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第五十七章 兵臨城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七章 兵臨城下

第五十七章 兵臨城下


更新時間:2015年01月03日  作者:螞蚱不吃魚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螞蚱不吃魚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螞蚱不吃魚)


魏軍的攻勢一波接著一波,以無可阻擋的排山倒海之勢,將韓軍逼的連連后退。追書必備韓軍當然可以不退,但每一步的爭奪實在太過慘烈,韓軍若想維持住防線不后退,就只能付出比之前多三倍四倍甚至五倍的傷亡代價。為了更久地將魏軍阻攔在渡口之外,朱亥只能下令韓軍且戰且退。得勢的魏軍愈加瘋狂,拒馬陣以可見的速度被破壞著。信陵君率領的五萬援軍抵達后的半個時辰后,韓軍唯一可以依仗的拒馬陣已經被破壞了一半。按照這樣的速度,最多一個時辰后,拒馬陣就會被破壞殆盡。

眼下防守拒馬陣的韓軍已經變成韓國舟師,朱亥把虎賁營尚能戰斗的六千五百人集結起來,準備在魏軍破陣后來一場反沖鋒,挫下魏軍的士氣。當然,如果可以一舉殺到信陵君的中軍,俘虜或者斬殺信陵君,也是極好的。虎賁營的身后是三千弓箭手,這也是朱亥可以調動的極限。如果再多的話,就無法保證有足夠的兵力壓制從南北兩側涉水而來的魏軍。

整個渡口都彌漫著兩種氣氛,悲壯的來自韓軍,欣喜若狂的來自魏軍。任誰都知道,接下來的一個時辰將決定這場戰爭的勝負。要么魏軍勝,大梁得以保全,魏國調動更多的大軍嚴守河灘防線,逼迫韓國接受眼前的結局。要么韓軍勝,源源不斷的韓軍渡過丹水,圍困大梁。

信陵君站在高處,看著韓軍節節敗退,也看著拒馬陣后的韓軍在集結,準備殊死一搏,隱藏在長袖里的拳頭暗暗握得更緊。

“一定要勝利!一定要勝利!沒有勝利,就沒有魏國扭轉乾坤的機會!”這是信陵君唯一的心聲。

只是。劇本終究沒有按照魏國希望的那樣書寫。千鈞一發的時候,羽林軍及時趕到。當隆隆的馬蹄聲從丹水對岸傳來,當漫天的煙塵如同一條黃色的巨龍距離丹水越來越近。韓軍是喜極而泣,魏軍則是心神大亂。

韓騰在率領五萬大軍成功伏擊晉鄙率領的一萬魏軍后。便按照韓王當初的吩咐,直接往西塘渡口而來。因為有步卒的拖累,導致韓騰大軍行軍的速度很慢。其實,日行七八十里的速度已然不慢,考慮到這四萬步卒是從太原一路征戰過來的,路上沒有歇息片刻,就更加不容易。只是相較羽林軍日行三百里的速度,韓騰自然不滿。如果不是渡河的主力向來是步卒。潁川舟師的戰船又太小,容納不了幾名全副武裝的羽林軍,韓騰早就率領羽林軍先出發了。好在,在最關鍵的時刻,韓騰的五萬大軍及時抵達了戰場。

在自以為必死的情況下,突然看到反敗為勝的機會,韓軍瘋狂了,沒有經歷過這樣情形的,很難形容心中的激動和欣喜若狂。在這一刻,西塘渡口的韓軍只知道。自己一直沒有被拋棄,自己可以為了這一場戰爭去死!士氣高漲的韓軍迸發出百分之兩百的實力,不僅站穩了腳跟。還隱隱有反攻的跡象。魏軍則是一時之間接受不了這樣殘酷的現實,明明只要一個時辰就可以勝利了,但在這個要命的時刻,韓軍的援兵到了。形勢陡然急轉而下,魏軍面對一個艱難的選擇,要么速退,要么畢其功于一役,賭上自己的性命。

信陵君選擇了后者。韓國援軍雖然已經到來,但畢竟是在丹水對岸。俗話說。遠水解不了近渴。丹水這一岸的韓軍除了士氣高漲些,實力終究沒有很大的變化。除非丹水對岸的韓國援軍可以成功渡河。否則,魏軍依舊占據壓倒性的優勢。

