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呂布逆轉人生第八十七章 脫困境,尋出路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呂布逆轉人生 >>三國呂布逆轉人生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七章 脫困境,尋出路

第八十七章 脫困境,尋出路


更新時間:2015年01月06日  作者:一騎闖天涯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一騎闖天涯 | 三國呂布逆轉人生 
第八十七章脫困境,尋出路

就在劉備快要陷入絕望中時,兩隊兵馬從北谷口火速殺來,其中一隊兵馬,為首之將身雌巾戰甲,持槍跨馬,飛奔而來.

此人乃是襄陽人,姓廖,名化,字元儉,因世道混亂,流落江湖,聚眾五百余人,在附近一帶山頭劫掠為生.

說起來,廖化無論是在《三國演義》之中,還是正史之中,都是十分有名的人物,尤其是在蜀漢后期,"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讓這員無論武力,還是統帥,都算不上頂尖的將領,幾乎家喻戶曉.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并不是暗諷廖化能力低下,而是因為,姜維北伐之時,廖化七十多歲了,還擔任先鋒之職.

至于廖化的能力,不能說多么頂尖,但官至蜀漢右車騎將軍,加上正史記載,蜀漢姜維伐魏,廖化曾經預言姜維失敗,最終姜維果然為鄧艾所破,足以說明其人,能力不算太差.

今日,廖化忽然聽聞麾下部眾來報,有大軍于許昌城外谷道廝殺,廖化急忙到山寨高處一探,正好看見一持雙劍之人被人圍殺.

隨后,廖化又派部眾前去打探,得知關羽也在廝殺的人群之中,廖化略一思索,就猜到那持雙劍之人,很有可能是素有仁義之名的劉備.

廖化素有志向,早就想尋一出處,可他不愿投一些亂國賊子,而劉備頗有明主之姿,此時恰逢遇險,如果他能拼死將其救出,定能受其重用.

于是,廖化急忙尋來同伴杜遠商議,杜遠心里雖然不同意,但卻畏懼廖化之勇,亦知廖化下了決心,只好隨他下山,兩人各領一部兵馬,徑直沖入戰場來救劉備.

此時,古道內劉曹兩軍,正殺的難解難分,廖化軍的突然降臨,頓時將戰場搞的大亂,劉曹兩軍都不知廖化軍是敵是友,因而無人前去阻擋.

廖化遠遠看到劉備,連忙大呼道:"劉使君,快快入陣,我來護你殺出重圍!!"

廖化這一喝,頓時驚動了兩方兵馬,許褚,夏侯淵,李典,樂進等將臉色皆是急變,而關羽,趙云,陳到則是面露喜色.

劉備躊躇不定,唯恐廖化使詐,幾隊曹兵聽后,立刻往廖化兵馬殺去,廖化怕兵馬被圍住,連忙又是大呼,劉備一咬牙,若不抓住這難得生機,他必死無疑!

劉備孤注一擲,賭這廖化乃是真心來救,當即縱馬奔入廖化陣內,廖化果然并沒有對劉備出手,而是護著劉備往后突破,廖化也很是勇猛,把手中長槍舞的密不透風,硬是殺出一條血路.

曹操見劉備這只煮熟的鴨子就要飛了,心下大急,連忙派身邊的將校,軍士前去截殺.

另一側的杜遠,見曹操親臨,頓時嚇得魂飛魄散,心道:"今天可把曹操道得罪狠了,這下慘了!!"

想到平日里,廖化對他呼來喝去,杜遠心下一狠,帶著人馬就要降了曹操,口中大呼道:"丞相饒命,我等愿降!"

曹操當即一愣,被杜遠這突如其來的歸降,弄的一頭霧水,甚至還以為這是敵人的詐降之計.

劉備一聽杜遠投降,一顆心頓時寒透,以為自己剛剛逃離虎穴,又入狼窩.

廖化救出劉備后,見杜遠屈膝投降,怒火頓生,轉身指著杜遠就罵:"杜遠,你這無膽鼠輩,竟敢投敵!!"

杜遠哪管廖化的指責,正欲令兵馬投降時,忽地一把寶劍,直刺向他的心窩,隨后帶著滿臉不可自信,永遠的閉上了眼睛.

劉備見杜遠被曹操所殺,疑心頓消.

一旁的廖化見曹軍將至,急喝道:"劉使君,在這附近一帶,有一隱蔽之處可以藏身,使君快快隨我趕去!"

劉備心下猶豫道:"不可,備的兄弟與部眾尚未脫險,備豈能棄之不顧!"

就在這時,趙云見劉備脫險,大呼道:"主公!快隨這壯士離開,我等幾人自有辦法離去!"

趙云喝聲一起,關羽,陳到亦先后呼道:"主公,無需理會我等,快逃!!"

"大哥,你只管逃去,我等幾人協力拼殺,縱使是百萬兵馬,亦留不下我等幾人!!"

廖化見劉備還在躊躇,連忙又道:"劉使君,我留下一部兵馬助戰,若是幾位將軍逃脫,到時自會帶其趕來與使君相見!"

廖化說話間,曹軍人馬已是開始瘋狂撲來,劉備硬起心腸,滿眼淚光,撥馬就走,廖化留下一部人馬,隨后護著劉備逃去.

