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明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明劫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烈明 >>烈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明劫

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明劫


更新時間:2015年03月24日  作者:睿士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睿士 | 烈明 
當前位置:


戰事持續到十月末的時候,戰場的格局便發生了悄然的改變。因為后勤補給的捉襟見肘,明軍配備的佛郎機炮、鳥銃、火箭等裝備所需的火藥等物已經供應不上。清軍漸漸開始占據戰場的主動權。

多爾袞催動大軍以盾車為掩護,對明軍陣地展開反攻,沒有了火炮、火器的支援,很短的時間內,明軍先前奪取的兩道壕溝又相繼失守。

河北軍、薊鎮軍、大同兵死傷都是不少,但吳三桂等人的遼東兵馬卻在監軍高起潛的刻意安排下,少有參加戰事,即便是參加,也都是戰況并不激烈的戰斗,因此損失微乎其微。

退出壕溝之外,火器發揮不出威力,明軍的車陣也是徒有其表,而清軍烏真超哈部的火炮卻是彈藥充足,雖然數量不多,但威力著實驚人,特制的“天佑助威大將軍”紅衣大炮在攻堅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原本這些火炮由于自身重量極大,難于移動,現在卻是加裝了四輪的跑車,還有大批騾馬、士卒搬運,因此,移動甚為迅速。

明軍精心修筑的土堡、車陣、拒馬等物在紅衣大炮的實心炮彈的轟擊下,如同是紙扎的一般,輕而易舉的便被夷為了平地。

十月二十九的時候,多爾袞派出兩路奇兵,阿濟格率輕騎奇襲明軍屯糧之地——筆架山,一把火燒掉了明軍僅剩的糧草和輜重。而多鐸則在松山與杏山之間的高橋設伏,全殲打算退往寧遠的杏山守軍,接著以紅衣大炮為前驅一舉擊潰杏山堡的外圍防線,自領精銳騎兵突入堡內,守將鄭一麟死于亂軍之中,多鐸趁勢拿下杏山堡。自此,洪承疇精心構筑的松山、塔山、杏山三點連為一線的防御體系徹底崩塌。

杏山堡陷落,碩托等兩紅旗左翼軍立刻跟上,阻斷杏山與塔山、松山之間的聯絡。如此一來,本就缺衣少糧的明軍各部頓時大亂。

旗牌官跌跌撞撞的跑進洪承疇的中軍大營,“督師,杏山失守,東虜將我軍切為兩段。吳三桂、唐通、馬科三總兵已經擅自率軍退往寧遠,曹變蛟、楊國柱、白廣恩三位總兵退往塔山堡,已經失去了音訊。”

大營之外的炮聲隆隆,喊殺聲震天,洪承疇卻如同被抽去了所有的精氣神一般,頹然的倒在自己的帥位之上,隨軍的幕僚個個抖如篩糠,威風八面的張若麒、馬紹愉和杜勛也頓時沒了主意,杜勛更是吵鬧著要洪承疇立刻派人將他們送出重圍。

一旁猛然間跳出來一人,奔至杜勛面前,不由分手,便是兩個響亮的耳光打在他的臉上,“閹賊,若不是你等力主出兵與敵決戰,焉能有今日之敗!”

眾人定睛一看,卻赫然便是洪承疇的副手,時任遼東巡撫的邱民仰,此時的他已經是怒不可遏。阿濟格火燒筆架山的時候,高起潛察覺到形勢不妙,已經搶先一步去了自己的義子吳三桂的軍中,筆架山宣告陷落,杏山搖搖欲墜的時候,這父子二人已經和遼東一系的馬科等人忽然從戰場上撤軍,向著寧遠撤退而去。這也造成了明軍的門戶大開,左翼隨即宣告陷落,代善的兩紅旗已經向中軍逼近。

張若麒和馬紹愉雖然聽出邱民仰的話中有話,明著是杜勛,其實也是捎帶著他們兩個一起罵了,但現在卻是無言以對,只能悶頭不吭聲,裝聾作啞。

但實際上在場的眾人心里也都清楚,自從洪承疇承受不住來自于崇禎和朝廷的壓力,決定與清軍決戰開始,寧錦大戰的天平便開始倒向了滿清一方。八總兵都是久經沙場的速將,朝廷的進軍方略究竟效果如何,會有集成勝算,眾人都死心知肚明,從洪承疇被迫出兵開始,八總兵便各自生出了別樣的心思。,尤其是遼東的豪族出身的吳三桂等人,早已存了擁兵自保的念頭。包括大同總兵唐通等人,也是積極建議撤往寧遠據守,以圖再戰。可以說,從那時候開始,明軍各部便已經沒有了斗志和戰意。

邱民仰大罵杜勛誤國,杜勛哪里受得了這個,兩人吵鬧幾句之后,頓時便廝打在一處,前屯衛總兵,現如今接替劉肇基遼東總兵職位的王廷臣卻是風風火火的闖進來,一進大帳,不由分說,拉開邱民仰,一腳將杜勛踢到一邊,自己則大聲沖著洪承疇喊道:“督師,事不宜遲,東虜已經將所有退路切斷,四面包圍,眼前唯有退入松山城中堅守,等候朝廷派援軍解救了!”

