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第三十三章 出兵的決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三章 出兵的決議

第三十三章 出兵的決議


更新時間:2015年05月07日  作者:螞蚱不吃魚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螞蚱不吃魚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最新章節

本站即將更換域名為,如果你習慣本風格,也可以訪問零點書院和風格一個樣。

韓國,洛陽

晉陽的緊張氣氛絲毫影響不到洛陽,作為韓國的都城,洛陽有足夠的底氣悠閑地看著秦、趙兩國斗一個你死我活。韓國實在太大了,無論是燕齊之間的戰事,還是秦趙、楚越之間的戰事,全都遠在洛陽千里之外。中間隔著山河,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一路攻到洛陽,哪怕是秦國最為強大的時候也不可以!

隨著楚國服軟退兵、燕國兵敗濟水南岸,越國、齊國都得到了保全。越王、齊王先后派出使者,前往洛陽謝恩。韓國只投入總共十萬大軍就讓楚、燕兩國罷手,也讓韓國百姓生出一種韓軍一出,便會所向披靡的感覺。雖然聰明人都清楚,楚、燕兩國罷手,不是畏懼那區區五萬韓軍,而是擔心擁兵百萬的韓國動用大軍吞并自己!但韓國百姓可不管這一點,他們只認準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普天之下,沒有一個國家敢違背韓國的意志,除了趙國!

韓王派出了典客陳筮出使趙國,要求趙王從太原郡退兵,遭到了趙王的斷然拒絕。于趙國而言,廉頗已經率領八萬趙軍深入太原郡,隨時都有可能突破秦軍的防線,兵臨晉陽城下。趙國不可能因為韓王的一句話就退兵!否則,趙國的威信何在?!這豈不是表明趙國怕了韓國?!

陳筮無功而返的消息傳回洛陽,洛陽百姓一片嘩然。這就好比一個家族的嫡長子看到兩個庶出的子弟打架,嫡長子好心去勸架,卻被其中一個較為強壯的庶子說成多管閑事。韓國覺得自己的威嚴遭到了冒犯!心里的憤怒可想而知了!

雖然韓王并沒有表示什么,但群臣請戰的呼聲越來越高漲。燕國敗得太快,楚國太過軟弱,現如今又是五月。韓國可以召集二三十萬大軍攻打趙國而不傷及國本,在這樣的形勢下,伐趙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此之前,韓國上黨郡的大軍佯動北上,做出切斷趙軍退路的架勢,想要借此逼迫趙國退兵。但這一次。趙國似乎是鐵了心,對于韓軍的舉動針鋒相對。

雁門郡的兩萬精銳邊軍南下,屯駐在陽邑一帶,韓軍想要突破山路難行的陽邑,代價絕不是韓國可以承受的。同時,一萬云中郡的精銳邊軍進駐昔陽,更是絕了韓軍從閼與北上,包抄趙軍后路的心思。從上黨北出的道路被趙軍堵塞,即使韓國想要救援秦國。也只能從河東借道!

韓王何嘗不知道趙國的用心,趙國明明可以派出更多的大軍攻打太原郡,但最終只有八萬大軍,一方面是保險起見,留下充足的軍隊護衛邯鄲和邊境;另一方面也是向韓國釋放善意,畢竟,秦國算上老弱也能湊出將近二十萬,總不至于怕了只有八萬的趙軍吧?!要知道。汾水對岸的七萬趙軍想要強渡進入太原郡,也是很難的!真正對秦國造成威脅的。只有廉頗親自率領的八萬大軍!趙國希望韓國不要插手,哪怕是坐山觀虎斗,趙國也愿意。

趙國煞費苦心地擺出勢均力敵的架勢,是希望韓國本著讓秦趙兩國互相削弱的心思,不插手這場戰事。洛陽百姓不知道,陳筮在返回洛陽前。曾被平原君趙勝盛情相邀,口吐心意。平原君遙指著秦國的方向,意味深長地說道:“秦國,虎狼之國也!秦國弱,則依附韓國;秦國強。則必生異心。趙國為韓國弱之,豈不正合韓國心意?!”

雖然因為廉頗大軍的突然進犯,秦國顯得有些措不及手。但韓國君臣商議了一番,認定還是沒有到用兵的良機,雖然秦國求援的使者一波接著一波。

究竟派遣誰人為將,將兵多少,如何救援秦國,就更沒有拿捏準。按照道理來說,涉及到秦國的事宜,應該由征西將軍蒙驁負責,但李牧作為征北將軍,負責燕、趙事宜,也有足夠的理由介入。尤其是燕國伐齊,韓國任命征東將軍韓騰領兵,為了平衡,用兵趙國也不該將李牧棄之不用。好在,韓王暫時不用頭疼這個問題。因為如果廉頗兵敗,秦國獲勝,韓國就沒有必要再派遣援兵!不過,為了以防萬一,韓王還是下令召集了二十萬大軍,以策萬全。

一個月的時間轉眼即過,占據天時地利的秦軍的落敗,出乎了韓國君臣的預料。雖然秦國三郡之中,唯有上郡實施秦國新法多年,太原、河東都是新收之地,相應的,上郡的士卒戰力最強,太原、河東的士卒人數雖然眾多,但戰力反而不如上郡。在弭兵的三年時間里,秦國在太原、河東施行的新法初見成效,兩地的士卒戰斗力有所增加,但終究相比較上郡的士卒,戰斗力有所不如,比之趙軍,也是如此。尤其是這次攻打太原郡的趙軍皆是精銳,面對激烈殘酷的戰事,秦軍的表現顯然不如趙軍!但韓國君臣以為,秦軍只需嚴防死守,堅持數月,待趙軍傷亡慘重后,當可逼退趙軍!

