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道君第四十四章 交給你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道君 >>大唐道君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四章 交給你了

第四十四章 交給你了


更新時間:2014年11月28日  作者:七月初三  分類: 歷史軍事穿越歷史 | 七月初三 | 大唐道君 
啃書閣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七月初三本章:

“蕭尚書出什么事了,讓你這般急匆匆的?”就在蕭德昭走進紫宸殿時,樂彥瑋就開口問道。

蕭德昭就將向高宗和武后施禮,卻被高宗阻止了,他因為身體已有了倦意,就有點不耐煩的開口說道,“蕭愛卿說正事兒吧!”

“臣明白。”蕭德昭躬身領命,就開口說道,“陛下、娘娘,西市丞魏伶死了。”

“西市丞?”高宗疑惑不解,這個一個不入流的官員死了,至于讓刑部尚書這么緊張嗎?就語氣不悅的問道,“魏伶是誰?”

“魏伶就是西市丞啊!”蕭德昭解釋道。

李弘聽到高宗和蕭德昭的對話差點笑了,不過強自忍住了沒笑出聲。

一旁的許敬宗皺了皺眉頭,看了武后一眼,見武后也是一臉迷惑的樣子,他就解釋說道,“回陛下、娘娘,西市丞就是管理長安城西市秩序的官員,屬于從九品下的外流六等品級小官。”

武后聽完許敬宗的解釋,不等高宗說話,她就怒氣沖沖的罵道,“蕭德昭,你這刑部尚書是不是太閑了?沒事兒做了嗎?一個不入流的小官死了也值得如此這般大驚小怪的來叨擾陛下嗎?”

“請娘娘贖罪,這個魏伶是一名不入流小官,可是他死的也太蹊蹺了。他被人砍了腦袋不說,而且長安縣衙的衙役還在他家里發現了兩萬貫銅錢…賊人殺他竟然不是為了錢財,還帶走了他的頭顱,這就讓人很疑惑了,而且魏伶只是一個九品不入流的小官,又不是士族出身,他怎么會有這么多錢?微臣覺得這里面肯定有問題,才會…”蕭德昭急忙解釋道。

只是他話還沒有說完,高宗就驚訝的問道,“一個不入流的小官,家里竟然搜出了兩萬貫銅錢?”

宋代黎廷瑞有詩云: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宋朝的經濟比唐朝發達,因為藏富于民的政策,民間百姓更加富裕,即便這樣,一個人只要有十萬貫錢,就已經是富紳了。

那么放在唐朝高宗年間,兩萬貫有多少就可想而知了。

“嗯,除此之外還有珠寶玉器若干——!”蕭德昭恭敬的回答道。

“你們怎么看待這件事情呢?”高宗目光有點陰冷的問道。

因為連年征戰,“貞觀之治”積攢下來的錢財已經不多,國庫已經變得很空虛了,而這個時候一個不入流的小官竟然能積累這么多錢,誰會相信這錢的來路會光明正大?要是不相信,就只能有一個解釋,這個西市丞魏伶有貪污了嫌疑。

李績依舊閉幕眼神,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

許敬宗和竇徳玄、姜恪三人見武后沒有說話,就不準備開口說話。

只有戴志德和樂彥瑋、孫處約三人相互看了一眼,就見戴志德出言說道,“回陛下,一個從九品小官家中藏有這么多財富,必定是來路不正,此事須得詳查才行。”

“陛下,微臣也是這個意思,西市丞官職雖小,可西市繁華,他若要以職務之便貪污錢財不是沒有可能。”樂彥瑋朗聲說道,“而且,他一個不入流小官,背后要是沒有人支持,敢這么大膽的利用職務之便貪污這么多錢財嗎?”

樂彥瑋一席話說完,就已經將西市丞魏伶定性成了貪污錢財的官員。

而李弘最怕的就是這一點,真要像樂彥瑋說的,高宗和武后都認為西市丞魏伶貪污,魏伶的死因就值得商酌,到時候必將派人詳查,可關鍵是這樣大陣勢的查案未必就能頂用,因為有賀蘭敏之和楊氏從左作梗,還有隱藏在他們背后的人作祟,這樣大規模的查案,其結果多半就會是找幾個替罪羊結案。

李弘認為像東西市貪污案,涉及的不僅僅是東西市的貪污問題,因此就該不動聲色的慢慢詳查,讓隱藏的背后的大人物們放松警惕,以為怎么查也是小打小鬧,不會查到他們身上,到時候再一舉清查他們才對。

樂彥瑋一開口,武后就忍不住了,淡淡說道,“陛下,這事兒現在就說魏伶貪污為時過早吧?”

