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第十四章 動亂伊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四章 動亂伊始

第十四章 動亂伊始


更新時間:2015年02月02日  作者:螞蚱不吃魚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螞蚱不吃魚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章節目錄

對于越王熊的刻意逢迎討好,陳筮全都看在眼里。如果換做平時,陳筮不介意好好戲耍一下越王熊,為接下來的討價還價做準備。

但留給韓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而且,越國遠比自己想象的還要急需援助,越王熊也如同傳言般的那樣急切想要光復越國的榮耀。因此陳筮這次沒有轉彎子,直接道出了自己結盟的來意。

事情也果真如陳筮預料的那樣,越王熊對韓國的條件有求必應,生怕陳筮對自己產生一絲的不滿拂袖而去。因為越王熊很清楚,和越國結盟對韓國來說是一個得之慶幸、失之坦然的事情,說白了可有可無。但對越國來說,和韓國結盟卻是一次千載難逢的契機!能夠跟強國聯手是一個難得的機遇!錯過了就很難再會有!

既然確定要聯盟,越王熊自然既要展現自己的實力,又要反映自己的苦處!前者是不想韓國把自己當做一個不值得重視的盟友,后者是為了壯大自己!

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勾踐故事自然是真的,但那是在春秋,在戰國這個亂世,想要以區區三四萬大軍去制衡、牽制楚國,無疑是很困難的。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白起,可以創造白起水淹郢都,火燒夷陵的豐功偉績!

如越王熊所說的,越國不缺乏勇士!越國的士兵在戰場上殺到興起,會脫下戰衣,著刺著或鰲或蛇或鱷或虎的上身,和敵人以命博命!越國缺少的是盔甲,是武器!為了爭取韓國最大的支持,越王熊甚至直言越軍精銳中有將近一萬人還使用削尖的毛竹當長槍來用!

韓國既然想靠著越國去騷擾、牽制楚國,而現實是越國最多只能拼湊四五萬大軍。并且這樣的現實在短期內不會發生決定性的變化,在這樣的情況下,韓國總要做些什么,增強越國的實力!越國畢竟太弱小了,一個弱小的越國是完成不了韓國所交予的任務的!

韓王早就預料到越國會提出這樣的要求,在陳筮臨行前也有交代。陳筮當即對越王熊表示。足以裝備三千人的整套裝備已經在運往會稽的路上,最遲兩個月,就可抵達會稽!不僅如此,為了表現韓國對越國這個盟友的重視,后續還有三四批這樣的裝備。針對越國糧草相對匱乏的問題,韓國的商隊會將市場拓展到越國!越國若想購買糧草,可以用食鹽來抵扣相關的費用!

越王熊自然萬般感激,雖然陳筮暗示,也許一兩年。甚至三五個月,韓國就會需要越國大張旗鼓地站出來找楚國的麻煩。但越王熊全然不在乎!有多大的利益就有多大的風險!何況,楚國的大軍主力在郢都和淮泗流域,越國即使出兵,也是往江東、瑯琊地區。而且,到時候,韓國絕對不會袖手旁觀,自己更多的作用是讓楚國疲于奔命罷了!

所以。在陳筮辭別時,越王熊不僅親自出城相送二十里。還信誓旦旦地保證從即日起就會整飭軍事,訓練士卒。只要韓王一聲令下,越國五萬大軍就可供韓王驅馳!

和陳筮在越國的事事順利相比,前往燕國游說的宗正韓澤就過得有些磕磕絆絆了。這倒不是燕國對韓澤沒有以禮相待,而是燕王遲遲下不了決心表態,究竟是堅定不移地站在韓國這一側還是站在看起來聲勢浩蕩的秦、趙、齊、楚這一方!

燕王當然清楚。雪中送炭難,錦上添花容易。透過一系列的事情,燕王已經隱隱猜到了,秦、趙、齊、楚四國已經站在了一起。雖然這四國尚未和韓國撕破臉皮,但四國和韓國早晚有一戰!

韓國和秦、趙、齊、楚四國相比。明顯處于劣勢,燕國這個時候若是支持韓國,對韓國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這情分絕不一般!但這其中的風險自然也大!

韓國之前雖然屢戰屢勝,那是因為每一次韓國都是渾水摸魚,專心對付一個國家!最開始是秦、后來是趙,最后是魏。韓國可沒有秦國的那般地利,燕王不確定,在四國的輪番圍攻下,韓國能不能堅持住!歷史已經證明,雙拳難敵四手。對中原的國家來說,最大的忌諱就是遭受四面的圍攻!哪怕是戰國初期魏國那么牛叉哄哄的存在,也打破不了這個預言。若是韓國也如此,自己再和韓國綁在一起那就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了!當然,若是韓國擋住了這次圍攻,韓國就坐實了中原霸主,不,天下霸主的地位!可以想象的是,燕國必然在這次混戰中賺取最大的利益!

