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第六十三章 田單獻策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三章 田單獻策

第六十三章 田單獻策


更新時間:2015年01月07日  作者:螞蚱不吃魚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螞蚱不吃魚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正文

類別:玄幻小說

作者:

書名:__

翌日,后勝入宮求見,將魏國求援一事稟報給齊國的實際掌舵人——君王后。最新章節閱讀君王后聽后沒有表現出一絲的驚訝之情,反倒是長嘆了口氣,謂后勝曰:“韓國也派遣了使者,是御史大夫范睢。”

后勝一愣,立即意識到,韓國在這個時候派遣使者,除了吊唁齊襄王,更多的是希望齊國不要出兵救援魏國。就是不知道,君王后是什么態度。

“太后,這是什么時候的事情?”韓國派遣使者抵達臨淄這么重要的事情,后勝身為齊國丞相居然不知曉,后勝有些擔心,是不是自己某些方面讓君王后不滿了。

君王后哪里會想到后勝如此貪戀權力以至于疑神疑鬼,只是如實地說道:“就是剛剛!估計待會兒,范睢還要去丞相你那一趟!”

后勝這才安下心來,試探性地問道:“那范睢的來意是?”

君王后冷哼一聲,道:“韓王誰都不派,偏派范睢,還能有什么來意!無非是希望我們齊國不要大動干戈,出兵援救魏國罷了!”

后勝眉頭一皺,暗道不妙。韓國這次是捷足先登了,就是不知道,韓國開出了什么條件拉攏齊國。如果韓國以國力欺壓齊國,依照君王后的性子,怕是會適得其反!也只有這種情況下,魏國才有可能得到齊國的援救!

“那太后的意思是?”

“這件事我也拿捏不準!丞相你來得正是時候,不妨說一下,我們齊國到底要不要援救魏國!”

聽得君王后此話,后勝大喜,看來,君王后還沒下最后的決定。把這么重大的決定第一時間告訴自己。也說明自己沒有失去君王后的信任!看來,自己剛才是多慮了!

“敢問太后,韓國可曾許諾什么?”

君王后當然知道,后勝這是在問韓國給出了什么好處,讓齊國保持中立。后勝知道后,也好根據得失下結論。

“韓王寫了一封親筆信給我。在信中允諾說,只要我們齊國在這件事上保持中立,韓國愿意把半個陶郡割讓給我們!”君王后輕聲說道。

“半個陶郡?”后勝訝然失聲,道:“陶郡不是在魏國手上嗎?”

半個陶郡的條件自然優渥,畢竟陶郡乃天下最為富庶的一個郡。只是兩年前,山東六國合力抗秦的時候,陶郡已經被魏、齊兩國一起瓜分!韓國如今許下半個陶郡拉攏齊國,顯然是慷他人之慨。

君王后點了點頭,說道:“韓王說。此次兵圍大梁,一者是為了懲戒魏國背信棄義、勾結秦國攻打洛陽,二者也是為了替手下大臣洗刷屈辱!只要魏國肯屈服,韓國自然罷兵。在魏國割地求饒時,韓國會要求魏國割讓魏國下轄的半個陶郡,以此拉攏我們齊國。丞相,你覺得這個條件如何?”

“條件自然是極好的,不過。臣擔心韓國不肯履行諾言。”后勝有些擔心地說道。

“呵呵,丞相多慮了吧!韓國以信義著稱。我觀韓王,從未有背信棄義之舉。倒是魏國,屢屢出爾反爾。丞相,魏國中大夫顏恩深夜去你府上,開出了什么優渥的條件?”君王后一臉戲謔地說道。

后勝神色一凜,知道魏國使者的行蹤全在君王后的掌控中。略顯尷尬地說道:“起初,魏國允諾,只要我們齊國肯出兵解大梁之圍,他們愿意割讓河水、濮水之間的土地。”

君王后聽后就笑了,道:“魏國想得美!無論我們齊國出不出兵。河水以北的城邑魏國都保不住了。且不說河水、濮水之間的土地于我齊國是飛地,就算不是飛地,齊國也不會傻到替魏國阻擋韓國、趙國的鋒芒!”

