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師第一百九十章 天竺北國劇變突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唐朝>> 唐師 >>唐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九十章 天竺北國劇變突生

第一百九十章 天竺北國劇變突生


更新時間:2015年04月02日  作者:離人望左岸  分類: 架空歷史 | 離人望左岸 | 熱血穿越 | 唐朝 | 爭霸 | 離人望左岸 | 唐師 

正是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葉長;青山朝別暮還見,嘶馬出門思故鄉。

這才走了一個月,旅途的新鮮感已經耗盡,隨之而來的是枯燥與跋涉的艱辛險阻,好在使節團打著大唐旗號,又有近百的護軍,一路上又得到地方上的接待,徐真等人也并未受苦。

想當年玄奘法師耗費了十八年之久,才從天竺取得經藏,可謂歷經艱險,感泣人神,而王玄策因為有了第一次出使天竺的經歷,路線明確,人強馬壯,物資又富足,是故約摸著兩年時間就能夠再次回到長安了。

這才短短一個月,徐真已經穿過了他曾經苦戰過的甘涼二州,進入了瓜州,過了玉門關,即將入磧(大沙漠)。

徐真稍稍停馬,取下水囊來,小心翼翼的抿了一小口,潤了潤干裂的口唇,仰頭看了看刺目之極的烈日,鼻腔被熱氣熏得刺痛難耐。

放好水囊之后,他下意識摸了摸手指上那個鐵扳指,念起與李明達分別的情景,內心不由涌出一股動力,而他的另一只手,也同樣帶了一個扳指,不過是玉質的血扳指。

當日他剛離開朱雀門,一匹快馬就追上了他,將這玉扳指和一封密信交給了他,他尋了個無人的空當,將密信瀏覽了一遍,而后默記在心,將密信撕毀之后,吞入了腹中。

想起密信之中的內容,徐真不由眼眶濕潤,不過此事干系重大,他甚至連最親近的凱薩都沒有吐露半個字。

前面黃沙千里,不知何處才是盡頭。

到了這里才真是人間四月芳菲盡,酷暑難耐,諸人的行進速度也放慢了下來,而在帝都長安,同樣迎來了炎熱的夏季。

圣上身體抱恙,中了風寒,苦于京城炎熱,于四月初九,命人開始修繕終南山的廢宮,也就是太和宮,并改名為翠微宮,用以避暑療養。

到了五月初,圣上臨幸翠微宮,詔令文武百官上奏啟事等,一概交予皇太子李治,而此時李勣已經率軍渡過遼河,開始了對高句麗的第二次征伐。

渡河之后,遼東道行軍大總管李勣,率領李海岸、鄭仁泰等行軍總管,領兵三千及營州都督府所轄兵馬,掃蕩陸路,攻克南蘇城和木底城,一路燒殺,極盡掠奪之事,也不戀戰,燒殺干凈就退了兵。

第一次征討之時,唐朝大軍止步于楊萬春所固守的安市城,當時李勣就發了愿,若破城必定三日不掛刀,盡屠城中之人,如今一路燒殺而來,也算是解了自己的心結。

而在海路方面,左武衛大將軍牛進達被任命為青丘道行軍大總管,與隨之趕來的李海岸一道,率領了一萬余人,從萊州渡海,攻打高句麗南部沿岸。

到了七月初,牛進達領本部兵馬攻克了石城,俘虜男女近千人,催兵至積利城下,高句麗出兵萬余拒戰,李海岸率軍兩翼突擊,將敵陣擊破,斬首二千余級!

無論是李勣的部隊,還是牛進達的軍馬,盡皆以燒殺擄掠為目的,大肆破壞高句麗人的生活生產,來去如風,使得高句麗蒙受極大損失,苦不堪言,國情越發雪上加霜。

捷報傳回來之后,李世民也是大喜,這次征遼在朝堂之上也是承受了諸多壓力,好在長孫無忌力挺今次的征討,如今將士們歷經大小數百戰,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李世民遂犒賞三軍,各種封賞毫不吝惜。

連司徒長孫無忌都遙領極為重要的揚州都督,實則不之任,仍舊留在長安輔佐皇太子李治。

七月入了秋,天氣漸涼,圣上以翠微宮地勢險要狹窄,不容文武百官,詔令于宜春鳳凰谷再營建玉華宮,到了七月二十六,圣上才擺駕回宮。

歷朝歷代帝皇多喜大興土木,然大唐皇帝陛下素來節儉,如今卻接二連三營造行宮,長孫無忌似乎嗅到了一些什么,于是他暗中指使齊州人段志沖上書議事,請求圣上將朝政都交由太子處理!

朝堂之人何嘗看不出長孫無忌的意圖?

圣上的身體日漸衰弱,行為舉止和處事不再如往常那般律己,前幾個月的政務都交由太子來處理,命房玄齡和長孫無忌輔佐,而外戰之事則全數交給了李勣,其中意味再清楚不過,只是誰都不敢公然談論這種事。

李治聽了段志沖的上奏,頓時滿臉憂傷,懇請圣上再攝朝政,涕淚如雨下,長孫無忌等一干文臣惶恐不已,請求圣上斬殺段志沖!

