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賊第六百八十四章 出兵出兵?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明賊>> 明賊 >>明賊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八十四章 出兵出兵?

第六百八十四章 出兵出兵?


更新時間:2015年08月03日  作者:五味酒  分類: 歷史穿越 | 明賊 | 五味酒 | 穿越 | 明朝 | 五味酒 | 明賊 


孫鉁身為南直隸巡撫守土有責,當得知史可法兵敗池州時,他便有些坐不住椅子了,再次動身連夜趕往龍潭軍營,去尋李信拿個主意。品書網(棉花糖小说网 MianHuaTangc 提供Txt免费下载)因為在南直隸的地界里,他能夠調的動的也只有李信的三衛軍。他這個南直隸巡撫并不比那些中原山陜剿賊的總管巡撫動輒統管節制幾省的軍政事務。由于南京身為留都的特殊地位,孫鉁這個南直隸巡撫更多有專事轉辦的意味,也就是查辦浙江市舶司與江南織造局貪墨上百萬公帑的案件。除此之外,皇帝在其他方面并沒有像那些戰亂省份里。授予孫鉁臨機專斷,便宜行事之權。

這也是此前孫鉁為什么折戟沉沙而幾至灰溜溜離開南直隸的根本原因之一,說到底總督巡撫這種臨時性的差遣權力彈性的范圍很大,大的可以無所不管,小的也可能轄內大小官員均視若無物。

這一回孫鉁竟連轎子也不坐了,而是改為騎馬帶著一干隨從去了龍潭。出乎孫鉁意料的,三衛軍軍中竟沒有一絲一毫大戰降至的緊張氣氛,僅有幾處哨所掛著風燈伴隨刁斗之聲,隨風搖擺。

“史部堂兵敗了,黃梅賊與革左五營的賊兵夾擊安慶府,若讓賊子得逞,南京門戶便要就此丟了!”

面對李信的悠閑,孫鉁有幾分急躁,他的語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重。而李信卻笑答:

“部堂何至于此,鎮守留都有魏國公在,李信若越俎代庖,豈非奪人飯碗?”

孫鉁這才恍然,魏國公乃是當今圣上重新啟用,特意安置在南京鎮守南直隸的,如何急切起來,連這一點都給忘了。[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李信的三衛軍就算出兵,也只能在魏國公相邀之下才名正言順吧。

想到這里,孫鉁本來一顆懸著的心便又放了下來,魏國公徐弘基乃是開國大將徐達的嫡傳子嗣,早在萬歷年間就極受重視,儉書軍府出鎮南京,無論威望能力都是重臣翹楚,此人坐鎮南直隸,就算不勝,求穩也應當是手拿把掐的。不過他的心里還有些隱隱的失望,他實在期待著李信的三衛軍能夠在南直隸打一場震懾人心的大仗,如此攜威一舉懾服南京百官,便可從容行事,以廓清江南靡費之風氣……只可惜……

“不但有魏國公,別忘了咱們頭上腦還有個張閣部,他節制江北三鎮軍馬,出兵解圍安慶責無旁貸。”

孫鉁暗暗汗顏,如何聽了戰事忽起就如此沉不住氣,只是南直隸各級官員疊床架屋,職責交疊,僅此一事便有兩位朝中重臣負責,看來已經輪不到他孫鉁閑操心了。

“如此也好,咱們就坐等消息好了!只可惜圣上交辦的差事又不知要拖延到何時。”

“部堂且看探馬由江西帶回的密報。”

李信忽然從滿桌子的公文中抽出了一份薄薄的公文遞給孫鉁。孫鉁拿在手中看了不過幾行,臉上就勃然色變。

“此事可確實?”

“未必確實,也絕非空穴來風”李信冷笑著,眼下的世道已經與他所熟知的歷史愈發漸行漸遠。如今大明皇帝朱由檢春秋正盛,那些各地的野心家們便已經按耐不住對權力的渴望,蠢蠢欲動了,比如沈王就是其中之一。蝴蝶翅膀煽動的幾絲微風,如今已經快演化成暴風驟雨了。

“多虧李兄將左夢庚采購的百萬石稻米扣下,否則這些糧食豈非統統成了資敵造反之物?”

李信的臉上忽然露出了幾分憂慮之色,“估計饒州謀反一事已經籌謀日久,若非左夢庚買糧一事在前,還真想不到沈王的頭上去,此人遠在萬里之外的陜西,竟能影響遙控饒州謀反,將來必成朝廷頭等內患!”

