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第三十八章 新鄭之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八章 新鄭之圍

第三十八章 新鄭之圍


更新時間:2014年12月18日  作者:螞蚱不吃魚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螞蚱不吃魚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上一章:

下一章:

熱門推薦:

韓國,新鄭。

十萬魏軍兵臨城下,讓承平百年的新鄭再次經歷了戰火。和七年前韓、趙兩國合兵十五萬攻打華陽相比,韓國的這次危機無疑要嚴重的多。魏國打著援助洛陽的旗號,順利通過了韓軍的數道防線,不損一兵一卒地來到了新鄭城下。

望著車水馬龍,絲毫不知道危險來臨的新鄭,晉鄙暗暗高興。韓國防備如此松懈,或者說,如此輕易相信魏國,讓魏軍上下喜出望外。幾乎所有的魏軍都以為,己方只需要一個小小的沖鋒就可以拿下毫無防備的新鄭。一份擺在眼前的偌大的戰功,讓每個魏軍的心思都活絡起來。

實際上,魏軍也是這么做的。被選作先鋒的五千騎兵、一萬步卒,在所有人羨慕的眼神中,發起了最華麗燦爛的沖鋒,也是最悲壯的沖鋒。城頭上韓軍驚恐萬分的眼神,城門口商販、黎庶手忙腳亂的身影,一切似乎都在說明,魏軍在下一刻就能沖進兵力空虛的新鄭城。

魏軍笑得很得意,笑得很猖狂。為了最快地沖進新鄭城,沖鋒的步卒、騎兵都是輕裝上陣,僅有的一千名盾牌手在發現城頭的韓軍紛紛往內城跑后,干脆扔下了拖累自己速度的盾牌,只帶著隨身佩戴的長劍沖鋒。

八百步,魏軍看到的是韓軍在潰逃。五百步,潰逃的韓軍越來越多。三百步,總算有恪守職責的韓軍試圖關閉城門。兩百步,城頭上幾乎看不到一名韓軍。魏軍的心完全放松了下來,不少人開始幻想一鼓作氣沖進內城,大殺四方。

可也就在這個時候。異變突生。原本空無一人的城頭出現了數以千計弓箭手,城門口也出現了重步兵的身影。沖在最前面的魏軍騎兵下意識地想要減緩速度,但幾乎又在剎那間意識到,即使自己想要減速,身后的袍澤也不會答應。在沖鋒的陣型中。驟然減速的下場只有一個,那就是被身后的袍澤踏作肉泥。己方已經進入了韓軍弓箭手的射程,如果不想死的話,就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沖進城去,和城門口的韓軍混在一起。所以,魏軍騎兵不但沒有減速。反而加快了沖鋒的速度。這直接導致了,五千騎兵和一萬步卒完全脫節。

下一秒,天空中黑壓壓的的箭雨遮蔽了晌午的太陽,守城弩、投石機,韓軍無不用其極。讓魏軍見識到了什么叫做飽和打擊。每一支箭矢,每一個石塊,落進魏軍密集的方陣里,都會綻放出一朵朵嬌艷的血花。

魏軍的陣型頓時就亂了,原本士氣高昂的魏軍突然發現自己中了韓軍的埋伏,士氣一下子就衰落下去,頓時就懵了。這就好比一只狼去撲向一只兔子,在兔子馬上就要喪命。狼最得意洋洋的時候,兔子轉眼成了一只猛虎。任誰做了這只狼都受不了這樣的刺激。

魏軍只發現,身邊的袍澤有被石塊砸中腦漿迸裂的。有被巨大的守城弩串成人肉串的,有悶聲不吭被射中心窩倒下的,有被射中大腿跌倒然后被踏作肉泥的,各式各樣的死法刺激著每個魏軍的心理。

然而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魏軍只能強忍住內心的恐懼,拼了命地向前沖刺。最后悔的就是那些盾牌手。原本是負擔的盾牌轉眼就成了保命利器,但任誰也不敢回身去撿數十步外的盾牌。否則,只能是被碾成肉泥。盾牌手們只能是祈禱自己有足夠運氣闖過這片箭雨、石林之地。魏軍步卒們則只恨自己少生了兩條腿。只能跟在騎兵身后吃灰。

