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第三十五章 匈奴入侵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五章 匈奴入侵

第三十五章 匈奴入侵


更新時間:2015年03月07日  作者:螞蚱不吃魚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螞蚱不吃魚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正文

57小說網無彈窗廣告在線閱讀全站小說,本站網址:,獲取免費書架。

時間:公元前267年臘月二十日

地點:秦國,咸陽

北方的游牧民族歷來是中原農耕文明的大敵,他們強大的時候,更是如此!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進程中,他們或多或少參與其中,有時扮演的是征服者的角色,有時扮演的是殺戮者、破壞者的角色,對中原文明有極大促進者,少之又少!

歷代中原王朝無不飽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脅,甚至于,有北方游牧民族拖垮中原文明的說法!對游牧民族的態度,是采取守勢還是攻勢,在很大程度上反應了帝王的武功和國家是否昌盛!

周有犬戎,秦漢有匈奴,晉代八王之亂后,更有五胡亂華,南北朝正面意義上說是中華民族的大融合,但在某種程度上講,何嘗不是我們這個多苦多難的民族的血淚史!

隋唐雖然鼎盛,但在末期依然有契丹為患。兩宋時期,中原文明更是先后飽受契丹、女真、蒙古的威脅,最終野蠻征服了文明。

明朝雖有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的豪邁和氣節,也有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薄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但依然敗在了關外女真族的手下,文明再次遭到野蠻的踐踏!

貫穿中國文明史,游牧民族的一大特色就是入侵中原,而且多半是在入冬之后。在唐末和兩宋時期,這種行動有了一個形象的說法——“打草谷”。官兵以牧馬為名,四出劫掠,充為軍餉,是為打草谷。

這種打草谷的行為,有時,是因為草原暴風雪或者瘟疫滅殺了太多牲畜。游牧民族沒有足夠的食物過冬,為了保證充足的糧草而劫掠中原;有時,是在部落的戰爭中損失了太多的兵力或者單純的想要壯大部落,所以劫掠人口作為奴隸;有時單純為了財富,或者為了練兵。在游牧民族的眼中,中原的花花世界再美好不過。簡直就是一個什么都不缺的倉庫,只要自己悍勇一些,總能掠奪些什么。或財帛,或美人,或奴隸,或牲畜。而中原國家的步兵面對來去如風的游牧民族的騎兵,少有良策。憑借中原國家難以企及的機動力,游牧民族即使失敗,也不過是小敗!

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匈奴才答應出兵秦國,一方面是韓國許諾的豐厚賄賂,另一方面則是匈奴義渠部落酋長的慫恿。

義渠被秦軍趕到長城外后,投靠了右賢王——僅次于匈奴單于、左賢王的實權人物。憑著韓國給予的財帛,義渠很快取得了右賢王的同情,在短短的五年時間內,憑借見風使舵和悍勇的作風,義渠洪很快坐到了右骨都侯的高位。

當韓國的使者抵達陰山腳下的龍城(此時匈奴歷史上著名的頭曼單于。即冒頓單于之父剛剛出生,等他成為匈奴單于后。才在陰山西北數百里修建了頭曼城,作為單于的駐地和召集貴人會議的地方。實際上,在頭曼成為單于前,陰山腳下的河套地區作為水草最為肥美的地方,自然為實力最為強勁的匈奴單于占據,直到頭曼單于為了安全著想。或者秦朝的強大,才后移龍城的位置),一直和韓國沒有斷絕聯系,想要伐秦為父親報仇的義渠洪自然極力促成了此事!

義渠洪對復仇如此上心,自然也是因為匈奴信奉的是勝者為王。誰的拳頭大,誰就能主宰草原。每個人的官位幾乎都是和自己所屬的部落實力掛鉤,如此才能讓人信服,否則,即使坐在了高位,也只會是如坐針氈,遭人嘲笑。

右骨都侯的位置已然極高,除了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骨都侯,就屬右骨都侯位高權重。能夠以一個外來人的身份在匈奴部落里迅速站穩腳跟,并身居高位,義渠洪自然是用了許多不光彩甚至陰暗的手段,但不可否認,這樣的方法很有效,吞并了十幾個小部落后,義渠部落的兵力已經達到了兩萬人,不過,相比單于部落六萬精兵,義渠部落的人數依然不夠看。

