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下一章:
熱門推薦:
現在開著的,是我家六匹山中的最后一匹了,今天基本就能開完,然后明天挖上一天樹塘,就算是完工了,然后就得去開河對面的15個山梁。
六點過,太陽馬上落山時,大家收了工跟著我回家領工錢。等人走完,才拉了李嬸和周嬸去菜地埂上夾了幾枝快發芽的石榴枝,邊往回走還邊仔細教她倆如何分辨甜酸兩種石榴樹。
一人得了一棵葡萄苗,硬是要給錢,惹得奶奶都從廚房里走出來道:“給什么錢,拿去栽上就是,給孩子們當個零嘴。”語氣很是不容質疑。然后就看著我道:“再給你周嬸拿上一棵,她家現在跟你黃大伯家也分家了,你黃大伯家單起了院子的呢,也給他家一棵種上。”說完才是站在廚房門口跟兩人閑聊起來。
奶奶這一提醒,我才想到這事,自己還真是有些不知事,忙又跑到下面房倉庫里拿了棵葡萄苗給了周嬸,她倒也沒拒絕。
和燕兒一起給奶奶打著下手,想到倉庫里少了四棵苗子,笑問道:“我外公他們今天來了么?”
“嗯。你說要給他們一家兩棵,我就讓燕兒給送到糖作坊去了,本想找人給他家帶回去,但下午你外公和小舅來了。”
說完又嘆道:“你外公和你李外公他們兩村那甘蔗少,早砍完了,如今都在修路。下午你外公和你小舅來了,是看看咱們家來,是知道你哥哥他們到麗江去了,想來看看咱們家忙不忙得過來,順便還給咱們家送了一窩野蜜蜂來,還送了些野蜂糖呢。說是修路時石坎上挖出來的,可是好大一窩,還叮了幾個村民呢。”
聽說又來了蜜蜂還有蜂糖吃,我自是應該高興,但聽到被蜜蜂叮。只覺得頭皮發麻。
忙道:“叮我外公他們了沒?上次我小舅舅給我抓那大樹上的蜜蜂,被叮得滿頭包,我都嚇得叫他們不用抓了。咱們家現在都整20窩蜜蜂了,到了明年開了春。還又能分出窩來。村民我都通知他們不收了,就算有都勸他們自己養上。”
“呵呵,你這性急的丫頭,聽頭不聽尾。”奶奶笑瞪我一眼,才道:“說了叮了幾個村民,誰說你外公他們了。原來小路邊的石坎上挖出來的,只是驚了大家一陣,都沒大事,那幾個沒注意叮到的過一兩天就能消腫了。”
燕兒在大人面前時,是個老實的。見我被取笑,只偷偷伸舌頭笑話我,讓我無語道:“燕兒姐去叫大家吃飯吧,我堂伯他們在最里邊那山箐邊砍甘蔗呢。”
本想看她吃蹩的樣子,可她倒也是聽話。笑著應了聲就跑出去了,像讓她領錢樣的積極。倒是把我愣在了當場。
堂伯家都是算著時間回來的,天黑前一定就回來了。奶奶煮飯也是算著時間的,天黑前也能煮好晚飯,所以基本都不用去催誰吃飯。最里邊的山都靠著寺廟外頭兩個山梁了,走進去至少也花十幾分鐘呢,她這樣反常。讓我愣著后有些不解的看著抿嘴笑的奶奶。
“她今天這是怎么了?”不解的看著奶奶直接問出了聲。
奶奶一副明明知道的樣子,卻笑道:“我哪知道啊,燕兒不是天天跟你住一屋,又天天跟著你,有什么事都和你說,你還不了解她?”明明知道最近我老怕燕兒纏著我。早早把她發配去做柿餅和幫忙做飯了,還這樣打趣著我。
磨了半天奶奶都只笑不松口,我邊幫著擺碗筷,邊細想了一遍,最后得出的結論都嚇了我一跳:燕兒看上了某個堂哥?