“也只有如此了!”洪承疇無力的點點頭,八鎮總兵、十三萬大軍,不到兩個月的時間,煙消云散。關外的戰事徹底失去了最后的希望,明軍一敗,錦州失陷只是時間問題了,接著便是寧遠,到時候,這遼東之地便沒有明軍的立足之處了。而自己無非只有兩條路可選,一是殺身成仁,與松山共存亡,留一個身后清名;二則是等候朝廷救援,松山之圍化解之時,也是自己身陷囹圄之日,到時不過是以項上人頭向皇帝請罪而已。

王廷臣護衛著洪承疇等人出了中軍,洪承疇的中軍還有萬人的兵力,當下便立刻向不遠處的松山城移動,明軍各部失去了統一的指揮,吳三桂等人擅自撤退,明軍留下的還有七八萬的人馬,但由于各部之間缺乏聯絡和指揮,因此只能盲目的向著松山和塔山方向撤退。

黑暗里,馬步兵自相蹂踐、踩踏,弓甲器械遍布山野。甚至于部分明軍正在突圍,看到前方有火光,以為是清軍攔截,不敢前進,又退了回來,卻正遇上清軍伏擊,明軍由是大潰,只能試探著向某個看起來安全的方向且戰且退。。

多爾袞卻心思縝密,早在進攻發起之前,便已布下天羅地網。多爾袞坐鎮中軍,在塔山、杏山附近、塔山到錦州之間,小凌河與海濱之間,幾乎預料到明軍會經過或者潰散所及之地,都部署了兵力配置,如此一來,便使得明軍在撤退過程中,接連遇到大規模的伏擊,戰力損耗的同時,士氣也跌到了最低點。

由洪承疇的中軍到松山城不過短短二十里的距離,在這極度混亂的黑夜里卻是整整走了兩個多時辰,直到天色微明,透過清晨的薄霧,這才恍惚看到松山城的輪廓。

目線所及,到處是身著紅色戰衣的明軍士卒尸身,其中不少都是自相踐踏,死在了亂軍叢中,滾滾的濃煙直上云霄,口鼻中都是煙熏火燎,甚至是人肉被烤熟的詭異味道。洪承疇的身邊已經聚攏起兩萬人左右的兵力,四面八方,還是有數不勝數的明軍士卒如同沒頭蒼蠅一般亂突亂闖,還有不少的人徑直奔向海邊,張若麒和馬紹愉更是帶了杜勛,引著自己帶的數百名京營士卒,引領著為數不少的士卒向著海邊不要命的跑過去。

當下這個時候,每個人都是顧著自己,都想盡快逃出這個修羅地獄。

洪承疇仰天長嘆,不禁落下淚來,此時密云總兵姚勛也帶著兩千多殘兵前來會和。他原本是駐守在白太山一線,但明軍大亂之后,為了避免被清軍包圍,他便率領部屬向塔山方向撤退,想和曹變蛟、楊國柱、白廣恩等人會和。但走到半路,卻遇到了晉軍的副將李輔明,這才得知,宣府總兵楊國柱已經中箭身亡,李輔明只得將殘兵集結起來,向塔山靠攏,卻不想遇到了姚勛所部。

兩人這才率軍一路血戰,但慌亂中卻是走錯了方向,竟是在松山附近和洪承疇相遇會師。

兩人見到洪承疇,頓時大哭不止,他們麾下的士卒如今只剩下不到四成,大部分都是在慌亂中死在了清軍的屠刀之下,姚勛更是大罵高起潛、杜勛、吳三桂等人。一月之前,登萊水師前來助戰,這三人引言怪氣,卻是給朱平安灌了一個不得詔旨、擅自調兵的罪名,登萊水師只能悻悻退走。要是水師還在,僅是艦船上的炮火,便足以掩護明軍大部安然撤進松山城去。

只要穩定住戰局,兵馬分批由海上撤退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但現在呢,高起潛、吳三桂等人倒是一早跑的沒了影蹤,卻將洪承疇以及各鎮總兵扔到了絕境之中。

可就在這時,遠方的天際之中卻忽然響起了一種極為尖利的聲響,就像是一把鐵鍬在石板上摩擦的聲音,令人聞之膽寒。更要命的是,這種聲音竟然一聲接著一聲,不斷的響起,而且由遠及近,越來越是清晰。

戰場上交戰的雙方將官和士卒也都聽到了這種聲音,清軍的一些老卒頓時臉色一變,忙不迭的看向天空,直到透過煙霧,看到天空中清晰可見的數十道鮮艷的火龍**而來,這才齊齊的叫了一聲苦,隨即掉頭就跑,找一處低洼處,跳進去,雙手抱頭,渾身抖成一團。

然而大部分清軍是搞不懂天空中的火龍究竟是為何物的,呆呆的看著那奇異的軌跡,一時間竟然忘記了沖鋒猛攻。而明軍士卒們卻是趁這個機會,又向松山靠近了不少。

也許是洪承疇的中軍大纛太過惹眼,數支清軍始終緊追不放,死死的咬住洪承疇的中軍不放。姚勛、王廷臣、李輔明只能率部死戰,為洪承疇退進松山爭取時間。

但就在距離松山南門不過一里的地方,一支白衣白甲的清軍突然殺出,頓時將洪承疇的中軍截成了兩半。混亂中,清軍亂箭齊發,也不知是誰一箭正中洪承疇坐騎的的馬頭,戰馬慘叫一聲,前蹄高高揚起,洪承疇頓時跌落下馬。

就在此時,天空中的數十道火龍準確無誤的落在四面圍堵明軍的清軍陣營中。巨大的爆炸接連響起,大地來回的顛簸,就像是一條漂浮在驚濤巨浪中的小舟。

濃烈而黝黑的煙霧剎那間布滿了松山城外的整個戰場。R1152

本站追書網()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

其第138章章節均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上一章  |  烈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