豈料天算不如人算,廉頗知道,這是消除趙國北疆危險的最佳時候。在付出了一萬多人的代價后,趙軍突入了秦軍的營寨,一番大戰,秦軍敗走,后撤五十里安營扎寨。

此戰過后,廉頗麾下的七萬大軍(駐守嵐縣及渡口的一萬趙軍未計算在內)只剩下不到五萬,而秦軍的數量也從九萬銳減到七萬。秦、趙雙方的傷亡相差無幾,一方面是秦軍的營寨沒有那么堅固,趙軍攜帶了大量的投石機;另一方面也是秦軍單兵素質不如趙軍的體現。不過,百戰余生的才是精銳,能夠在亂戰中存活下來的士卒無疑比之以往更勝一籌。秦軍的人數下降,戰力反而略有上升!不過,秦軍營寨所處的位置距離晉陽不過五六十里,秦軍已經再無退路!

正因為無路可退,也害怕韓國任由自己和趙國斗一個兩敗俱傷,秦王派出了丞相嬴梁,趕赴洛陽再次求援。

張平接待了嬴梁,嬴梁并沒有旁敲側擊韓國答應救援卻遲遲沒有派出援兵的真正用意,而是直接表示秦國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秦國若是再不得到支援,秦國無法,只能向趙國割地請降,甚至考慮歸附趙國。秦國唯一希望的就是韓國不要怪罪自己!畢竟,秦國一心追隨韓國,就是看中韓國的仁義。韓國見死不救,秦國只能如此自救。

張平當然知道秦國已經急紅了眼睛,在楊端和率領的秦軍敗退后,汾水對岸的七萬趙軍也沒有消停,發動了數次強渡。雖然最終秦軍是獲勝的一方,但也損失了一萬多人馬。

三個多月來,秦國已經累計損失了四萬多人馬,按照如今的形勢,秦軍還會一直損失下去,而且看不到獲勝的希望。趙國的推進速度雖然慢,但看上去不可阻擋。被秦國視為依仗的韓國一直以無法從上黨北出來搪塞秦國,秦國已經失去了耐心。

張平知道,秦國沒有被逼到絕境,是不會如此失禮的。雖然不知道廉頗用了什么手段讓秦國壓力如此大,但張平也知道,是到了韓國介入這場戰事,表態支持、拉攏秦國的時候了!

因此,張平正色對嬴梁保證,自己馬上入宮求見韓王,說服韓王盡快出兵,而且,這次韓國出兵數量絕對比趙軍的數量多!這才打消了嬴梁的一絲焦慮。

張平一邊派人去御史大夫范睢府上,約定兩人一起入宮求見韓王,一邊更衣,準備說服韓王的思路。

半個時辰后,張平、范睢聯袂出現在昭仁殿。張平尚未開口,韓王就笑吟吟地問道:“怎么?秦國支撐不下去了?”

張平點了點頭,坦言道:“臣聽嬴梁之言,秦國已然傷亡近五萬人。廉頗大軍來勢洶洶,大有不破晉陽不回師的架勢。秦軍敗得若是太快,難免會倒向趙國,畢竟,我們可是救下了齊國、越國,不救秦國,秦國雖然不敢發作,也會懷恨在心!”

韓王笑著回道:“秦國損失的也差不多了!我們韓國是該出兵了!正巧,方才暴太尉告訴寡人,二十萬大軍已經征召完成,在洛陽城外待命。加上從徐州返回的五萬大軍,和洛陽的五萬大軍,共計三十萬大軍,救援秦國,綽綽有余吧!”

范睢微微一笑,救援秦國,只需十萬大軍即可。三十萬大軍用來攻打趙國邯鄲都可以,如果真動用三十萬大軍,就算不攻占邯鄲,也要得到數百里的土地吧!想來,此戰過后,韓國又要封賞一大批有功的士卒。

“臣以為,如果直接北上太原郡,道路不僅難行,而且勢必引起廉頗的警覺,容易放跑趙國大軍!不如虛則實之,實則虛之,作勢北上太原,實則圖謀邯鄲郡。”范睢笑著說道。

“臣亦是如此認為!”張平附議道。韓王如果只是想要救援秦國,就不會不說緣由地召集二十萬大軍。當今之世,除了燕國,也就趙國可以讓韓國略微擔心。有削弱趙國的機會,韓國是不會放過的!未完待續。

ps:第一更!還有兩更!

手機用戶訪問:


上一章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