難怪奶奶會只笑不說。但這也太...太夸張了吧。難道古人都這么早熟?燕兒現在可才11沒滿呢。
有了這想法,自也不敢跟跟奶奶說出來,不然就是我早熟了,小孩子應該更不明白這些對合適的。只是在晚上吃飯時,悄悄的觀察著燕兒的舉動,才發現不知什么時候,她已經跟四個堂哥都混得很熟了。但大堂哥和二堂哥顯然是不可能的,四堂哥浩永才九歲多也是不可能了,所以一直留意著嫌疑最大的三堂哥浩海。只是真沒看見她對浩海堂哥有過熱情的舉動來。
吃完了晚飯,一家人也沒去糖作坊,而是因吃飯時商量了要育玉米苗的事,所以一家人都圍坐在坎子上選種。我邊忙活著手上的活,邊依然留意著燕兒跟三堂哥的一舉一動,卻依然沒有什么線索。
不得不笑自己,真是有些想多了。以前燕兒最喜歡去鎮上,然后跟著放學的哥哥們一起回來,自己竟還以為燕兒對大哥或是二哥有意思了,結果事實證明不是。
這個事件也只是個小插曲,觀察了兩天沒發現后,自是全身心的投入了育玉米苗和開荒的工作中。
最近兩年,每年大年十五后,家里就開始育玉米苗了。
在牲口圈后原來的菜地里,劃出兩塊十來米長,四米來寬的小菜地。在兩塊地邊上都搭上一米半高的架子,然后把茅草扎到竹桿上做成長方型的草扇,一些用來作墻圍住架子四周固定住,一些直接搭在木架子頂上不固定。
把玉米育到地里后,白天把架子頂上的草扇取下讓菜地曬到太陽,下午太陽落山就把草扇蓋上保溫。算是一個古代版的簡陋溫棚了。這還是爺爺說起北方來的貨商跟他說的,在靠近北方冬天更冷的地方,冬天種出那金貴的綠色蔬菜,就是靠搭建溫棚子。
他當時不清不楚的一說,我就激動了。只說自己去找書看,然后就搗鼓出了這樣的東西來。不然,每年種下的早玉米,總是有些占后一季莊稼的節令。
正月十九育上了玉米苗,二十這天是李嬸家的普永紅結婚,我跟著老娘和大伯娘自是去幫忙了。
李嬸家這些年因為永紅哥兄弟得力了,家里普爺爺有了余兒放心買藥吃,身體慢慢好起來,他家里也存上了些錢,在原來老房子的地基上,新修起了一棟五間的土墻瓦房。這次娶親,更是整整殺了頭兩百多斤的大肥豬。還宰了六只雞,院子上方也搭起了錐栗樹枝和松樹枝的喜棚。
一早天才亮就練完功到了他家,幾個幫忙的男人已經都殺完了豬雞快收拾好。廚房旁邊也新壘起了兩個臨時的土灶,兩口大鍋正燒著熱水。
廚房里忙活著的李嬸見我們進來。高興的笑道:“你們有心了,來得這么早,今天就麻煩你們幫忙安排下菜吧。”隨后指了指她旁邊的兩個女人對我和老娘道:“這是我家大姐和二姐,秀娘還記得不?”
兩個女人都是四十幾歲的樣子,雖穿著有些洗舊了的衣服,一臉滄桑,倒是還能看出和她確實有幾分像。見大伯娘已經和兩人說起話來,我也跟著老娘跟兩人打起了招呼。
李嬸兩個姐姐顯然是知道我要幫忙做菜的事,聽著李嬸讓我給拿主意,讓早飯整治3個肉菜。6個素菜,8桌的席面;晚飯正席整治6個肉菜,3個素菜,12桌的席面時,都沒什么驚訝的表情。只是憨憨的笑著,跟老娘和大伯娘夸我能干。
一頭豬、六只雞、12條魚,整了早飯再晚上整12桌6個肉菜的席面倒也不難。我各方面因素都考量了一下,按著李嬸想要整好些的意思,定了菜單。
早飯都是男方這邊有親友,所以不算正席,到了晚上。女放送親的幾十號親戚一來,就是得正好看有面子的正席了。這就是這里如今的習俗,和現代農村里娶親男方女方家都擺兩三天,晚上中午兩頓豐盛的正席不同了。
早飯:芹菜炒肉、熗炒雞雜、蒜苗回鍋肉三個肉菜;熗炒土豆絲、雞蛋炒韭菜、熗炒生菜、豌豆尖煮豬血湯四個素菜,然后香菜小蔥拌木耳、牛皮菜拌胡豆兩個涼菜。
晚飯:清蒸肘子、腌菜蒸燒白、土豆紅燒肉、紅燒整魚、蘿卜燉排骨、干山菌清燉雞湯六個肉菜,雞蛋炒韭菜1個炒素菜。然后香菜小蔥拌木耳、牛皮菜拌胡豆兩個涼素菜。
把想到的菜都給李嬸說了一遍,她見把她念叨了幾次的肘子、燒白和紅燒肉都整上了很是滿意,就笑道:“好,好。芽兒到時把不能添的兩個蒸菜份量都整得大些,排骨和紅燒肉跟著其它幾個素菜也整多些像你們家一樣可以加菜那樣子。你緊著這頭豬的肉整吧,那幾個素菜我家也多呢。”說完笑了起來。”
有了這交待我倒也能放開手腳了。畢竟以我在這年代吃過的兩次酒席來講,基本都不興添菜一說的。兩次跟了爺爺或是奶奶去喝喜酒,桌上只有9碗菜不說,我都只吃得個半飽桌上除能添的水煮清菜就連其它幾個炒素菜都沒了。
早飯十點過開吃,遠遠近近的親友和村民、一些鄉親也都趕來了。
普爺爺他們三個大人老實,不太會與人接交,但永紅哥兄弟兩個會來事,如今永紅哥又天天給我家當著工頭,跟村民和一些鄉親是處得好了。
早飯時,不光他家的親戚里來了人,村民和十幾個鄉親家都來了一兩個人,當司儀的村長一陣吆喝,然后兩個叭喇匝吹奏起喜樂聲,氣氛真的一下子更喜氣起來。來吃酒席的人笑鬧著就落座了。連我們幫忙的人擠擠的坐了7桌,剩下一桌是村長、‘樂隊’、主家及永紅外公外婆的席。
其實我這大廚也只是掛名頭。理完菜單后,都是老娘和大伯娘兩人安排著也來幫忙的周嬸幾個女人忙活,她們兩就主要負責炒菜配菜了,我只是在旁邊看看把把關,跟著她們閑聊。
今天的第二更
高速最新章節,本章節是地址為如果你覺的本章節還不錯的話請不要忘記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