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第三十六章 洛陽之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六章 洛陽之圍

第三十六章 洛陽之圍


更新時間:2014年12月16日  作者:螞蚱不吃魚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螞蚱不吃魚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您可以按“CRTLD”將“看書閣”加入收藏夾!或分享到:


十萬秦國大軍在郎中令麃公的帶領下,以日行百里的速度趕到了函谷關。駐守函谷關的魏軍早已接到了來自大梁的命令,自是開關放秦軍通過。不單函谷關,魏國控制下的陜、焦兩邑也是對過境的秦軍沒有阻攔,甚至提供了少量的糧草。

魏國各地的守將們表面很是鎮定,實際上卻是如臨大敵。雖然秦國信誓旦旦地許諾,只是過境,絕對無意冒犯魏國。魏王還是暗暗讓各地的魏軍將戒備提高到最高等級。好在,秦軍果真信守諾言,在魏國治下根本沒有做任何停留,就直奔洛陽而去。

倒是百姓們目瞪口呆,秦國十萬大軍綿延數十里,一眼望不到邊際。所有的人都以為自己大難臨頭,沒想到卻是虛驚一場。如此刺激的經歷,很多人都受不了。暗暗僥幸之后,不少人又很是疑惑。魏國不是明明和秦國為敵嗎?怎么看起來像是提前串通好了一般,魏國如此輕易地放秦軍通行呢?一些想得更長遠的人,心里默默為韓國哀嘆,秦軍的目標怕是洛陽。十萬秦國大軍發動雷霆一擊,韓國擋得住嗎?

三川郡,澠池。作為洛陽的西面屏障,也是阻止秦國突破函谷關后入侵中原的橋頭堡,韓國在此駐扎了超過五千精銳。雖然在很多人的潛意識里,秦軍突破函谷關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魏國又與韓國交好,完全沒必要長期保持五千人的軍隊建制,但韓王卻是力排眾議,將澠池經營成一座要塞。為此,不惜將幾任玩忽職守的守將就地免職。以此來警醒當地的守軍。

事實證明,韓王的英明決策在這個時候發揮了重要作用。當秦軍試圖發起夜襲的時候,每晚都守候在城外的韓軍斥候及時示警,澠池的緊急預案立即啟動,數以千計的韓軍迅速等上城頭。接管了城防。雖然提早入城的秦軍內應們竭力想要制造混亂,但很快被城內集結起來的韓軍鎮壓下去。那些還沒來得及跳出來的秦軍細作們只好潛伏起來,等待時機。不過,他們很快發現,自己的苦心是徒勞的。在澠池縣令的指揮下,韓軍在次日發起細致的排查工作。凡是不屬于澠池當地居民的。哪怕是前來探親的百姓,全都被集中看管起來。失去了行動自由的秦軍細作們,自然失去了應有的作用,只能像局外人一般,等待這場戰爭的結束。

**強攻無效。麃公也不拖沓,留下一萬大軍圍困澠池城后,自己帶領剩下的九萬大軍直撲新安。在新安,秦軍取得了東出函谷關的第一個戰果,殲滅了兩千猝不及防的韓軍。根本沒有時間慶祝眼前的勝利,麃公又趕赴真正的目標——洛陽,澠池、新安不過是沿途的絆腳石而已,洛陽在麃公心里。才是真正的大餐。秦軍必須爭分奪秒,不能走了韓王、趙王兩條大魚。

似乎上天這次有意成全秦國,當麃公的大軍抵達洛陽的時候。剛好看到無數趙軍倉皇進入洛陽城,洛陽城的韓軍如臨大敵,指揮著青壯不斷加固城防。麃公稍微喘息了口氣,知道韓王、趙王已經入彀,自己眼下需要做的,就是盡快攻克洛陽。這個快與慢的考量。必須是以韓國援軍到達的速度。

