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鼎1894第四七八章 未雨綢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立鼎1894 >>立鼎1894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七八章 未雨綢繆

第四七八章 未雨綢繆


更新時間:2015年08月21日  作者:魯東道夫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魯東道夫 | 立鼎1894 
正文

目錄:

作者:魯東道夫

類別:歷史軍事

自古以來入世攪動風云的道家傳承,重點都放在學術繼承人的選拔和思想精神的傳遞,至于后來人是當道士還是種地,還是混入朝堂當官,沒人在意。

自然的,他們也不會是幾代單傳的那種存在方式,多家多系的開枝散葉,往往在一個時代會涌現出許多,而最出挑的可能有幾位。

所以如今在京城的除了薛家之外,也有其他幾家幾姓的。只要他們不自己表露身份,恐怕到死也不會有人能知道他們的底細。類似今天這樣的聚會,幾個人湊在一對兒悠閑的喝茶,分明就是幾位生意人請道士看風水......。

不過有一點是不需要懷疑的,他們每一個人的智慧水準,都超過世上九成以上的人。

薛晴的態度雖然不明顯,在場的人卻都能第一時間猜個差不多。坐在上首的中年人輕輕一敲桌子,和風細雨的道:“我們這一流派的人,從來都不會主動影響天下大勢的走向。存在的使命,便是為了保證華夏文明的傳承。歷代賢人之所以出山,也是擔憂亂世持續時間太長,造成的破壞太大,會引起不可挽回的全面崩潰乃至滅亡。如今,我們自然也不會去算計某個人。之所以選擇楊家我關注點,主要是判斷出來,他們可能成為不可控的變數。”

道士六叔一擺拂塵,恢復了道貌岸然的高人形象,捋著胡須悠然道:“雖說我們做不到袁天罡、李淳風又或者是劉伯溫那種,以一人之力算盡天下,甚至橫推數百年命運的神乎其技,但卻足以參照數千年歷史的興衰輪回。大體判斷出時代發展的走向和變化的節點。這也正是我們這一派人的普遍做法,把握大勢,順應潮流,堅定宗旨,順勢而為。”

上首中年人贊同的頷首道:“三十年前。我們判斷將迎來一段千古罕見的太平年景,網絡時代興起之初,也猜測將引發寰宇歸一的大趨勢。中間雖然可能有諸多波折,然人道大勢不可逆轉,結果應當是注定的。如果不出意外,那么未來百年。便是東西方文化的最后碰撞與融合,世界將由此而徹底分成文明群體與落后群體。兩者之間的差距,將超過十六世紀的歐洲殖民者和印第安人。因為這兩者之間,極可能形成永遠也無法彌合的巨大鴻溝。”

“因為我們中國人是要占據上風的,故而也沒有什么可擔心的。直到楊氏的忽然崛起。并一力推動了諸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才讓我們驚覺異常。”

道士六叔輕輕嘆道:“從目前的表現看,楊氏應當是心向中華文明正統乃確鑿無疑的,并也屢屢有大力提升民族文化和凝聚力的舉措。然而這些做法,看上去似乎更能順應民意,實則可能導致與國家推行數十年的某些大政相抵觸。在楊氏不肯低頭妥協的硬頂之下,極可能會引發一場不可收拾的大亂子!后果會如何,我們沒法猜測。”

薛晴之前并不知道還有這么一套說法。聽得兩眼瞪圓,徑直問道:“所以你們打算以聯姻的形式,讓我為棋子打入楊家。然后設法對他們施加影響,爭取把可能的沖突提前化解掉?”

她顯然對自己被如此安排感到不滿。以前也從來沒有類似的先例嘛,難不能要犧牲自己么?

道士六叔趕緊擺手:“咱家里怎么舍得?再說也沒有那個必要。咱們重點在把握天下變局的要點,搞清楚其中的重要推動力量,并沒有插手干預的意思。再說了,楊家的人很有主見。也不可能因為你的存在就改變想法。”

薛晴疑惑的翻翻眼皮:“那我就不明白了,到底楊家做了什么。讓你們如此的棘手?”

