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第三十四章 兩周滅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四章 兩周滅國

第三十四章 兩周滅國


更新時間:2014年12月14日  作者:螞蚱不吃魚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螞蚱不吃魚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按書名

按作者

把本站分享到:

目錄

樣式設置

目錄

推薦閱讀:

小貼士:頁面上方閱讀記錄會自動保存您本電腦上的閱讀記錄,無需注冊

洛陽城,周天子所在之地。

當今周天子雖有天子之名,但實際上早已失去對天下的控制。且不說韓、趙、魏、秦、齊、燕、楚七國,就連其治下的西周、東周兩國,現在的周王室都無法約束半分。

說到西周、東周兩國,就不得不說一下他們的歷史。公元前440年,周考王封其弟--姬揭于王畿(注:指天子的直接管轄區域),是為西周桓公,形成一西周小國。

公元前367年,西周威公去世后,其幼子--姬根在東部爭立,趙國、韓國用武力加以支持,原本的西周國遂分裂成如今的西周、東周兩個小國。

等到了公元前315年,周赧王繼位。西周公欺其年幼,將其遷徙到雒邑,自居河南(注:當時的王城),東周國也在鞏地自行其是,不再聽從周天子的號令。從此以后,周王室的影響力僅僅限于雒邑一城。而西周、東周兩公國也開始互相攻伐,時有征戰。

不過,史書里未曾詳述兩國的戰事。畢竟,此時西周國民不過三萬戶,軍不過五、六千;東周國更差些,軍隊只有四千多人。相比這個時代七國間動輒十幾二十萬的戰爭,西周、東周兩國之間的戰事更像是一場“游戲”!

此次韓趙魏三國在洛陽會盟,可是嚇壞了西周公、東周公,至于周天子,也是嚇得夠嗆。前往新鄭的使者一‘波’接著一‘波’,名義上是打聽需要如何招待韓趙魏三國國君。實際上卻是旁敲暗套,想要知道三國的真正目的。畢竟,按照往常的會盟習慣。會盟的地點都會在會盟參與國的境內。這次韓趙魏再次聯合,卻要在洛陽,很難讓人不懷疑韓趙魏三國是不是有什么其他的企圖。

這其中,又以周天子最為甚。周天子最害怕三國效仿出國,又上演一出問鼎之輕重的戲碼,甚至于,假途滅虢。徹底絕了周國的祭祀。

想想,周天子也不容易。幼年孤苦,被人推上燙手的天子之位。這位置還沒熱乎。就被自己的叔叔趕出了王畿河南,就食于洛陽。東面的東周公眼看周天子好欺負,也不搭理周天子,不再朝貢。被當做軟柿子的周天子一會兒要把糧食“借”給西面河南的西周公。一會兒又要給東面鞏邑的東周公送上財帛。時不時的,還要戰戰兢兢地對“大打出手”的兩國好言好語,給他們臺階,讓他們息兵止戰。

好不容易確定,韓國這次絕對無意絕周國的祭祀,周天子這才放下心來。在周天子看來,韓國若要攻克洛陽,不過是幾日的功夫。不至于‘蒙’蔽麻痹自己。既然韓國說了不會攻打洛陽,那就真不會了。

不過。很快,周天子就發現自己高興不起來了。韓國確實沒有攻打洛陽,甚至沒有大軍進入洛陽城,但韓國給了周天子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西周公的首級。

韓國以西周公不尊周天子為名,在途徑河南時,驟起發難,不過三日的時間,西周國三十六邑,民三萬戶,盡皆歸韓。西周公——姬咎根本來不及阻止大軍反抗,實際上,即使舉全國之兵也無法反抗準備充分的韓國,頓時身首異處。沒過幾日,東周公負荊請罪,徒步進入洛陽,祈求周天子懲罰他這些年的罪過。周天子虛與委蛇一番,赦免了東周公的“過錯”。同為難兄難弟的叔侄兩人一番長談之后,周天子才知道,原來東周公的鞏邑也被攻克了,東周國不復存在,其地已經納入韓國的版圖。同樣是國滅,東周公的下場在周天子看來,卻是好得多,至少,東周公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而西周公卻是身首異處。

面對雷厲風行的韓國,周天子隱隱有一股寒意涌上心頭。雖然使者從新鄭回來后,曾經告訴自己,韓王有意讓周天子成為天下共主,凡是忤逆周天子的,就是忤逆韓國。本以為是玩笑話,但周天子沒想到,韓國居然說的是真的。西周公身死的時候,韓國就例數西周公的罪狀,其中,最大的一條就是驅趕年幼的自己出王畿,不‘侍’奉周天子。至于東周公,也是因為屢屢訛詐自己,才導致東周國被滅的。

周天子的心情是復雜的,自己的兩個死對頭被韓國輕而易舉的滅絕了,在洛陽會盟的關口。是悲傷嗎?談不上!是傷感嗎,有,但很少。彈冠相慶更不至于。周天子只是下意識地覺得,以前,自己的號令好歹還可以在洛陽一地可以。但如今,怕是要受韓國擺布了。