李世民雖然身體不行,但頭腦還算清醒,手書詔令謂曰:“夫聞以德下人者昌,以貴高人者亡,是以五岳凌霄,四海亙地,納污藏疾,無損高深,段志沖以匹夫之身而欲使朕退位,朕若有罪,是其直也;若其無罪,是其狂也;譬如尺長之霧欲遮天,無損于天之廣大,更似一寸之云要污染烈日,無損于太陽的光明則也。”

因李世民的胸懷,段志沖沒有受到處罰,然而長孫無忌和李治急于上位之心,卻已昭然若揭!

大唐廟堂暗流涌動逐漸明朗,而徐真終于隨著使節團抵達了傳說中的天竺。

此時天竺分為東南西北中五部分,以中天竺國力最為強盛,王玄策要訪問的正是中天竺的國王,戒日王濕羅疊。

一路上苦悶,徐真早已從老通譯的口中,了解到關于天竺的許多知識,對于戒日王濕羅疊,徐真也頗有好感。

這位帝王可謂一代雄主,從十五歲開始就四處征伐,統一了天竺北方的大小諸國,頗有雄心壯志,玄奘法師來到天竺之后,將大唐皇帝李世民的無上功勛也帶了過來,濕羅疊遂將李世民視為畢生要超越的偶像。

濕羅疊非但是一位功勛卓著的民族英雄,更是出色的詩人和劇作家,他的胸懷寬廣,雖然本人信奉天竺本土的濕婆教,然他的家人有信奉佛教的,也有信奉伊斯蘭教的,更有信奉拜火教的。

他也想效仿天竺傳奇帝王阿育王,對宗教采取兼并包容的扶植政策,并不約束國民的信仰,頗得人心。

望著前方那一座座金頂佛塔,大片大片的土堡和石樓,充滿了異域風格的白石建筑,徐真等人恨不得盡情歡呼,將長達數月的旅途苦悶都發泄出來!

王玄策也是躍躍欲試,讓老通譯持了國使的文牒,入城去通報求見,徐真率領三十余親兵押后,副使蔣師仁則帶領六十護軍,與王玄策緩緩朝王城進發。

夕陽斜照,王城的金頂折射出漫天金光,遠觀之下,整座王城都似用純金建造出來的一般,不得不讓人心馳神往!

“阿三們習慣開掛的傳統原來如此久遠啊這阿三的老祖宗竟也毫不遜色咧”徐真不由暗自贊嘆道。

他稍稍扯下一路上遮掩沙塵的頭巾,露出如刀削斧刻的臉頰,為了不被曬傷,他已經蓄起了大胡子,雖然風塵仆仆,然則少了一份清秀,卻多了一份英武!

“郎君我心有不安怕是要出事,讓弟兄們都警覺一些的好”凱薩身為頂尖刺客,危機感極強,馬蹄踐踏在泥路之上,她總覺得泥土都能涌出鮮血來一般。

徐真只是輕笑撫慰了一番,心里雖不在意,但還是拗不過凱薩,命周滄等人警戒著四周的情勢。

王玄策和蔣師仁見狀,不由對徐真一陣冷嘲熱諷,笑話徐真太過小題大做,似乎徐真就是沒見過世面的土鱉,而已經來過一次天竺的王玄策,似乎終于找到了強于徐真的優越感,得意洋洋地領兵緩行。

然而他的笑容很快就停止凝固,因為在夕陽的斜照之下,一名天竺騎兵背著角旗,策馬而來,他的長槍高舉,槍頭上卻串著幾顆人頭!

蔣師仁目力過人,很快就認出那長槍上的人頭,正是入城通報的老通譯和隨行的護兵!

“糟糕了!弟兄們!事情有變,快結陣!”

蔣師仁大聲吼道,護軍全部催動胯下戰馬,結成了防御圓陣,而徐真麾下三十余親兵都從馬背上取下了巨大的連弩,在夕陽的照耀之下,一身紅甲如浴血浴火一般刺目!

可他們很快就陷入了絕望之中,因為對方那名騎士背后的地平線上,很快就涌出密密麻麻的馬頭和人頭,粗掃之下,不可計數,該有近千人!

騎兵轟隆隆地撼動大地,大唐使節團的護軍們嚇得手都抖了起來,因為他們只有近百人,而對方一下子就出動了近千的騎士,雙方實力實在太過懸殊!

眼看如此情景,王玄策頓時驚呆了,但他很快就反應過來,若是戒日王濕羅疊,絕不會斬了老通譯,如此看來,該是中天竺發生了朝變,換了國王了!

他幾乎下意識就讓護軍們放下了兵器,因為他乃大唐國使,無論對方的國王換成什么人,都應該不會拒絕大唐朝的使者,更不敢擅自殺害大唐國的使者。

蔣師仁對王玄策言聽計從,手下六十護兵紛紛下馬伏地,然而徐真和弟兄們早早做好了警戒,見得騎兵來襲,隨著徐真一聲呼嘯,紛紛往南面的草甸疾馳!

“該死的徐真!這是要惹怒這些天竺人了啊!”王玄策見徐真本部逃走,不由破口大罵!

那些騎兵果然對王玄策等人秋毫無犯,然而他們到底是看見了徐真等人的離開,一名將軍模樣的人揮舞手中的彎刀,嘰里呱啦咆哮著,騎兵大隊轟隆隆朝徐真等人追擊了過來!


上一章  |  唐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