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行大唐151 我明白,但我不敢!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醫行大唐 >>醫行大唐最新章節列表 >> 151 我明白,但我不敢!

151 我明白,但我不敢!


更新時間:2014年11月18日  作者:淡然飄過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淡然飄過 | 醫行大唐 

151我明白,但我不敢!

擔任一個刺史并不顯赫,但掛著京畿制置使的職銜,被授為冠軍大將軍實際上已經已經脫離了神策軍的范疇。左睿名聲不顯,別人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而張造這個人比較實在,手下升官,本性厚道的他不好意思阻攔,所以干脆默認了左睿這些任命。

華州現屬京兆府,以前有很多稱謂,也歸屬過很多地方。太州地方不大,但它卻是是八百里秦川最寬闊的地帶;是華夏民族發祥地之一。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稱,是中原地區通往陜西乃至大西北的咽喉要道,尤其是潼谷關也包括在內。

左睿擔任華州刺史看似簡單,可絕不簡單,因為潼谷關還有一位大將在那里。田令孜失勢了,權利就需要迭。潼谷關這個咽喉重地必須歸朝廷,作為田令孜的義子,任潼關防御使兼華州刺史的韓建被替代除了他自己別人沒意見。

還有一個任命,這個任命有些讓人費解;皇帝諭旨,翰林待詔陳墨去華州擔任冠軍大將軍,華州刺史左睿的掌書記,同時暫任宣旨官給左睿去宣布皇帝的諭旨。這是陳墨和杜讓能、蕭遘的共同決定。這意味著陳墨必須離開,繞道去子午堡。

在離開興元之前,陳墨必須向壽王李杰告辭,這可是他將來的大樹,必須進到那種禮數。

壽王李杰可以理解,這正是男人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陳墨總不能停留在一個醫待詔的位置上,他必須進一步。所以,壽王李杰雖有些不舍,可阻攔的話法說出口。

壽王李杰不說,不代表別人不說,遂寧公主不在乎缺一個玩伴,她擔心的是陳墨的安全:“不行,千里山道,這太危險了,何況京畿一帶現在還是朱賊的天下。我去和五郎說,讓他收回詔命。”

“十一姊不要說了,要給五郎和子涵留下面子,你去說豈不讓天下人笑話。”壽王李杰比遂寧公主穩重的多,這種諭令是一種不可改的諭令,除非陳墨抗旨,可看樣子陳墨不可能抗旨不遵,還精神昂奮,根本法改變。

“多危險啊!那七郎你去給五郎說一說,讓...別人替換陳待詔。”遂寧公主可不愿意放棄自己的想法,陳墨太行險了。

“好男兒志在四方,建功立業,這次的機會我希望抓住!何況有一個路線很穩妥,并不是直接去京城,只要安全到達子午堡就算完成任務。以后,華州那里等待機會即可,請殿下不要擔心。”

沒等壽王李杰有回應,陳墨趕緊解釋,但這個解釋立刻引來一陣狂風暴雨。

遂寧公主火了:“你去吧!去吧!趕緊去,去...在...才好...”

那個死字終于還是沒有說出來,遂寧公主抓起案幾上的陸戰棋棋盤,隨后劈頭扔向了陳墨。

陳墨毫準備,這個陸戰棋棋盤是他親自讓人做的,做的很結實,木料用的很實在,上面的行軍路線還是他一筆一劃的功勞。現在,距離太近,棋盤結結實實砸在了他的腦袋上。

遂寧公主愣了一下,她沒想到陳墨連躲都沒有躲。可是...總不能就此示弱,壽王李杰和董懷玉都在,太沒面子了,遂寧公主狠狠地瞪了陳墨一眼,隨后狂奔而去。

壽王李杰沒動,董懷玉也沒動,兩人不知道說什么。

陳墨什么都明白了,還真看得起自己,作為親哥哥的壽王李杰在促成此事,而那位公主顯然已經動了真心。

我明白,但我不敢!家里已經有兩個**煩,現在攙和上一個身份尊貴的長公主殿下,家中豈不翻了天,以后自己還有活路嗎?太尷尬了,陳墨摸著頭上剛剛起來的包,當然,這是故意被擊中。可是...那種想哭的感覺千真萬確,表情絕對不是假的。

“殿下,這次京畿之行是為了聯絡子午堡的左睿左將軍,這樣,朝廷軍隊才會在京畿之地有自己的軍事力量。因此,此行事關重大,而且...左將軍和我有兄弟之義,必須親自去才行......”

