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海權第132章 吉野回國了,甲午還遠嗎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帝國海權 >>帝國海權最新章節列表 >> 第132章 吉野回國了,甲午還遠嗎

第132章 吉野回國了,甲午還遠嗎


更新時間:2014年11月20日  作者:星光破裂  分類: 歷史 | 外國歷史 | 星光破裂 | 帝國海權 
小說搜索:

2014年09月29日10:49尋書吧出品

9月30日,今天是個有歷史意義的日子,約亨呆在太**內哪也沒去。

手上的電報是從芝加哥傳回來的,由于時差,發過來的時候柏林已經是夜里了,因此約亨現在才拿到。

電報是特斯拉一起發回來的,內容也很簡單,尼亞加拉大瀑布的水電站的訂單,西門子公司拿到了,而交流電傳輸的工程age公司也拿下了。美國方面因為德國施盧赫湖水電站的建設成功,加上交流電的經濟實惠,幾乎沒有什么猶豫就將訂單交給了德國人。

這個訂單也會讓西屋公司參與進來,未來西屋公司將會成為西門子公司和aeg公司在美國的電力項目的最大合作伙伴。

水電站項目的成功,讓特斯拉在美國可以堂堂正正的宣布交流電比直流電更優秀了,炫耀之情溢于言表。

其實差不多的話早在芝加哥世博會開幕的時候,在西屋公司的努力下拿到了世博會照明設備的項目,由西門子和西屋公司共同完成的近10萬盞電燈使用交流電被全部點亮的時候,特斯拉就已經發了一封電報來炫耀了。

約亨看著電報都能想象的到特斯拉那巴不得看愛迪生難看表情的樣子。

世博會開幕當天就有不少美國公司希望可以得到交流電電力系統的全部技術,這些當然是不能轉讓的。不過西門子和aeg主要的重心還是得放在歐洲,而且德國企業完全控制美國電力供應系統也太過樹大招風,加上對特斯拉的承諾,因此西屋公司就被推上了前臺。

不過只要西門子和aeg能不斷進行技術更新,保持技術的領先,那么和西屋公司的合作就不會中斷。因此未來整個美國的供電體系的建設利潤就少不了德國人的那一份。

至于電費,一方面拿得太多會招人恨,如果按照專利上寫的每度電收2.53美元的專利費,不用到1914年了,估計1904年就會因為每年收取專利費數額超過大英帝國一年的國內生產總值而被嫉妒的眼紅的各國聯手打上門了。

另一方面當時電網大都屬于私人企業,在完全收歸國有之前即使不用繳納專利費電費依然十分高昂。1927年廣東電費為一度電0.45大洋,按照當時的銀元約為23.9克含銀量,約為0.21兩白銀,按照5美元兌換7庫平兩白銀計算,即每度電約合15美分。

當然,各國的電費都不一樣,消費水平也不一樣,但過高的電費都會嚴重阻了民用電的普及,主要的用電者大都集中為工業用電和商業用電。

德國倒是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一開始德國電網體系就被約亨要求歸國家所有,建設國家電網進行統一管理,而西門子、age這樣的公司主要負責項目建設和設備提供。

所以為了不被人打上門,方便在其他國家推廣電力應用,約亨將專利費降低100倍,每度電僅收取2.5美分,按照美國1790年4月10日通過的第一部《美國專利法》的規定,專利保護期限為14年,這也足夠約亨收取專利費到1905年了。2.5美分雖然不多,但是估計到1905年,僅一年就能帶來大約1億英鎊左右的收入。

當然現在沒有人知道未來發電量上漲如此之快,美國人紛紛對德國皇儲愿意將專利費下調到如此之低表示贊許,在他們看來這么低的專遞費完全就是意思意思,做個樣子而已。

再加上之前bmw要在美國建設分廠,降低汽車銷售的成本,還能給美國帶來就業機會和稅收。在媒體的鼓吹下,一時間美國人對德國的態度極為友善,兩國關系都有所升溫。

這也同樣讓在美國大力擴張的德國皇家石油公司的發展得到了便利。雖然俄亥俄州的反壟斷案讓洛克菲勒石油公司被迫分散手中的企業,不過狡猾的洛克菲勒還是通過用一個新成立的總部遙控被分散的力量的形式依然保持了整體力量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約亨想要一次性擊垮洛克菲勒的計劃沒有達到目的,不過也不是完全沒有收獲。在洛克菲勒剛剛將企業分散較為混亂的時期,德國皇家石油公司順利吸收了其中的一小部分煉油公司,并且還持有了少量洛克菲勒的股份。

現在德國皇家石油公司在美國石油市場上完全可以和洛克菲勒公開叫板,并且還能稍占上風。

加上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北部的勘探隊伍的勘探工作早已完成,只要加拿大政府開始修建西部鐵路,那么無論是自己開采還是拿出去銷售都能夠增加手中的實力,因此在美國的情況可以說是一片大好。

當然約亨說的有歷史意義可不是指在美國的這些事。

“咚咚”敲門聲響起,打斷了約亨的思維。

“進來”