就兵力而言,左骨都侯的兵力還稍遜色于義渠部落,堪堪一萬五千人,只不過,左右大當戶各有兩萬大軍,又與左骨都侯交好,雖然許多人認為義渠洪可以提拔到更高的位置上,義渠洪卻小心翼翼掩飾了自己的野心。

匈奴主要部落的兵力如下:左右賢王,各四萬人;左右谷蠡王,各三萬五千人;左右大將,各三萬人;左右大都尉,各兩萬五千人。加上附屬的小部落,整個匈奴的兵力在四十萬以上。其中,單于部落的精兵戰力最強,所以,單于才能保證自己的號令被其他部落的人遵守!

秦國這些年在韓國的打壓下屢戰屢敗,原本八十多萬的大軍戰到現在,堪堪只有三十多萬!自己又依附匈奴,手握重兵,隱忍許久的義渠洪意識到,自己報仇的機會到了!

雖然秦昭王已死,宣太后亦死,但所謂父債子還,自己和秦國的恩怨可以了解!為了先王的仇,為了積累戰功,擴大實力,義渠洪極力慫恿單于答應了此事。不過,答應了并不意味著就要立刻出兵。

如今的義渠洪已然不是五年前那么單純,勾心斗角的生活過了五年,每走錯一步可能都導致部落淪為魚肉,義渠洪已經知道,如何用最小的代價拿下最大的成果!

只要韓國不透露匈奴出兵的消息,秦國是決計不會意識到,黑壓壓的匈奴大軍正在長城以北的塞外草原集結!因為對秦國的了解,或者說是匈奴單于有意讓義渠洪報仇雪恨,義渠洪和麾下的一萬大軍被任命為先鋒!這是好事也是壞事!如果突破秦國的長城防線,先入關的大軍自然可以劫掠更多的財帛;但這也是壞事,如果被秦軍發現,義渠洪面臨的就會是一場苦戰!犧牲必然大,而這樣的后果就是義渠部落會被其他部落吞并,義渠洪這樣的梟雄能夠落一個全尸已經是幸運至極了!

不止如此。因為對彼此的提防,或者說留一條后路,這次出兵的匈奴部落,在單于的要求下,各自出兵一半!以二十萬大軍南下,也算是匈奴少有的大手筆了!以前匈奴進入中原的花花世界打草谷。要么是三五萬,要么是七八萬,從來不會超過十萬!二十萬大軍讓每個匈奴兵的自信心極度膨脹,他們不擔心失敗,而是擔心秦國會不會太窮,財帛不夠分!

這個時候,義渠洪的作用就體現了出來!義渠洪不惜夸大其詞,讓匈奴的貴人們相信,關中是多么富饒。關中的女子是多么婀娜多姿,咸陽附近的糧倉是多么眾多!

匈奴向來沒有攜帶糧草的習慣,他們最擅長的事情就是劫掠為生,難得多帶出馬匹也是為了多裝一些財帛!這樣的軍隊最擅長的就是打順風仗,一旦遇到久攻不下的城池,士氣就會下降!所以,義渠洪知道,自己攻下咸陽的可能并不大。但把關中搞得一塌糊涂,也算是一種復仇。不是嗎?!

作為先鋒,也作為深受中原文明影響的國家,義渠自然攜帶了糧草,即使只是少許的糧草!義渠洪之所以這么做,自然是有著充足的底氣。韓國傳來情報,稱自己主動放棄了河水防線。引誘秦國名將白起進入河東,在河東戰場上,秦國至少損失了五萬大軍,剩余的十萬則忙著和韓軍對峙。咸陽方面,稱得上是兵力空虛。韓國希望匈奴可以抓住這次機會。重創秦國。

韓國是真的主動放棄還是一時不察被秦國攻入河東,義渠洪并不關心。他關心的是帶領大軍把自己從故土趕到長城塞外的白起和自己最嫉恨的秦王分割兩地,這就給了自己各個擊破的機會!

上郡的秦軍至少有兩三萬,隴西郡則有三五萬,咸陽三百里以內的大軍最多只有二十萬!而且是分散到十幾個城邑!有韓軍的牽制,秦國面對二十萬來去自由的匈奴騎兵,除了束手無策還是束手無策!

