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道君第四十三章 派誰領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道君 >>大唐道君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三章 派誰領軍

第四十三章 派誰領軍


更新時間:2014年11月27日  作者:七月初三  分類: 歷史軍事穿越歷史 | 七月初三 | 大唐道君 
正文

西市丞魏伶死了,得到這個消息的李弘笑了。只是他還沒有高興一會兒,宮里就傳來消息,說讓他立馬去紫宸殿商議國事軍情。

李弘一下子愣住了,這魏伶有這么大能耐,怎么人一死就讓一群宰相們急成了現在這個樣子?他就讓趙紅裙為他匆匆換上了朝服便向紫宸殿趕來。

紫宸內高宗和武后兩人都在,七位宰相全都已經到齊了。

李弘到紫宸殿時,大殿內氣氛顯得很沉悶,再看眾人的表情,顯然剛才又過劇烈的爭吵。

“太子,你看看這份戰報,說說你的意見吧!”見李弘走進紫宸殿,高宗阻止了他施禮,就語氣微怒的說道。

李弘躬身領命,便接過了內侍遞給他的戰報,仔細看完上面的內容他也很吃驚。因為戰報上說,綏州步落稽白鐵余煽動百姓造反,攻占了城平縣,白鐵余自稱光明圣皇帝,署置百官,正進攻綏德、大斌,而叛軍所到之處焚毀民居,殺害地方官吏,聲勢很浩大。

“父皇,賊人造反,該當派兵剿滅,切勿再讓他們繼續壯大啊!”李弘將戰報還給身邊的內侍向高宗說道。

“那么你認為該派誰領兵比較妥當呢?”高宗不動聲色的問道。他的話音一落,武后的目光也落到了李弘的臉上,而紫宸殿里的七位宰相同時將目光移向了他。

看到這一幕,李弘對剛才自己進來時紫宸殿時氣氛為什么這么沉悶,宰相們之間又為什么而出現爭吵,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估計是代表高宗意見的宰相和代表武后意見的宰相們在究竟派誰領兵去平叛方面出現了分歧,才會出現爭吵。畢竟白鐵余造反,聲勢雖然浩大,可終究是一群烏合之眾,他們又能翻起多大的浪呢?因此像這種平叛,只要領軍將領不是草包或者白癡,稍微有點統兵才能,問題一般都不會太大,而平定反賊的功勞可不小,誰要是充當主帥,到時候的封賞自然不小,高宗和武后作為掌權者,他們自然想將這種便宜功勞送給自己的心腹,以培養他們的忠心。

李弘猜出了這次爭論背后的權力爭斗,就不敢冒然表態了,而是向許敬宗問道,“許相的意見是?”

因為許敬宗是武后的心腹,他支持的人自然就是武后器重的人了。

“老臣的建議是派右領軍衛中郎將程務挺領軍前去平叛。”許敬宗恭敬的說道。

“戴相的意思呢?”李弘又向戴志德問道。他這么問戴志德,目的還是一樣的,因為作為高宗心腹的戴志德,他支持的人自然就是高宗想要栽培的人了。

“臣的建議自然是讓夏州刺史王方翼領軍前去平叛了。”戴志德也開口說道。

高宗對李弘表現的謹慎之態很滿意,他看李弘時眼中露出了贊賞之意,因為這才是他看重的太子,而一旁的武后則相反,她見太子似乎變得成熟穩重了很多,不再像以前一樣冒失了時,眼中竟然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厲芒。

就在李弘思量自己究竟該怎么回答時,一旁老神在在的李績突然睜開眼睛,盯著李弘問道,“不知道殿下認為該派誰去平叛更合適呢?”

李績不給李弘思考的時間就出口詢問,他這是要逼李弘立即做出決定啊!

李弘不清楚自己到底在什么地方得罪了李弘,但他記得李績這般針對他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不過李績位高權重,現在又因為倒向了武后而在恩寵倍增,不是現在的他能夠怠慢的,就忙開口問道,“英國公乃國之名將,不知你更中意誰呢?”

“程務挺從小便隨其父程名振東征西討,以勇力而聞名軍中,這次平叛由他領軍必將萬無一失。”李績語氣平淡的回答道。

“那英國公為何又不看好王方翼呢?”李弘繼續問道。

“王方翼處理政務能力嫻熟,當初在肅州任刺史時修筑房屋供饑民避寒居住,又建造了水碾、水磨等,頗有點政績。只是他弱于軍務,要是讓他領軍平叛,恐怕難以在短時間內剿滅叛賊。”李績侃侃而談。

他沒有說王方翼不能夠平定叛亂,而只是強調會耗費時間。這就是他作為名將的老辣之處。因為這樣說,不至于讓支持王方翼的高宗顏面盡失,其次在平定叛亂過程中過多的耗費時間是平叛的大忌,因此他這么說,對于他支持程務挺領兵平叛更有說服力了。

“英國公果然不愧是國之名將,讓孤佩服啊!”李弘語氣恭敬的說道。

不考慮李績現在的立場,單從他的分析角度來看的話,派程務挺比王方翼更加合適一點。只是李弘知道王方翼在領軍打仗方面的能力,更加清楚武后培養程務挺想將她的實力滲透到軍中,只要武后的實力變得強大對他就沒有好處,因此他更偏向于讓王方翼領軍平叛。

