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第二十三章 九江之戰(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三章 九江之戰(上)

第二十三章 九江之戰(上)


更新時間:2015年04月28日  作者:螞蚱不吃魚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螞蚱不吃魚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最新章節

本站即將更換域名為,如果你習慣本風格,也可以訪問零點書院和風格一個樣。

燕國,薊城。

聽聞楚國主動伐越,燕王動了心思。在燕王看來,想要與韓國一較高下,必須吞并齊國以增強實力,否則,絕無勝算。如今,韓國忙于修建鄭國渠,對于楚國率先挑起戰事,越國主動向自己求援,居然只派出了五萬大軍!而且,反應極其緩慢!顯然,韓國不想借機擴張領土。這是不是意味著韓國今后會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如果是這樣的話,燕國的機會就來了!

這個念頭一產生,燕王就激動地有些難以自拔!思來想去,韓王決定召集心腹大臣共議此事。

丞相將渠老成穩重,對于燕王的冒險不是很贊成,說道:“王上!臣以為齊國乃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只能徐徐圖之!如今田單復起,百姓歸心,此時出兵,敗多勝少,有損士氣!”

長大夫劇辛對此不以為然,道:“齊國若是真的信任田單,就不會設右丞相,讓后勝分其權,以臣觀之,這正是齊國君臣不和的征兆!齊國只剩兩郡之地,我們不需全取齊國,只需奪取齊郡即可。”

“非也!齊國都城臨淄就在齊郡,若亡其都,幾滅其國。齊國絕對會拼死抗爭,即使拿下齊郡,我們燕國也會傷亡慘重!韓國到時只需以一旅之師,就能搶走齊郡,不可!不可!”丞相將渠還5∧,是堅持自己的意見。

“亞卿以為如何?”燕王滿懷期待地望向將軍榮蚠。

榮蚠不卑不亢地回道:“啟稟王上,臣以為,如果沒有韓、趙兩國插手,我們燕國可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到濟水。想要更進一步,攻占臨淄,就必須舉全國之兵。現在的問題是。韓、趙兩國是不會坐任我們燕國壯大的!一著不慎,反而為他人做嫁衣。”

燕王眉頭皺了起來,如果韓、趙兩國插手,還真的對燕國不利。如果可以讓韓、趙兩國相爭,那燕國才有希望獨吞齊國,否則。燕國只能如履薄冰,不敢全力對付齊國。

“引韓、趙相爭,如何?”燕王問道。

換來的是榮蚠的搖頭,榮蚠回道:“今韓強而趙弱,趙國絕對不會招惹韓國,韓國忙于修建鄭國渠,也不愿意多生是非!想要引兩國相爭難啊!”

“引趙國伐秦,如何?”一直沒有出聲的中大夫栗腹突然說道。

“趙國伐秦?”燕王喃喃說道。秦國在占據太原郡后,已經嚴重影響到趙國北疆的安全。尤其是秦國拒絕了趙國的聯姻,趙國必定更加提防,但想要將提防升級到不可調和的矛盾,還需要些什么。

“臣聽聞,先發制人,后發制于人。韓、秦如今交好,趙國必然心中惴惴。王上何不派人親近趙國,以利誘之。促成燕、趙結盟。我們燕國伐齊,趙國伐秦。相互呼應,令韓國東西不能兼顧,加上楚國伐越之事,韓國怕是難以周旋!”郎中將王方說道。

“此計雖然行險,但也未嘗不可。依臣之見,出兵不宜過多。十萬即可。韓國若是大動干戈,我們就可以疲憊韓國。韓國若是作壁上觀,無動于衷,我們則追加兵力,一舉攻入臨淄!”榮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丞相以為如何?”燕王望向將渠。

將渠心中長嘆一聲。知道燕王不嘗試一下是不會死心的,好在這個計劃失敗了不過是消耗些糧草,成功了卻能謀取大利,因此只能附議道:“趙國若肯出兵伐秦,可堪一試!”

燕王大喜,點將長大夫劇辛,令其持節,代表自己出使趙國。

就在劇辛離開薊城的同一天,楚國江北的蘄縣也迎來了不速之客,一萬五千名韓軍將蘄縣圍堵了一個水泄不通。

蘄縣以水隈多蘄菜(水芹菜)而得名,隸屬九江郡,其地北靠大別山,南臨江水,東近彭蠡澤(鄱陽湖古稱),有民五千戶,是九江郡有數的大縣。

夏縣失守的消息傳遞地不可謂不迅速,但蘄縣守軍也只來得及向郡治南昌派出求援的使者,收攏百姓入城,然后就被韓軍圍困。

整個蘄縣不過兩千守軍,算上未經訓練的青壯也不過三千人,面對五倍于己的韓軍的搦戰,高掛免戰牌。面對韓軍的勸降,楚軍也抵死不從。面對異常堅固的蘄縣城,韓軍一時之間犯了難!