當先的魏軍騎兵也不好受,兩百步的距離不過是騎兵幾個呼吸間就能沖刺而過的。但問題是,闖過了兩百步的距離就是城門口。而狹窄的城門口限制了魏軍騎兵可以施展的空間,而騎兵,是最需要空間的兵種。當然,想要破這個局也很簡單,那就是騎兵畫一個圈,不沖進城去。但問題也會隨之而來,那就是在返回的路上,魏軍騎兵不得不再經歷一番箭雨的洗禮。

驚慌未定的魏軍騎兵很快做出了決定,那就是迎難而上,己方已經損失了三千騎兵,剩下的兩千即使可以成功撤退到韓軍弓箭手的射程范圍外,也不會有絲毫的功績拿到。相反,所有的人都會背上戰敗的責任。與其這樣羞辱地戰敗,不如光榮的戰死。而且,魏軍騎兵看到城門口想要以血肉之軀抵抗自己的韓軍重步兵,自以為完全可以沖進去。步兵,哪怕是重步兵,也休想和騎兵抗衡,除非重步兵結成厚實的陣型,可看看城門口的韓軍重步兵,只有數十人。再謹慎的人,也不會認為區區數十名重步兵就可以將兩千騎兵阻擋下來,哪怕是在狹小的城門口。

魏軍的騎兵將領乃是一名校尉,種種利弊在腦海里一閃而過后,他就揮舞起令旗,下達了自己的命令。魏軍的騎兵在這個時候展現出了極高的戰術素養,原本寬闊的陣型是幾個呼吸間就變得緊湊起來。七八名魏軍騎兵一排,整個魏軍騎兵的縱深變得很長。魏軍的打算很簡單,那就是用一波接著一波的騎兵沖開韓軍重步兵的單薄陣型。在排山倒海的撞擊下,沒有人會認為韓軍會撐下來。

韓軍自然也知道自己不能頑抗魏軍騎兵的沖鋒,所以他們理智地選擇了后退。但韓軍重步兵后退是為了把機會留給弓箭手和弩箭兵。巨大的攻城弩接連射出去,每一支弩箭都能射穿四五名魏軍騎兵,而突然出現的韓軍弓箭手們也沒有謙虛,連綿的箭雨一波接著一波,射的魏軍騎兵人仰馬翻。和城頭上的弓箭手相比,城門口的韓軍弓箭手把箭矢更多的瞄準了魏軍騎兵身下的戰馬,這極大地遲緩了魏軍騎兵的沖鋒速度,往往是后一批魏軍騎兵猝不及防,被中箭倒地的前一批戰馬絆倒。造成了二次殺傷。

騎兵們賴以生存的除了空間還有速度,所有的魏軍騎兵們都知道,現在不是心慈手軟的時候,明知道身前的袍澤只是不慎倒地,但沒有一個人會為此減緩速度。不少狠心的更是用手中的長劍狠狠地刺了一下坐下的馬屁股。戰馬吃痛下,速度快上三分,硬生生抵消了地面上各種障礙物的影響。

終于,第一名魏軍騎兵沖進了城門口,韓軍弓箭手在重步兵的掩護下急退。失去了距離,弓箭手的殺傷力和防護力近乎為零。這是無數血淚證明的事實。韓軍自然不會為了再殺傷十幾人而損耗上百名弓箭手。這名魏軍猙獰著亮起了手中的長劍,一路上,太多的袍澤倒在沖鋒的路上,他自己也是僥幸活下來的。沒有人不會為此感到恐懼,但恐懼有時候可以化作殺意。現在,這名魏軍騎兵就想用無休止的殺戮來為消除內心的恐懼。

他身后的魏軍騎兵也是一陣輕松,在他們看來,韓軍敗局已定。確實,韓軍出人意料地隱忍和驟然的襲擊讓魏軍損失慘重。如今,可戰的魏軍騎兵居然僅剩下一千五百人,但這絲毫改變不了戰爭的最終結局。魏軍用慘烈的犧牲拉近了和韓軍的距離,當魏軍的長劍可以夠到韓軍的時候。魏軍絕不相信自己還會輸下去。

只是,魏軍卻是忘了。既然韓國識破了魏國的伎倆,怎么還會沒有任何把握就放任一萬五千魏軍突入新鄭城呢?!韓國若是真的兵力空虛。又何必敞開城門,和魏軍進行慘烈的白刃戰呢?!

