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師第八十一章 淑儀殿中再會晉陽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唐朝>> 唐師 >>唐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一章 淑儀殿中再會晉陽

第八十一章 淑儀殿中再會晉陽


更新時間:2015年02月05日  作者:離人望左岸  分類: 架空歷史 | 離人望左岸 | 熱血穿越 | 唐朝 | 爭霸 | 離人望左岸 | 唐師 
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正文

年末,初初透著歡聚與來年之希冀,加上國家打了勝仗,整座長安城處處洋溢著喜氣,街坊京民多有歡慶,似乎在期盼著“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年關。

徐真的府邸也掛上了門匾,乃出自當朝將作大匠閻立德之手,上書“神勇徐府”四字,雖稱不上金碧恢弘,卻也算得是大氣手筆。

十四紅甲既是家臣,又有翊衛官職,每日準時點卯值守,空閑時才回到徐真府上來安頓,少了胤宗等人在旁挑釁切磋,日子過得干巴巴的,只好每日與自家主公對練,一個兩個也不知留手,徐真時常黑著眼眶去內廷當值。

且說李明達與徐真雖有了兄妹名分,實則卻居于內宮之中,每日陪伴君側,又多與兄長李治親近,她自小知書達理又乖巧玲瓏,三位哥哥對她都是疼愛有加,有了她從中調劑,李承乾哥仨倒也算得和睦。

這李明達是個盡孝之人,失蹤了一年之后,似要將分離之日都補了回來,圣主閑暇之余,就論起過往經歷,雖言語樸實,聽著卻是驚心動魄。

所謂知女莫若父,李世民又是個洞察如觀火的真龍,漸漸也就察覺到了女兒對徐真的那番小心思。

雖說徐真出身卑微,然則品性良善,舉止有度,且謙恭好學又廣博多才,說他文武雙全也不為過。

早在班師之后,圣人就檢閱了諸軍將士,對搬運回來的神火炮“真武大將軍”有著極度濃烈的興趣,已然使人搬運到了明德門城頭,以供百姓瞻仰,展示唐軍之神威,又命工部好生鉆研,勢必要將此等戰爭利器發揚起來。

前些日子閻立德又獻上一方稀罕之物,固稱得了徐真的傳授,卻是一方高六尺,寬一尺的銀鏡!

與尋常銅鏡不同,此鏡銀亮非常,周遭飾以金銀,包裹點綴異常華麗,更難得投影纖毫畢現,背面木底子上卻是刻著徐真親筆的一段詞。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此乃圣人金句,鐫刻于明鏡背后,越是妥帖,徐真字如其人,筆鋒消瘦卻不失蒼勁,行云流水卻又暗含跌宕,深喜書法的李世民,都不禁對徐真的字多看了兩三眼。

觀其字而得其志,推其志而知其人,這段時日的觀察之下,李世民對徐真的家底也越發的清晰明朗起來,終究是放心下來,如此,對李明達這顆掌上明珠也就松懈了一些。

這日徐真在軍衙之中處理完公務,到了內湖小亭賞雪,小泥爐溫溫地煮著新酒水,正欲附庸風雅,卻是被宦官喊到了掖庭宮西側的淑儀殿中。

此殿乃圣上特意為李明達開辟出來,未得允許,任何人不得干擾,而守衛此殿的也并非左右衛和三衛,乃是圣人親自栽培起來的女武衛,個個窈窕,雖稱不上絕色,卻健美頎長,頗有風姿。

女武衛見得徐真帶刀而來,不由特意矚目,卻見徐真深緋官服,銀魚袋,那長刀封了鞘,造型卻頗為惹眼,當即認了出來,這風流漢子,不正是眼下最炙手可熱的翊衛中郎將么!

李世民如約將長刀歸還徐真之時,還切切期望了一番,道是讓徐真繼承殷公的風德與英雄,徐真自不敢忘,又允徐真帶刀入宮,便宜行事,如此權益,卻是他人所不及也。

到得淑儀殿中,連那宦官也撤了下去,換了宮女兒來引徐真進殿,轉過正殿又穿插內廷,到得李明達平日讀書的養氣殿相見。

見得徐真帶到,李明達心頭雀躍不已,忙迎了出來,卻著實讓徐真好生驚艷了一番。

寶殿之中如春溫暖,故而李明達也未披蓋厚重冬衣,此時肩若削成,腰如約素,眉如翠羽,肌如白雪。

上身淡黃色云煙衫,大朵牡丹翠綠煙紗碧霞羅,又有逶迤拖地白色宮緞素雪絹云形千水裙,低垂青絲,斜插鑲嵌珍珠碧玉步搖,雖未及豆蔻,卻出落得亭亭有致,身子越發拔得修長,胸脯也開始發育起來,媚眼漸漸清晰,卻是十足的美人胚子了!

“丫頭,一段時日不見,倒是長大了不少咧!”徐真也沒個正色,伸手就摸了晉陽的頭,三千青絲亂了一團麻似的,小丫頭白眼連連,叉腰佯怒,心頭卻是享受著這久違的親昵。

“哼!當死的騙子,見了本公主不行禮數也就罷了,怎地還動手動腳,信不信本公主差使了女官來,剁了你的狗爪子!”