洛陽周邊百里內的伊闕、宜陽、野王皆是駐有重兵,自己大軍進犯的消息。韓王一定派遣了使者前往新鄭,而新鄭距離洛陽還不到三百里。秦軍唯一可以利用的就是韓國的反應時間。聯絡各地的韓軍集合需要時間,籌備糧草需要時間,如果韓國的速度夠快的話,第一批援軍五日內就會抵達,集齊足以和自己對抗的十萬大軍,也不過是十日內的事情。所以,如果要保證計劃萬無一失,秦軍必須在七日以內攻克洛陽,否則就會錯過最好的機會,越往后,可能的幾率就越低。麃公深深地意識到了這一點。

因為行色匆匆,秦軍并沒有準備足夠的攻城器械,眼見已經不可能直接奔襲進洛陽城,麃公的心反而鎮定下來。首先是分兵,將手上的九萬大軍分成四個部分,圍堵了洛陽的四門。這樣自然分散了秦軍的兵力優勢,通過早先的情報麃公得知,城內的韓、趙聯軍應該有三萬之數,如果韓、趙聯軍認準了一個方向突圍,那秦軍在這個方向上的兵力反而占據劣勢。畢竟麃公在每個城門只是派遣了兩萬大軍駐守,剩下的一萬則是留作機動兵力。

但麃公巴不得韓、趙聯軍突圍,因為洛陽的地勢決定了即使韓、趙聯軍突圍出去,也不能跑出多遠,反而會因此失去城墻的掩護。洛陽的北面是河水(黃河),南面和東面又是洛水、伊水,聯軍往這三個突圍的話,有大河的阻擋,肯定會被秦軍趕上,根本不能成行。往西突圍,幾乎是聯軍突圍的唯一選擇,這一點不止韓國、趙國知道,秦國也知道。既然秦國知道,自然會做完全的準備。

而且,正因為洛陽三面環水,韓國要派遣援軍的話,就要面臨秦國以逸待勞、半渡而擊的風險。除非韓國征召的大軍占據決定性的數量優勢,又或者從宜陽方向調集大軍,否則,破不了眼前的危局。這才給秦軍爭取了足夠多的時間。

麃公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上架設瞭望塔,觀察城內韓、趙聯軍的調動。這樣,韓、趙聯軍的任何異動都瞞不過秦軍的眼睛。無論韓、趙聯軍突圍不突圍,秦軍都可以隨機應變。

洛陽被圍困的消息以飛一般的速度開始蔓延起來,這個時候,已經不是計較秦軍怎么突破層層防線而來的時候了,而是考慮如何挽救身陷重圍的韓王、趙王兩人。如果可以用城中的三萬大軍換取韓王、趙王的平安,韓國、趙國肯定眼睛都不眨一下地同意。但秦軍冒著絕大的風險,先后在太原、漢中、南陽挑起戰事,發動超過四十萬大軍。最后才用十萬精兵發動雷霆一擊。任誰也看出,秦國這次是不會善罷甘休了。要么俘虜韓王、趙王,逼迫韓國、趙國答應秦國的條件,要么斬殺韓王、趙王。制造混亂,秦國在一開始。就為韓王、趙王寫好了他們的結局。

在制作攻城器械的兩天時間里,麃公也沒有閑下來。一方面,他派人在城下策反韓、趙兩軍的士卒,宣布有斬殺韓王、趙王者,封關內侯、賞賜萬金。另一方面則是向城中不斷射綁有紙張的箭矢,哄騙守軍說秦國已經和燕、齊、楚、魏四國連橫。如今邯鄲正在遭受齊、燕兩國的攻打,新鄭則在遭受魏、楚兩國的攻打,奉勸守軍已經沒有援軍,不要心存僥幸之心云云。

為了保證自己的后路,麃公還派人把洛陽周邊幾個小邑拿了下來。這其中,就有河南。宜陽的韓國大軍對秦軍威脅最大,也是最方便救援洛陽。宜陽守軍若是接到新鄭的命令,救援洛陽,一定會順著洛水東下,而河南就是宜陽援軍的必經之地。

