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第三十七章 燕國出兵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七章 燕國出兵了

第三十七章 燕國出兵了


更新時間:2015年05月10日  作者:螞蚱不吃魚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螞蚱不吃魚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手機版網址m.qmshu)


伐秦一事是平原君趙勝、信陵君魏無忌一手促成,尤其是后者,深切的明白,不剪除趙國西方的威脅,趙國不可能勝過韓國。↗頂點小說,韓國不敗,魏國復國的希望就永遠遙遙無期。

如果在這個時候將廉頗大軍調回邯鄲,那滅秦之事就功虧一簣了!趙國想要再覓得這樣好的機會,還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時候!這對復國心切的信陵君來說,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因此對于平陽君趙豹調廉頗大軍回師邯鄲的說辭,信陵君魏無忌毫不留情地反駁道:“平陽君此言差矣,韓軍若要以最快的速度兵臨邯鄲城下,必然在邯鄲以東西渡漳水,取列人城或者肥邑,如此才能繞過邯鄲城南的長城。可如此,我們趙國就可以從平陽、鄴縣、安陽乃至中牟、林縣抽調大軍,斷韓軍歸路!韓軍一旦糧草不繼,又久攻不下,必然全軍覆沒!因此臣以為,韓國在沒有拿下漳水南岸的全部城邑前,勢必不敢全力北上。”

“何況”,信陵君語氣一轉,頗有意味地說道:“渡河需要的船只又豈是那么好籌措的?如果韓軍想要從上游水淺處渡河,又繞不開我們布置在長城一線的大軍!無論韓軍如何選擇,我們都有很長的時間征調大軍!”

“信平君(廉頗)大軍距離晉陽不過數十里之遙,更占據上風,此時退兵,不但可惜,令之前的犧牲付諸東流,還可能為秦國所趁?!畢竟,韓國出兵的消息必然已經傳到晉陽,我們一旦退兵,秦國怎會善罷甘休?!秦軍一定會尾隨信平君的大軍進入雁門、云中,甚至可能進入代郡。我們到時又該如何應對?!”

平陽君連連搖頭,說道:“韓軍有將近二十萬,平陽、鄴縣、安陽、中牟、林縣這些城邑的兵馬加起來不過萬人,韓軍只需分出兩萬兵力就能保證自己的糧道。以(趙)豹之見,韓軍短時間內確實籌措不了足夠的舟船渡河,在上游渡河的可能很大。一旦渡河成功,勢必面臨長城防線。可長城雖然堅固,但兵力卻是有限,如果韓軍繞道,我們依然有很大的破綻存在!”

眾人當然知道,趙豹所說的破綻。邯鄲向來重視來自南面、西面的威脅。以前是為了防備魏國,現在是為了防備韓國。北面是趙國的大片領土,根本無需擔心。東面是弱小的齊國,更加不足為慮。韓國一旦渡過漲水。為了減小損失,最大的可能就是從邯鄲當面發動攻勢。如果趙國有足夠大軍,自然可以讓韓軍忌憚,不敢繞道。但如今趙國兵力有限,老弱殘兵守城可以,出城野戰的話,勝少敗多。也唯有將廉頗的大軍征調回邯鄲,才能破解這個局面。

當然。眾人也清清楚信陵君的顧慮,廉頗大軍正與秦軍對峙到決一勝負的時候。退軍不但讓秦軍士氣大振,一不小心還會造成大敗。為了防止秦軍渡過汾水,趙國還要留下不少的兵力防守汾水一線。如何抉擇,難啊!