“殿下,駐英武官傳回來的電報侍從推門進來,遞上一份電文,約亨示意了一下,侍從躬身行禮后退了出去。

打開電報一看,約亨搖了下頭,有些小無奈的笑著說:“果然還是今天嗎

電文內成日本方面和阿姆斯特朗船廠已經達成了兩艘戰列艦的訂造意向,德國已經確定失去了這筆訂單。

這不是約亨所關注的重點,重點是后面的內容,日本在阿姆斯特朗船廠訂造的防護巡洋艦吉野號已經于今日出港返回日本。日本考察團成員大部分搭乘該艦一同返回,只有少量人員還要就兩艘戰列艦的設計工作繼續和英方協調。

吉野號還是在9月30號這一天回國了,日本駐英武官河原要一還是接艦人,回國后不出意外還是會成為吉野號的艦長。而和歷史有區別的就是吉野號的火力更強了,并且回國的路上還帶著一個東鄉平八郎。

現在吉野號要是在半路出事了的話會怎么樣?大東溝會怎樣?對馬會怎樣?歷史會發生什么變化?當然這也只能是想想而已,約亨總不可能讓提爾皮茨帶著兩艘維多利亞路易澤級去半路劫道。

吉野號這個名字被甲午戰爭的歷史賦予了太多太多原本不屬于她的含義,甚至傳出了吉野號原本是北洋水師所訂購,后來被日本人強買而去,最終導致了北洋水師的失敗這樣的謠言。

更因為鄧世昌下達那個蕩氣回腸的“撞沉吉野”的命令,并且最終沒有達成目標就英勇就義的遺憾,讓吉野號這個名字被世人所熟知,也被世人所痛恨。

不過約亨對吉野號倒沒什么偏見,單純的一艘軍艦并不足以改變一場海戰,一個國家的命運。而且單從吉野號本身來說也的確是阿姆斯特朗系防護巡洋艦的經典之作。

作為當時最快的巡洋艦,同時也是全部裝備中等口徑速射炮的早期嘗試,吉野號的性能和表現都是一流的。

但是這種性能和表現并不是決定了戰爭失敗了的最大因素,也不是北洋水師買幾艘強于吉野號的先進戰艦就能改變結果的。

在約亨的前世,很多認為甲午的失敗是因為慈禧太后拿了海軍的經費去修頤和園了,實際上沒這回事,修頤和園的經費并不是戶部撥給海軍的財政經費,只不過掛著一個水師特別經費的名字存在北洋的戶頭名下而已,所以挪用之說純屬謠言。

但是慈禧批準戶部尚書翁同龢停止對北洋水師撥款的奏折,讓北洋水師的建設停擺則是不爭的事實。對于不明白時代變革的老佛爺來說是無法理解朝廷花了那么多錢置辦的海軍在不到10年的時間內就落后了,而且需要拿出更多的錢來買更貴的艦船的情況的。

而和李鴻章明爭暗斗,卡住北洋水師的脖子的翁師傅,以一己之私壞軍國大事,讓北洋水師無法增強實力,自然也是甲午戰敗的罪人之一。

但是北洋之敗真的是撥一點款,買幾條船就能扭轉的嗎?

客觀的來看,大東溝海戰北洋水師雖然是敗了,但日本方面也是慘勝。比睿號挨了一發定遠的主炮炮彈,重傷退出戰列,赤城號被三艦圍攻,艦長坂元八郎太被炸死,日本聯合艦隊旗艦松島號挨了鎮遠一發主炮炮彈,還引爆了堆放在一起的120毫米炮彈,3艘艦船重傷。

北洋水師雖然損失超勇、揚威、致遠3艦,但是超勇和揚威本來就是老艦,八大遠中只損失了一艘致遠,北洋水師可以說主力尚存。

3沉對3傷,當然是北洋水師輸了,但是日本方面卻也沒有膽子和北洋水師再來一場大東溝了。這點看當時日本聯合艦隊指揮官伊東祐亨帶著艦隊在威海衛轉了一圈就回去了就可以看出來了。

日本方面如果真的想打,應該直撲旅順港逼北洋水師出來決戰才對,但是損失不起的日本人面對主力尚存的北洋水師退縮了。

定遠中彈159發,鎮遠中彈220發都沒有沉沒,“不沉的定遠”的威名變成了“定遠不沉”的神話,東亞第一鐵甲艦的存在帶給他們的精神壓力更大了,大東溝海戰之后日本人不僅沒有獲得勝利后的放松,反而更加緊張,本來就十分擔心甚至可以說懼怕定鎮二艦的伊東祐亨帶著聯合艦隊開始打醬油。

但是這個時候的北洋水師在做什么?龜縮港內,連支援陸軍的工作都不敢做,日本人因此可以在海軍的護航下順利登陸,開始全面進攻遼東半島,并且最終只用半天就攻占了旅順。

而倉皇出逃的北洋水師又躲進了威海衛,然后在絕望中不戰而降,甚至連保持海軍最后氣節的自沉都沒有,海軍主力一炮未發被日本人俘虜。

北洋水師的失敗,從一開始就是注定的了的。這不是一個太后的問題,一個戶部尚書的問題,一個北洋大臣的問題,一個戰法的問題,一場海戰的問題,一艘船的問題。

這是整個艦隊的問題,整個國家的問題。

尋書吧

小提示:按→鍵翻頁;按回車鍵ENTER返回本書目錄


上一章  |  帝國海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