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第七十四章 武安大捷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四章 武安大捷

第七十四章 武安大捷


更新時間:2014年11月18日  作者:螞蚱不吃魚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螞蚱不吃魚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正文

武安以北三十里,太行山東麓,一支疲憊的大軍正在休整。“韓”字大旗上沾染上血跡不僅不顯骯臟,反而襯托出一種悲壯!“羽林”二字彰顯著他們的身份王宮禁衛軍,這是韓國最精銳的士卒,沒有之一!所謂騎兵第一屬羽林,步卒第一推虎賁。為國羽翼,如林之盛,這是韓王對他們的期許。百戰百勝,萬歲羽林,這是他們與生俱來的驕傲。

除了第一批羽林軍的選拔稍微寬松,后面幾批莫不嚴苛!非烈士遺孤子孫不要,非五郡良家子弟不取!弓馬嫻熟,武藝精湛,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更多的是對品質的要求。因為戰時代表著韓王征戰天下,沒有戰事時又負責戍守王宮,能夠入選羽林軍的,尤其是其中重騎兵的,莫不是騎士準則的典范正直、善良、忠誠、守信、憐憫,他們是這些美德的擁有者,也是捍衛者。他們是韓王手中的利劍,劍鋒所指,所向披靡。

韓騰所選的臨時休整處,恰好被一片灌木林覆蓋,登高剛好可以俯瞰遠處,遠處的人不走到近前卻發現不了林中的蹊蹺。不過正如李牧所預料的,隨著韓軍向趙軍行營發動攻勢,趙軍的斥候幾乎全都游走在南線,嚴防韓軍迂回,對自己的后方即北面不甚關心。只有十幾個斥候應付公事般地出營二十里即折返。如果他們再深入十里,一定會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足足接近六千韓國鐵騎蟄伏在一處山谷,對趙軍大營虎視眈眈。

月亮漸漸升高,夜色愈發深沉,整個天地間除了夏蟲的鳴叫再無別的聲響。李牧卻碾轉反側,難以入眠。昨夜是計劃中韓騰到達的時刻,按照計劃,韓騰會率領羽林軍突襲趙軍大營,待火光一起,李牧也會集結主力猛攻趙營。但李牧昨晚苦等了一個夜晚。趙軍大營卻是一片安靜。天亮后,李牧就知道韓騰多半是遇到麻煩了。

跋涉近千里,還是深入敵國境內,李牧自然知曉其中的難度。所以當初的計劃中也有應急方案,若是韓騰逾期不到,李牧會再等三天。三天后,李牧將全面強攻趙軍大營。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投入了巨大的兵力,實際卻保留了許多戰力。

所以今夜李牧還是在等,李牧是多么希望韓騰可以創造一個奇跡,一個只屬于羽林軍的奇跡。事實證明,念念不忘必有回響。下半夜的時候,伴隨著隆隆的鐵騎聲。趙軍大營亂了。李牧也立刻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等候已久的時機到了。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若是讓趙軍從容不迫地擋住了羽林軍,自己所付出的心血就白費了。

兩萬枕戈待旦的韓軍以最快的速度集合起來,直接殺向了最近的趙軍西營。剩余的兩萬韓軍也在各級長官的呵斥下開始集結,只等集結完畢就往南營而去。不過,速度最快的還是屬三千羽林軍重騎兵。他們一直得不到出戰的機會早就按捺不住。同屬羽林軍的輕騎袍澤們大殺四方,縱橫千里的時候,他們只能一遍又一遍地洗涮著自己的戰馬。軍人都是渴望榮耀的,何況是精銳中的精銳,重騎兵呢!

六千羽林輕騎自北面踏破趙軍大營,風卷殘云般遇人就殺,遇帳篷就點,火光映紅了半個天空。趙軍登時大亂。誰也不知道多少敵軍殺了過來,趙軍士兵只知道,敵人如同地獄里走來的惡魔,無情地收割著己方的性命。在看著無數袍澤眼睜睜地死在自己面前,大部分趙軍士卒的第一反應就是遠離這片修羅地獄。逃命,逃命,逃得越遠越好。他們將后背露給韓軍。這更加快了他們滅亡的速度。將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將。有急著穿衣服的,有忙著找武器的,有想要阻攔韓軍的。有尋找長官的,整個趙軍大營亂成一團!

