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第七章 東郡風云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章 東郡風云

第七章 東郡風云


更新時間:2015年01月26日  作者:螞蚱不吃魚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螞蚱不吃魚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東郡治地,浚儀。

韓王在十一月中旬下令廢大梁稱呼,改稱浚儀。浚河流經大梁,而大梁在春秋時期本名為儀邑,兩者結合,故為浚儀。糊涂的百姓只是覺得稱呼變了而已,而政治嗅覺靈敏的魏地豪族們卻是察覺到,韓國有意淡化魏國的影響力。說到魏國,自然會說到大梁。大梁都不在了,魏國又在哪里?龜縮在安陵的那個魏國早已不能代表有著數百年歷史的中原強國。所有人都清楚,安陵就是韓王賞賜給魏王圉養老的一個城邑罷了!

和韓國相比,魏國的世族無論是數量還是勢力都要大得多。這個戰國時期最先變法圖強、稱霸天下的國家培養出一大批勛貴,他們子子孫孫雖然沒有先祖英明,甚至落魄了些,但虎死威猶在,在地方上,他們依然是龐然大物的存在。

雖然韓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速度滅亡了魏國,俘虜了魏國上層的所有勛貴、官員,但依然有數量眾多的地方豪族分布在數十個縣里面,對在魏地尚沒有立足腳跟的韓國抱著忌憚又提防的心思。

這些豪族幾乎壟斷了地方上的每一個城邑,大到一縣之令,小到衙役,大半是他們的人馬。雖然韓國以堂堂之兵鎮壓住了局面,這些豪族表面上也很配合,但這并不意味著,韓國已經讓魏國的地方豪族們真正屈服。雙方表面上的融洽更多的是為接下來的相互試探做準備。于韓國而言是想求穩,于地方豪族而言是為了避免動蕩危及家族。

有心人士已經看出來,只要韓國堅持在魏地施行和韓地一樣的變法,那么動蕩必然發生。百十年來,這些地方豪族們已經習慣了支配著地方上的話語權,習慣了享受高人一等的特權。韓國的法治會讓他們的地位下降到有史以來的最低位置。當他們不能左右縣令的人選,當他們不能安插親信、族人到官衙,他們會倍感失落。

而有關土地的變法更是會讓他們失去最為看重的財富。魏國可不像楚國、燕國那樣地廣人稀。在這個風調雨順、人口密集的地盤上,土地就是最大的財富!而韓國有關爵位和土地數量掛鉤的制度限死了他們的發展!任誰也不會輕易接受一個枷鎖。尤其是對一群習慣了養尊處優的人而言。

魏國的地方豪族們想要的是韓國接受自己的主張,他們自然承認韓國的統治,但韓國也不該降低他們的地位,損害他們的利益。最好的辦法自然是韓國不在魏地實施新法,或者實施有限度的新法。而韓國在這個占領魏國不過三個月的敏感時間,卻不想讓步,讓地方豪族們得寸進尺。雙方因此就存在了不可調和的矛盾!當韓王派出的官員、將領陸續接管魏國各個城邑,他們冷眼相看。當韓國的官員帶領著手下丈量土地。體察民情,他們冷眼相看。但當變法馬上施行的消息傳揚開來的時候,他們再也坐不住了。

吳欽乃是吳氏這一族的族長,他的祖上是魏惠王的大將,功勛卓著。吳氏一族的族長歷任惠王、襄王、昭王時期的重臣,不過在昭王晚期,因為吳欽的利令智昏,在太子人選上站錯了隊,導致魏王圉登基后找了個理由罷免了吳欽的官職,吳欽如今在大梁賦閑在家。雖然吳氏一族在中央失了權勢。但但在東郡依然有很高的話語權。而且,隨著魏國朝中的大臣要么舉族搬到新鄭,要么跟隨魏王圉遷居安陵。論威望,論實力,吳欽已經隱隱成為東郡地方豪族的領軍人物。

在聽到郡守府放出風聲,要在今年冬天大施變法后,東郡的地方豪族們心急火燎地三三兩兩的商議,最終決定請吳欽代他們出頭。這新法,在東郡施展不得!若是施展,就是要他們這些地方豪族的性命啊!