趙國也在暗暗揣測韓國此舉的背后意圖,如今,趙王攜上卿藺相如并一萬騎、步卒,已經抵達鄧縣,距離洛陽不過是百里之遙。在接到韓國連滅西周、東周兩國的消息后,趙王和藺相如皆是‘露’出凝重的神‘色’。

西周、東周兩國人口不過兩三萬戶,無足輕重。但因為牽扯到周王室的關系,很有有國家會攻打。哪怕楚國最強盛的時候,也只是問鼎之輕重。哪怕秦國一度占據三川、控制洛陽,也沒有滅絕周國祭祀的打算,沒有動過刀兵。韓國卻是出兵了,而且絲毫不給他國反應的時間,一舉消滅了西周東周兩國。

更讓趙國重視的是韓國打出的旗號,俗話說,名不正則言不順,用兵講究的是師出有名,哪怕是找來的借口,也好過沒有借口。韓國打出的旗號是西周、東周不尊周天子,應周天子的號召,出兵平定宵小。這個理由有些牽強,誰也不會相信,一向自行其是的韓國突然改了‘性’子,要重振周王室的聲威!在韓趙魏三國會盟的前一刻,韓國出兵,趙國下意識的認為,韓國這是在示威,不單向趙國示威,也是向天下示威。

秦國往太原追加了十萬大軍,這個消息超乎了韓、趙兩國的意料,原本以為,二十萬韓、趙聯軍足以擊退秦國的十五萬大軍。如果秦國識趣的話,就不會為了區區的百里之地,和韓、趙兩國死扛,但秦國偏偏就這么做了。沒有絲毫猶豫,趙國又向前線追加了五萬大軍,韓國也沒有示弱,三萬大軍幾乎在得到趙國求援的消息的同一天就從上黨出發了。

單單憑這一點,韓國就獲得了趙國的信任。在抗秦一事上,至少現在,韓國和趙國合作還是最要緊的事情。韓王派遣了使者求見了趙王,解釋了消滅西周、東周兩國的原因——秦國意圖拉攏兩國,突襲函谷關,兩國已然意動。雖然這個理由有些牽強,但趙國不好分辨真假,又有求于韓國,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過去了。

趙國、魏國對于韓國滅西周、東周兩國一事,不做表態。秦國、楚國、燕國遠離中原,更是說不上話。唯一可以說上話的齊國,一看沒人站出來反對,也就默不作聲了。天下也就默認了既成的事實。何況,韓國師出有名,這只能說是周王室的家務事,在道義上講,韓國站得住腳。

眼見天下‘波’瀾無驚,雖然暗流涌動,但韓國還是做出了第二步,也是順理成章的一步。如今宵小已經被平定,周天子返回故都——河南也就提上了日程。韓王派遣使者婉轉地告訴周天子,希望周天子為了天下的安定,重回河南。按照韓國使者的說法,洛陽的風水不好,所以天下才四處征戰,不得安寧,周王室才衰落。河南則是民豐而物饒,天下龍脈所在,可以鎮壓國運。總之,一句話,周天子不管愿不愿意,都要前往河南就食。

在韓國的武力威懾下,周天子也不敢據理力爭,一步三回頭地離開了洛陽這座生活了將近四十年的城邑。好在,西周公在河南的王宮完完整整地被保全下來,周天子和他的大臣們,不至于連住宿、舉行朝會的地方都沒有。

事實證明,韓國的許諾還是算了數的。周王室的九鼎、‘玉’璽等物件,全都跟隨周天子的車駕安全抵達了河南。不僅如此,韓國還送上了數千石糧草,十幾輛馬車的財帛,算是對周天子的補償。對周天子來說,生活在河南還是生活在洛陽沒有多大的區別,但對韓國來說,區別就大多了。少了周天子的掣肘,韓國迅速修繕洛陽的城防,準備迎接趙王、魏王的到來。

這個時候,趙國、魏國才反應過來,韓國原來早就看好了洛陽這座城邑。之所以攻打西周國,不過是給周天子騰出河南之地,畢竟河南是王城一開始的所在。至于東周國,純粹是受到了無妄之災。原本安安穩穩做東周公的姬杰被韓國大軍趕到了洛陽,老老實實做了一個周天子身邊閑散的大夫,算是最倒霉的人。

周天子一行駛離洛陽的第三天,趙王一行也是風塵仆仆的趕到了洛陽城。對于韓國大費周章地拿下洛陽,趙國君臣真是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不過,周天子不在,韓趙魏三國在此會盟也免了不少尷尬。只是,和韓王會見后,趙王就接到了一個壞消息。(未完待續……)

ps:繼續碼字,十二點前再更一章!

《》全文字更新,牢記網址:

的鄰居:


上一章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