“娘娘——”樂彥瑋剛要辯解,一旁的許敬宗就已經開口說道,“陛下、娘娘,魏伶一個小小的不入流小官,他的死因就是再蹊蹺,也不至于朝廷這樣興師動眾,所以微臣的建議是,還是將這件案子交給長安縣衙比較妥善。”

“許相此言差矣!”許敬宗話音剛落,一旁的孫處約就開口反駁道,“要是我記得沒錯的話,西市稅收要通過長安縣衙才能交到戶部,既然魏伶有貪污嫌疑,就不能排除長安縣衙沒有同伙,要是將這件案子真交給長安縣衙,到時候只怕什么都查不到。此案涉及到了貪污商稅的問題,我們不能不慎重考慮。”

孫處約這么一說,再次將魏伶的案子定成了貪污西市商稅的大案,案子的性質就更加嚴重。

“陛下、娘娘,臣不同意孫侍郎的看法。”姜恪出言說道,“西市丞魏伶死了這是實情,而長安縣衙的人又在他家搜到了巨額錢財這也不假,可是說他以權謀私貪污西市商稅,這只是一個猜測,現在還做不得數,更別說長安縣衙有他的同伙了。因此微臣認為,許相的建議不錯,將此案交給長安縣衙比較穩妥。”

一旁的竇徳玄也表示贊

同許敬宗的建議,否定了樂彥瑋和孫處約的猜測。

這樣,官員魏伶死因以及交由哪個衙門查出,眾人的意見又出現了分歧。說白了就是高宗和武后之間的斗爭又開始了…

見雙方陷入了僵持,樂彥瑋將目光移向了李弘。

因為剛才就是李弘力挺高宗,才沒有讓高宗在跟武后的爭鋒中落敗,他就將希望放在李弘的身上,“對于這件事殿下怎么看?”

對于這件事情李弘不想置身事外,不過他也沒想這么早就表明自己的態度,因為還有一個人沒有開口,這個人就是李績。

李弘最看不慣的就是李績現在倚老賣老的樣子了,雙目緊閉,老神在在的,身為宰相卻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就開口向李績問道,“英國公,這件事情你怎么看?”

李績沒有想到李弘會直接問他的意見,他猛然睜眼時,雙目中閃過一抹外人難以察覺的警惕之色,沉吟了一下這才說道,“魏伶一介不入流的小官,沒必要讓朝廷興師動眾的去查他,還是交給長安縣衙比較妥當。”

再次見李績站在了自己的一方,武后心里樂開了花,這才是她需要的李績嗎?

其實這是因為李弘的原因,不然以李績的秉性,他即便是歸順了武后,可也不會這樣旗幟鮮明的表明自己的立場。

“殿下,你的看法呢?”李績說完,還是不忘了詢問李弘的意見。

很顯然,今天兩次議事李弘都沒有給李績流面子,李績對李弘對他的態度非常的不滿。因為李績覺得,就是高宗和武后都對李績客客氣氣的,李弘只是一個太子,有什么資格敢這么不將他放在眼里。

“魏伶之死確實有蹊蹺,不過現在我們還不能確定他死因,所以諸位剛才的猜測都沒有意義,只有查了才能弄清楚…”李弘說到這里,樂彥瑋和孫處約的臉色就有點難堪,因為李弘這句話就等于否定了他的建議,不過李弘的話鋒突然一轉語氣嚴厲的說道,“只是,一個從九品小官,又不是士族出身,家里竟然藏了有這么錢,就不能不讓我們重視了。”

“那殿下的意見呢?”就在李弘剛說完話時孫處約就忍不住開口問道。

“將此事交給長安縣衙。”李弘語氣堅決的說道。

“這——”孫處約和樂彥瑋愣住了,就是戴志德也沒有想到太子會這么說,只有高宗和武后頗為好奇的盯著李弘,因為他們清楚,自己的兒子說了這么多,不可能就是為了這么一句結論。

“不過此事即便是交給了長安縣衙,兒臣也不是很放心,因此懇請父皇和母后,

將這件案子交給兒臣負責!”李弘突然向高宗和武后請旨道。

這件案子不管再怎么淡化,有了“帝后”之爭的額外因素在里面,查案就不會太純粹,因此他就不得不做出這樣的決定了。

因為將案子交給長安縣衙算是順了武后的面子,他要參與這件案子之中是為了保全高宗的面子。

他這樣做,可能會讓高宗和武后的目光全都移到他的身上,會過早的將他的能力暴露在他們面前,可別人也就不會再懷疑到他介入這件案子會有其他的目的了。

他的這個決定有利又有弊。

可是為了查清東西市貪污案,以及這件貪污案背后更為復雜的關于大唐稅收貪污案問題,他就不得不做出這樣的選擇了!

紫宸殿里的七位宰相沒有想到太子會這么說,只能將目光移向了高宗和武后,因為關于太子的問題他們決定了。

高宗看了武后一眼問道,“要不就讓太子去鍛煉鍛煉吧!皇后以為呢?”

武后沒有立即回答高宗,而是深深的看了李弘一眼,這才微微點頭道,“太子,查案不同于你處理過的政務,你可要注意分寸啊!”

李弘聽到武后這么說,身體不由的一顫,因為他清楚武后這么說可不止是教誨他這么簡單啊!注意分寸,這話里不就有話了嗎?就忙躬身道,“多謝武后,兒臣將謹記母后的教誨!”

武后下旨讓太子李弘負責西市丞魏伶的案子,讓刑部協助李弘之后就跟高宗離開了。只是她在離開時沒表情很陰沉,只有高宗很欣慰的看了一眼李弘。


上一章  |  大唐道君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