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明第五十三章 對決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烈明 >>烈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三章 對決

第五十三章 對決


更新時間:2015年05月23日  作者:睿士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睿士 | 烈明 
0第三卷

這兩個月來的經歷,便如同在水勢起伏的江河上行舟一般,忽上忽下,即便是多爾袞這樣的才智,也不免有些頭暈目眩

在了解到皇位在此離自己遠去之后,多爾袞心中的失落是難免的。但形勢比人強,多爾袞總算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在未掌握大勢之前,不顧一切的攫取,絕對不是明智之舉。

回想起大玉兒在自己耳邊起的一句話,多爾袞心中的失落也淡然了許多。“既然八旗已有決議,你也不必再過于執著。我的兒子登位和你登位又有什么分別?眼下還有八旗的掣肘,不能讓你我從心所愿,總有一天,我會讓你做不是皇帝的皇帝!”

也正是因為這句話和大玉兒的似水柔情,多爾袞才下了決心,堅定的擁立福臨繼承帝位。

帝位的人選塵埃落定,總是有人歡喜有人愁。多爾袞和濟爾哈朗成為滿清攝政和碩親王,豪格成為掌管宗室的和碩親王,三人互相掣肘,成為滿清新一代的中樞機構。朝臣們都有封賞和升遷,總的來,也算是皆大歡喜。

九月初六,五歲的福臨在八旗的擁立下登基為帝,年號順治。莊妃大玉兒成為圣母皇太后,執掌后宮事宜。

接下來,便是要籌劃入關南下的事情。在兩王爭斗期間,多爾袞卻是沒有放下對于中原的關切之心。八月的時候,蒙古鄂爾多斯部便送來了大順軍逼近京師的消息,多爾袞便當即派人前往關內,與大順軍聯絡,按照多爾袞的想法,以滿清兵力,就算不能入關南下。也大可以在這種新舊兩朝交替的時候分上一杯羹。但無奈的是,大順方面卻是沒有給予任何的回復,這種輕視的態度讓多爾袞不由得有些惱怒。

所以,迅速的擁立福臨,其中也有多爾袞迫切的想要南下的因素。

好在之后不久,大明平西伯吳三桂便派人前來聯絡。雖然是首鼠兩端的態度,但卻讓多爾袞看到了希望,就在九月初九的時候,吳三桂的求援書信到了多爾袞的手中,這讓多爾袞如獲至寶。

帝位雖然塵埃落定,但多爾袞卻迫切的需要戰功來擴大自己在八旗中的影響力和權勢。因此,在多爾袞的支持下,八旗迅速調動了傾國之兵將近十萬之眾,迫不及待的南下山海關。征南的主帥也理所應當的落在了多爾袞的頭上。

在莊妃的建議下。多爾袞摒除了對于洪承疇的看法,將其任命為征南大軍的參議一職,隨侍在自己的左右,以供參詳。正是在洪承疇的建議下,滿清大軍星夜兼程,只用了十余天的時間,便趕到了山海關附近。

秋高馬肥,正是出兵的好時機。八旗上下也是因此而興奮異常。剛剛吳三桂已經派遣副將楊坤前來聯絡,請求清軍從速入關。眼看著橫亙在滿清面前幾十年的雄關就要不攻而破,眾人的心里都是燃起了熊熊烈火。

周圍的人喊馬嘶,卻是沒有影響到多爾袞的思慮,他不動聲色的看看周邊的一眾將領,卻是淡淡的下達命令,擊潰賀人龍所部之后。諸軍各歸營寨,暫時按兵不動。

這樣一來,八旗眾將,包括代善等人都是有些詫異。如此的大好時機怎能不加利用?

多爾袞也懶得和他們解釋,只是用眼神示意身邊的洪承疇代為解答。

洪承疇面無表情的開口道:“諸位王爺、將軍。吳三桂此人時代鎮守遼東,其人狡詐善變,先前已經答應歸順大順,卻是臨時起了變化。如今的消息真假難辨,我大軍傾巢而出,豈能輕身涉險,所以,不妨再看一看情形,等到他山窮水盡的時候,再施以援手,也便與以后能將其牢牢的握在掌中。”

眾人恍然大悟,但都有些猶疑。

片刻之后,士卒來報,大順軍一進攻克北翼城,東羅城也有一部吳軍向順軍投降,吳三桂主力鎮守的西羅城搖搖欲墜,一旦陷落,大順軍將正面面對山海關的城防。

八旗眾將頓時呱噪起來,原以為多爾袞會即可下命令出擊,但沒想到他卻是淡然一笑,索性閉上了眼睛。

半個時辰之后,祁充格走進中軍大帳,語氣中帶著一絲顫動:“啟稟攝政王,吳三桂,他親自來拜見了!”

