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明第一百一十一章 什么人?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烈明 >>烈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一十一章 什么人?

第一百一十一章 什么人?


更新時間:2015年07月25日  作者:睿士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睿士 | 烈明 
·正文

李過的提議便是向西南撤軍,現下這種情勢,退往貴州倒是一個不錯的方略。∑,貴州處于西南邊陲,雖然貧瘠,但地形復雜多變,歷朝歷代,對于貴州的統治和管轄力度都遠遠的遜于中原各省,加之民族眾多,因此變亂層出不窮。

崇禎朝末年,隨著中原局勢的動蕩,加上吏治**這個愈演愈烈的老問題,貴州的局勢也隨之變得復雜和騷動起來。崇禎十四年的時候,朝廷曾經委任吳芳漣作為巡撫督撫貴州,但由于中樞的方略不定以及衛所兵制的崩潰,使得局勢不禁沒有得到改善,相反還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朝廷也逐漸失去了對于貴州的控制。

如今,像是赤水衛、畢節衛、普安衛、新添衛、銅鼓衛這些偏遠的衛所已經名存實亡,實際的掌控權都已經落到了當地各族土司的手中。

因此,以大順軍目前的兵力,如果向貴州進軍的話,如果能與當地各族土司衙門積極聯絡,倒是未嘗不能在當地站穩腳跟的。假如李自成能夠改變自己的方略,勵精圖治,掌控貴州的話,大順也能得到一個相對穩定的休養生息、恢復實力的機會。

最重要的是,白旺經營湖廣期間,與湖廣西南的永順宣慰司、散毛宣撫司、忠峒宣撫司等當地的土司各部相處的極為融洽,這也為大順軍向西南撤軍提供了一條便捷、安全的通道。

眼下尤為關鍵的是,時間不等人啊。倉促退入湖廣的大順軍建制混亂,從將領到士卒完全沒有從一連串的失利陰影中走出來,軍心厭戰,這樣的狀態怎能抵擋滿清和明軍的兩路夾攻。

明軍南路鄭芝豹的兵馬已經抵達大通湖,鄭軍水師數百艘艦船揚帆待發。鄭芝龍的大軍也已經攻克應城,前鋒甚至已經逼近京山。而北面多鐸的人馬在攻陷吉陽關之后,已經隱隱對竹山一線的順軍形成了包夾之勢。

這樣的局面,逼得李自成不得不下大了向貴州撤軍的命令。于是,在襄陽喘息未定的順軍主力,不得不再次踏上了奔逃的道路。

作為殿后的主力、李過統領著麾下的兩萬兵馬會和當地的白旺所部。掩護大軍南撤。

李過和白旺也很清楚,死守襄陽,已經是死路一條,也因此,李過在李自成出城之后,接手襄陽府防務的那一刻,便對麾下全軍發布命令,不愿留在襄陽死戰的士卒,包括將領。大可以現在就各自散去,主將絕對不會以臨陣脫逃的罪名懲處。鎮守襄陽,將面臨南北數路敵軍的夾攻,李過和白旺也不愿意讓麾下的士卒白白送死。

但命令發布之后,李過麾下的老營左營和白旺的原襄陽駐軍卻是無一人離開,兩人感慨唏噓之余,立刻便開始對于防線的布置和修筑。

而李自成也找不出了許久未曾穿過的皂袍、披風斗篷以及標志性的闖王氈帽,重新披掛在身上。希望借此一身裝扮能夠找回曾經的好運。

大順軍的十萬大軍由襄陽作為起點,開始了南下的茫茫艱辛旅程。其中的戰兵不過四萬。其余的則都是順軍的家眷,男女老少,扶老攜幼,一起帶著忐忑的心情跟隨著順軍大隊向著一個并不熟悉的地方前進,隊伍浩浩蕩蕩,行軍速度也慢的出乎意料。

主力的緩慢行進。給阻擊部隊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如果不能加快速度,已經到達大通湖的鄭芝豹所部就將直插施州衛,截斷大順軍主力南撤的路線。局面變得萬分緊急。

無可奈何之下,李自成只得忍痛拋下六萬多順軍家眷和大批的輜重、車馬。帶著兩萬多精銳老營士卒向著西南方向狂奔。

十五天之后也就是八月二十二,李自成中軍終于抵達漁洋關,施州衛的崇山峻嶺近在咫尺。

此時的李自成已經完全顧不得處處烽火的湖廣地盤,順軍各部將領都在為李自成的撤退爭取時間,施州衛五梁下峒司的使者也已經來到漁洋關與順軍匯合,他將帶領順軍沿著五峰山的山間小路進入施州衛,只要進入施州衛的大山深處,身后便是有再多的追敵,又有何懼。

一路的狂奔,讓順軍上下疲憊不堪,老營本身的編制也變得混亂不堪,李自成所部需要在進入施州衛之前,對所有的部隊進行一次重新的整編和休整,才能確保接下來的行軍順利。

但收到的軍報卻是讓順軍上下根本沒有喘息的機會。何騰蛟和袁繼咸已經合兵一處,突入常德府,大順軍常德守將不戰而降。何袁聯軍已經從南面威脅到岳州府和施州衛的安全。

李自成驚恐萬狀,不得不在到達漁洋關的當天,便再次下令立刻向施州衛五峰山開拔。

剛剛抵達漁洋關不到半天的時間,大順軍士卒好不容易喘上一口氣,卻是又接到了進兵的命令,一時之間叫苦連天、怨聲載道。但在將領的催促和威脅下,士卒們也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再次披掛起來,整軍出發,但行進速度卻是大打折扣。各部號令混亂,亂糟糟的出了漁洋關,等到進入施州衛的重重山嶺之間后,更是混亂不堪。將領找不到麾下的士卒,士卒找不到自己的主官,各部各營混雜在一起,追兵未到,順軍老營這邊自己卻是首先亂了起來。