后勝點了點頭,心里卻是暗喜君王后果真上當,然后接著道:“不過,臣義正言辭地揭穿了魏國的不良居心,據理力爭了一番后,魏國同意割讓睢水以北,睢陽以東的城邑。”

這本來就是魏國提出的條件,不過,經后勝這么一說,功勞反而變成了后勝的了。而正如后勝所想的一般,君王后顯然心動了,只不過深表懷疑。睢水以北、睢陽以東的土地幾乎在眼下魏國可以控制的國土的一半,為了趕走韓軍,魏國舍得付出這么大的代價?!這樣的條件,完全可以割讓給韓國,讓韓國心滿意足地退兵。

對此,后勝解釋道:“太后,韓國一再宣稱,不過是教訓魏國罷了!但魏國已然屈服,韓國卻遲遲不肯撤兵,顯然有吞并魏國的打算!與亡國相比,魏國自然愿意留下一郡之地、保全社稷。”

君王后皺了皺眉,疑惑地說道:“以韓國的國力,想要滅魏怕是不易吧!”

后勝知道君王后剛剛執政,對韓國的國力還不大清楚,當即解釋道:“的確,若是魏國完好,韓國想要滅魏,確實不易。韓國民雖多,但地方數千里,南北縱橫,巴、蜀、漢中的兵馬輕易調動不得!韓國真正可以隨時調動的兵馬不過潁川、三川、上黨、南陽、汝南五郡之地!魏國亦有四郡之地,民卻不下韓國五郡。只不過,魏國前些年連番征戰,損失十數萬大軍。好不容易元氣恢復了些,又先敗于新鄭,折損五萬大軍。后與楚國交戰,折損四萬大軍。又敗于趙,折損兩萬大軍后。韓王率領三十萬大軍親征后,魏國又有五萬大軍覆滅在韓軍手中,魏國名將晉鄙戰死,郎中令衛慶生死不知。韓國已經悄然間占據了絕對的上風,如今,魏國精銳之兵不到二十萬,大梁被圍,民心渙散,此時滅魏正當其時啊!”

說罷,后勝長嘆一聲,補充了一句,道:“秦昭王駕崩,韓**后掣肘之患,趙王年幼,不敢抗韓。我們齊國則是人心不安,若是沒人肯救援。魏國多半是兇多吉少了!”

君王后一臉的難以置信,道:“韓國已經攻下河東,又吞并了西周、東周,拿下了函谷關。現在,就連鴻溝以西的兩百里土地也并入韓國,韓國應該不會明目張膽地滅魏吧!”

“若要滅魏。韓國自然會將大梁堵得水泄不通,如今,魏國的使者卻是輕而易舉地抵達臨淄,向我們齊國求援,丞相難道不覺得怪異嗎?”君王后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這個,臣就拿捏不準了!”后勝也很是疑惑。顏恩的使團可不是輕車簡從,而是有十輛裝滿財帛的馬車。

君王后拍了拍書案,起身道:“魏國使者有沒有說魏國單單向我們齊國求援?魏國應該知道,單單我們齊國。即使想要救援魏國,也是力有不逮啊!”

“回稟太后,這倒沒有。魏國使者說,魏王還向燕、趙、楚三國求援!想必,魏國想要集合四國之力,向韓國施壓,逼迫韓國撤兵!”

君王后略一沉吟,微微一冷笑。說道:“這就對啦!我就不相信魏國會如此大方!原來不過是誆騙我們魏國出兵!”

后勝疑惑了,問道:“臣。有些不太明白!”

“很簡單,魏國割讓半個國土給我們齊國,想要的不過是讓我們出兵罷了!一樣的道理,魏國想要唆使趙國、楚國出兵,也多半是要割地了吧!魏國如今不過是三郡之地,又該割讓多少土地才能說服趙國、楚國出兵?!魏國背信棄義慣了。我們齊國若是真的出兵,那才是真的上當了!”