她才不信這幫老家伙會一點陰謀都沒有,無緣無故的為自己做媒。別忘了。道家經典之中,無論《道德經》還是《陰符經》,核心理論之中無不充斥窮盡算計的道道兒。道家傳人之所以可以在風云變幻之中縱橫捭闔,憑的就是手握天地大道。

上首中年人嘆道:“你應該知道一些。之前幾年里,楊家人向市場推出來大量古董文物,更直接推動了古玩銀行的建立。值得注意的使,其中許多原本應該是被戰火或者后來的運動給毀掉了的;有些則是在外國博物館或私人珍藏的。結果卻都被他們給弄出來拍賣或者展覽。這么一搞,把一大批原本打算靠古玩洗錢或者坑蒙拐騙的組織給得罪慘了!去年楊氏被打壓,其中就有這一部分力量在推波助瀾。”

“我們原來想著,楊氏吃了虧之后,能夠認真反思,適當的緩和一下做法。可萬萬沒想到,他們不但不收斂,更在最近大膽推出新的計劃,要重修明史!”

“修史?”薛晴一時間沒反應過來,明朝歷史,這有點八竿子打不著的吧?

道士六叔憂心忡忡的道:“修史啊!這本來是新朝對被他們換掉的舊王朝做蓋棺定論的。不管修的好還是壞,一般來說都是定論。這乃是代表著正朔的傳遞。雖說現在的新朝換了辯證唯物主義史觀,卻是從另一個層面對歷史做全體的批判。楊家要做的事情則不同,他們是要把清朝用了一百年精心修訂的《明史》一股腦的推翻,重新修撰!你知道,這意味著什么?”

薛晴不以為然的撇嘴:“清朝那叫修史啊?我看是瞎編還差不多!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多認真,其實恐怕是從頭到尾精心編了一套明史出來吧?反正里面描寫的東西我是不怎么相信的。你們以前不也常說,滿清毀壞中華文明之災劫,千古也難興復嗎?”

“那里有你想的那么簡單啊!”

中年人搖了搖頭,目光頗為悠遠而凝重:“不能單純看修史的舉動,當作是正本清源,最大限度還原歷史本來面目。公正評價明朝帝王將相和文化思想之類的內容。雖說楊氏一樣發掘出來數以萬計的珍貴資料,然比起被滿清焚毀的千萬計存檔,無數的明代資料,畢竟杯水車薪。更應當注意的,是可能因此而挑起的漢民族獨尊思想的泛濫。引發對其他民族的反攻倒算,挑起人群敵對和爭斗,極大影響國家的和諧統一!”

薛晴給嚇了一跳:“有那么夸張?楊家一共多大點兒力量,怎么可能做到那么大的事情嘛!”

道士六叔拿拂塵敲打手臂,連連搖頭:“能不能,不是我們可以評判的。至少現在我們知道。上層是非常忌憚的,并有極大可能會在必要時候,強行下手干預楊氏的舉措。這是大局,誰也不敢冒那個風險。你們年輕人整天上網,難道還沒發現。某些思想已經開始泛濫了?”

薛晴嗤笑道:“得了吧,網絡上喊得山響,好像真能影響國家大事一樣,其實不過是網民的集體幻覺而已。現實中的決策,又哪里是他們能夠主導的?上層根本是在照著自己的想法按部就班的來。”

這一點許多有心人都不難看出來。別以為網民數量超過人口半數,就當是占據了輿論的主導權。其實那么大的基數當中,真正活躍的數量才不過三千萬而已。真正組成社會決策力量的,無論是數千萬黨員官僚。還是絕大多數的億萬富翁、大資本家、大企業家,乃至公司小老板之類的,基本都沒那閑工夫整天泡網上浪費時間。

并且這些人也和大多數的家庭支柱一樣。心志堅定想法清楚,才不會被網絡輿論輕易左右,更不會跟著人云亦云。

這就跟許多人擔憂中學生看玄幻文,會被教壞成自私自利、殺伐果斷、冷血無情的性子一樣。真當人家孩子都傻啊?根本就是現實父母與學校為主的大環境,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盡到應有的責任而已。

中年人表情肅然的望向薛晴:“假如楊氏要把網絡上的那股風潮。給推動到現實之中呢?你以為其影響力,會比全社會范圍內的抵制日貨風潮。差多少,還是更強?”