這就苦了周天子,周天子剛剛從洛陽回到河南沒多久,就又被秦軍趕了出來。周天子手下的幾千士兵根本沒勇氣抵抗如狼似虎的秦軍。在五千秦軍抵達河南后,直接就投降了,獻出了河南城。不過。好在秦軍也沒有為難周天子一行,周天子走投無路,覺得天下雖大,也就韓國可以收留自己,于是帶著幾十名隨從顛沛流離,趕往新鄭去了。韓王和趙王被圍困在洛陽。周天子自然是知曉,如今洛陽方圓百里都是四戰之地。周天子再如何大膽,也不敢久留。依照韓國的強大。洛陽應該可以堅守到韓國的援軍抵達吧!周天子只希望,在抵達新鄭后,韓國丞相張平可以照拂自己一二。待擊退秦軍后,周天子還能重新回到河南故都。

魏國,大梁。

此刻的魏國可謂是最惴惴不安的國家,一方面是魏國背信棄義,坑了韓國、趙國一把,讓秦國輕而易舉地包圍了洛陽,良心有些不安。另一方面是魏國不像秦國那般果決,擔心在最關鍵的一刻功虧一簣,說到底就是瞻前顧后,患得患失。

好在秦國確實爭氣,在收到秦國成功包圍洛陽,趙王、韓王困死洛陽的消息后,魏王如釋重負地松了口氣。既然木已成舟,秦國取得了想要的奇效,魏王就把禁足的信陵君放了出來,商議如何善后。信陵君畢竟是魏國的丞相,魏王的王弟,在很多事情上,魏王還很需要倚重信陵君。

見到魏王討好地又是敬酒壓驚又是連連道歉,信陵君有些哭笑不得,但還是板著臉說道:“王上有些心急了!”

魏王連連點頭,自己當然心急,想要一戰消滅掉身前的兩個龐然大物,也是魏國崛起的最大障礙——韓國、趙國。但這個時代,不就是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嗎?這個計劃最關鍵的一步——包圍洛陽已經成功了,信陵君的最大擔心也消除了,接下來的就是一鼓作氣,讓韓王、趙王飲恨洛陽。

“寡人知道錯矣!然木已成舟,秦軍已然包圍洛陽。我們魏國想要反悔也不行了!眼下,我們只能希望洛陽被秦軍攻克,如此,韓國、趙國必然混亂,我們魏國也好圖謀中原!”魏王有些討好的說道。

信陵君長嘆一口氣,認可了魏王的說法。如今的魏國和秦國可謂一榮俱榮,秦國若是最終失敗了,那魏國也絕對沒有什么好下場。魏國只能全力協助秦國成功,然后利用秦國大軍被牽扯在關內、太原的消息,搶占足夠多的好處,方便后續對抗秦國。畢竟,韓國、趙國一旦衰落,那魏國和秦國就沒了共同利益,為了利益,只能大打出手了。

“秦國的計策如今成功了大半,這洛陽絕對不能出什么偏差。為了以防萬一,我們魏國還是出兵相助吧!”信陵君有些無奈地說道。

魏王一愣,有些擔心秦國黑吃黑,道:“這樣豈不是得罪了韓國、趙國?”

信陵君這才聽出來,魏王還是打著兩個都不得罪的主意。想要等洛陽的事情塵埃落定再露出鋒利的爪牙。秦國成功了,魏國自然是立即出兵攻打韓國。秦國失敗了。魏國就裝作什么事情都不知道,姍姍來遲去支援韓國。

“王上之前已經答應和韓國、趙國會盟,如今韓王、趙王有難,我們魏國不出兵的話,豈不是一樣得罪韓國、趙國嗎?何況。臣總覺得,秦國落敗的話,討要函谷關,借此來替我們魏國遮掩,實際上是心懷叵測。若是秦國禍水東引,在得到函谷關后。放出風聲說此事我們魏國也參與了。等我們魏國被韓國、趙國攻打的時候,秦國再圖謀我們的河東,我們魏國又有什么辦法呢?”