韓騰自然知道自己的最大任務就是制造混亂,所以哪里聚攏的人多,韓騰就帶領麾下的羽林輕騎往那里殺去,就是不給趙軍集結成陣的時間。等沖殺了兩個來回后,不遠處的趙軍一陣喧嘩,腹背受敵,更加混亂。韓騰就知道,這一戰己方贏定了!

平原君聽著外面的殺喊聲連綿不斷,膽戰心驚地顫聲問道:“外面,外面發生了什么事?為什么這么混亂?”

一個侍衛大汗淋漓地從外面沖進帳內,急急說道:“丞相!大事不好了!韓軍殺進來了!樂將軍正在指揮大軍抵抗。”

“胡說!”平原君漲紅了臉,有些氣急敗壞地喘著粗氣說道:“韓軍怎么會殺進來呢?我們戒備那么森嚴!斥候一直死盯著韓軍大營。何況,這殺喊聲最開始分明是從北面傳過來的!”

“真的!丞相!卑職不敢隱瞞!大營北面突然出現了好幾千韓國鐵騎,我軍毫無防備,一下子就被韓軍沖進來了。李牧的大軍主力也從西面、南面強攻我們,外面是一片混亂啊!”侍衛用變了嗓音地聲調大聲回道。

平原君一下子跌落在座位上,第一個反應就是大勢已去。韓軍兵力和己方相當,從這幾日的戰斗來看,戰力絲毫不遜色己方。雖然自己屢屢口出狂言,嘲笑韓軍,但那都是為了提升士氣。現在整個大營一片混亂,趙軍一時之間組織不了有效的防御。等組織好防御,怕是也會因為損失慘重敵不過人多勢眾的韓軍。己方的敗局已定啊!

再想想韓軍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游走到己方大營守備最薄弱的北面,如果有人告訴自己這是天助韓國,打死平原君也不信。這從一開始就一定就是個陰謀!李牧故意麻痹自己,將己方的注意力全部吸引過來,然后來了一個聲東擊西!

恢復了冷靜的平原君沉聲對身旁的近衛說:“去找到樂將軍,就說本相問他一句話,今晚還能不能善了?如果不能善了,還有多少時間。”

侍衛領命而去,平原君的話已經很明顯了,今晚趙軍肯定會是大敗了,平原君只想知道,有沒有全軍覆滅的危險。如果全軍覆滅。樂乘那里還能堅守多久給平原君爭取逃跑的時間。

如果可以擊潰韓軍,平原君自然不會臨陣脫逃。但兵戰兇危,平原君是趙國的丞相,是趙王的弟弟,如果他被俘或者被殺,給趙國的震動無以復加。而且被殺也好被俘也罷,平原君最為看中的名聲將毀之一旦。這會成為平原君一生抹不掉的污點。這是平原君所不允許的。

相比較而言,兵敗逃回邯鄲反而沒那么難看,平原君完全可以把戰敗的責任推卸到樂乘身上嘛!稍加運作的話,一個殺出重圍為給邯鄲示警報信的名聲說不定還能加在平原君身上!

很快,平原君的親衛帶著樂乘的回復回來了兵戰兇危,此戰趙軍已失先機。大勢已去,請丞相為了趙國大計速退!樂乘愿斷后掩護丞相!

平原君長嘆了一口氣,哀怨地說道:“難道都就沒有挽回的余地了嗎?”

親衛黯然,想到浴血奮戰地樂乘,低聲說道:“樂將軍說,如果他能僥幸率軍突圍,一定親自向趙王謝罪!如果不幸戰死。請丞相代為照看他的家人。”

好人啊!好人啊!平原君暗暗想道。樂乘向趙王謝罪,那就說明自己沒有大的責任。若是對方戰死,自己承了對方的情,照顧下對方的家人也是應該的。

“走!”下定了決心的平原君當即宣布要撤。眼下是樂乘死死擋住了韓軍,但能擋多久實在不好說。好在韓軍沒有從東面發動攻勢,估計對方是忌憚邯鄲的援軍吧,平原君自信只需往東突圍六十里,抵達邯鄲就安全了。

“丞相!那我們帶多少兵馬?”