“最要命的是。他修完了明史,極可能還會修清史。到時候免不了要罵慘了許多人的祖宗,更會引起一場空前的民族矛盾沖突。那些遺老遺少們,霸占文化話語權的大小圈子的頭頭腦腦們,哪一個會甘心失敗啊!一旦沖突起來,很容易就升級到民族問題。”

一說到民族問題,薛晴終于不能淡定了。

這個話題實在太敏感,太沉重,大到都不能隨便在公共場合討論的程度。

網絡上怎么吵吵“三等少民四等漢”都無關大局,但真要是在現實中以實際行動搞出明顯差別,哪怕僅僅是站在相對公平立場上去宣揚漢民族,這也必將會觸動某些敏感的神經。到時候,一場潑天風雨不可避免!

而楊家,偏偏又是那種寧折不彎的性子,他們硬扛著不低頭,又不能釜底抽薪的把他們整垮了之前某位大佬不就試過了么?結果并沒有什么卵用。

如此一來,被頂到風口浪尖的楊氏掀起巨大動蕩,最終結果必然是兩敗俱傷。整個國家和民族,都可能為此付出莫大的代價!

“怎么會攤上這種事兒?”薛晴捂著腦袋叫起來,有點后悔一時沖動就跑去相親了,早知道不搭理那茬兒,也沾染不上這麻煩。

道士六叔手捻胡須,語重心長的道:“所謂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你既然碰上了,迎難而上也就是了。咱們道家人遇事做事,不回避不畏懼。再說這事兒也不見得就能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我看那楊家人,也是有大智慧的。”

薛晴沖他猛翻白眼,沒好氣的道:“你們早就算計清楚了對吧?哼,果然一個個老奸巨猾的。先說好了,我不保證最后結果如何。”

幾個人紛紛面露喜色:“你只管順其自然就好,最終到什么程度,反正我們也只是要把握大勢,未雨綢繆。”

歸根到底,他們這一派的人是不可能去跟儒家一般的主動攪合,提前打壓楊氏或者干預破壞什么的。都不會做。抓住了發展趨勢,早早做好應變準備,便也足夠。真到了天下大亂不可收拾的時候,自然有大英雄出來力挽狂瀾。

費了老大的勁兒,總算是把事情掰扯清楚了。道士六叔仍然不忘了他那點兒口舌之欲:“我說小晴啊!下回見了楊家小子,別忘了弄點茶葉......。”

滿屋子人齊齊沖他瞪眼,只不過再怎么犀利的目光,也無法洞穿鐵打的臉皮。

楊浩并不知道自己一家子做點事兒,居然可能造成那么大的后果。在那一場風波基本平息之后,老一輩四個人都對本世界的事情徹底心灰意懶。寧可呆在乙位面老死,也不愿意回來看那些人的虛偽嘴臉。

于是只剩下楊海心操持商業上的事務,重新接收被強行弄走的企業,諸如造船廠、蒸汽輪機研究院,被搶占股份的各地文化城項目。被廢棄的各地綠色食品基地,被扣押的遠洋貨輪,被查封的物資倉庫,等等等等。許多的資產被強行變更所有權,又因為趁火打劫者紛紛倒臺落馬,其他勢力趁機下黑手,強占著不大算歸還,或者打亂了賬目拖著不給辦理......。

