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賊第五百八十二章 歸德陷落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明賊>> 明賊 >>明賊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八十二章 歸德陷落

第五百八十二章 歸德陷落


更新時間:2015年06月18日  作者:五味酒  分類: 歷史穿越 | 明賊 | 五味酒 | 穿越 | 明朝 | 五味酒 | 明賊 


在李雙財撕心裂肺喊了一聲之后,就連城上的其他治安隊隊員都發現了城下的異樣,這一回流賊所驅使來填城的竟是本鄉本土的百姓,其中不乏城上之人的親友。品書網一時間竟鬧的人心惶惶,很多人再無心守城,甚至情緒激動的要阻止執行軍令進行弓弩連射的三衛軍軍卒。

李信心頭一沉,他頂住了巨大的壓力,下令射殺一切威脅東昌府城安全的人,可到頭來還是差了流賊一成,對方最終使出殺手锏驅使本鄉本土的百姓,便立時使城中軍心出現了動搖。

暴雨雨勢漸收,繼而轉為中雨,眼看著竟有持續下去的勢頭。李信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試圖將城外情形看的更清楚些。奈何雨幕朦朧,放眼所及之處,除了遍野的大雨,便是流賊與流民,而在漫天漫野的灰黃主色調下,兩者的區別,李信陡然竟覺得,實在難以區分了。

為了安撫城中百姓的情緒,李信只好下令停止弓弩射擊,坐看城外百姓提土填城,只是在大雨的沖刷下,起高的速度要遠比之前慢了許多。很多百姓沒等弓弩射殺,便因為冷餓交加而倒斃,隨著時間的推移,倒斃的百姓也越來越多。最終在天黑之前,所有提土填城的行動都停止了。留在這一片天地之間的,除了殘破的夯土城墻,便是城外稀稀拉拉的尸體,任由大雨滂沱。

眼看著天色黑透,雨勢仍舊沒有變小的意思。城上的軍卒在李信的授意下開始實行輪換制。城下也早就支起了連片的棚子遮風擋雨,棚子里則是一口口大鍋,鍋下柴火正旺,鍋里則熱氣騰騰,滿滿都是熬制的生姜水。冒雨輪崗的軍卒下得城后,便挨個痛快灌上一碗,以驅濕寒。

親兵端來的姜湯已經放涼了,李信混不在意,一雙眸子出神的投向外面漆黑一片的虛空。張方嚴受了風寒,已經有些低燒,老頭子畢竟年逾古稀如何能禁得住如此折騰?其實,他更擔心的是,眼下已經過了十月,正是大雪封凍的前夕,今夜的氣溫已經能明顯感覺的陡然下降,大雨若再持續下去,沒準就會轉成大雪。一旦起了大雪,便意味著不知又有多少流離失所的百姓要面臨著死亡的考驗,而這種考驗最惡劣的后果就是,將百姓們推到了流賊那里。

還有一點,一旦大雪封凍到來,大運河便不能再行船,張方嚴能否禁得住陸路的顛簸勞頓,又加上身染風寒,恐怕沒等到達南京就得掛在半路上。至于,南邊的周延儒能否如期到京,李信才懶得理會,他永遠不倒才好呢。只不過,他心底里還有著一個大大的疑問,那就是以朱由檢為首的大明朝廷此刻在做什么,山東形勢敗壞如斯,可以想見河南之于更甚,那么究竟是各地方官隱匿不報,還是朝中本就反應緩慢?

大雨接連下了兩天兩夜,李信堅持不下城墻,一直住在敵樓之中。第三天清晨,李信醒來便覺屋子里格外陰冷,直到推開底樓直覺被強烈而刺眼的陽光晃的難以視物。待好半晌才適應了外面強烈的光線,入眼出竟是漫野的白茫茫一片。

“大將軍……”親兵的聲音忽然響起,居然激動的有些發抖。“流賊,流賊撤了,撤的干干凈凈!”

李信大驚,派出偵騎斥候,得到的回報果然是流賊已經撤了,方圓五十里內沒有半個流賊。只是他們撤走之后在東昌城外留下了大批無所適從的流民百姓,隨著冬季的到來,等著他們的將是嚴寒的殘酷現實。而東昌府城中的糧食物資根本就不夠,賑濟和收容這數萬難民。李信來不及思考流賊突然撤兵的原因,便被災民事纏的焦頭爛額。

其實,流賊在占據優勢的時候撤兵無外乎兩種可能,一為內亂,也就是他們的內部出現了問題,不得不走。二是朝廷派來了援兵,留在自感腹背受敵,于是倉皇撤走。

左思右想之下,李信陡然醒轉,自己一直著意經營北方邊境,而這黃河以南則幾乎沒有任何滲透,而今驟然南下,情報不暢,這才導致了兩眼一抹黑的尷尬境地。看來等稍稍安定之后,情報工作必須南北并重,至于調誰過來,自然是非黃勝莫屬。

“在下米琰見過鎮虜侯!”來人是米琰,李信大為奇怪,此人隨船南下重傷未愈,如何今日竟掙扎著上城了?想來必有要事。果然,米琰剛見面就開門見山。

“米琰敢問,鎮虜侯打算長久經營東昌府城這彈丸之地嗎?”