“會不會是魏國把希望全都寄托到我們齊國身上,才會許諾這么多的土地?畢竟,我們齊國距離魏國最近,和魏國也交好!不像趙國、楚國。和韓國親近,也不像燕國,距離魏國那么遠!”后勝還在做最后的努力。

君王后想了想,還是沒有認可后勝的說法。眼見君王后要下最后的結論,后勝趕忙阻止,說了一句,“太后,安平君(田單)眼下也在臨淄,何不聽一聽安平君的意見?”

田單在兩日前趕到臨淄,祭拜了齊襄王。對于田單的到來,君王后的態度顯得不冷不熱。正因為田單的威望太高,所以更令君王后提防。這兩天,田單去見了什么人,說了什么話,君王后都讓人查的一清二楚。為的就是怕田單忍受不了隱居的寂寞,會復出重新為相。所謂功高震主,說的就是這樣的情況。尤其還同時面臨主少國疑的局面,形勢就更加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求穩的君王后可不想齊國葬送在自己手上,也不想家族的富貴葬送在自己手上。

只是,救援魏國茲事體大,君王后最終還是決定聽一下田單這個肱骨之臣的想法。田單也知道如今自己身份的尷尬,為了樹立君王后和齊王的權威,自己這個影響力尚在的“老人”祭拜完齊襄王后,再留在臨淄的話就是瓜田李下了。因此,當君王后派來宣旨的宦者令找到田單的時候,田單正準備離開臨淄。

得知君王后要召見自己,田單猜出了多半是因為魏國之事。如今,臨淄城傳的沸沸揚揚的是韓王率領三十萬大軍親征魏國,包圍了大梁。齊國身為魏國的鄰國,魏國肯定是會向齊國求援的了!

入得王宮,田單收起心里面的物是人非的唏噓之意,恭恭敬敬地朝齊國的當權者君王后施了一禮,隨即就默然不語了。

君王后斟酌著語氣,試探性地說道:“安平君在東海一切安好嗎?先王駕崩之前,感慨說,若是沒有安平君,齊國還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復國。安平君是有大功于齊國的!這一點,齊國上下皆知。如果不是安平君身子不適,這托孤之臣,秉持朝政的重任,肯定是要安平君來抗的!天不遂齊國之愿啊!”

田單明顯聽出了君王后話里的威脅之意,什么叫托孤之臣,秉持朝政?若是自己真的還是齊國丞相,或者現在就承認自己身子已經痊愈,肯定會有欺負齊王孤兒寡母的嫌疑,說不定就會被橫加上一個莫須有的罪名,身首異處!對齊國,對君王后,對自己都好的事情就是自己繼續裝病,一直裝到死!

認清了這一點的田單自然知道如何作答,小心翼翼地回道:“臣無能!不能為先王盡忠。不能為太后盡忠,臣一定在東海安心靜養,只是,臣的病實在怪異,實在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痊愈,有勞太后掛心了。倒是臣的罪過!不過,太后英明,王上自小聰穎,有丞相一干大臣輔佐,齊國必定不讓天下小覷!”

君王后滿意地點了點頭,這才說到正題,道:“安平君隱居東海,可曾知曉這天下之勢?”

田單連連搖頭,自己都已經不在其位了。還關心時局豈不是有異心,對此,田單自然是不愿意承認,哪怕自己確實關心時局!

君王后笑了笑,又長嘆了口氣,說道:“魏國背信棄義,引秦國出兵十萬攻打洛陽,哪料到原本在洛陽會盟的韓王、趙王來了一招金蟬脫殼。韓國暗中集結大軍,一舉全殲了十萬秦軍!秦王怒火攻心。駕崩了!已是飛地的函谷關、河東郡,盡數為韓國所克。如今韓王親率三十萬大軍,包圍大梁,欲要魏國割地請降,交出前丞相魏齊,以報仇雪恨!”

