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第六十一章 大兵壓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一章 大兵壓境

第六十一章 大兵壓境


更新時間:2014年11月18日  作者:螞蚱不吃魚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螞蚱不吃魚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正文

異人聽到這里就笑了,對方不過是一名商賈,卻自信滿滿地要廣大自己的門庭。但對方畢竟是好意,異人只能回道:“先生還是想辦法廣大自己的門庭吧!”

呂不韋再次搖了搖頭,鄭重道:“公子不懂!不韋的門庭只有在公子的門庭廣大后才能廣大!”

異人心里疑惑,見呂不韋說的如此鄭重其事,當即作揖道:“但請先生解惑!”

呂不韋侃侃而談道:“秦王已經老了,去年更是昏迷三日。否則,咸陽將軍桓齮在河東勢如破竹何以突然退兵?現在,公子的父親安國君已經被立為太子,繼位在即。安國君卻沒有嫡子,將來的太子肯定會從二十多名庶子當中選立。”

聽得這番話語,異人若有所思。華陽夫人久不生孕,秦王對其多有不滿。若不是自己的父親對其寵愛非常,她的太子妃之位難保。有小道消息說,華陽夫人天生不孕,今生怕是難以生產了。不過,很快傳播這個消息的人身首異處。宮中從此再無一人敢談華陽夫人。

“安國君寵愛華陽夫人非常。因此,能夠選立太子的只有華陽夫人一人。可惜,公子的兄弟有二十多人,公子又排行中間,不為安國君寵信,加之遠在邯鄲為質子。因此,等秦王身死,安國君繼位,公子成為太子的可能也微乎其微!”呂不韋趁機說道。

異人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面露愁容道:“為之奈何?”如今,安國君的庶子子傒因其母妃受寵,勢力最大,自己這個發配到邯鄲為質子的怕是絕無可能染指太子之位了。

呂不韋自信滿滿地獻上了自己的計策,說道:“公子客居邯鄲。貧苦潦倒,沒有什么財帛結交賓客,討好親長。不韋雖然不富裕,但也愿意拿出千金為公子西入咸陽,游說安國君和華陽夫人,讓他們立公子為太子!”

異人深深作揖。感激道:“若是我為秦王,一定分秦土與先生!只是,現在流言四起,言我大秦背約攻趙,我若是不盡快逃離邯鄲,怕是性命不保啊!”

哪怕做不成秦國太子,異人也希望自己可以逃離邯鄲。誰知道秦國是不是真的要攻打趙國?!

呂不韋安撫道:“公子多慮了!不韋自南陽而來,韓國在武關調動頻繁,怕是要對秦國用兵。秦國又怎么可能和韓國一道對付趙國呢?!正因為要提防秦國。韓國才動用了區區五萬大軍駐軍涉邑!其目的怕是幫助齊、魏兩國攻打趙國南部!不用三五日,趙國一定會識破這個離間秦趙關系的詭計!到時公子一定會轉危為安了!”

異人心中稍安,待呂不韋將五百金拿出奉送給自己,用以做結交賓客之用,異人更加對此深信不疑。商人重利,重回報。呂不韋如果不是對此很有把握,又怎么那么輕易地拿出五百金給自己呢?!

見獲得異人的信任,呂不韋趁機說道:“趙國眼前懷疑秦國。公子備受冷落,但這未嘗不是公子的一個機會!”

“機會?”異人急促不解地問道。被許諾有機會繼承王位。異人有些興奮。異人也知道,繼承王位的第一步就是讓安國君、華陽夫人知曉自己的存在,這樣才有可能被立為太子。

呂不韋神秘地說道:“公子何不趁著趙國尚且不知道這個消息,大力造勢,面見趙王,陳說秦國對趙國的重視!”

“愿聽先生之見!”異人激動地說道。呂不韋隨即將自己的計劃詳細道來……

巴郡。閬中。

張信目瞪口呆地望著胸口插著的弩箭,用悔恨交加、不解、憤怒的眼神望了眼下令放箭的蘇方,緊握著長劍,卻無力地倒了下去。前一刻,心腹愛將秦安和十數名親衛為其擋箭身死。這一刻,張信步了他們的后塵。

蘇方舉起了握成拳頭的右手,喝止了還想繼續放箭的手下。張信及其黨羽已死,再放箭就是鞭尸了。如果不是實在走投無路,蘇方也不想背著一個謀反的惡名以下犯上。奈何韓軍的攻勢太強,張信卻要求堅守十日。蘇方不知道,等到那個時候,自己還能不能幸存下去。即使僥幸擊退韓軍,自己也會成為任人拿捏的光桿縣尉。

蘇方不愿意這樣的結局,縣令王安何嘗愿意。郡守張若克己奉公,真等他帶領大軍來援擊潰韓軍,閬中少不得一場大換血。自己眼下已經被張信召之即來揮之即去,關內王家和張家又是素來不睦,到時候怕是他可以明目張膽地尋些過錯,徹底架空自己。畢竟,縣令是由秦王親自任命的,他也只能架空自己,不敢撤職。

各懷鬼胎的閬中縣令、縣尉一拍即合,在韓軍攻城的第二日射出了降書。蒙驁起初不信,固若金湯的閬中會鬧出這樣的分崩離析?李斯探聽的秦軍內部不和也許是秦軍的假象。可降書上信誓旦旦地說次日會將張信的首級送上,并開西門迎接韓軍入城。蒙驁權且信了,不過是耽擱一個夜晚而已。秦軍若是想借此拖延,怕是要失算了。自己的撒手锏可一直沒舍得用上!