大帳中頓時沸騰起來。

崇禎十六年九月二十三,山海關東羅城和北翼城相繼被大順軍攻陷,大順軍上下氣勢如虹,雖然已經得到了清軍即將參戰的消息,但在一眾大順軍將領和李自成的眼中,已經沒有什么能夠阻擋大順軍的兵馬了。

一大早,西羅城和山海關城池中便號角齊鳴,吳軍一反常態的從高墻壁壘之后緩緩而出,就在城外的一馬平川上擺開陣型。黑衣黑甲的關寧鐵騎也赫然就在其中

大順軍的反應也是極為迅速的,吳三桂能從堅城中傾巢而出,便明最后的決戰已經來臨。李自成馬上調動了劉宗敏各部,包括自己最精銳的老六營人馬出營,就在吳軍的對面擺下陣型。

黃羅傘下,金黃色的龍騎獵獵舞動,這讓李巖的眉頭為之一緊,金秋的時節,北地的風沙時常可見,但原本晴空朗日的天氣,卻無端刮起這么大的風來,而大順軍又是迎風而立,這不免將會對即將發生的戰事產生一定的影響。

“東兵到了哪里?”李自成還是一連自信威嚴之色,朗聲問宋獻策。

“東兵扎營在山海關以北十里開外的威遠堡,目前尚未移兵!”宋獻策回答。

“田見秀、賀人龍兩部是否就位?”

“回稟陛下,兩軍已經在我主力左右兩翼準備就緒,隨時準備應對東兵的進攻!”

李自成滿意的頭,但還是不放心,又特意加了一句話,“告訴賀人龍,昨日之敗,朕不會放在心上,但他這個魯國公也要拿出些本事來,要不然何以服眾?”

“陛下!”宋獻策還沒有應諾,李巖卻是開了口,“賀人龍所部皆為前明降軍,雖都曾是邊軍精銳,但與東兵交戰從無勝績,且戰事焦灼之下,常常會膽怯潰退,臣只怕……。莫不如以臣的后營萬余人馬代替賀人龍部!”

“好了!”李自成頗有些不耐煩,“林泉,你為后營主將,理應坐鎮后軍,戰事但有不利之時,以便支援中軍,兩翼的兵馬足有五萬之眾,難道還不足以抵擋東兵嗎?”

李巖愣了一下,只能無奈的躬身口稱遵令。昨日里突襲賀人龍的清軍,后來查明的確是兩白旗的兵馬,統兵大將為阿濟格,人數不到兩萬。對于清兵的增援,李自成雖然有了提防,但卻始終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在他看來,清軍即便是增援吳三桂,也萬萬不會起傾國之兵與剛剛一統北方的、士氣正盛的大順軍決一死戰,他認為滿清也不是傻子,斷斷不會做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賠本買賣的。

李自成深深的看了一眼對面軍中飄揚的“三軍司命”的大纛,深吸一口氣,舉起的手臂猛地向下一揮,身后的將官立刻揮動令旗,軍中金鼓大作,龐大的大順軍陣營開始緩緩向著山海關方向移動。

兩軍之間的距離慢慢被壓縮,三百步的時候,吳軍中的部分型投石機開始發動。石塊如同飛蝗一般飛向大順軍的陣型,但卻如同石子丟進了汪洋大海,并沒有激起多大的反應。大順軍的陣型依然穩定、沉著的向前逼近。

一聲梆子響起,萬箭如雨,化作一片黑云向大順軍撲去。大順軍先鋒步卒毫不慌亂的豎起盾牌阻擋,腳步依舊未曾止歇。

但令人意外的是,吳軍在一輪箭雨之后,便果斷的放棄了堅守,密集的號角聲響起,關寧軍前部已經迫不及待的向著大順軍發起了進攻。

這樣一來,卻是讓李自成和眾將大吃一驚,他們沒想到吳三桂居然能放棄堅守的陣型,主動向自己這邊發起進攻。

兩萬關寧軍傾巢而出,其中大部分都是騎兵,這可是吳三桂家族用銀子和心血堆砌、訓練出來的嫡系兵馬,也是他們統領遼東的資本。其中的五千重甲騎兵,都是吳三桂的家丁士卒,更是驍勇善戰。其中的將官很多都是吳氏一族的子弟,雖然天氣寒冷,可他們中大部分人竟是脫去了身上的衣甲,赤著上身,嚎叫著催動身下的戰馬狂奔疾馳。

大順軍士卒經歷了這么多戰陣廝殺,也早已經不是當年的流寇作風,面對吳軍不顧一切的舍命攻擊,并沒有慌亂,密集的盾牌當即結成壁壘,長槍作為拒馬豎起。而中軍的騎兵部隊則從兩翼出發,向著關寧軍包抄而來。

關寧軍的身后,數萬吳軍在騎兵出動之后,立刻開始向前積壓。

大順軍的盾牌槍陣之后,兩千弓箭手張弓搭箭,羽箭鋪天蓋地的射向重逢的吳軍。大順軍中火器應用的不多,這一,還是李自成等將領在實戰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大順軍精銳六營中還保有一定的火器,但其余大部都是以長槍、刀盾為主,順軍以流民為主,戰力稀松,唯有手執刀槍,結成緊密的陣型才能使得士卒保持一定的安全感,不至于一觸即潰,時至今日,大順軍中還是保持著這樣的一種戰法。(未完待續。。)


容:使用簽名檔


上一章  |  烈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