這些糟心的事兒。每一樣都會引發連續多少年的扯皮官司。如果是弱勢一點的人,多半只能自認倒霉。

楊海心卻不一樣,她雇傭的那個超級**律顧問團還沒解散了。花了上千萬美元的代價難道只是用來嚇唬人?當然不可能。

于是乎,這個顧問團全面行動起來,臨時聘請了數以百計的律師班子,在全國范圍內展開轟轟烈烈的訴訟,把敢于硬頂著不辦或者打算私吞的某些人,毫不客氣的告上法庭。

這等于是在打很多人的臉啊!放在以前。絕對會引起“公憤”,繼而被聯手鎮壓的。

但現在。上頭許多的大老虎自顧不暇,下邊的蒼蠅干哼哼也無濟于事。這些狗屁倒灶的事兒非常磨人。楊海心卻玩的不亦樂乎。

楊浩的敗家行為告一段落,那條象征著巔峰境界的重型巡洋艦,在最危急的關頭被弄到了海軍去,雖然暫時保住了,但想要回來卻相當的困難。指望他們給錢?那不知道要猴年馬月。

一氣之下,他決定把那條戰艦給拆了武裝,改成一條獨特的豪華游輪。不好跟海軍撕破臉皮,只能慢騰騰的跟他們費嘴皮子扯淡。

于是空出太多的時間,他便專心督促重修《明史》的事情。

消息一經傳出,立即引發業界和網路上的大面積轟動,然而許多人非常默契的,不在任何紙媒體或電視上宣傳。各大門戶網站也沒有詳細的報道,仿佛這事兒還不如某位明星被拍到一張模糊不清的照片。

不過在許多軍事論壇、歷史論壇和交流群組之中,這一消息堪稱驚天動地。在現實中大量業界人士的私下聚會里,也屢屢被提起,只不過評論的口吻和表情,是截然相反的。

楊浩不光是給錢而已,他同時還公布了一篇巨長的資料目錄。打印出來,足足能裝訂成一本書的珍惜資料,都是來自乙位面的日本、朝鮮、東南亞,乃至清宮存檔和西洋各國的見聞記錄之類。而被搶救出來的六千冊《永樂大典》,也將陸續公開為此百年不遇之壯舉增添顏色。

修史的編纂小組成員之中,那些皓首窮經的老夫子老學究數量并不多,楊浩嫌他們要么屁股不正,要么思維僵化,要么堅持要以辯證唯物史觀來批判,生恐弄出一部滿目全非的四不像。故而僅僅是邀請了許多位口碑還算不錯的老教授,組成顧問團隨時咨詢。主力軍骨干成員,則選擇四十歲以下的青壯年。他們的思維開闊,用于任事,并且年富力強,正需要通過獨特的學術研究弄起職稱,撰寫大量論文來支撐學術資本。

這樣的組成力量自然不免受人詬病。別看那些老家伙們一個個生怕沾邊受影響,紛紛敬而遠之,你當真不請他的話,卻會因此而感到非常不悅,站在外場各種酸話連篇。

楊浩當然不為所動。他有天下獨一份的資料打底,在精心編纂成叢書后,一套套的印發并推向市場,自然能在相當長時間里維持住熱度。

要說打嘴仗的活兒,甚至都不用他出馬,網絡上有的是人為了那些珍貴資料,跳出來勇敢充當先鋒大將。就算為了看一眼半套《永樂大典》,能贏得去楊氏藏書館閱讀原版典籍的門票,那都使出渾身解數來跟老夫子們斗智斗勇。

所以說薛晴家的長輩們并非無謂的擔憂,楊浩拿著乙位面弄來的資料,近乎無限的資金力量,組建起來的編纂隊伍,比修撰《清史》的國家隊都大了好幾倍!他那異常明確的民族傾向,很是讓許多人擔憂。當然了,這些人絕對不擔心鋪天蓋地的辮子戲、康乾盛世的吹捧,因為現實中連會說滿語的老百姓都找不出幾個來。

但大漢族主義抬頭的話,卻可能引發一系列的麻煩。最直接的問題,關于三十年前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到底有沒有錯誤,這個爭論會弄出許多不好聽的說法來,嚴重破壞民族團結!

于是在不久之后,又一次針對楊氏的陰謀涌動起來!未完待續


上一章  |  立鼎1894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