他只差說沈王將是當今皇帝朱由檢帝位最大的威脅者了,畢竟沈王也是太祖血脈,朱由檢對內對外連遭敗仗之下,權威早不如崇禎十年以前,此時有人登高一呼,未必便沒有附和者。

而沈王這頭如豹似狼的野獸,正是李信間接放出來的。當初,劉國能肆虐山西,李信帶兵由三衛南下平亂,就藩于潞安府的沈王便是在此時趁勢起兵與流賊周旋渡河南下,直到與左良玉合流,才逐漸在陜西站穩了腳跟,與張獻忠的流賊打了幾次惡仗,總算打掉了張獻忠反撲陜西的勢頭,遠在萬里之外的朱由檢竟也默許了沈王的作為。

朱由檢以為沈王在陜西可以替他擋住流賊,殊不知卻是養虎遺患,等意識到危險只怕以成大錯為時晚矣。

時至今日,李信縱然再對這個腐朽的大明王朝失望透頂,但畢竟北有虎狼窺視的滿清韃虜,內有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的張李流賊,只有維持住了大明朝的穩定與統一,才能外據滿清韃虜,內剿流賊之患。中華民族才有希望再次雄起于世界之林。

如果任由局面敗壞下去,走了歷史的老路誠然不是李信所樂見。可若走了另一條路,李信目前所見的卻是諸侯軍閥割據的先兆。

直到孫鉁一連喚了三四聲,才將李信從沉思中回過神來。

孫鉁覺得靜觀其變不如主動籌謀,平叛是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只有如此才能有機會一展抱負,廓清江南朝局。更為難得的是,孫鉁其人似乎沒有那種當今讀書人與生俱來對武人的敵視與戒備,或許李信其人在高陽時的表現,給他留下了太深的印象,又是與李信打交道,才如此坦誠相待吧。

李信當然聽得出來,孫鉁與自己的談話中,處處隱含著使他出一把力,爭一分功的意思。但是,現在卻不是三衛軍出兵的時候,功勞好搶,因此而結下的仇敵卻更難擺脫。

更何況,不讓那些搶著奪功之人碰幾次壁,吃幾次苦頭,怎么才能心甘情愿的讓三衛軍出兵收拾局面呢?孫鉁忽然發現,李信對魏國公和張方嚴都不十分看好,心中不由有幾分擔憂,如果這兩位敗了,后果可是不堪設想。

“李兄不看好魏國公與張閣部?”孫鉁最后還是問了出來,這種事還是問的明明白白的好,他十分看重李信的意見。

夜不能寐者除了孫鉁以外還大有人在,南京吏科給事中荊可棟便是眾多官員的其中之一。他的三弟在安慶府有產業,而自己亦曾參股其中,若朝廷出兵不及時,在安慶玩一出失而復得,克復之功的好戲,千萬家資便全部都要隨著滔天的長江水付諸東流了。

安慶畢竟是史可法巡行差遣職權之內的地盤,丟了是他負主要責任,守住了卻又是他領頭功,但玩一招失而復得就大大不同了,失土的責任誠然由史可法承擔,而克復失地的功勞可是實實在在的要落在援兵頭上的reads;。

放眼南京城的三股人馬,由張方嚴親自提調的江北三鎮,龍潭李信的三衛軍,還有實力最強勁的魏國公,領軍府之權,節制江南諸軍。不過魏國公可不是任誰相見就能見到的,更何況他僅僅是個六品的給事中,做給事中的官員人員一向不好,因為這個差事就是得罪人的,一旦有個三長兩短,別人只是看笑話沒跟上來再踹幾腳就算是厚道人了。

是以他急的就像熱鍋上的螞蟻,求了不少門路卻都碰了一鼻子灰。后來還是一位同僚替他穿針引線,花了上千兩銀子置辦了一幅北宋蘇東坡的真跡,才換得了于魏國公之子徐文爵小公爺見面的機會。

別看這位徐小公爺武將世家出身,卻獨獨喜歡文人字畫,荊可棟送的蘇東坡真跡也真是搔到了他的癢處,聽說此人有急事相求便不辭辛勞連夜相見。

荊可棟聽說徐小公爺連夜準將,直念叨小公爺是個厚道人,一時間大有感激涕零之意。

“情況如此,下官只想求小公爺一個準話,國公爺究竟何時才出兵啊?”

聽了荊可棟請托之詞后,徐文爵竟嘿嘿笑了起來,然后又道:“實話與荊兄說了,家父動兵時辰那是機密,兄弟絕對不會泄露的。但也讓荊兄安安心,安慶丟不了,好好的把心放肚子里吧!”

荊可棟見徐文爵說的模棱兩可自然是放心不下,一時情急便追問道:“難道魏國公這幾日便要出兵?”但他馬上就意識到,自己失言,人家徐小公爺都已經有言在先不會說及魏國公出兵時辰,自己再追問豈不是讓他難看嗎?正惴惴不安間,徐文爵一拍腦門,恍然笑道:“這事怨我,說的不清不楚。我與荊兄甚是投緣,不妨對你交割實底,這南直隸有三家兵馬可都盯著平叛的功勞呢,他們出兵只閑慢了,豈有閑快的道理?”

徐文爵說的的確是大實話,卻不是荊可棟想要的,這些道理他也能說的出來,張方嚴的江北兵軍紀敗壞,又是剛剛論調了一干主將,戰斗力肯定又打了折扣,急著趕過去,飛蛾撲火也未可知呢。至于龍潭李信,聽說此人名頭不小,但那也僅僅是傳言,實際如何也是個未知數,聽京中的同僚曾提及此人,不過一介幸進之臣,根本不足掛齒……


上一章  |  明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