平原君一愣。這才恍然意識到周圍只有自己五百人規模的親衛營。單單這樣突圍,還真不一定安全。誰知道韓軍有沒有派出軍隊在前面伏擊自己啊?!到時候自己一頭撞進韓軍的埋伏圈,可比現在身處大營還要危險得多。

“帶上兩千人!”平原君咬牙說道。

眼下東營駐守的趙軍不斷地被抽調到西營和南營支援,至于北營,那里早就沒什么趙軍存在了。身為主將的平原君說話自然好使,因此很輕易地硬生生搶去了兩千原本要支援樂乘的趙軍。

趙軍的抵抗不可謂不頑強,在經歷了最初的慌亂之后。鎮定下來的趙軍結成了厚實的陣型應對韓軍的輪番沖擊。可惜這個時候,趙軍的人數也只剩下堪堪三萬。其中,原本的一萬騎兵更是只剩下不到三千。雖然趙軍的衣甲凌亂不堪,雖然大多數趙軍手里只握著一把長槍或者長劍。但這并不影響趙軍抵抗的意志。只要有了武器,只要身旁有可以信任的袍澤,趙軍才不承認自己是待宰的羔羊。

韓軍應對趙軍的策略很簡單,卻也很奏效。重騎兵撞開趙軍的方陣,輕騎兵將趙軍分割,車步卒應對趙軍的反撲。趙軍為數不多的弓箭手和數量更少的盾牌兵在這一刻成為了最致命的的漏洞,傷亡急劇增加。

韓軍襲營的時候,大部分趙軍只來得及拿最具威脅的武器長劍或者長槍、長戈,至于弩箭之類的,韓軍都殺到面前了,還要遠程武器做什么,嫌自己死的不夠快嗎?!東營來的趙軍倒是長槍兵、弓箭兵、盾牌手各種兵種齊全,但奈何不了巨大的消耗。所以整個戰場上出現了很奇葩的一幕,占據優勢的韓軍穩住陣腳,放出一波又一波的箭雨,衣甲不齊的趙軍反而主動出擊。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趙軍站著不動的話就變成了韓軍的活靶子,任何一支軍隊面對這樣坐以待斃的局面都會崩潰。相反,冒險貼近韓軍的話,韓軍弓箭手反而有顧忌。

韓軍的重騎兵就是趁著趙軍行動陣腳松散的時候,硬生生撞開趙軍的方陣,每一次沖鋒都硬生生撕下一塊肉來。少則數百人,多則上千人。樂乘只能無奈地接受自己被“指揮”的事實。雖然自己不愿意承認,但樂乘明白,自己的每一個決定都是被李牧誘導的,不得不做出的。李牧知道怎么利用形勢一步步打擊趙軍的士氣,等趙軍士氣完全低落的時候,怕就是韓軍全面反撲之時。

現在的形勢對趙軍來說,就是打又打不過,跑又跑不過。在這里死扛的話只能是死路一條。還是憋屈地死掉;逃跑的話,死得更快。畢竟,從這里到邯鄲有六十里的距離。即使邯鄲守軍出來接應,也意味著有四十里的距離。韓軍的騎兵虎視眈眈,相信他們最喜歡和趙軍步兵來一場追擊戰。

樂乘猶豫了下,還是放棄了最初突圍的打算。趙軍的騎兵數量太多了,足足七千人。己方的三千騎兵已經膽寒。絕對不可能為己方的撤離爭取足夠的時間。從武安到邯鄲又是一馬平川,最適合騎兵突擊。一旦被韓軍尾隨,沖進邯鄲城,那后果不堪設想。

其實,樂乘純粹是自欺欺人,如果邯鄲守軍看到樂乘帶領一大波韓軍殺到邯鄲城下。第一個反應絕對是緊閉四門而不是出門接應!

既然不能突圍。至少現在不能突圍,樂乘只能繼續指揮大軍和韓軍玩命。樂乘心里面還有那么一絲僥幸,也許韓軍顧忌傷亡或者擔心邯鄲的援軍抵達會主動脫離戰斗呢!到時候,己方豈不是就可以活命了嘛!