魏軍騎兵接二連三地涌進了新鄭城,可是迎接他們的是陷馬坑,城門口方圓二十丈的地方硬生生被韓軍掏空,等魏軍意識到自己上當的時候,一切已經來不及了。雖然許多魏軍騎兵在墜落這個陷馬坑前想要對身后的袍澤示警。但是速度完全起來的魏軍已經沒有退路,他們只能用慘烈的沖鋒。用人命來填平這個深度達到七八丈深的陷馬坑。

在犧牲了五百騎兵后,魏軍好不容易踏著袍澤的尸體在城門口有了立足之地。但情況也就到此為止。膽寒的魏軍發現,在自己視線所不及的地方,居然隱藏了超過三千名韓軍弓箭手。三千韓軍弓箭手vs一千已經膽寒的魏軍騎兵,這已經不能用一場戰斗來形容,而是一場屠殺!數波箭雨過后,沖進城門口的魏軍騎兵全軍覆沒!

而這個時候,慢吞吞的魏軍步兵離城門口尚有十幾步的距離。城門口遍地都是魏軍騎兵的尸體,空氣里有濃重的血腥味,但在已經殺紅眼的魏軍步兵看來,一切都很正常。畢竟,戰場上哪里沒有死人的呢!至于血腥味,不過是因為雙方的傷亡慘重罷了。說不定是自己的袍澤率先沖進城,屠殺了數以千計的韓軍呢!他們再怎么想,也不會想到,城門口方圓二十丈,深達七八丈的地下,全是魏軍騎兵的死尸!

這一路上,魏軍步兵們傷亡慘重。雖然在起初的時候,魏軍騎兵吸引了城頭上韓軍弓箭手大多數的注意力,但因為騎兵的速度太快,慢騰騰的步兵實際上遭受了數倍于騎兵時間的打擊。投石機和守城弩聯合發威,加上從未停歇的箭雨,魏軍步兵們近乎崩潰。如果不是實在不能后退,如果不是張開的城門口吸引著魏軍,如同黑暗中的燈火吸引著飛蛾,魏軍都要后撤了。想想攻城戰的戰況只會更加激烈,更加血腥,想想魏王許下的攻克新鄭的重重賞賜,魏軍又鼓足勇氣。眼看著城門口尚未關閉,心里懸著的心放了下來,這意味著,自己離攻克新鄭,立不朽之功,又進了一步。

城內靜悄悄的,在魏軍看來,也許是早先進入城內的騎兵袍澤們殺得太過干凈,城頭上的弓箭手們似乎成了唯一留給自己的下手對象,但似乎,城頭的韓軍弓箭手們也是絕佳的復仇對象。領頭的魏軍校尉已經決定,自己一定要把這數千韓軍弓箭手梟首示眾,否則難以消解心頭之恨!近半數手下尚未接敵就戰死,魏軍校尉從來沒有打過這么窩囊的戰役。唯有敵人的鮮血才能洗刷自己的屈辱。

可惜,涌進城內的魏軍沒來得及高興,韓軍弓箭手們就用一陣陣的箭雨給魏軍送上了一份大禮。這份大禮。顯然要比方才戰死的一千騎兵收到的大禮要高得多,因為城頭上的弓箭手們因為魏軍盡數涌進城內,也把箭矢瞄準了城內。加起來超過五千名韓軍弓箭手vs六千魏軍步兵,魏軍略占上風。在這片并不寬闊的區域,如果不是韓軍弓箭手有城墻作為屏障。韓軍即使想要勝利也會付出慘重的傷亡。

畢竟,韓軍弓箭手因為連續不停的放箭,雙手已經微微顫抖,現在不過是勉強支撐而已。但顯然,在最后一支魏軍入彀后,韓軍沒有再保留自己的實力。超過一萬名韓軍騎步兵從內城涌出,魏軍回天乏術。只是略微抵抗一下,魏軍校尉就明智的選擇了投降!至此,一萬五千名魏軍騎、步卒全軍覆滅!