浚儀城外的一處毫不起眼的莊園里,停滿了無數奢華的馬車。整個東郡大大小小的豪族共計二十一家。盡數在這個隸屬于吳氏一族的莊園里聚集,共商大計。而吳欽身為吳氏一族的族長。在大梁更名為浚儀后,就悄悄從城內搬到了這個莊園里。沒有人知道。這個莊園里藏著吳氏一族豢養的一千精兵,而像這樣的莊園,吳氏一族還有三個。

豢養私兵一直在士大夫們的傳統,這些私兵平日里的身份可能是吳氏一族的奴仆或者佃農,但真實的身份卻是不下各國正規軍的精銳之師。他們會為自家的主人走私一些見不得光的貨物,或者對付一些不聽話的地方官員,總之,為了自家主人,他們會做任何事情。作為沒有戶籍的存在,他們除了依附自家主人,也沒有別的出路。

莊園大廳里,一名老者憤憤不平地對眾人說道:“諸位!若是韓國一意孤行施行變法,我們就反了吧!我們的私兵加在一起也有將近兩萬人,以有心算無心,即使韓軍再厲害,大不了魚死網破,將東郡攪他個天翻地覆!不然,韓國還真以為他們是刀俎,我們就是魚肉了!”

頓時有人不樂意了,連連安撫道:“李家主慎言啊!韓國在東郡駐軍超過兩萬,更有虎賁營坐鎮機動,我們怕是還沒造反,就被韓軍抓去砍了腦袋!依我之見,不如向段郡守陳說利害,再作計較!”

老者一聽此言,當即就火了,反駁說:“虎賁營傷亡過半,不過是東郡休養罷了!我們的私兵皆是死士,哪里會比虎賁營弱了?!何況,東郡哪個城邑沒有我們的人?!只要我們把各個地方的縣令、縣長控制了,想要東郡變天,不過是幾天的事情罷了!段干崇身為魏國上大夫,居然恬不知恥地向韓國倒戈,諸位可別忘了,就是他獻言要王上出兵攻打韓軍,才導致我們魏國折損四萬大軍!要我看啊!這段干崇肯定和韓國早有勾結,不然,韓國為何偏偏任命他為東郡郡守呢?!要是向他陳說利害,誰去誰死!”

吳欽生怕雙方鬧得不可開交,趕緊出來打圓場,說道:“都少說兩句!李家主,起兵造反當然是一個好辦法!但只憑借我們兩萬私兵不足以成事!若是真要事成,必須和安陵的魏王或者臨淄的信陵君取得聯系!要有外應!要知道,擊敗東郡的韓軍簡單,難得是守住東郡,難得是擊敗韓國的援軍啊!諸位的家族都不小,難道就憑借李家主的一面之詞,讓我們在座的諸位拿合家上百口的性命來賭嗎?”

老者羞愧地低下了頭,另外一個和老者爭執的人稍微露出一點喜色。吳欽臉一橫,又道:“宋家主也言過其實了!如今在座的諸位都是為了前程而來,哪里會有誰去投靠韓國,告發我們呢?!我們可沒打算謀反,誰要是往我們身上潑臟水,老夫第一個饒不了他!老夫的家里雖然不富庶,但請幾個死士殺手還是可以的,諸位說是不是?!”

這句話就是軟中帶硬的威脅了,先是點名大家的初衷是為了維護自己家族的利益,造反這種事情是大罪。誰若是想出賣大家,大家肯定死不承認,不僅如此,告密者還要承擔眾人的怒火。哪個家族沒有豢養的死士?面對二十個家族的追殺,誰自信可以一直逃過大可去告發就是!如今大家都是一根繩子上的螞蚱,共進退方有活路!

“吳家主說的是,吳家主說的是!”

“誰若是吃里扒外,我李氏一族絕對和他勢不兩立!”

“一切聽吳家主做主!”

所有的人都紛紛議論,表面自己的立場。

吳欽微微一笑,擺了擺手,謙虛道:“諸位要老夫拿主意,老夫可不敢當!不過,老夫與諸位都屬魏國遺臣,眼下改朝換代,韓國統治著我們,我們這伙人想要的不過是保全自家的利益,這里,老夫就有話說了。”

眾人都不言語,靜靜等著吳欽接下來的分析,只聽吳欽又道:“韓國新法,獎勵軍功,這一點對你我都沒有妨礙!我們都是半截身子埋到黃土的人了,這一生什么樣的富貴沒享過?自家子弟若是肯從軍,肯出力,說不定還能博個富貴,這一點大家沒有異議吧!”

“沒有!沒有!”眾人紛紛搖頭。

“關于土地,土地收歸國有,還有爵位和擁有的土地掛鉤,這才是真正妨礙大家切身利益的!”

“是啊!韓國新法規定,君一級的爵位,可擁有田地一萬畝,奴仆四百人;侯一級的爵位,可擁有田地八千畝,奴仆三百人;伯一級的爵位,可擁有田地六千畝,奴仆兩百人;子一級的爵位,可擁有田地四千畝,奴仆一百人;男一級的爵位,可擁有田地兩千畝,奴仆八十人。子爵以下的爵位,田地限制在一千畝以下,奴仆五十人以下。我們這些人可是什么爵位都沒有啊!所擁有的土地最多只能是區區兩百畝,在座的諸位,哪個家產不是五六千畝甚至更多?!”(未完待續)

ps:第一更,還兩更!


上一章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