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宛如當初聽到歡子結婚的消息,心里頭澀澀的,說不出什么更確實的感覺。
現在,模樣肖似歡子的那個少年郎也訂了親,原本心里頭就迷茫的阿珠,更加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追尋什么,這個世界上沒有她所需要努力的事情。
女子不用讀書,阿珠不需要再重復前世里的上學放學寫作業的經歷,她也不缺銀子,只要不去大手大腳的揮霍,小世界里面的存款足夠她一路行駛回家。
那么,在這樣一個不尷不尬的稚嫩年齡,阿珠還可以做什么?去真正感知到自己生命的存在,留下生命的痕跡?
從邊境往回走,景色是愈發的青翠的,即便是初冬的落葉,也比邊疆那疙瘩兒有生機的多,阿珠卻越發的沉默,做什么都懶懶的提不起興致。
如果一直這么走下去,說不定真的可以趕在除夕前回到家鄉,可是,一直吃得香睡的穩臉色紅潤的挽娘,突然大吐特吐起來。
阿珠收了愁緒,跟“三胖兒”一樣著急麻慌的找人家請郎中,結果,虛驚一場,小夫妻兩個要添下一代了。
跟重活了一遍似的“三胖兒”,手腳都不知道該往哪里放了,這么膀大腰圓的漢子還會抹淚兒,一會兒對著郎中家的院墻跪地上告慰祖先,一會兒又圍著挽娘轉圈圈兒……
挽娘也哭得沒辦法看了,嬌滴滴的小娘子鼻涕一把淚一把兒全忘了形象,在江南時這女人曾經幾次萌生死念,是“三胖兒”和阿珠把她從那個心灰意懶的世界帶出來,現在。老天爺還額外恩賜給她一個親生骨肉……
人家兩口子又改換成抱頭痛哭了,阿珠鼻子酸酸的,跟著郎中走出屋門,把空間留給急需宣泄感情的夫妻。
郎中家位于官道一側的小村子里,抬目望去。隱隱約約另一側浮現山巒的影像,倒是跟陳家莊的地勢有些相像。
細細的攀談起來,老郎中的脾氣挺和善,告訴阿珠那座山巒叫做阿鼻山,他所處的村子叫阿鼻村,屬于穎縣管轄。距離阿珠的家鄉初陽縣城,大概有七八百里路程。
甭管多遠多近,目前是不適合趕路的了,三胖兒跟挽娘寶貝這個孩子的樣子也看到了,萬一有個閃失。可忒不近人情了。
迷茫的阿珠做決定的時候可不迷茫,扯著老郎中的袖子在外面走了一遭兒,還跟村子里零零落落的村民打了招呼,把阿鼻村的大致摸了一下底兒,就回去安排具體事宜了。
三胖兒又哭了,還像模似樣的給阿珠磕了一個響頭兒,才按照囑咐揣了銀子找阿鼻村的里正,協商就在此地買地置房產的事宜。
“可是——可是小姐您不得回家嗎?挽娘這身子骨兒無礙的。坐馬車沒有關系。”挽娘又一輪嘔吐過去,眼淚汪汪的對阿珠說道。
現在,關系熟稔了親密了。挽娘的稱呼卻更改了。
“你安心在此地養胎,我回家的事兒不急,姐姐弟弟們一大幫,不缺我一個在家鬧騰。”阿珠笑得開心,自從決定在此地買房置地,她覺得頓時踏實了。
我心安處就是我家。
阿鼻村的里正挺熱心的。此地風景甚好,又臨近官道。本來堪稱風水寶地,只可惜水源不是很充足。阿鼻山上只找到一個泉眼兒,泉水好喝,但不算豐沛,村民們常需扁擔挑水,一桶水要等滴答很長時間。
從地下挖井的話,又需要挖的太深,淺井用不到幾日就會干涸。
所以,有本事的村民,就會想法子搬出去,據說臨近的村子挖井就不需要這么艱難……
“三胖兒”跑回來商量,里正推薦的一處閑棄的宅子,五間北房,大院子,位于阿鼻村最南邊,優點是素凈,缺點是距離阿鼻山的那個泉眼兒最遠。
但是不需要自己重新翻蓋新房,阿珠點頭同意,對她來說,泉眼兒遠近沒啥大關系,小世界里面的湖水還不夠用嗎?
“就是——覺得這兒的人有點點兒怪,里正那漢子,愣是在脖子上包了個布巾子,難不成是吃飯時的圍嘴兒忘了摘?”
