

隨后,周瑜又與黃蓋、程普等人出席為張昭之事,拜禮賠罪,孫權卻無發怒,反而笑容可掬,隨意地喝叱數句,然后又教眾人待張昭病好,再一一前往賠罪。

眾人領命,紛紛歸位,孫權遂又教太常諸葛瑾為使,即日前往西川,與聯合之事,諸葛瑾領命,當日收拾行裝,便是入川趕往成都去見劉備。

卻劉備自平定西川,安民已定,大賞三軍,人心大悅,近年諸葛亮、法正、黃權等人,日夜無休,穩固內政,西川漸有復蘇之跡。

劉備又教各地官員大開糧庫,資與百姓,因而其仁德之名,傳遍西川,百姓無不稱贊,同時荊州有蒯氏兄弟、尹籍等俊才坐鎮內局,荊州之地亦重復昔日繁盛。

荊襄之民,幸得太平,夜不閉戶,路不拾遺,至此,荊襄、西川兩地,皆是一片樂聲。

與此同時,關羽在荊州又征集新兵數萬,荊州軍擴至十二萬之眾,關羽親自操練,以備戰事。

而在西川,諸葛亮在各地征集新兵六萬,川軍共有十四萬,諸葛亮教張飛、趙云、馬超等將,日夜勤練兵馬,諸將無有怠慢,兼之諸葛亮不時勘察,賞罰有道,因而川軍頗為精銳。

時年,曹操、呂布、孫權三雄建國之事,相繼傳入川地。劉備聞之大驚。后更聽細作來報。魏晉兩國聯好相盟。

劉備聽后,甚是慌亂,急召麾下一眾文武于州衙議事,劉備臉色沉著,梟目盡是憂色,凝聲而道。

“曹操、呂布、孫權紛紛稱王立國,如今漢室皇威盡失,更勝于昔年十常侍、董卓之亂。近月聽聞呂布更與曹操結為同盟,私定平分天下,倘若如此,魏晉兩國勢必先來伐我,如今時勢危急,不知諸公可有計策?”

張飛一瞪環眼,怒氣沖沖地咆聲喝道:“曹老賊乃閹黨之后,孫權其父亦是吏出身,怎敢稱王建國耶?”

“呂賊更是不知廉恥,竟與曹操那竊國之賊狼狽為奸。欲要平分天下,兄長不必多慮。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荊州自有二哥把守,抵抗魏吳,倘若呂賊敢出兵來犯川地,弟愿領兵馬,與晉軍決一死戰,至死方休!”

張飛那雷公般的嗓子吼起,震得整座殿堂都在搖晃,法正聞言,急出席而道:“魏晉兩國勢大,倘若果真合力來攻,我等孤掌難鳴,必敗無疑,依某之見,當應聯合東吳,與之相抗,方為上策!”

法正此言一落,張飛立即瞪著環眼喝道:“不可!那碧眼兒自立為吳王,無視朝廷,實為賊也,我兄乃漢室宗親,豈可與賊同謀?!”

法正一聽,欲言又止,劉備礙著仁義之名,雖有隨法正之計,但卻不好明言,劉備遂急把目光投向諸葛亮。

諸葛亮竟是在閉目養神,旁若無人,劉備見之,張口問道:“依孔明之見,我當若何?”

諸葛亮似乎自有一番思量,把扇一招,與劉備秉道:“魏晉兩國聯合,足有百萬之眾,若我等獨力相抗,無疑是螳臂擋車,自取滅亡,所謂唇亡齒寒,但若主公一敗,東吳難保,亮料定東吳必有動作,當下可先等東吳來使入川,看那孫權如何謀劃,再做定論!”

劉備聽言,眉頭一皺,但又見諸葛亮不急不躁,似乎已有定奪,便先應諾。

數日后,果如諸葛亮所料,諸葛瑾趕到成都拜見,劉備遂令親隨接諸葛瑾入城相見。

禮畢,劉備以上賓之禮待諸葛瑾,賜席而坐,諸葛瑾先呈上孫權書信,劉備觀之,臉色剎地連變不止,眉頭深鎖,凝聲喝道:“吳王此乃何意?!!”

席下一眾謀士見劉備臉色如此,不知所然,唯有諸葛亮臉露微笑,諸葛瑾起身拜禮,作揖而道:“皇叔乃漢室宗親,且仁義布于四海,如今已得西川、荊襄之地,當應登為蜀王,我家大王已發書許昌,向當今天子表奏皇叔為蜀王,還望皇叔莫要辜負吳王一番心意!”

劉備梟目猛地一睜,心頭跳動不止,但還是壓住澎湃而動的野望,厲聲喝道:“吳王莫非要陷備于不仁不義耶?備雖為漢室宗親,當以匡扶漢室為己任,若為此事,是反漢矣,備豈敢如此,此事莫要再提!”