四月一號,閬中縣尉蘇方趁守將張信巡視城防之際,暴起發難,射殺張信以下二十人。隨后,閬中西門城頭掛起白旗,開門迎接韓軍入城。閬中縣令王方、縣尉蘇方各執張信、秦安首級,跪拜謝罪。

蒙驁親許王方、蘇方職位不變,爵升三級,賜千金,在其帶領下,出其不意的全殲猝不及防的兩千秦軍。是日,韓軍收閬中入囊中。

同日,蒙驁留下三千韓軍協防閬中,以虎賁營為先鋒,親領大軍主力南下,直奔江州而去。

上黨郡,涉邑。

李牧好整以暇地操練著士卒,原本有些生疏的配合變得越來越熟稔。考慮到趙國以騎射著稱,李牧身為趙人,自然清楚其中的厲害,操練的重點就是步兵如何快速結陣,應對騎兵的沖擊。三千重騎五千輕騎組成的羽林軍自然扮演進攻的一方,剩余的數萬車步兵則是輪番嘗試各種陣型,試圖應付各種復雜的場面。

在平原上,以步兵對付騎兵,先天上就處在了劣勢。想要獲得勝利,勇氣固然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紀律也不可忽視。沒有結成方陣的步兵,哪怕十倍于騎兵也會遭受一場屠殺。能各司其職,守住陣腳,步兵就立于不敗之地。若是借助厚實的大陣將騎兵困住,讓騎兵失去賴以生存的速度和機動性,步兵方有可能收獲一場大勝。

趙國目前的騎兵數量已經增長到五萬之眾,較之韓國只多不少。其中,兩萬騎兵精銳隨廉頗鎮守云中郡,一萬常駐邯鄲,剩下的兩萬則是趙國僅有的機動兵力,在齊、魏兩國大舉進犯的情況下,已經隨趙奢火速增援聊城。

韓國雖然并沒有直接出兵攻打趙國,和趙國撕破臉皮,但在涉邑屯駐大軍的行為無疑是**裸的威脅。因此,趙王一方面集合十五萬大軍,由趙奢親自帶領增援聊城,借此令齊、魏兩國無力南下;另一方面則由丞相、平原君趙勝領兵五萬,駐軍武陽,扼守邯鄲西面之屏障。

趙國之所以敢放開手腳,全在乎異人的一番言論。身為質子的異人以性命為賭注,保證秦國身為趙國的兄弟之邦,絕沒有落進下石的行為。太子丹遇刺,絕對是敵國的有意栽贓,意欲離間秦趙兩國的關系。秦國的冤屈一日不洗去,異人一日不用食。不僅如此,異人還獻出三百金,用以資助趙國擊退齊、魏兩國的聯合入侵。趙王大加感動,禮遇之。三日后,秦國派遣密使抵達邯鄲,表明愿意舉上郡之兵攻打河東,用以分散魏國的注意力。趙王始信秦國絕無參與行刺太子丹一事。對異人更加恩寵之。

平原君自領兵駐軍武安后,就派出百十名斥候日夜不斷地偵查韓軍的動向。好在韓軍除了每日的操練,再無對趙國用兵的動向。按理來說,平原君應該心滿意足。但韓軍這樣懸而未發最是折磨人心。趙國的十數萬精銳駐守邊境,輕易不敢南下。邯鄲除了留守的三萬大軍,再無一兵一卒可以調用。所以,趙國真正能戰的的僅剩下自己手中的五萬大軍,加上趙奢的十五萬大軍,總計二十萬大軍而已。

平原君心憂的是,韓軍的五萬大軍一日不動,自己的五萬大軍就一日不敢動嗎?!考慮到李牧是趙國柏仁人,平原君打算讓自己門下,李牧的老鄉前去試探一下李牧的口風。甚至有可能的話,招降李牧。平原君當然清楚其中的難度,但沒有做不到的事情只有想不到的事。假如李牧背韓,對韓國的打擊無疑是極其的巨大。韓國淪為天下的笑柄,又有何面目帶領齊國魏國壓制趙國呢?!

所以,這一日,李牧又在演練士卒的時候,突然聽到親衛稟報說,有同鄉之人拜訪!李牧一笑便知其來意,面見之。(未完待續……)

ps:朋友結婚,更新地晚了,抱歉!

如果有書友打不開,可以嘗試訪問備用域名:

閱讀提示:


上一章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