也許是上天聽到了樂乘的祈禱,韓趙兩軍廝殺了兩個多時辰后,韓軍主動退卻了。趙軍還沒高興多久,整齊的聲音響徹整個夜空趙勝已死!投降不殺!

所有的趙軍士兵全都愣住了。下意識地往樂乘所在的中軍望去。那里雖然飄揚著中軍大旗,但只有樂乘的身影,哪里有平原君趙勝的影子。剛才所有的人只顧著和韓軍廝殺,壓根就沒有在意過指揮自己的是誰。樂乘為了穩定軍心,傳令都是以平原君、丞相趙勝的名義,眼下是自食苦果了。看著幾名校尉、軍侯以極其不安、不信的眼神看向自己,樂乘是有苦難言。自己總不能告訴大家,大家敬仰的平原君為了大軍的安危主動跑回邯鄲求援去了吧!這種話。就連普通士兵都不會相信,何況軍官們!士兵們若是知道了,只會覺得,在最危險的時候,趙勝跑了,一干二凈地跑了,拋棄了他們跑了!

如果這個時候。趙勝可以振臂出來高呼一下,謠言自然不攻自破。但問題是,趙勝根本無法出現在這里。樂乘想要隱瞞都隱瞞不住。對于韓軍所說的趙勝已死,樂乘自然更無法去證實了。他只能沉默。畢竟說出真相趙軍就會傷透了心。可樂乘的沉默在趙軍看來,無疑是默認了韓軍的說法。丞相居然戰死了?!一時之間,趙軍接受不了這個事實。

在任何一支軍隊,主將戰死了都是一個天大的責任。哪怕這支軍隊立下再多的功勞也足以抹殺掉!何況,趙軍已經損失了一半多的兵力,收獲的是一場大敗!所有的人更加難辭其咎。就算逃回邯鄲,趙王的怒火也足以淹沒自己吧!

幾乎在一瞬間,趙軍失去了再戰的勇氣。李牧的親隨打著白旗恰到好處地站了出來,宣布韓軍的政策只要放下武器,投降的趙軍不會受到任何形式的虐待,愿意加入韓軍的享受更高一級的待遇,不愿意的將由趙國贖回!

“戰!戰!戰!”“殺!殺!殺!”威武雄壯的喊聲此起彼伏,韓軍的刀劍在火光的映射下折射出逼人的寒光,隨著第一名趙軍也許是失手也許是心累丟下了手中的武器,越來越多的趙軍低垂下頭,將武器丟在地上。如同瘟疫般,整個戰場上兵器掉地的聲音不絕如縷。樂乘的臉色變得極其難看,大勢已去大勢已去啊!

半個時辰后,所有的趙軍分批被押送回涉邑。失去了斗志的趙軍溫順地如同羔羊,他們怎么也不明白,為什么會敗給同等兵力的韓軍,而且還是一場大敗。韓軍付出了不過一萬兩千人的傷亡,換來的是超過三萬趙軍的死傷和接近兩萬人的被俘。

韓軍如同他們所保證的那樣,給予了趙軍足夠的尊重。尤其是被特意鑒別出來,放在一起的什長、伯長、屬長們,他們是整個大軍良好運作的基石,是軍隊的末端神經。一個軍隊的指揮怎么樣,一場戰事的進展如何,很大程度上依賴他們。韓國這些年擴張的厲害,嚴重需要這些軍隊的骨干。將這些人單獨放在一起,不僅可以有效避免趙軍的反抗(雖然趙軍投降了,但也有可能反悔抵抗呢,韓軍可是很謹慎的。士兵們在作戰時都是聽什長、伯長、屬長們指揮,就好比大腦一般,沒了這些出頭的,想要挑事的威望也嚴重不足,不能成大器),還可以進一步宣傳政策。

李牧可是清楚的很,普通趙軍士卒目光短淺,基業在趙國,怕是不會那么輕易拉攏。那些千人將以上的高級軍官更是有了一定的名聲地位,舍不得拋棄現在的一切。倒是這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軍中基層軍官,不但正值壯年,有豐富的經驗,還多多少少會權衡。這些才是李牧看中的地方。(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閱讀。)

如果有書友打不開,可以嘗試訪問備用域名:

閱讀提示:


上一章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