蔡澤在大梁信誓旦旦地保證,若是秦軍不能及時攻克洛陽,那只好退兵。為了防止魏國被韓國、趙國猜忌。秦國希望可以索取函谷關,假裝是魏軍一時不察,被秦國襲占了函谷關,以此來圓秦國突襲一事。魏王當時被利益沖昏了頭腦,居然答應了下來。

魏王想了下,很快就接受了信陵君的提議。出兵一方面可以扼殺秦國**的居心,監督秦國履行協議,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勝算。讓魏國穩操勝券。等魏國把大軍壓上新鄭,韓國即使要救援洛陽,也要好好掂量一下。韓國想要集結更多的大軍。需要的時間就不是一般的多。仔細想想,這個時機太好了。韓國往太原增派了十三萬大軍,在漢中、南陽又被牽扯了十萬大軍,韓國一半的兵力無法動彈,剩余的精銳大半又在忙于耕種,根本來不及增調大軍。

“我們出兵多少合適?”魏王問道。

信陵君盤算了下。眼下魏、楚兩國罷戰,楚國的國都郢都從收到洛陽被圍的消息到做出反應。至少需要半個月的時間。至少在這半個月的時間,魏國不要擔心來自南方的威脅。而大梁到新鄭的距離堪堪不過一百五十里。魏軍兩日內即可趕到新鄭城下。兵貴神速,魏軍可以傾巢而出,逼迫韓國不敢調動潁川的大軍。少了潁川的援軍,韓、趙聯軍想要守住洛陽可謂難上加難,而秦軍的壓力也會減小不少,只需要防備來自上黨、三川方向的援軍。不過,魏國在河東也有數萬大軍,不能浪費了。既然決心了攻打韓國,就需要一鼓作氣。否則,打蛇不死,反受其害!

想到這里,信陵君說道:“王上不如調集十萬大軍攻打新鄭,牽制潁川守軍。再令河東兵馬南下,牽制三川郡的韓軍。如此,可保萬無一失!只要秦軍肯效死,半個月內,洛陽自會易主。”

魏王有些心疼一下子調派這么多大軍,委婉地說道:“這河東的大軍,寡人沒有必要調派吧!畢竟,如果我們牽制了三川、潁川兩郡的韓軍,秦國的壓力就太小了。攻下洛陽后,秦國若是出爾反爾,我們拿什么來制衡呢?”

信陵君贊賞的點了點頭,解釋道:“河東大軍南下,一方面是牽制三川郡的韓軍,一方面也是震懾秦國,免得他們玩什么花樣。王上可以想象一下,我們河東大軍加上函谷關、陜、焦兩邑的守軍,足足有六七萬之數,我們不止切斷了秦軍的后路,還阻止了秦國往河東投入過多的兵力,和我們魏國搶占地盤,豈不甚好?”

魏王這才恍然大悟,大笑道:“丞相深思遠慮,寡人受教矣!”

魏國最高的兩個決策者達成了統一的意見后,魏國的戰爭機器很快就開動起來。出兵的將領當仁不讓地是將軍晉鄙。晉鄙雖然私下里認為落井下石有些不仁義,但還是接受了魏王的任命。很快,十萬大軍出發前往新鄭。為了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和達到戰略上的欺騙性,魏王特地派遣了使者提前前往新鄭,告知韓國,魏國得知韓王、趙王被圍困在洛陽,決意起兵十萬援助韓國,請韓國照拂云云。

但私底下,晉鄙卻是把軍中千人將以上的軍官召集起來,做他們的思想工作。告訴他們魏王攻打韓國的決意。面對魏王搬出的重獎,尤其是率先攻入新鄭者,賞賜千金;率先攻入王宮者,封君、賞賜萬金的待遇,魏軍將士從疑惑轉為瘋狂。韓國之前是魏國的盟友如何?!自己曾經和韓軍并肩奮戰過如何?!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道德成了最不值錢的東西,眾人只知道,韓國成了改變自己命運,飛黃騰達的絕佳墊腳石。

在得知秦國已經出兵十萬包圍了洛陽,韓王、趙王被圍困在洛陽,韓國各地的軍隊源源不斷地開往洛陽,新鄭空虛的消息后,魏軍爆發了強烈的戰意!為了最大程度上激發魏軍的斗志,魏王不僅宣布了首功的獎勵,還宣布軍隊攻入新鄭后,有一個時辰的時間搶掠。只要士兵們搶到手,就是他們的!魏王不相信,在自己做出了這么完全的計劃后,韓國還有轉機!q


上一章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