曹操見劉備越逃越遠,一雙深邃的眼睛都紅透了,連忙死死引兵緊追.

而另一邊,關羽,趙云,陳道,張飛四人,見劉備脫險,心頭大石頓時放落,四人好似心有靈犀般,或戰或退,合于一處.

曹軍眾將一齊殺來,四人齊齊并舉兵器,狂破而去.

曹操見不僅逃了劉備,連劉備手下的幾位大將,都全部逃離,頓時氣得渾身哆嗦,口中大呼道:"劉大耳命不該絕!!氣煞我也!!!"

曹操怒聲一呼,滿腔不甘的怨氣,濃烈得讓人不禁戰栗.

話說,劉備氣運未盡,得了廖化相助,絕地逢生,劉備在廖化相引下.[,!],逃至山寨不久,關羽,張飛,趙云,陳到四人,在廖化部眾的帶路下歸至山寨.

劉備兄弟相擁在一起,想起今日局勢之艱險,想起苦苦積攢的勢力又付之東流,不覺淚下,而趙云,陳到,廖化于一旁也眼光帶淚,六人各嘆一番感慨,自然不在話下.

劉備心細,從廖化所言中聽出,廖化似乎有投效之意,當下詢問廖化道:"此番若非元儉出手相救,備必死無疑,不知元儉可愿與備共舉大業,匡扶漢室若能,實乃備之三生有幸也!"

廖化撲地一跪,雙目含淚,拱手凝聲效忠道:"末將奔走四方,無時無刻不望能遇見像使君一般的明主!今得相隨,大稱平生,雖肝腦涂地,亦無悔矣!"

劉備急忙扶起廖化,一番好言安撫.

劉備得了廖化這員勇將,稍稍平復了因慘敗而悲痛的心情,隨后,眾人連飲數日,劉備拋去舊事,重拾信心,再欲追尋雄主之路.

俗話說,福不雙至,禍不單行,劉備這邊在許昌城外遭遇大敗,他的老巢安城也沒有幸免,遭到曹軍強攻,由于劉備主力盡出,只憑簡雍,孫乾,糜竺等文官,以及龔都,劉僻之流的武將,根本守御不住.

最后,簡雍,孫乾等人帶著劉備的家眷,倉促逃離安城,恰逢劉備一行人回返,兩方人馬在安城六十里外相遇.

劉備見關羽,張飛,趙云這樣的絕世猛將,此時卻兵戎不整,又見陳到,廖化這樣的悍勇之士,卻兵甲破爛,而孫乾,糜竺,簡雍等人,雖個個忠義,卻落魄無神,心下頓時悲涼.

于是雙眼淚流,大嘆道:"諸位皆有封侯拜將之資,只是不幸跟隨劉備,備之命窘,累及諸位,今備無立錐之地,誠恐有誤諸位,君等何不棄備而投明主,以取功名!"

眾文武聽之,知曉劉備仁慈,不愿意連累他們,心下感動,皆掩面而哭,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時!這等場面,讓人不由感嘆:劉備要練就"小強"般金剛不壞之身,只能拉著眾人陪他一起受虐了!!

盡管如此,劉備淚眼之中,依舊精光閃爍,他一直在觀察眾人,苦難之時,誰忠誰奸,最易察覺,劉備乃是厚黑學集大成的奸雄,不管多么落魄,都不可能墮了他的青云之志,此番不過是虛偽為之,目的是觀色察人!

關羽丹鳳眼一瞇,振奮道:"大哥此言差矣,昔日高祖與項羽爭奪天下,屢戰屢敗,世人皆說高祖以卵擊石,高祖志向堅定,韜光養晦,后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九里山一戰功成,開百年漢家基業,勝負乃兵家常事,大哥切不可自墮其志!!"

關羽話音一落,眾人紛紛拍掌稱好,孫乾眼睛一亮,走到劉備身前,單膝跪地道:"成敗無定,主公仁義聞名于天下,四方忠義之士,皆望能投之于主公麾下,主公又為漢室宗親,時下社稷遭曹賊操縱,天下諸侯人人自立,無視漢室皇權,主公當以匡扶漢室為己任,豈可喪志!!"

劉備剛將孫乾扶起,簡雍又道:"主公,時下荊州多有戰禍,劉景升對此可謂是焦頭爛額,而此人素有仁義之名,不喜征戰,主公與他同是漢室宗親,倘若主公前去投靠,其必會欣然接納!!劉景升坐鎮九郡,兵精糧足,主公入荊州,猶如龍入大海,虎進山林!!"

劉備目露精光,此等道理他自然是知道的,不過相投之事,茲事體大,他率眾去投,若不知那劉景升心意若何,豈不危險!

思慮一番后,劉備面露憂色道:"備自起兵以來,先后投靠多人,皆不能善終,今番恐劉景升不容!!"

劉備這么一說,孫乾于是主動請命道:"乾雖手無縛雞之力,但卻有一張三寸不爛之舌,乾愿先入荊州說服劉表,讓其歡喜出境來迎主公!"

劉備聽罷大喜,便令孫乾星夜前往荊州.


上一章  |  三國呂布逆轉人生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