當晉鄙收到前軍全軍覆沒的消息,臉上露出極度復雜的神色。有震驚不信,有苦澀傷心,有懊惱不已,有憤怒目眥。

很顯然,韓國早就識破了魏國的伎倆。韓國早就知道魏國的這十萬大軍不過是想要行假途滅虢之計。一萬五千人的損失對自己來說,對魏國來說,很大,但也不是不可承受!真正讓晉鄙膽寒的是韓國的隱忍。韓國明知道魏國心懷叵測。但卻一直笑臉相迎。從邊境到新鄭的數道防線,韓軍駐守的兵力雖然不多,但也有五六千人。韓國就坐視己方不費吹灰之力地拿下,全然當做不知道。在己方到達后,更是任由己方的斥候遠遠地查探新鄭的虛實。現在想想,那些在城門口絡繹不絕的行人、商販,城頭上若無其事的守軍,全然都是韓國自己在做戲吧!要的。就是讓自己信以為真,引誘自己突襲新鄭。好一個狠心大膽的計劃!晉鄙百分百地肯定。駐守新鄭的蒙驁絕對沒有離開!否則,其他人絕對不會想出這么好的計策!畢竟。蒙驁善于守城是聞名于世的。

但晉鄙也很懷疑,韓國就那么篤定,自己會上當?自己就一定不會穩扎穩打地強攻新鄭,而是突襲新鄭?晉鄙同時想到的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這次自己的目的幾乎沒有多少人知道,到底是誰泄密給韓國知道的?要知道,軍中除了幾個心腹知道這次行軍的最終目標,其他人都是今天才知曉的。而一路上,己方又沒有和任何人接觸!但顯然,韓國應該早就知曉了這個消息,否則不會準備這么周全,在無聲無息間就消滅了己方的一萬五千大軍!

往更長遠地說,韓國如此大膽,不是緊閉城門而是主動誘惑自己突襲,一定有必勝的依仗!最起碼的,新鄭的兵力絕對不能匱乏。可是,韓王、趙王如今被圍困在洛陽,救兵如救火,換做自己的韓國的一方,在接到魏國來犯的消息后,一定是緊閉新鄭四門,采取守勢。畢竟對韓國來說,最要緊的事情就是集結大軍,先把韓王、趙王救援出來。而不是把大軍留在新鄭,用來抵抗魏國。這明顯不符合邏輯!但韓國偏偏做了這么不符合邏輯的事情!就好像,嗯,就好像洛陽的得與失,韓國并不計較!似乎,在韓國看來,抵抗己方的十萬大軍要遠比救援洛陽要迫切的多!這到底是為什么呢?晉鄙很是疑惑!

“莫非新鄭發生了政變,有人想要取代韓王然?”晉鄙暗暗想道。這次的慘敗給晉鄙敲響了一個警鐘,想要攻克新鄭,絕對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簡單!在鬧不清新鄭的形勢,韓國的形勢前,自己倉促地惱羞成怒地繼續攻打新鄭,并不明智。

如果發生政變,大梁近在咫尺,不可能沒收到消息。而且,韓王然的聲威太過厲害,又有忠心耿耿的丞相張平、郎中令蒙驁駐守,誰又能在新鄭掀得起風浪呢!所以晉鄙在第一時間默默地否定了這個想法。

如果新鄭沒有變故,沒有人想要假手秦國殺害韓王,那似乎只剩下一個解釋了,那就是韓王并沒有在危險當中,所以韓國才不慌不亂地要對付自己!這種情況似乎也不大可能,洛陽本來就不是一座固若金湯的城邑,周天子在洛陽的幾十年,洛陽可謂經久失修,破敗不堪,韓王和趙王攜帶的精銳再厲害,也不可能擋住三倍于己的秦軍,因為這幾乎是一場野戰!除非,嗯,除非韓王根本就不在洛陽城中!

晉鄙被自己這個想法給嚇住了!韓王不在洛陽城中?!那韓王在哪?!秦軍突襲洛陽,怎么看,韓王都沒有幸免的機會!在洛陽被困住的三萬韓、趙聯軍就是韓王、趙王圍困在洛陽的證據!但韓國既然可以得知魏國居心不良,為什么就不能知道秦國的醉翁之意呢?!(未完待續)

ps:求推薦啊!看書的不少,推進的沒幾個人

高速最新章節,本章節是地址為如果你覺的本章節還不錯的話請不要忘記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薦哦!


上一章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