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第六十三章 巴郡秦軍的困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三章 巴郡秦軍的困局

第六十三章 巴郡秦軍的困局


更新時間:2014年11月18日  作者:螞蚱不吃魚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螞蚱不吃魚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正文

“先生且回吧!”李牧終于不耐煩地站了起來,謝客道。

自己敬重對方是一個長者,對方卻死纏爛打,以國家大義苦口婆心地勸說自己領兵投降趙國。且不說韓王對自己恩重如山,自己尚未三十便封侯拜將,統領一國精兵。自己就算舍掉榮華富貴,到趙國盡忠,又能得到什么呢?爵位再高也不過現在,反而背著一身惡名。廉頗身為趙國大將,攻城拔寨,有大功于社稷,最后還不是因為一場失敗落得戍守邊疆的下場!成為宗貴爭權的犧牲品。

張騰霍地一聲站了起來,聲淚俱下道:“將軍身為趙人,難道忍心領兵與趙國為敵乎!”

李牧冷聲道:“大丈夫生于亂世,當提三尺劍,立功萬里外,豈甘伈伈伣伣,老死牖下,以腐儒而終其身!趙王若賢,自然良臣匯集。但如今宗貴爭權,前有廉頗出走邯鄲,后有藺相如稱病不出。如此君王,豈配牧追隨!”

張騰為之氣絕,趙王身子漸重,太子監國,自然仰仗宗貴頗多。丞相、平原君趙勝獨攬大權,藺相如被排擠理所當然。等趙王身子痊愈,自然可以撥亂反正。平原君和趙勝互相牽制,重歸平衡。當今趙王是不如趙武靈王賢明,最近幾年更是貪杯好色,但大事上是不糊涂的。怎么到了李牧這里,成了趙王昏聵無能的證據!

李牧見張騰臉色漲紅,趁勢說道:“百里奚本為楚人,卻輔佐秦穆公成就霸業。時人沒有埋怨百里奚不忠的,卻多嘲笑楚國無識人之明。商鞅本在魏國盡忠,卻不為魏王所識,入秦而佐秦孝公變法。終助秦國收復西河之地,魏王悔之恨之。此二子者,皆不為本國盡忠,卻為時人贊曰賢。故牧以為,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吾王興兵而收三川。取南陽,克漢中,西卻強秦,東連齊、魏,南收楚國。趙王坐看主父(即趙武靈王)困死沙丘在前,慘敗河西,媾秦以和在后,孰賢孰昏,天下皆知。先生不必浪費唇舌!”

張騰既羞又惱。居然昏了過去。就在李牧譏諷趙國使者之際,巴郡江州正在經歷著一場巨變。

江州本為巴國舊都,后因楚國攻打,巴國被迫遷都閬中以避楚。兵貴神速,閬中距離江州的路程較之巫縣距離江州的路程還要近上一日。蒙驁大軍自從攻克閬中后,即令虎賁營泛舟順流而下,直奔潛江(即嘉陵江)和江水(即長江)的交匯處——江州。

江州不可能沒有防備,蒙驁深知這一點。但閬中失守之快。絕對超過了秦軍的想象。加之韓軍是順流而下,秦軍是逆水而上。秦軍實際所花費的時間要比韓軍多三天。因此,韓軍先鋒抵達江州的時間至少應該不會晚于秦軍到達江州的時間。從一開始,蒙驁就決定了打這個時間差。

事實也證明了蒙驁決定的正確。朱亥帶領一萬虎賁精銳潛行至江州城下的時候,張若的先鋒大軍尚未抵達。這個時候,擺在朱亥面前的路就很明確了,那就是強攻江州。畢竟秦軍的警覺性很高。再愚蠢的人也明白韓軍很有可能會派出一支偏師偷襲江州。

根據細作的最新消息,巴郡的主力全都在張若的麾下。整個江州城留守的秦軍精銳不過兩千,即使巴郡郡丞在得知韓軍大舉入侵的消息后,能夠緊急征召的也不過三千來人。擺在朱亥眼前的,最多不過五千秦軍。以一萬最精銳的虎賁銳士對五千秦軍。更準確的說是以一萬韓軍對兩千秦軍加三千青壯,朱亥的勝算很高。

但朱亥心里卻有新的主意。巴郡郡守張若將全郡的兵馬都集合了起來,直接導致除了閬中和江州,其他城邑守軍數量極少。算上需要防備楚國留守的三五千大軍,張若能夠帶領的增援人馬也就是在兩萬初頭,其先鋒當在五千人左右。如果自己可以成功伏擊張若大軍的先鋒,再扼守其必經之路,張若大軍將不能與江州守軍匯合,不得不駐軍野外。屆時,韓軍主力可以和秦軍主力正面交鋒,總好過攻城。

朱亥想到就去做。反正蒙驁當初并沒有限制他抵達江州后該如何行事。在朱亥看來,若秦國援軍未到,自己率領大軍或截斷江州以東的水道、旱路,或偷襲或圍城攻打;若秦國援軍已至,自己則負責探明軍情。眼下秦軍防備森嚴,考慮到傷亡巨大也不一定在秦國援軍趕到前攻克江州,伏擊秦軍先頭部隊自然就成了上上選。