朱亥自然也清楚這一點。將原本集結準備發動反沖鋒的大軍全都調入到拒馬陣中,為的就是穩住防線。別看剛才韓軍士氣陡然高漲后,原本岌岌可危的防線不僅變得固若金湯,韓軍還隱隱有奪回失地的勢頭。但朱亥知道,這只是士氣的暫時作用。占據絕對優勢的魏軍只要熬過這一段時間,韓軍的士氣必然回落,自己在此之前若是不派援軍的話,韓軍終究還會節節敗退。

當然,和防守住拒馬陣同樣重要的是指揮舟師把援軍從對岸運送過來。這樣的事情韓國舟師熟悉的不能再熟悉,韓國舟師在創建伊始,就被賦予這樣的使命。對作為最為精銳,建軍最早的南陽舟師來說,更是小菜一碟,至少,比防守拒馬陣和魏軍鏖戰要簡單許多。

信陵君則是把自己可以調動的所有魏軍全部投入到戰場,其中,大多數弓箭手被集中起來,以火箭攻擊舟師,妄圖毀壞戰船。南北兩翼攻打韓軍大營的魏軍也從牽制變成了真正不計傷亡的強攻。

時間,在這個時候顯得格外重要。若是韓國援軍先渡河成功,則韓國勝。若是魏軍先攻克西塘渡口,則魏國勝。

魏軍的弓箭手給渡河的韓軍造成了極大的困擾,為了防止戰馬受驚,第一批渡河的韓軍以步兵為主。魏軍又哪里會允許韓軍渡河成功?!整個丹水上空,已經成為了火的天下,因為雙方使用的多是火箭,又不計成本地瘋狂攢射,密密麻麻的形成了紅色的箭雨。燃燒的戰船,滾滾的濃煙,戰馬的嘶鳴聲,隆隆的戰鼓聲,中箭失足墜落掉進水中的韓軍士卒,被射殺在淺灘上的魏軍死士,整個丹水兩岸變成了人間煉獄,原本清澈的丹水不僅變得渾濁,也變得血腥。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數以十計數以百計的人員傷亡。

傷亡在這個時候真正變成了一個微不足道的數字,性命成了最廉價的東西,雙方指揮官唯一想要的就是勝利!為了勝利,哪怕付出兩萬,三萬,乃至七萬,八萬的人員傷亡也不在乎。

因為時間倉促,第一批渡河的韓軍只有一萬人,但即使有戰船的掩護,真正成功踏入丹水對岸的韓軍也堪堪只有五千人。這五千人的數量看似不多,但也足以給西塘渡口的韓軍無上的精神鼓勵。原本膠著不堪甚至韓軍隱隱落在下風的局勢漸漸向對韓國有利的方向發展。魏軍則是有些灰心喪氣。魏軍已經做得很努力,但奈何韓軍的戰船實在太多了,雖然魏軍燒毀了三四十艘韓軍戰船。但卻有更多的韓軍戰船把對岸的韓軍運送了過來!這樣發展下去,韓軍可以用源源不斷的兵力壓垮魏軍。當韓軍的傷亡速度小于韓國援軍增長的速度。魏軍就永遠無法真正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

信陵君明白這個道理,但明白并不代表著一定要接受這個事實!韓軍的頑強出乎了信陵君的想象,虎賁營是不遜色魏武卒,甚至比吳起訓練出來的那支魏武卒還強,但這統統不能成為自己失敗的理由。信陵君現在滿腦子想的,就是如何獲得勝利!