只是在“帝后”之爭中,他要扮演孝子的角色,既不支持高宗,又不會支持武后,就只能壓下心中讓王方翼領兵去平叛的想法了。

“殿下這么說,意思就是贊同老臣的建議了?”李績笑著問道。

“當然。”李弘答道。

他話音一落,高宗和戴志德、樂彥瑋、孫處約的表情變得有點僵硬,武后平靜的臉上露出了淡淡

的笑意,許敬宗和竇徳玄、姜恪三人也露出了喜悅之色。

“不過——”

李弘沉吟了一下,又開口說道,“白鐵余聚眾造反,只是短短的幾天時間,就攻下了城平縣,又兵鋒直指綏德和大斌兩地,可見他們造反并非偶爾,可能早就計劃的很妥當了。”

說到這里,李弘看了一眼臉色不是太好看的高宗和表情嚴肅的武后,繼續說道,“這種情況下我們派兵平叛就不能不慎重了。”

“殿下的建議是?”沒有等高宗和武后開口,樂彥瑋已經急忙出口問道。

“父皇、母后,兒臣的建議是兵分兩路,一路以夏州刺史王方翼領兵,自夏州東進攻打城平縣,一路以程務挺為主帥,領兵北上支援綏德和大斌,我們兩路兵馬同時夾擊叛賊,即便是白鐵余早就有周密的計劃,平叛之時也能確保萬一。”李弘說出了自己心里的計劃,目視高宗和武后靜等兩人的回答。

不管是李績還是許敬宗等一干宰相們,他們在聽到李弘的建議時,全都都露出了贊同之色。

其實他們心里很明白,對于這次平叛,這樣的排兵布陣更加穩妥,只是兵分兩路平叛除了會過多的耗費錢糧,還有就是會分薄平叛的軍功,因此大家誰都不敢向高宗和武后這么建議。還有一點他們不敢這樣向高宗和武后建議的原因是,只派一路大軍平叛雖然不保險,可始終還是會平定叛亂。既然結果都一樣,建議了還會惹惱高宗和武后,不建議倒不會出大問題。自己一行人又何必自討苦吃呢?

“不知皇后的意識是?”高宗向武后問道。其實就在剛才的爭論中,他這邊只有戴志德、樂彥瑋和孫處約三人,而武后這邊有四人,其中還有李績這個軍中名將,爭論的結果就是武后勝出了,只是因為李弘已經參政,可以參與軍國大事決議,高宗才會因此為借口沒有立即同意,而是準備聽聽李弘的建議。現在李弘建議兵分兩路,讓王方翼也有了統兵平叛的機會,高宗也很滿意了。

至于武后來說,李弘是太子,又在朝中頗有威望,李弘的建議他不能不慎重考慮。現在即便是兵分兩路,王方翼和程務挺各領一支兵馬平叛,可王方翼的夏州府兵作戰能力又怎么比得上是程務挺的右領軍衛呢?所以即便是兵分兩路,可程務挺依然在兵力方面占優,再加上程務挺比王方翼英勇善戰,又更善于統兵,她覺得這次首功非程務挺莫屬,就微微點頭道,“陛下,太子的建議不錯,本宮贊同他的安排。”

武后同意了,高宗心了就松了一口氣,象征性的向許敬宗和李績等宰相們問道,“諸位

愛卿覺得怎么樣?”

“臣贊同太子的安排。”許敬宗第一個開口說道。隨即李績也表示同意。竇徳玄和姜恪自然也沒有異議。這時,高宗的臉上才露出了淡淡的笑意,因為他對這個結果也非常的滿意,至少他今天在跟武后的交鋒中因為有了李弘的支持而沒有落下下風。

“許愛卿,具體該怎么擬旨你們自行考慮吧!”武后說道,“陛下今天也累了,你們就下去吧!”

許敬宗和李績一行人起身告辭,正準備要離開,就見張德海匆匆走進大殿,高宗見他冒冒失失的,剛要開口訓斥,張德海就已經開口說道,“陛下,刑部蕭尚書在殿外求見,說有要事要立刻跟陛下稟報。”

張德海口中的刑部蕭尚書,就是刑部尚書蕭德昭,他還是李弘東宮的太子右庶子,同樣是高宗的親信大臣之一。

蕭德昭身為刑部尚書,這般匆忙的來見覲見,可見事情非同小可,因此正準備離開高宗和武后兩人又重新坐下,武后也喊住了準備離開的許敬宗和李績等人,向張德海說道,“讓他進來吧!”

張德海領命,就躬身退出了紫宸殿。

許敬宗和李績又坐回到原位上,猜測究竟發生了什么大事情會讓蕭德昭這么緊張。只有李弘一個人心里清楚,既然是刑部尚書突然有急事稟奏,估計就是跟西市丞魏伶死因有關了。

對于讓誰領軍平叛,李弘要是做不出選擇的話他可以閉口不說,而西市丞魏伶死是他一手策劃的,目的就是為了借此查東西市稅收的貪污問題,因此對于待會蕭德昭走進紫宸殿回稟完之后,他該怎么跟高宗和武后對答才能讓武后將這件事情交給他來負責,他在心里開始思量起對策來了。




上一章  |  大唐道君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