“丞相的意思呢?”趙王一時之間也難以抉擇,問向平原君。

“臣以為,行百里者半九十。如果事情順利。攻破晉陽,就在一月之內。如果現在就讓信平君回師,短時間內也無法趕到邯鄲,不如等等!”平原君恭恭敬敬地說道。

“等等?”趙王喃喃說道。

大殿內陷入沉靜,毫無疑問。這是一個賭博!如果趙國可以大敗秦國,那廉頗可以攜大勝之勢,回師邯鄲,率軍擊退入侵的韓軍,當然,這需要趙國至少堅持兩個月的時間。如果廉頗兵敗太原,或者無法擋住韓軍,那對趙國無疑是一場災難。到時候,趙國需要考慮的已經不是減小損失的事情了,而是如何保全社稷。

“王上!藺上卿求見!”宦者令的聲音打斷了大殿內君臣的思考。

“藺相如不是病重嗎?怎么在這個時候入宮求見?”趙王心里納悶,藺相如的身子越來越沉重了,這一年上朝的日子屈指可數,正因為如此,趙王在得知韓國大舉入侵的消息后,并沒有派人去請病重的藺相如,也算是對老臣的體恤。沒想到,藺相如不知道怎么聽到這個消息,居然掙扎著病體入宮求見。

雖然心中不忍,但趙王還是趕忙說道:“快請!快請!”

沒多久,兩鬢斑白的的藺相如在宦者令的攙扶下一步一頓地走了進來,進得大殿,藺相如就欲行禮,趙王卻是搶先一步,示意宦者令制止了藺相如的動作,說道:“上卿何須如此,寡人免上卿行禮了!”

藺相如幾次欲要作揖,卻因為病體沉重,又被宦者令阻撓,只能省去了這些繁文縟節,恭恭敬敬地說道:“老臣無禮......謝王上體諒!”

“上卿不在家好好將養,怎么跑進宮來?有何事情,只需派人入宮告知寡人即可!寡人一定擇其善者而從之!”趙王一臉埋怨地說道。

“咳......咳......臣聽聞......韓國發兵伐我趙國,哪里坐得住......如今,信平君遠在......太原郡與秦國交戰,不知王上作何安排?”藺相如斷斷續續地問道。

趙王當即將自己調雁門、云中精銳南下,征召邯鄲、巨鹿兩郡所有年滿十六歲、未到五十歲男子的命令說了出來。

藺相如很是欣慰地點了點頭,勉強笑道:“此舉甚好......韓國發兵二十萬,后續......甚至還可能追加兵力,一不小心就有亡國之危,不可不察!代郡的兵馬不可妄動,以免燕國生出異心。不過,信平君的大軍何去何從,王上......可有定論?”

“這個,尚未想好!大臣們對此有贊成退兵的,有贊成等秦國屈服,再做計較的。”趙王如是回復道。

藺相如報之以苦笑,氣喘吁吁地說道:“糊涂.....咳咳......糊涂啊!邯鄲才是趙國的根本。即使我們拿下晉陽,拿下整個太原郡,又如何.....守得住呢?!韓國只需發兵十數萬,還不是再次丟掉?!”

“此時勝負未分.......退兵,怕是不易吧!”趙王說出了自己的隱憂。

藺相如搖了搖頭,似乎這個動作牽制到了哪里。連連咳嗽一陣,方才緩過神來,苦澀道:“我們打不下去了......秦國哪里又好受?!秦國啊,終究有明事理的人!王上只需派人為其剖析利弊,讓秦軍放廉頗回師,去與韓國死拼,秦國怕是求之不得!等擊敗了韓國,再圖謀秦國也不遲啊!如果.....王上愿意聽從老臣的建議,倒是不如......交好秦國以抗韓。當然,這是后話,現在倒是不急。”

“寡人知道了!上卿趕緊回府休息吧!”趙王看著身子有些搖晃的藺相如,有些看不下去了。

藺相如擺了擺手,環顧了眼群臣,輕聲說道:“諸位若是覺得相如的意見不妥,還請言之,相如愿意當著王上的面。將話挑明!”

平原君、信陵君等一干人皆是默然不語,大家都清楚。如果辯駁下去,藺相如勢必身子不支昏倒過去,如果就此一命嗚呼,就要怪在自己身上了!何況,藺相如的計劃前提是秦國會與趙國休兵,讓廉頗大軍可以安然撤回邯鄲。一旦開戰,倒是鬧了笑話。等到秦國拒絕趙國的提議,藺相如不在趙王身邊的時候,也不晚。

望著趙王征詢的目光,平原君帶頭說道:“藺上卿所思周密!臣無異議!”