獲勝還有機會嗎?信陵君暗暗盤算著自己手上的實力。戰到現在,自己已經把自己手上的所有的兵力都投入到戰場上。唯一還可以派出的士卒,只剩下自己身邊的八百親衛。在這么大規模的戰爭中。即使自己的八百親衛再厲害,也扭轉不了局勢。何況,在這片狹窄的戰場上,雙方投入了這么多的兵力,已經是密密麻麻沒有了立足之地。能和韓軍正對面戰斗的地方都充滿了魏軍。魏軍現在的最大問題不是兵力不足,而是戰況實在膠著。

從南北兩側進攻韓軍大營的三萬大軍推進的依舊緩慢,韓國調動了近乎一半的舟師用來壓制自己的三萬大軍,否則也不會有那么多的戰船,每次卻只能運輸堪堪一萬的兵力。韓軍戰船上的威力巨大的弩箭不停地消磨著魏軍的戰意,只要韓軍的弩箭充分。信陵君一點也看不出兩翼突破的機會。信陵君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用人命消耗韓軍的弩箭,待韓國戰船上的弩箭消耗一空。失去了壓制的魏軍就可以輕易繞到拒馬陣的身后。

拒馬陣這一側,自己投入了四萬大軍,但有拒馬陣作為阻隔的韓軍在過去的半個時辰內只后退了不到十步。韓軍也和魏軍一樣,完全是不要命的打法。雙方麻木地遞出手中的武器,根本沒有力氣阻擋,要么你死,要么我亡,沒有第三種可能。密密麻麻的尸體因為沒有時間清理,越積越多。幾乎完全阻擋了魏軍向前推進的道路。韓軍憑借這些死尸,更加游刃有余地守衛著拒馬陣。被破壞了三分之二的拒馬陣依然頑強而固執地在韓軍手中。即使守衛拒馬陣的韓軍只有一萬五千人。但信陵君依然看不到多少希望。

對面的韓軍依然有四萬,其中。一萬是騎兵天下第一的羽林軍。這更像是韓軍的無聲示威,哪怕魏軍沖破了拒馬陣,韓軍也可以用羽林軍硬生生沖垮魏軍的陣型。

很快,韓軍有了新的動作。原本負責壓制南北兩側涉水進攻的魏軍的韓國戰船齊齊掉頭,往河水深處退了出去。信陵君臉色隨即一喜,意識到一定是這些戰船上的弩箭已經耗之一空。這正是信陵君,正是魏軍期待已久的時刻,幾乎不用信陵君吩咐,正在沖鋒的魏軍加快了速度。但迎接他們的,是恢復了臂力的韓軍弓箭手,雖然韓軍弓箭手的人數不多,只有三千人,但問題是,沖鋒的魏軍實在太集中了,韓軍弓箭手根本不用怎么瞄準,直接不停地重復搭箭、拉弓、放箭的動作即可。沖在最前面的魏軍幾乎在剎那間傷亡慘重,等魏軍調整好陣型,沖到距離韓營不過數十步的距離,新的韓國戰船抵達。而那些用光了弩箭的韓國戰船則前去運送第二批韓軍

第二波渡河的韓軍冒著魏軍射出的箭雨義無反顧地出發了。這一次,韓國舟師配合地更加默契,密密麻麻的戰船在很大程度上遮擋了魏軍弓箭手的視線。魏軍弓箭手們只能憑著直覺,不停地放箭。

這一批韓軍出發時尚有九千人,成功抵達對岸的有七千八百多人!一千多人的傷亡在這場戰爭中,幾乎是一個讓人無法眨眼的數字。西塘渡口因為新增加進來的七千八百人而變得更加固若金湯,而面對再次返回對岸接送韓軍的韓國戰船,信陵君第一次產生了動搖之意!

“君上!君上!河對岸的斥候傳來急報!”一個聲音打破了信陵君的思考。

信陵君臉色一變,急道:“快帶他進來!”

“喏!”親衛沖了出去。

很快,一名大汗淋漓的斥候來到了信陵君的身前。信陵君根本不要他施禮,直接按著對方的肩膀,道:“快說。河對岸是什么情況?”

“君上!衛將軍的大軍遇到韓軍埋伏,已經全軍覆沒了!啟封也失守了。晉將軍戰死!韓王親自率領三十萬大軍來攻打我國,前鋒距離此地不過三十里!請君上速做打算!”斥候氣喘吁吁地說道。

“什么?韓王率領三十萬大軍親征?晉將軍、衛將軍都戰死了?你確定這個消息是真的?!”信陵君難以置信地吼道。

“屬下所說句句屬實!如有半句虛假,屬下愿意以項上人頭謝罪!”