“三胖兒”自己嘟囔幾句,開始辦正事兒,這廝為了媳婦孩子,宛如上足了發條的時鐘,馬不停蹄的一個勁兒忙活,買好了宅院,清理打掃房屋,安置兩位女士休息,再購置必用炊具和生活用品,整整花費了兩整天時間,才算能喘口氣兒。
這還是由阿珠隨手拋出來一堆小世界里面的儲存打底兒呢,現在不需要對他們夫妻二人瞞哄著,黃金蟒和穿山甲也被放出來,把干硬的土院子給拱了個松軟,只留幾個過道兒。
此地莊稼不豐產,阿鼻山上也多是石頭沙子,阿珠計劃只在小院子里種些藥材。
“三胖兒”繼續修葺院墻和屋頂,院門也更換了個結實的大木門,再等阿珠放出來小世界里面的湖水,一汪藍瑩瑩的小水潭,就鑲嵌在了松軟的菜畦之間。
伴隨著小水潭的出現,整個院內的溫度升高,仿若一面無形的暖罩,護佑著整個宅院。
然后,各種綠色的小苗兒萌發成長,不受任何約束的伸腿揮拳,潑辣辣的迅速鋪滿整個菜畦,雖然,它們可不是蔬菜。
蔬菜種在另一側,長勢就更生猛了,三五天就是一茬兒嫩苗,挽娘的孕吐,很快就告一段落。
除了三胖兒需要經常出門采購點東西啥的,兩個女士可都是標準的宅人兒,給家里的書信已經交待明白了,阿珠踏下心來,每日里跟著挽娘學習刺繡。
前世里,她可是只有過十字繡的經驗,在這里完全排不上用場,一針一眼,都需要挽娘從頭教授。
沉入到刺繡的世界里,阿珠的心靈回歸到平靜,曾經的四方周游理想,做俠女飛檐走壁為民除害打抱不平的渴望,也漸漸的淡去。
挽娘給阿珠打開了另一個世界的窗戶,無論身處何方,什么樣的環境,做女人的,都要保持一種淡定的優雅,從穿衣到打扮,可以儉樸,但不可以邋遢,可以素面朝天,但不可以雙目無神……
“三胖兒”搬來的第二日就抓來了十幾只母雞,圈養在小院兒一角,因為,挽娘舍棄了胭脂水粉,卻舍棄不了純天然的蛋液滋潤。
就連阿珠的小臉蛋兒,也必須每日用蛋清做清潔,還得容許蛋液黏黏的一忽兒又干干緊繃的在皮膚上留一段時間,才可以沖洗干凈。
洗頭發也是蛋液,微腥的粘汁糊滿整個腦袋,然后耐心的用手指肚揉按頭皮……
這要是被阿鼻村的村民看到了,非得照著挽娘那張嬌滴滴的嫩臉吐口唾沫兒。
然而,十幾天之后,阿珠就發現,挽娘的美容養顏措施真的很給力,她的幼嫩的皮膚倒是還那么水水的白白的,可滿頭的軟毛毛變黑了啊,手感上也覺得粗實了,就連眼睫毛兒,都比從前顯得茁壯茂密……
江南女兒柔美是有傳統的,何況挽娘原本的出身也算得上高端?“三胖兒”不需要媳婦操持家務,他自己做三個人的飯食完全沒問題,在李官鎮的方便面作坊都練出來手藝了。
只要能時不時看到挽娘舒舒坦坦的在床上倚著,跟阿珠一人一個刺繡棚子,聊著天兒,吃著零食兒,“三胖兒”就覺得日子過到了天堂上……
老家的回信,估摸著得到年后了,第一場雪,飄飄灑灑落了下來。
“三胖兒”趕著馬車去穎縣賣藥材,這是頭一茬兒,需要摸摸底兒探探價格,這也是三個人來到阿鼻村之后的第一筆收入。
其實未經炮制的藥材賣價都高不了,阿珠是憊懶的主兒,沒跟吳老爺子學習這本事兒,“三胖兒”是根本不會不懂。
但這不妨礙“三胖兒”四下里打聽看價格,再加上跟阿鼻村的郎中混熟了,專業術語也學了幾句,到最后的收獲還算可以,按照阿珠的叮囑,只需要把銀錢轉換成生活用品就可以了。
“三胖兒”樂呵呵的給兩個女人扯了幾塊各種顏色的布頭兒,買了絲線、棉絮,又轉道兒去集市上采購肉類。
滿滿當當的運送回來,照例要宣講一下一路上的見聞:“我說怎么這兒的人出門,好多都喜歡脖子上系個布片片兒?原先權當是風俗習慣,或者是他們怕冷的緣故,結果,你們猜是怎么的?”
“怎么滴?冬日里裹個大圍巾保暖唄!”
阿珠搓搓手指頭兒,笑嘻嘻接腔兒,她跟挽娘可都是宅的很,自從來了阿鼻村,基本上沒出去溜達過,陪著孕婦在自家院子里走走,倒騰下菜地就算運動了。
“三胖兒”那表情驚訝極了,夸張的咧著大嘴巴,手摸著自己的脖子感嘆:“不是保暖!是——好多人長了個大脖子!”
大脖子有多大?今兒個“三胖兒”逛蕩遍了穎縣的醫館才知道,解掉了布巾子的大脖子病人,甚至有大肉瘤似的直垂到胸前的,要多可怕就多可怕!(未完待續)
ps:感謝soi的粉紅票!感謝水玲瓏瓏的粉紅票和打賞和留言!新朋友來啦,愛你!
情節會很快進展下去的,親們稍等,阿珠長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