李信大訝,否定道:“東昌四戰之地,物資匱乏,人口稀少,斷不適合長久經營!”

“既然如此,東昌民賊已去,鎮虜侯為何仍遷延于此?放眼天下,太原雖好,只怕朝廷容不得將軍再回去,只這東南金陵倒是一派好氣象!”

經過米琰的提醒,李信猛然醒悟,自己的確在東昌府遷延日久,一旦身陷進去,恐怕想再脫身便難上加難了。只是這米琰如此言論,倒不像是個忠臣孝子該說的話。李信暗道此人思想一向偏激,自從受傷之后,看來比從前更甚了。

米琰重傷未愈,說了幾句話便咳嗽不已,李信趕緊令人護送他回城中靜養。他臨走時還不忘提醒著:“鎮虜侯還當早做決斷……剿賊雖可功勛卓著,再近一步晉封國公亦有可能,但終究是無本之木,一言可與之,一言可奪之……”

在李信看來,米琰的這一番言論已經近乎赤.裸裸的煽動,他也明白無本之木的本意,那就是沒有立足之地,便永遠只能任人予取予奪。

張方嚴的燒居然在昨晚就退了,一大清早,整個人亦似乎恢復了精神。他憂心忡忡的來找李信,便是商議這如許多流民該如何處置。李信對此亦是兩手一攤,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除非他能變出糧食來。

到了此時此刻,李信在暫時妥善安置了數萬幸存百姓之后,向張方嚴提出了兩點建議,第一是立即向皇帝上書,請求錢糧賑濟受災百姓,否則山東民變將有燎原之勢。第二,請張方嚴以閣臣之資調陽谷知縣何騰蛟來處置東昌府城。因為東昌府在曹兆吉勾結革左五營入城時已經幾乎殺光了所有的官吏,眼下他們能頂一時之急,卻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李信經過米琰的提醒后,決定盡快護送張方嚴上路南下,爭取敢在大運河封凍之前趕到江南。

張方嚴對李信的建議悉數同意,當即也不在乎是否合乎體制,手書一封調何騰蛟前來東昌府料理災民。此人能力有目共睹,張方嚴也相信,只要他來了定能盡最大可能妥善安置。

何騰蛟到達東昌府后,李信就開始著手準備繼續南下。這時東昌府以西的幾個州縣又傳來了發生民亂的消息。其中,蒲州、觀城等與直隸大名府交界的幾個州府格外嚴重,據說很可能與河南流賊多有勾結,更有謠言說李自成的大軍就要打到山東了。

對此,李信以及張方嚴等人嗤之以鼻,堂堂當朝閣部楊嗣昌在河南領兵,最不濟也能和李自成打成對峙之勢,李自成根本就分身乏術,更不可能往山東來,再加上山東無險可守,又有大運河貫穿南北,朝廷就算拼了命也要奪回來的。當然,也有例外,除非他瘋了。

張方嚴與李信各自具名的上疏快馬飛奔大明京師,李信不知張方嚴如何敘述自南下開始,從臨清遭遇打亂開始到東昌府這一段遭遇,他則直截了當的對中原局勢表示了憂慮,希望能夠引起朱由檢的重視,莫要等到局面糜爛到不可收拾,再想設法挽救,也許就晚了。

在米琰與之深談之后,李信忽然意識到,當下的歷史走向已經與自己所熟知的歷史產生了巨大偏差,雖然他總下意識的以為李自成重新做大是崇禎十四年以后的事,但既然已經面目全非,誰又能保證不是這兩年?就實而言,他不希望李自成做大,流賊對明朝民生破壞是極為嚴重,且短期內根本就無法恢復的。

就是在這種憂慮中,李信攜三千士卒重新上路,沿著大運河,一路南下奔往南京。他們的下一站是濟寧府,將在兩日后抵達。可剛剛從東昌乘船啟程不久,便從逐漸增多的北上災民口中得知了一則讓所有人都震驚無比的消息。

李自成已經于五日前大破歸德府,總督熊文燦被俘身死!一時間,流賊準備取道山東的謠言似乎就要得到印證。

得到這個消息后,張方嚴竟一反在臨清時急于返回北京的態度,反而催促李信盡速南下。在李信告知行船達到三日百里已經是極限速度后,竟又主動提出來,可否走停船上岸,走陸路盡速避開李自成流賊,赴任南京,畢竟那里有一把總督浙直兩省軍務的椅子在等著他。

只不過礙于張方嚴已經年逾古稀,這把老骨頭肯定經不起車馬顛簸,李信斷然拒絕了他的要求。


上一章  |  明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