這一路上,韓軍連下五座城邑,稱得上兵不血刃。面對堅固的蘄縣,韓軍不是毫無辦法,而是主將王翦想要盡可能地保全實力。畢竟,蘄縣已經是九江郡江北的最后一座城邑,如果不是擔心這兩千多楚軍可能在自己渡江后興風作浪,危急后方,王翦早就率兵直搗南昌。

既然一時之間拿不下蘄縣,王翦索性改攻為圍,行圍點打援之計!如果九江郡無論如何也不肯派兵渡江趕來增援,再作計較,反正,離韓王規定的時間還早。

王翦可以坐下來,悠然自得地消磨著蘄縣守軍的耐心,九江郡郡守羋宣、郡尉項奉急的卻如熱鍋上的螞蟻。救不救援蘄縣,成了一個艱難的選擇。

整個九江郡,有民五萬戶,蘄縣就占據了其中的五分之一。如果放任蘄縣失守,楚王可是會怪罪的。更重要的是,楚國羋、項兩族的不少封邑就是在蘄縣。在楚國,貴族在封邑擁有生殺予奪的大權,封邑更是貴族財富的主要來源。雖然封地只是蘄縣下轄的幾個鄉鎮而不是整個蘄縣,但這幾個鄉鎮的人口卻占據蘄縣人口的二分之一。如果讓江東的家族知道自己沒有前去救援,即使楚王放過自己,族里的長老也不會放過自己!畢竟,情報里聲稱,韓軍人數最多不過兩萬,而整個九江郡卻有五萬大軍!拋開蘄縣不算,郡守羋宣、郡尉項奉也能召集一支超過四萬人的兵馬渡江北上。

“項郡尉,這蘄縣救還是不救,還是需要快點拿出一個章程啊!”郡守羋宣明顯想利用自己身為文官,不掌兵權來為自己推卸責任。以后,哪怕怕家族怪罪下來,自己也可以聲稱已經盡力周旋,奈何兵權掌握在郡尉項奉手中,項奉死活不肯出兵,自己無能為力。如果可以擊敗韓軍,那自己也不介意分一杯功勞!

項奉自然清楚郡守羋宣的打算,耍起了太極,推諉道:“我畢竟來九江郡未久,一切情況不太熟悉,羋郡守在九江為官已經超過五年,對九江郡的情況了如指掌,以羋郡守之見,當如何計較?”

項奉是半年前被家族爭取到了九江郡郡尉一職,任職稱得上未久。但一上任,就大肆攬權,安插親信。要說不熟悉情況,是絕計不可能的,說出這么一番言論,也是因為不愿意擔責任。

羋宣尷尬一笑,道出了實話:“項郡尉,你我皆是明白人。這蘄縣救不救,王上那里都說不出什么來,問題的關鍵在于家族的意見!若是家族覺得我們成事不足敗事有余,想要更進一步,怕是不易啊!”

項奉點頭承認了羋宣的說法,說到底,這蘄縣有一半的土地、人口屬于楚王,有一半的土地、人口屬于項、羋兩族。即使丟了蘄縣,兩人也可以推諉韓軍來勢洶洶,勢不可擋,或者將其歸咎于蘄縣縣令守城不利,至于自己的責任,完全可以謊稱根本沒有收到蘄縣求援的訊息,也就與自己無關了!楚王那里好騙,家族的長老可不好糊弄。自己借著家族的影響力登上郡守、郡尉這樣的高位,就需要為家族謀利,若是讓家族知道自己因為害怕,任由蘄縣陷落,罪過可就大了!

“這蘄縣可救,但卻有風險啊!”項奉嘆氣道。

“韓軍數量不過一萬初頭,最多兩萬,我們集齊四萬大軍,以兩倍甚至三倍之眾,難道還沒有勝算?”羋宣表示不理解。

“郡守以為,韓軍從哪里出兵?又豈會只有兩萬之眾?”項奉反問道。

羋宣一點就通,當即恍然大悟。蘄縣傳來的消息是稱韓軍自夏縣(武漢)而來,那韓軍要么從北方(南陽或者汝南)過來,要么從西方(巴郡)而來,如果是前者,還可以接受。如果是后者,則意味著郢都已經失守,九江郡面臨的將會是鋪天蓋地的韓軍,而這不到兩萬名韓軍可能只是先鋒而已!

“沙羨尚未傳來告急的消息,想來郢都應該無恙,江水南岸應該是安全的。無論韓軍是從南陽沿漢水順流而下,還是從汝南渡過桐柏山而來,我們和郢都的聯系都被切斷了。如果我預料沒有錯的話,也許現在或者用不了多久,韓國就會出兵攻打郢都。江水何其浩瀚,如果我們集結舉郡的兵馬,援救蘄縣,一旦被韓軍半渡而擊,傷亡必然慘重,到時候,如何應付順流而下的韓軍?”項奉道出了自己真正的擔心。

“何況,我是真的擔心韓軍想用欲擒故縱之計,引誘我們前去增援!”項奉補充了一句。

“說得也是!不過,無論救不救援蘄縣,我們都該召集全郡的士卒,早做籌劃。以我之見,還是派遣斥候渡江偵查!也許,韓軍也有驕傲自大、孤軍深入的時候呢!”羋宣建議道。

“也只能如此了!”項奉下了決心。

ps:回來了,好累!周三還要出差,周四趕回來接著去看醫生,時間緊張,如果這兩天更新不及時,見諒啊!爭取五一爆發下!

手機用戶訪問:


上一章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