“臣等亦無異議!”群臣齊聲說道。

“好!就依此......”趙王的話才說到一半。就看見一名郎中驚慌失措地闖了進來,顫顫巍巍地說道:“王上!大事不好了!燕國出兵攻打巨鹿郡!已經攻下了武垣、饒縣、安平三座城邑!”

趙王再也坐不住了,躍然而起,大驚失色道:“你說什么?再說一遍!”

“燕國出兵攻打巨鹿郡!已經攻下了武垣、饒縣、安平三座城邑!苦陘告急!中山告急!”郎中又說了一遍!

“什么時候的事情?”趙王跌坐在座位上。

沒想到,燕國之事被平陽君趙豹一語言中。對趙國來說,最嚴重的事情發生了!隨著趙國出兵攻打巨鹿郡,趙國有被一分為二的危險。不止巨鹿郡的兵馬無法南下,救援邯鄲。云中、雁門、代郡的兵馬也失去了和邯鄲的聯系,陷入各自為戰的困境。

“剛剛收到!燕國大軍先鋒已經抵達苦陘,領兵是乃是亞卿榮蚠!”郎中迅速回道。

“有多少兵馬,多少騎兵?”平原君從震驚中回過神來,出言問道。

如果入侵的燕軍騎兵眾多,那對邯鄲不異于一場災難!燕軍可以用強大的機動,掐死邯鄲和外界的聯系。其他城邑的守軍只能龜縮在城內。如果是以步卒為主,那還有轉圜的余地。

“騎兵當在一萬人上下,步卒是六七萬!”郎中報出了一個數字。

“知道了!下去吧!”平原君望著臉色煞白的趙王和議論紛紛的群臣,屏退了郎中。

趙王這個時候再也沒有方才的從容,苦著臉對群臣說道:“眾愛卿!燕國犯我趙國,我們當如何是好啊?”

藺相如率先開口道:“王上只能令巨鹿郡堅守,令雁門、云中、代郡的精銳南下,務必保證燕軍無力南下,與韓軍里應外合!前往晉陽游說秦國的使者要以最快的速度派出,再令信平君即刻準備拔營,回師邯鄲!”

平原君點頭,認可了藺相如的建議。燕國既然已經出兵,趙國真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這個時候,再和秦國死磕完全是在找死。無論秦國愿不愿意,廉頗大軍都要迅速回援。巨鹿郡的重要性已經不在邯鄲之下,好在韓軍還未渡過漳水,否則,韓軍、燕軍完全可以里應外合,讓趙國沒有一點還手之力!

不過,平原君還是補充了一句,說道:“臣以為。可派人前去臨淄、薊城離間兩國,雖然希望渺茫,但總歸是一個可能!”

韓軍可以從容攻占平原,繞到趙國河南地的身后,打得趙國如此被動,毫無疑問。齊國和燕國在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齊國是肯定的,燕國之前只是有嫌疑,但隨著燕國糾結七八萬大軍,也坐實了罪名。之所以幫助韓國,齊國應該是迫于韓國的威勢,燕國應該是圖謀趙國的巨鹿,無論何種理由,如果能讓他們意識到,趙國有覆滅的危險。趙國一旦覆滅,那韓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會是齊國,是燕國,那事情還有一現轉機。平原君只能寄希望于兩國可以認清形勢,如果兩國都覺得利益可以彌補損失,那趙國只能寄希望于秦國、楚國了,至于越國,算了吧!

“丞相所言甚是!如果能讓燕國、齊國回心轉意。韓國很有可能放棄這次計劃。不過,我們也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其他國家。動員全國之兵,不分老弱,如果我們能讓韓軍付出足夠的代價,也能讓韓國放棄!”平陽君趙豹也是說道。

信陵君猶豫了片刻,也是開口道:“王上!臣有一計,不知道當不當講!”

趙王這個時候已經鎮定了許多。如果這場浩劫躲避不了,也只能勇敢面對了。趙國畢竟是第二強國,韓國不付出慘痛的代價,是絕對不會攻克邯鄲的!強盛如魏國龐涓者,也花費了三年才攻克邯鄲!邯鄲不破。趙國不亡!