高皇后是跟隨李自成戎馬半生的妻子,久在軍營,雖然同樣疲憊,但還是一路咬牙跟隨了下來。李自成出襄陽的時候,下令將從京師帶來的妃嬪、姬妾等全部斬殺,以此來表明自己決意振作、東山再起的決心。

等到達五峰山山區的時候,李自成的身邊也只剩下義子張鼐、高皇后以及兩千多老營的親軍。因為山高林密,其余各部明明就在左近,但卻是失去了聯系,但因為倉促進兵,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李自成只得派出大批的探馬信使。按照不同方向搜尋,通知各部各自前行,在五峰石寶司的治所峰山城匯合。

一直到了夜半時分,在五梁下峒司的使者和向導的一再建議下,驚魂未定的李自成這才下令扎營休息。麾下的士卒將領如蒙大赦,來不及卸甲喂馬。便就地倒下,片刻功夫便鼾聲大作。

高皇后卻是并沒有休息,帶著一眾女營的親隨,忙著升起篝火,燒熱水,為李自成已經將士們洗漱飲用,檢查傷卒的傷口情況。

李自成僅是在營帳中睡了一個多時辰,便在夢中驚醒,之后卻是無論如何再也無法安睡。于是便索性穿戴好了衣衫。出了大帳。

一直守衛在帳外的義子張鼐猛然驚醒,連忙站起身躬身施禮,“陛下……!”

一出大帳,便看到帳外的樹叢間、草地上橫七豎八躺著酣睡的大批士卒,一扭頭,又看到自己還在篝火之間忙碌的結發妻子,李自成的心頭驀然間一陣悲涼襲來。

曾經的輝煌仿佛就在昨天一般,從霸業的巔峰跌落凡塵。一轉眼,卻又回到了當初做流賊轉戰四方的時光。仔細想一想。這實在就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只是,這笑話,卻讓李自成無論如何也笑不出來。

李自成擺擺手,示意張鼐不要大聲,莫要吵醒了疲憊不堪的士卒,找了一個木樁坐下。透過茂密的叢林看看天色,已經是凌晨的時分了,似乎不遠處已經有隱隱的曙光染紅了天邊。

樹林間也甚是熱鬧,因為大軍的到來,蟬鳴、鳥叫不絕于耳。伴著山間溪水的潺潺之聲,卻是讓李自成的精神和心情好了很多。

“各部都聯絡上了嗎?”李自成低聲問道。

“高一功將軍的殿后之軍距離咱們的中軍大營只有十余里的路程,吳汝義將軍的兵馬在咱們北面二十里的所在,其余諸部竟是已經走在了咱們的前邊。牛萬才將軍剛剛派人送來消息,他們已經到達峰山城。山中夜路難行,天明時分,五梁下峒司的的土司頭人將親自帶兵前來迎接陛下!”

張鼐想了想,又補充了一句,“如今咱們已經在五峰山中,追兵是萬萬不敢貿然進入這崇山峻嶺的,還請陛下放心,早些歇息,明日一早咱們用過早飯,便向峰山城進發!”

李自成點點頭,徑直站起身來,“帶上一些兄弟,咱們到四處轉轉吧!”

張鼐一愣,下意識的勸阻道:“陛下萬金之體,這里卻是蠻夷聚集之處,四面都是山地叢林,臣唯恐有失,還請陛下收回成命!”

李自成淡淡一笑,“說起來咱們已是成了驚弓之鳥,何騰蛟、袁繼咸他們哪里會進兵的如此之快。現下已經到了五梁下峒司的轄地,咱們還有什么可擔心的?”

張鼐雖然極力勸阻,但李自成卻是心意已決。無奈之下,張鼐只得叫來了五梁下峒司的向導,由他領路,帶上兩百名親衛,向著南面的一個山坡而來。

叢林中行路便是如此,明明看著那山坡就在眼前,但卻是遲遲不能抵達,眾人沿著山間的泥濘小路一連奔出五里多地,這才登上了山坡。

到了山坡頂部的時候,朝陽已經從地平線一躍而出,萬道霞光灑向山林,涼風陣陣,吹得人精神無比的舒爽。

看著這雄渾壯觀的景色,李自成胸中的豪氣頓生。眼下麾下還有十余萬的可戰之兵,只要退入了貴州,無論是滿清或是大明,對將在此對他李自成束手無策。憑借著貴州險峻的地形,經過兩到三年的蟄伏與休憩,李自成很有信心能再次東山再起。

想當年,逃入商洛山中的時候,身邊只剩下十八騎,可兩年之后,自己卻是帶領著數十萬大軍縱橫中原,直取京師。如今的情形,比之當年可是不知壓強了多少倍。難道他李自成還不能重演當日的奇跡嗎?

但張鼐突如其來的一聲大喝,卻是打斷了令李自成沉醉的臆想。

“什么人!”(未完待續。。)


上一章  |  烈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