因為第二波韓軍已經成功渡河,信陵君原本就對是否撤兵很是動搖,現在聞知韓王率領三十萬大軍親征,前鋒更是距離這里不過三十里,下意識地就想要退兵。因為退兵,魏國尚有轉圜的余地。不退兵,就只能全軍覆沒在這里。對面的韓軍源源不斷地渡河而來,己方取勝已經很困難了,再加上韓王率領的三十萬精銳,無論怎么籌劃,己方都不可能在奪下西塘渡口的同時,抽調足夠的兵力守下西塘渡口。這個時候,保全實力才是最要緊的事情。能不能拿下西塘渡口反而變得不重要,因為只要韓國舟師還在,韓軍就可以渡河。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立即派人去急報大梁,告知王上此事。再派人通知西貢、東門渡口。令兩個渡口的守軍馬上撤退返回大梁。”信陵君當機立斷道。

“君上,若是兩個渡口的守將不從......”副將擔心的說道。按照常理,信陵君是沒有權力調動兩個渡口的守軍的。如今信陵君越俎代庖,雖然本質上是為了保全魏國的實力,但終究不一定能讓兩個渡口的守將信服!誰知道信陵君是不是趁機要謀反作亂?!遇上死腦筋的守將,魏國就要因此白白損失數萬大軍了。

“若是不從,當即斬殺!出了任何問題,本君一力承擔便是!”信陵君說的斬釘截鐵,不容置疑。

副將凜然回道:“喏!”心中對信陵君也是倍加佩服。信陵君肯為了保全魏國的實力,愿意犧牲個人的聲譽。可謂大公無私。只是不知道,魏王在信陵君出征前反復交代信陵君務必拿下西塘渡口。信陵君一旦帶領殘兵返回大梁,迎接他的又會是什么?!

“君上身負重任,韓國大軍馳援在即,為魏國計,為王上計,請君上領兵速退!末將愿意留下牽制韓軍,以保君上安危!”副將獻言道。

信陵君略一猶豫,最終答應下來。留下來的話,信陵君戰死的可能性極大,最好的結局也不過是兵敗被俘。隨著三十萬韓軍渡河兵圍大梁,魏國勢必變得人心惶惶。越是局勢危險,越是需要君臣一心,齊心協力。自己身為丞相,又是當今魏王的王弟,無論是戰死也好,兵敗被俘也罷,對魏國都不斥于一場大災難。本就混亂的時局會變得更加難以控制。為了魏國的社稷,信陵君只能對副將暗暗說了聲抱歉,然后轉身離開。

嗚嗚的號角從魏軍陣后傳來,激戰正酣的魏軍為之一愣,自然聽出了這是撤軍的信號。雖然不明白丞相信陵君為何要下令撤退,但魏軍將士們還是聽從了號角發出的指令。因為魏軍還處在微弱的上風,韓軍擔心魏軍是在故意使詐,因此只是沖出沖殺了一小陣便折身返回了拒馬陣。畢竟,誰知道,魏軍是不是想要引誘韓軍出拒馬陣,在開闊的地上,以優勢的兵力圍殺韓軍呢?!

在擺脫了韓軍的糾纏后,信陵君率領四萬大軍直奔大梁而去,只留下一萬人馬給副將,讓副將遲滯韓軍。韓騰這個時候也終于確定,一定是魏國發生了什么變故,迫使魏軍不得不撤兵。眾多可能的猜測中,唯有韓王率領的大軍將要抵達西塘渡口最有可能。

被打壓了許久的韓軍自然不肯放出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想要追擊逃跑的魏軍,但卻被一萬魏軍死死擋住。而沒有了魏軍騷擾的韓國舟師則是完完全全扮演了運輸大隊的職責,半個時辰后,韓騰麾下的大軍盡數渡過丹水。以羽林軍為先鋒,沖破了魏軍的陣勢,一萬魏軍盡數戰死,但這個時候,信陵君已經率領四萬大軍走遠。韓王親自率領的二十萬大軍則剛剛出現在地平線。(未完待續)

ps:馬上就是兵圍大梁了,是水淹呢還是水淹呢,大家說一下

歡迎您訪問,




上一章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