“愛卿但說無妨!”趙王也清楚,這個時候,任何人的建議都不能忽略,集思廣益,也許某人的靈光一閃,就能想出一個絕佳的計策。

“王上可派人前往洛陽,試探韓國的心意!韓國若是肯接受議和,那我們無需如此緊張。如果韓國不想議和,那這次就是滅國之戰了!”信陵君輕聲說道。

韓國伐趙,不考慮秦國的因素,是韓國無禮在先。韓國是想利用這個千載良機一舉重創趙國乃至于滅亡趙國呢,還是只是想要教訓趙國,這很值得琢磨。如果有人問,教訓別人需要二十萬大軍,需要勾結燕國大軍嗎?那信陵君就要反問,趙國設下層層防線,邯鄲乃是天下有數的堅城,趙人性情堅韌,沒有這么多軍隊,如何給趙國制造壓力?!

派人前往洛陽的計策唯一不好的地方在于趙國的顏面,這就好比一個人打了別人的小弟,別人為小弟出頭,這個人卻要低聲下氣去試探有無罷手言和的可能!

當然,面對生死存亡的時刻,顏面是沒有那么重要的。今天丟了顏面,只要還活著,就有找回的可能!若是為了顏面丟了性命,那才得不償失,難道沒有鞭尸的事情嗎?伍子胥可是掘了楚平王的墓,鞭尸三百,開創這樣的先河!

趙王略微沉吟了下,便點頭接受了這個建議,說道:“如此也好!那寡人就派出使者分別前往秦、韓、燕、齊、楚五國并信平君處,早作打算!無論成敗,我們都不能讓韓軍輕易渡過漳水,如果韓軍從上游渡過漳水,我們也要用長城擋住韓軍!”

“喏!”群臣齊聲應道。

這個時候,沒有人提出遷都或者讓趙王狩獵代郡的建議,越是這種危機的時候,趙王這個趙國的主心骨越需要坐鎮邯鄲,否則,韓軍一旦兵臨城下,趙軍的斗志就垮了!

趙王雖然在聽聞韓、燕大軍入侵的消息,也曾短暫地畏懼、驚慌失措過,但最終沉下心來,愿意與邯鄲共存亡,并沒有狩獵北方的意思,顯然讓群臣燃起了一絲欣喜和敬佩之情。但如果讓群臣知道趙王的真實想法也許會大吃一驚!

在趙王看來,眼下邯鄲才是趙國最安全的地方。有大軍鎮守和源源不斷的勤王之師,韓軍的傷亡只會越來越大,一旦大到一定程度,韓軍就會產生退縮之意!就算韓軍不吝惜傷亡,猛攻邯鄲不止,那邯鄲也能堅持很久!何況,只有每一代趙王才知道一個密道存在。當初,龐涓攻克了邯鄲,卻讓趙王走脫,當時的趙王就是走的密道。實在不行,趙王自己也可以通關密道逃脫!因此,趙王的底氣還是足的。

就在邯鄲有些雞飛狗跳,無數的使者前往四面八方,傳遞趙王命令的同一天,李牧、白起率領的韓軍也抵達了漳水南岸的平陽城,也是如今平陽君趙豹的食邑。原本,趙豹的食邑平陽是在太原郡,隨著趙國割讓太原郡給韓國,韓國又和秦國易地,趙豹的封邑也變成了漳水南岸的這座城邑。

韓國大軍出現在平陽,也意味著韓軍放棄了直接渡河出現在邯鄲東面的最初計劃。趙軍當初無心之舉,將漳水兩岸的舟船全都調集到了他處,成全了趙國。現又在,趙軍在漳水對岸虎視眈眈,毫無疑問,僅僅憑借數十艘容納數十人的小船,是無法渡過十八萬大軍的。既然如此,韓軍也只能從漳水上游渡河,雖然這意味著韓軍要多花費不少時日!(未完待續。。)

()

(→)

關鍵字:___。

溫馨提示:請各位書友上傳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謝謝合作。如有任何疑問,請。


上一章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