解釋的合情合理,壽王李杰知道陳墨和左睿是什么關系,陳墨去子午堡的確很合適。這支軍隊有些未知的成分,既然皇帝和朝臣都同意,說明左睿的力量不弱,朝廷必須抓在手中。

壽王李杰點點頭,他明白輕重:“子涵去吧,十一姊最近脾氣有些不好,子涵就...擔待些,我們在這里靜候佳音。”

遂寧公主最近一段時間真的脾氣很好,一副溫良賢淑的姿態,可以說很淑女,絕對有皇家風范。可今天的失態讓陳墨太尷尬了,可壽王李杰還是希望陳墨能夠理解自己和遂寧公主的意思。

“多謝殿下體諒,那我...就去了。”法,也不敢挑明,陳墨還希望這件事到此為止,家里的醋壇子已經灑的遍地都是,到處散發著醋味,再增加一個陳墨怕自己會永寧日。

拜別了壽王李杰,還有人要去拜別。皇帝那里不用去,官太小,去了就是笑話。當然,兩位相公,還有杜懷山、孫解是必須要前去辭行的。

蕭遘、杜讓能、杜懷山和孫解四個人也正等著陳墨辭行。陳墨很有一套,可謂心思敏銳,他出的主意一直都很有用,也算是后背輩中的杰出人物,因此幾人都很看重。

皆是長輩,今天不同往日,陳墨用的是正經的拜別禮,結結實實的磕下去。

陳墨這是接受教誨的意思,其實幾人也沒什么可教誨的,雖然帶的人不少,但還是要叮囑一路的安全。還是放心的,以陳墨的聰明,不算計別人就不錯了,想算計他的人估計會被他玩死,比如某個門下侍郎就是典型的例子。

“朱玫會窮途末路,王行瑜可以爭取過來,請兩位相公不要忘記此事。”

繼續干楊復恭曾經干過的事,這種事情不能忘記,一定要搶先一步,讓楊復恭的功勞少一些最好,第一功勞不能留給他。

盡管有廖建文這個人在朱玫軍中,但陳墨法確定他是否在王行瑜軍中,同時陳墨也不想讓冰兒和清兒的父親發生什么危險。操作的事情陳墨不管了,他知道王行瑜一定會背叛朱玫,因為王行瑜早已知道朱玫必敗,所以勾搭王行瑜的事情告訴蕭遘、杜讓能就足夠了。

還有魏玉霆和魏越,人的感情就是這樣,有很多不舍,哪怕是暫時離別也一樣。一幫太醫署的弟兄和同事那里不用去了,都在前線的傷兵營在忙,而忙得不可開交,對他們還是比較放心,陳墨怕自己去了還要耽擱時間,干脆就不去辭行了。

漢中通往外界的棧道有很多條,比如暗度陳倉的陳倉棧道、褒斜道、子午道、金牛道、米倉道、黨駱道、連云道等等,這些棧道四通八達。有的險峻異常比如金牛道,金牛道又叫蜀棧,金牛道是川陜的交通干線,北起陜南勉縣,南至四川巴中大劍關口。此道川北廣元到陜南寧強一段十分險峻。詩人李白贊嘆的“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就是指的這一段。

陳墨需要走的是子午道,子午道的北口就是長安縣境內的子午堡,南口則是在洋州。這條曾經的荔枝道全長近千里。漢代的鴻門宴后,劉邦被項羽貶到巴蜀地帶做漢王,就是沿子午道返回漢中。途中他聽張良的主意,燒了走后的棧道,以防止項羽南侵,又可使項羽不疑心劉邦會北上。

正是雨季,在淋漓不停的細雨中,陳墨一行千人離開興元府向東直奔洋州。

身邊的護衛一個不缺,而且人人有馬。因為還有百里的平坦道路可走,正好由魏越前來送行,隨后,這些戰馬要在洋州被魏越帶回興元。洋州城東二十里的龍亭鎮。

一行人停住戰馬,士兵們開始收拾一路的必備物資,魏越也開始和陳墨告別。

龍亭就是一個小小的官驛,這個官驛的職能是阻擋心懷不軌的人踏上棧道,同時也是為了保護驛路的暢通。子午棧道屬于國家驛道,由于這百年來戰爭不斷,因此這條棧道管理的非常嚴格。凡經行此路者,都必須持通行證注明其身份,及所帶物品名稱、數目等才可通過,否則,關卡一概扣留。

“兄長一路順風,注意安全,小弟不遠送了!”

“行了,別這樣,陛下很會回到京師,到時候開懷暢飲。”陳墨看到魏越眼圈發紅,趕緊寬慰。

話說的容易,真實情況可沒那么簡單,不要說距離的遙遠,就是結束這場戰爭還不知什么時候。沒有一兩年的時間恐怕皇帝回不了京師,這注定是一次很長時間的離別。

自認識陳墨后不久,陳墨就是魏越的主心骨,他的離開讓魏越感到了心中的失落。想一想在一起的日子,再想一想要很長時間見不到陳墨,魏越難免一陣悲從心來。

想不到外表粗獷,敢作敢當的魏越有這樣多愁善感的一面,陳墨拍了怕魏越的肩膀:“男子漢流血不流淚,這不是永別,現在的局勢阿越也知道,用不多久我們就會在京師會面。到時候阿越說不定再立功,成為大將軍也不是沒有可能。”

“我知道,也一定奮勇作戰,決不讓兄長失望,我們...京師見!”那份不舍之情周圍的人都在看,魏越也有些不好有意思了,立刻改變了狀態。

“保重!”陳墨也不啰嗦了,他伸出自己的右手。

兩只大手緊緊握在一起,那暴起的青筋代表著兄弟之情,也代表著必勝的決心。


上一章  |  醫行大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