田單裝糊涂。反問道:“魏國得罪韓國在先,韓王不過是要討一個說法,既然如此,魏國割地請降就是了!至于魏齊,又與此事何關?”

君王后解釋道:“韓國御史大夫張祿本名是叫范睢。原本是魏國大梁人氏,乃中大夫須賈的賓客。魏齊聽信須賈讒言,令人鞭笞范睢,范睢受盡屈辱,裝死逃過一劫。如今功成名就,自然是要趁機報仇了!”

田單“恍然大悟”,說道:“魏國莫非是不肯割地求饒,反而向我們齊國求援?!”

見君王后點頭承認,田單復問道:“莫非是韓國提出的要求太高?”

君王后搖了搖頭,說道:“韓國除了已經占據的魏國城邑,還想要濟水以北的城邑!算起來,魏國尚有兩郡之地。”

“那魏國有沒有說愿意付出什么代價向我們齊國搬救兵?”

“睢水以北,睢陽以東的城邑!”君王后言簡意賅地說道。

“這就奇怪了,魏國寧愿多付出半個郡的土地、人口,也不愿意向韓國求和!”

“魏國總以為韓國是要趁機吞并魏國,求和是假,拖延時間是真!”君王后道出了背后的實情。

說完,又補充了一句,“韓王要求,必須在見到魏齊的首級和得到了魏國許諾的城邑后,才肯退兵!”

“這個要求確實過分了些!不過考慮到魏國背信棄義,韓王怒氣未消,做出這樣的決定也是正常!”田單為韓王說起了話。

“那安平君以為,我們齊國該不該救援魏國?”君王后問出了最關心的問題。

田單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君王后見此急了,追問道:“安平君的意思是救還是不救?”

“救,自然救!只是,并不是要現在救!”田單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似乎怕君王后不明白自己的意思,田單解釋道:“太后可知馬陵之戰?齊威王時,魏將龐涓領軍急攻新鄭,韓國向我們齊國求援。威王采納孫臏‘深結韓之親而晚承魏之弊’的策略,待韓、魏兩國實力大損后,于次年才發兵救韓。魏國惱羞成怒,追擊我們齊軍,卻中了軍師孫臏的減灶之計,此戰,龐涓戰死,魏國太子申被俘,魏國因此衰落,韓國的變法則是因為魏國毀于一旦,我們齊國一舉成為中原的霸主。”

君王后恍然大悟,說道:“安平君的意思是待韓、魏兩國斗到兩敗俱傷時,我們再出兵,收漁翁之利?”

田單點了點頭,道:“如今先王尚未下葬,不宜動刀兵。王上年幼,主少國疑,正是需要樹立權威的時候。哪里還有比擊敗韓國更能漲聲威的事情呢?!只是,以我們齊國眼前的實力,還不適宜和韓國直接交鋒!我們因為援救魏國,已經得罪了楚國。想要集結大軍入魏,必須先安撫好楚國,當然,最好拉攏楚國一起伐韓,才是完全之策!”

君王后被這個大膽的計劃嚇到了,反問道:“楚國會出兵襄助魏國?安平君就不怕趙國出兵幫助韓國嗎?”

田單搖了搖頭,笑道:“這就是魏國需要操心的事情了!眼下還是要先答應下來,堅定魏國反抗韓國的決心!楚國雖然剛剛結束和魏國、齊國的戰事,但只要魏國許下足夠的利益,未嘗不能和我們齊國救援魏國!至于,趙國,原本就是因為主少國疑、秦國入侵,暫時依附韓國!臣以為,趙國多半會按兵不動。”

君王后聽后心中大定,不管楚國、趙國什么反應,先答應下來總是沒有錯的。韓國就算惱怒齊國援救魏國,也打不到齊國!如果魏國沒能堅持到齊國的援軍,也只能怪他們自己沒能堅持!(未完待續。。)

求推薦!求月票!

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節與文筆俱佳的玄幻小說,提供在線閱讀。


上一章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