于是,虎賁營在朱亥的指揮下,趁著夜色悄悄繞過了江州,沿著江水順流而下,在江州以東三十里設下口袋陣,耐心等待秦軍先頭部隊的到來。在浩浩江水上白天設伏肯定是沒戲的,秦軍老遠就會看到韓軍的埋伏,自然不會中招。如果是夜間設伏的話,倒是可以出其不意,但難免有漏網之魚。

所以,心思耿直的朱亥干脆將船只盡藏于上游,專心在旱路上等待秦軍。在他看來,秦軍先鋒走水路的可能性小之又小,畢竟救兵如救火,逆流而上速度太慢。事實好在如朱亥預料的那樣,秦軍先鋒領軍的乃是張若心腹,偏將嬴憤。嬴憤親領五千精銳,星夜趕往江州,棄水路而走旱路,正入韓軍埋伏之中。

閬中守將乃張信,和嬴憤一樣乃張若郡守的心腹,兩人互為刎頸之交。在得知閬中被五萬韓軍包圍,消息斷絕的信息后,嬴憤很是擔憂。閬中雖有

精兵五千,但韓軍守將蒙驁素以攻城聞名,韓國又盛產各種先進的攻城器械,嬴憤擔心張信抵擋不住。因此自告奮勇地搶來了先鋒的職位。

五千秦軍一路急行,好不容易前進到距離江州不過三十里的地方,正是人困馬乏,疲憊不堪之際,突然遇到一萬韓軍精銳的伏擊,其結果可想而知。僅僅過了兩個時辰,嬴憤戰死沙場,其麾下五千精銳,大半戰死,小部分投降。韓軍大勝!

朱亥連夜審問戰俘,得知其中更有一名二五百主,大喜,以利誘之,喬裝成秦國援軍,詐開了江州東門。江州守軍其后發現了韓軍的破綻,但為時晚矣。已經入城的韓軍利用逢人就殺,很快控制了城頭,配合后續源源不斷的韓軍將城中的秦軍掃蕩一空。巴郡郡丞縱火**,江州失守。僅有不到兩百名秦軍自西門突圍,往蜀郡逃去。

朱亥帶領虎賁營攻克江州后,一場大雨席卷巴郡北部,河水暴漲,道路難行,蒙驁大軍進軍緩慢。與此同時,巴郡東部卻是風和日麗。張若率領兩萬五千大軍疾行,趕在韓軍主力前抵達江州。

在得知江州已經易手的消息,張若面如土灰。韓軍怎么會這么輕易就攻克閬中呢?!江州怎么會不聲不響就失守了呢?!還有自己的偏將——嬴憤指揮的五千精銳,一個浪花也沒掀起就全軍覆沒了!也不算全軍覆沒,張若大軍抵達江州的時候,嬴憤手下不愿向韓軍投降,一頭扎進茫茫大山的少量士卒正好從山中僥幸鉆了出來。已經瘦的不成人形的士卒將前因后果述說了一遍后,張若終于知道了自己敗在哪里!

閬中縣令王安、縣尉孫方謀反,張信遇刺身亡,閬中堅守不過兩日就宣告失守。嬴憤大軍星夜兼程,猝然遇伏,一萬以逸待勞的韓軍對陣五千疲憊不堪的秦軍,張若用腳趾頭都能想到當時秦軍敗的多么不服氣!屠殺過后,韓軍肯定是假扮秦軍,在一名秦軍二五百主的協助下詐開城門,江州理所當然地失守。

現在張若可謂進退維谷,向北是自找死路,因為韓軍的主力正在南下,肯定會不期而遇。向南是茫茫大山,也不可取。向東則只能得一時之安,到最后只能落得被韓楚兩國夾擊的下場。唯一可取的只能是退守蜀郡,但問題是,韓軍的斥候不可能不知道自己大軍的到來,自己攜帶的糧草又不足五日。自己想要在五日之內趕到蜀郡的話,必須輕車簡從,急行軍。韓軍完全可以追在后面,等自己疲憊之時再行攻擊。

張若將自己的擔心直接說了出來,讓眾將來商議。面臨事關兩萬五千秦軍生死抉擇的大問題,所有的人皆是一言不發。在座的皆是軍侯(掌管五千人)、校尉(掌管一萬人),最不濟的也是張若的心腹親衛,張若的主張已經很清楚了,那就是要么后撤死守魚復、巫縣四百里之地,坐以待斃;要么就是留下一支注定全軍覆沒的孤軍殿后,為主力撤回蜀郡犧牲自己。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雖然秦軍渴望軍功,但并不意味著愿意白白送死。生前再大的功勞,沒有性命享用的話,也不如不要。留下來殿后百死一生,張若卻希望有人主動站起來承擔。有甘愿犧牲的軍侯、校尉們也不得不為自己的屬下來著想,因此一時之間,大帳靜的出奇。

“郡守!末將倒是有一險計,不知當不當行!”一個聲音打破了大帳的寧靜。(未完待續……)

ps:求推薦啊!有些卡文,需要大家的激勵!

如果有書友打不開,可以嘗試訪問備用域名:

閱讀提示:


上一章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