徐真見得宮女都已退下,四下無人,就趁勢捏了捏晉陽的滑嫩臉蛋,嘿嘿一笑道:“裝個甚么公主,你就是我徐真的親妹子,莫在此裝腔作勢,近年了還一嘴一個死,不甚吉利,惹惱了你哥哥,少不得一頓屁股!”

晉陽畢竟情竇初開,聽得徐真牽扯到肌膚之親,臉色頓時羞得通紅,但知曉徐真并無邪念,自己也不好顯露,輕啐了一口,扮了個鬼臉,見徐真作勢要打自己屁股,連忙躲將開,順勢將徐真迎入房中。

若是一年以前,謹守禮儀的晉陽公主殿下,何嘗做得出如此粗俗的尋常女兒姿態,又如何說得出這調笑的言語,然而這一年間,她與徐真所經歷的過往,足以將她的心性改變。

想到改變,她不禁想起自家親生大哥的改變,這一年來,李承乾的改變,也著實讓人憂心,小丫頭眉頭就皺了起來。

徐真對她知根知底,見得不太樂意,遂問起話來,李明達也不忌諱徐真,畢竟在她心中,徐真并非那不能交心的外人,便將心中憂慮都說與徐真知曉。

原來這李承乾并非史料上那般不堪,少時也是個賢淑好孩兒,聰慧可喜,仁孝純深,八歲即被立為太子,貞觀九年五月庚子,唐高祖李淵病逝,李世民居喪期間,更是下詔令太子監國權知軍國大事,太子識大體、能聽斷,頗得李世民歡心,之后圣上每每外出巡幸,皆由太子留京監國。

到得貞觀十二年,李承乾集諸官臣及三教學士于弘文殿,舉行佛道儒三教論道,頗得文人之心,于是乎,圣人下詔令東宮置弘文館,多募學士,以掌東宮經籍圖書,教授諸生,但凡課試舉送,皆入弘文館。

然此時李承乾罹患足疾,行動不便,年少之心倍受打擊,年歲又越發成長,便有了主見,開始叛逆起來,圣上擔憂,遂搜訪賢德,以輔東宮,挑選房玄齡、魏征、孔穎達等老臣、名臣出任東宮輔臣,以正李承乾心性。

可這些個老臣都是善諫之人,教授之余多嚴厲,稍有差池即痛心疾首,指謫李承乾不是,且爭相上疏,措辭兇狠,言語鋒利,以致于適得其反,引了李承乾越發叛逆。

貞觀十四年,承乾不過搭建了房屋,老臣于志寧便上疏圣人,批判太子過于奢華,承乾與宦官玩樂,又被上疏,于志寧甚至將其比作秦二世,而孔穎達批判更甚,諫諍愈加迫切,承乾越不能納言。

李承乾對女子無愛,卻偏好南風,寵幸一名太常樂人,并賜名“稱心”,未想到卻又被上疏,圣人知曉后自然大怒,遂殺了這稱心,承乾痛徹心扉,于宮中立室,日夜祭奠,又樹冢立碑,贈予官職,常為稱心而悲泣。

如此一來,圣人越發不喜承乾,然而就是這緊要的時刻,李承乾居然還不知收斂,暗中集合了一幫突厥殺手,想要刺殺這些個老臣,替那稱心報仇!

李明達向來心思玲瓏,兄長們對她也疼溺,故而知曉了李承乾的意思,卻不知該如何勸解,一時間主意全無,束手無策,只有暗自傷神,此番見得徐真,觸動了心中傷情,自然傾吐了出來。

徐真也是心頭大駭,若史料無差,這李承乾引了突厥群豎入宮,并非為了刺殺老師,而是意圖逼宮謀反!

然而此時卻無法與李明達乃至于任何人知曉,按著史料,謀反一事乃始于齊王李佑,這才牽扯出太子之心,可此時卻跳過這一環節,如此變動卻不知是史實如此,亦或是徐真令得李明達不死,才引發的蝴蝶效應!

在李明達心中,徐真素來多智多謀,眼下見得徐真眉頭緊蹙,也知曉事情利害,心里越發擔憂起來。

徐真思慮了片刻,決意從中阻撓,再不濟也要勸阻了李承乾,以期歷史能撥動回了正軌上來,減免蝴蝶效應的影響。

“丫頭,你也莫要多操心,尋個適當的時日,讓我見一見太子殿下,某自當從中盤旋,消了太子此等念頭,否則必釀大禍矣...”

晉陽聽了徐真之言,心頭頓時安穩,只覺又有了主心骨,畢竟此等違逆之事,若讓圣人知曉,無論真偽,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必定難保,作為妹子,李明達實不愿看到此等場面,故而對徐真百依百順,自是與李承乾溝通一番,安排他與徐真會面之事宜。

且說徐真離了晉陽,回頭與張久年密議了一番,卻是沒甚對策,心頭兀自煩躁,又與凱薩說了,這女兒家也沒大見解,越發讓徐真感到棘手。

正不知如何處置,晉陽那邊卻已經安排妥當,不日將再赴淑儀殿,與東宮太子李承乾來一番口舌之勸。

(→)

重要聲明:


上一章  |  唐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