諸葛瑾見狀,眉頭一皺,欲要再言時,劉備拂衣而起,退入后堂,席下一眾謀士尚未反應過來,諸葛亮卻是談笑自如,向其兄諸葛瑾先做賠罪,然后命左右先將諸葛瑾于驛舍安置。

隨后,諸葛亮與法正、黃權等人細聲道一陣,眾人聽言色變,當夜,諸葛亮聚眾文武于其府,密談一夜。

到了次日,諸葛亮引法正、黃權、張飛、張任等文武入見劉備,拜禮而道:“方今曹賊專權,天子如若傀儡,時年中原曹操、北疆呂布、江東孫權紛紛稱王建國,漢室權威盡失,國已不國!”

“當今天下百姓無主,主公素來以仁義聞達世人,更兼有漢室血統,今已據有西川、荊襄之地,當應登位蜀王,名正言順,以討國賊!”

劉備聽言,臉色一變,搖首喝道:“孫權表奏我為蜀王,實乃居心不良,欲使我落得反國亂賊之名,軍師才智過人,豈看不出其歹心耶?”

諸葛亮聽言一笑,輕撫手中鵝毛扇而道:“主公此言差矣,孫權表奏朝廷實為示好之意也,至于主公登為蜀王一事,我等臣子早有此心,卻恐主公不愿,眼下正是時機,方敢道!”

諸葛亮此言一落,身后一眾文武紛紛張口,表其之心,劉備聽了,臉色一沉,正是躊躇。

這時諸葛亮張口又道:“方今天下分崩,魏、晉、吳各霸一方,麾下謀臣武將,皆得封賞,人心大振,主公可知,為臣者之所以舍死亡生而事其上者,皆欲攀龍附鳳,建立功名,流芳后世,受后人敬仰!”

“如今,唯獨主公遲遲未有立王,倘若主公避嫌守義,人心解矣,望主公三思!”

劉備聞言眉頭緊鎖,還是搖首而道:“茲事體大,但需從長計議!”

劉備話音一落,眾臣齊齊下跪而請,張飛大瞪環眼,扯聲叫道:“異姓之人,各個稱王,何況兄長乃漢朝宗親,莫是蜀王,就算稱皇稱帝,又有何不可!”

劉備聽言,眼目一瞪,連聲喝叱張飛,叫其住嘴,就在此時,諸葛亮凝聲而道:“孫權表奏主公為蜀王,若是主公拒絕,孫權必以為主公無心與其聯盟,進而對主公有所戒備,當今時勢所逼,倘若我等不與東吳聯盟,遲早被魏晉所破,還望主公以大局為重!”

劉備一聽,面色沉著,凝聲而道:“依孔明所言,登為蜀王之事,備是不可不為耶?”

“主公登位蜀王,一可安撫眾望,以震荊襄、西川軍民之心,二亦可使孫權無后顧之憂,與我等聯盟,共抗魏晉兩國,此實乃大勢所趨,主公豈可逆之?”

諸葛亮雙目爍爍,字字錚錚,擲地有聲,一眾文武齊聲而勸,劉備再三推辭不過,只得依允,眾臣大喜,紛紛準備登位事宜。

次日,劉備召諸葛瑾來見,先謝過吳王孫權表奏之事,諸葛瑾見劉備愿登位蜀王,方兩國聯盟之事。

劉備當下應諾,又請諸葛瑾留下觀禮,諸葛瑾亦不推辭,時年春,諸葛亮命人筑壇于沔陽,方圓九里,分布五方,各設旌旗儀仗。

群臣皆依次序排列,黃權、法正請劉備登壇,進冠冕璽綬訖,面南而坐,受文武官員拜賀為蜀王。

劉備立于壇上,遂定國為蜀,其子劉禪,立為王世子,封諸葛亮為丞相,總理軍國重事。

黃權為太傅,法正為尚書令,蒯越為太常,蒯良為大司馬,尹籍為襄陽太守,又封關羽、張飛、趙云、馬超為四虎大將,其余各擬功勛定爵。

封賞定后,劉備于壇上表奏天地,百官跪伏,奏樂齊鳴,正式登位,劉備既為蜀王,人心大振。

劉備設宴于成都,一連數日,軍民同樂,宴席后,諸葛瑾遂歸東吳。

孫權得知劉備位登蜀王,且應兩國聯盟之事,當即大喜,遂命周瑜、陸遜等臣,加緊操練兵馬,以備戰事。

且,曹操得知孫權、劉備紛紛稱王建國,大發雷霆,不久又聽聞吳蜀兩國聯盟,曹操更為忿怒,當即詔令麾下諸將,整備兵馬,就欲舉傾國之兵征伐荊州。

同時,曹操又遣人赍書前往晉陽,教呂布從東川進軍西川,呂布得知曹操將要起兵,遂做答復,教使者傳話曹操,即日便會整頓兵馬,籌備征伐西川之事。

魏使聽言大喜,遂領命而退,隨后,呂布又召來一眾文武,分撥出征西川之事。

呂布命張郃、徐晃于幽、平二州調撥兵馬,協防并州腹地,又命徐庶前往雍涼二州,將兵馬調往東川,同時又遣人命張遼聚集東川兵馬,以備戰事。

而沮授、鐘繇則負責輜重、軍械之物調配,其余之人,各往協助,呂布詔令一落,眾臣接令。(未完待續。。)


上一章  |  三國呂布逆轉人生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