得知這個消息后,義渠洪求見了單于,建議發兵南下。臘月初六,二十萬匈奴兵南下,臘月十八日,先鋒抵達秦國精心設置的長城防線!這座防線因為兵力空虛,完全無法應付提前偵查了情況的匈奴大軍,只不過半個時辰,防線就宣告失守!秦軍只來得及把匈奴進犯的消息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傳到咸陽!

原本對河東戰事充滿憧憬的的秦國君臣在得知二十萬匈奴大軍南下的消息后,完全呆住了!論距離,趙國的云中、雁門更該遭受匈奴的攻打而不是遠隔千里的關中!從河南(非現在的河南省)到咸陽,沿途有一多半的路都稱得上是荒無人煙,這么明顯不符合匈奴利益的事情,匈奴的貴人們腦袋都被驢踢了嗎?!

不過,在得知匈奴的先鋒乃是義渠部落,其首領義渠洪更是在五年后成為匈奴的右骨都侯,秦國君臣就隱約知道了其中的緣由。實在的打虎不死反遭虎噬,趙武靈王北擊匈奴,將林胡、婁煩趕到塞外,想來是震懾了匈奴!秦國一直沒有敲打匈奴,加上秦國這些年實力大減,匈奴自然會認為秦國是軟柿子好捏!而且,說不定,匈奴很想把關中作為新的養馬地。

自己是軟柿子么?!秦國君臣捫心自問。雖然心里不愿意承認,但秦國君臣不得不承認,在大好的形勢下,秦國還真是外強中干!首先是糧草的匱乏,其次的兵力的緊張。是河東損失了五萬大軍后,秦國的精銳只有四十萬,其中,十萬在河東,一時之間難以抽調出來。剩下的三十萬要鎮守方圓上千里的國土,顯得頗為力不從心。尤其是韓國在武關、漢中、函谷關方向肯定盯著關中的動靜呢!能夠抽調出來和匈奴決戰的秦國精銳絕對不超過二十萬。以二十萬車步卒對抗二十萬來去如風、弓馬嫻熟的匈奴騎兵,勝算有多大,一個粗通軍事的人都會知道!

“眾愛卿,匈奴在環縣突破長城防線,距離咸陽不過九百里的距離!我們秦國該如何應對,需要速做決定啊!”秦王著急的說道。

“王上!原本義渠的國土我們是保不住了,好在我們在那里布防的士卒不多,損失不會太大。從環縣到尋縣有四百里的距離,依臣之見,自尋縣到咸陽的五百里是最為關鍵的一段!這一段人口眾多,我們秦國需要立即全面戒嚴,將城外所有的糧草、人口轉移到城中!堅壁清野,不給匈奴補給糧草的機會!”一名大臣當即說道。

“是啊!王上!匈奴來去如風,卻不習慣攜帶大量糧草!只要我們堅壁清野,匈奴糧草必然緊張。加上匈奴不擅長攻城,即使拿下沿途的城邑,損失也必然極大!還未到咸陽,就會成為疲兵,到時候,我們再集中大軍圍剿,至少可以擊潰匈奴大軍!”另一名大臣也是出言獻策。

“眼下,咸陽兵力不足,我們秦國既然防備韓國,又要準備和匈奴接戰!以臣之見,不如從河東調集五萬大軍,令武安君迅速馳援咸陽,以安民心。在河東戰場上,剩余的五萬大軍采取守勢,必要的時候,我們為了爭取時間,甚至可以和韓國主動議和!”

“不可!不可!韓國大軍源源不斷地開赴河東,不能再從河東抽調兵力了!否則,河東必然危機!我們前一段時間的犧牲就白費了!”頓時有人提出了反對意見!

“河東和咸陽哪個更重要?!匈奴來勢洶洶,每在關中多呆一天,給我們秦國的損失都難以計數!等擊敗匈奴,十年之內,北方無戰事!河東可以慢慢圖謀!”有人卻是認可了棄車保帥的想法!!(未完待續。。)

ps:下一章別訂閱,稍后改過來!

內容由網友收集并提供,轉載至57小說網只是為了宣傳《》讓更多書友知曉。


上一章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