和支持韓國相比,倒向秦、趙、齊、楚四國則無疑是錦上添花了!燕國愿意參與圍攻韓國,四國當然感激,尤其是趙國和齊國,少了自己這個后顧之憂,可以專心專意地經略韓國!于情于理,無論是誰取代韓國當新的霸主,為了拉攏燕國也好,為了麻痹燕國也好,燕國在戰后都可以分上一份利益!這幾乎是穩賺不賠的事情!即便秦、趙、齊、楚四國不幸敗了,也是秦、趙、齊、楚四國首當其沖,對燕國的影響實在不大!

拿不定主意的燕王找來心腹大臣們商議此事,群臣們對是否援助韓國也是爭吵的厲害!丞相將渠、劇辛長大夫以為當站在韓國這一側,理由是有韓國在,齊、趙兩國對燕國自然是拉攏為主。如果任由秦、趙、齊、楚四國大敗韓國,甚至瓜分了韓國,那趙國、齊國一定會調轉矛頭,把燕國作為下一個吞并的對象!當然,燕國也不需要出動舉國之兵援救韓國,只需在韓國漏出疲態的時候聲東擊西,牽制趙、齊兩國即可,如此,可以用最小的代價達到讓韓、秦、趙、齊、楚五國彼此制衡!

中大夫栗腹、亞卿榮蚠則認為不如聯合秦、趙、齊、楚四國,南下伐韓。一來可以避免趙、齊兩國為了防止后方不寧經略燕國,二來可以賺取不少的利益。至于對強大起來的趙國、齊國調可能會轉矛頭,把燕國作為下一個吞并對象的擔心,兩人則認為只要應對得當,完全可以在齊、趙兩國間左右逢源!

正因為群臣吵來吵去,吵不出個統一的結論,燕王才對宗正韓澤避而不見,又是稱病不出,又是北上遼東巡視邊疆。一句話,眼不見心不煩。最后還是韓國王后,燕王之妹——姬淼的來信為燕王想出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那就是燕國兩不相幫。為了表示燕國無心中原紛爭,燕王在五月份的時候下令征召青壯入伍,準備出塞攻打東胡!至于燕國是虛張聲勢還是真的出塞,天下各國都不再關心!信陵君出邯鄲不過百里,聽聞了這個消息后,就搖著頭斷掉了北上薊城的打算!因為信陵君清楚,自己前往燕國游說,脅迫燕國表態是做不到了!自己若是一意孤行的話,也許會適得其反,把燕國逼到韓國這一方!

憑借著秦、趙、齊、楚四國的實力,只要沒有什么大的齟齬之事,信陵君相信,魏國復國,就在今年!當然,為了復國,信陵君許下的利益不可謂不多!只是,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信陵君命令車夫調轉馬頭,往太原郡的方向駛去,在那里,他要轉道上黨,前往秦國!因為,秦、趙、齊、楚四國伐韓,態度最微妙的就是秦國!最痛恨韓國的是秦國!最可能壞事的也是秦國!信陵君絕不允許自己奔波了一整個冬天、春天的大計劃胎死腹中!

半個月后,咸陽,時間進入仲夏。

秦王登基已經一年多了,原本以為年輕的秦王可以欺侮的宗貴們發現,在丞相魏冉和武安君白起的幫襯下,秦王已經掌握了秦國的大權!自己這些人除了安心接受秦王的命令,再無別的出路。敢于違抗秦王命令的,對秦王命令陽奉陰違,甚至于貪贓枉法的,全都用他們血淋淋的頭顱告訴了天下,秦王的權威不容置疑!

宗貴們當然不甘心,甚至覺得秦王過于冷血嗜殺,對于魏冉和白起對秦王死心塌地也多多少少有些不明白!但不明白歸不明白,他們很快很好地端正了自己的角色,開始按部就班地做著秦昭王時期的事物!

過去的一年對秦國委實艱難了些,秦國孤注一擲地用兵洛陽,在農忙時動用了全國的男丁,收獲的卻是一場慘敗!土地是最不會騙人的,有多少努力就有多少收獲!而缺少青壯料理的土地在去年夏、秋兩個季節,產出的糧食少之又少。有很多家庭沒有熬過剛剛過去的一個冬天,也有很多家庭勉強熬過去了,但家里的存糧已經見了底!好不容易進入夏天,野菜、野果多了起來!許多農人盼望著可以休養生息一年,好好緩口氣,可這個時候,一則流言攪動了關中的風云!秦王要用兵了!(未完待續。。)

第一更!


上一章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