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第十五章 秦國要反擊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五章 秦國要反擊了

第十五章 秦國要反擊了


更新時間:2014年08月31日  作者:螞蚱不吃魚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螞蚱不吃魚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正文

當麃公率領的五萬大軍趕到函谷關的時候,映入眼簾的是迎風飛舞的數面“魏”字大旗,城頭上立著的不再是黑衣黑甲的秦軍,而是身著紅色服飾的魏軍!

“函谷關居然失守了?!”麃公覺得這是一個天大的玩笑,兵強馬壯的秦軍怎么會守不住天下第一險要的函谷關呢!但城頭上放出的箭矢告訴麃公,這是真的,秦國倚為固若金湯的函谷關真的失守了!

因為不清楚具體的情況,麃公不敢將大軍全部壓上。笑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函谷關是那么好打的嗎?只要魏軍有三五千人,足以讓自己這五萬大軍望而卻步!眼下,還是把這個消息第一時間告之秦王要緊。

趁著這段空閑,麃公也沒讓手下的大軍閑住,各種攻城器械在有條不紊地建造著。只要秦王一聲令下,要自己攻城,麃公也只能靠著這些器械用人命來填。無論是哪個將軍,最不愿意面對的就是攻城戰,尤其是攻打像函谷關這樣的堅城。

軍中的斥候已經被麃公派出去了大半,所為的不過是找到一條捷徑。函谷關的南面靠著秦嶺,若是可以找尋到一條山中捷徑進入函谷關,那對秦軍來說不異于久旱甘霖。

秦國,咸陽。

收到函谷關失守的消息,秦國君臣完全愣住了。秦國君臣的第一個反應是已經穩定下來的峣關防衛戰變得毫無意義,秦國的東大門完全敞開了。只要六國愿意,他們可以源源不斷地從函谷關進入關中。進逼咸陽。秦國這是要亡國的節奏嗎?

丞相魏冉一把扯過報信的使者,聲色俱厲地問道:“這件事有多少人知道?”

使者嚇得有些驚慌失措,面對秦國君臣兇狠的眼神,戰戰兢兢地回道:“回丞相,麃將軍知道茲事體大,已經嚴密封鎖了消息,卑職來咸陽時沒有向任何人提起過此事。”

魏冉這才松開了手,向秦王說道:“王上!雖然麃公已經很是小心謹慎。但大軍出發不過四天,就派使者八百里回咸陽報信,明眼人不難推斷出前方戰事有變。臣建議,放出風聲,就說大軍前進的路上遭遇山洪,道路不通,以此隔絕函谷與咸陽的聯系。”

秦王這個時候也從震驚中回過神來。麃公大軍的行進速度已經夠快了,但還是沒快過魏軍的反應。這一次,魏國上下的果斷勇武幫了他們。按照推測,魏軍至少提前了三天出發。就這三天,改寫了函谷關的歷史。

這都怪自己!秦王萬萬沒想到,魏國居然敢打函谷關的主意。而且竟然成功了!韓、魏兩國抱在一起的時候,秦王以為兩國不過是想保住河東、三川兩郡,奢望再大一些的話,全殲桓齮的三萬大軍。至于函谷關,那是誰也不曾去想的。

“就依丞相所說的做!”生性果決的秦王恢復了梟雄的本色!函谷關失守的消息絕不能泄漏出去。不然,秦國軍心一定會不可逆轉的動搖。雖然這個消息瞞不了多久。但能瞞多久是多久!隱瞞的這段時間,應該足夠秦國體面地結束這場戰爭。

虎目環視群臣,秦王面色沉穩地說道:“如今函谷關失守,不排除六國大軍由函谷關進攻我關中的可能!如何應對六國的威脅,眾愛卿各抒己見!”

侍御史立即奏道:“王上!函谷關乃我大秦東方屏障,臣雖然不清楚魏軍是如何拿下的,但想必也是傷亡慘重。如今麃公五萬大軍屯駐在函谷關附近,只要王上一聲令下,三軍莫不效命。以我大秦軍隊的戰力,當可奪回函谷關,以血前恥!”

“王侍御史所言甚是,魏軍立足未穩,此乃我大秦的唯一機會。待魏軍熟悉情況,我大秦若是想重奪函谷關,所付出的代價定然不菲。臣附議!”御史中丞對自己副手的建議很是推崇。

“臣等附議!”又有幾名大臣出列。

秦王沉吟不語,能夠擊敗李瑤手下的一萬五千大軍,再全殲五千函谷關守軍,想必是韓軍和大梁來援的五萬魏軍合力的結果。即使魏軍損失了三萬多的兵力,也會剩下一萬多人。這一萬人哪怕都是豬,秦軍想要拿下函谷關的話,付出的代價將是極大。

“要不要講和呢?”秦王心里很是猶豫。

二十九年前,齊國的匡章帶領齊、韓、魏三國聯軍攻秦,前后歷時三年,終于進入函谷。(注:函谷東西長數百里,函谷關就在函谷當中。戰國策記載匡章帶領三國聯軍入函谷,但未提及是否拿下函谷關。考慮到秦國只是歸還了三個小城,筆者還是認為秦國被三國的堅韌打怕了,畢竟就算拿下了函谷關,狹長的函谷足以保證秦國可以層層阻擊聯軍。聯想到這個時候趙國和其他國家的小動作,大有可為啊!)自己不得不割讓三個城邑換來和平,但現在看來,這樣的代價是值得的。

秦國這些年損傷太大了,這一次又要付出數萬人生命的代價才能奪回函谷關,在秦王看來,代價太大,于國不利。

魏冉很快就看出秦王的異常,如果秦王真的愿意以武力解決的話,肯定早就首肯這個建議了。秦王遲遲不贊同不反對,多半是有其他的想法。

如今白起大軍還在和廉頗軍團對峙,峣關方面可以借著地利慢慢磨掉韓、魏、楚三國聯軍的耐性。秦國完全可以主動放棄函谷關,借助兩百多里的函谷層層阻擊魏軍。不過,依照魏冉對魏王的了解,魏王應該不會讓大軍冒險出函谷關。至于趙國或者其他國家會不會借道函谷關兵指函谷,如果這次秦軍將廉頗大軍重創了,誰還敢冒這個風險呢!

想到這一點。魏冉出聲了。“王上!臣以為函谷關地勢險要,魏軍剛剛得勝。士氣高昂。我軍雖然有全勝的把握,但沒有一個月,不付出數萬將士的傷亡,恐難成事。倒不如以退為進,嚴守函谷,迫使魏軍不敢出關與我軍決戰!”

聽到這里,群臣開始議論紛紛。他們毫不懷疑魏冉對秦國的忠心,但丞相怎么可以不顧秦國的榮耀。讓魏軍得逞呢!魏軍每多占領函谷關一天,秦國的恥辱就多上一分。

魏冉毫不理會群臣交頭接耳的否定,繼續說道:“函谷關就在那里,我們大秦只要想拿,隨時都可以!眼下的重中之重乃是消滅洛水河畔的燕、趙、齊三國聯軍,乃是擊潰停留在峣關城下的韓、魏、楚三國聯軍!只要我們能做到這些,魏國得到了函谷關又能如何!”

“函谷關就在那里。我們大秦隨時可以奪回!”這樣霸氣的言論讓大殿內的每個人聽了熱血沸騰。是啊!魏軍是奪下了函谷關,但秦國的末日遠沒有到。魏國君臣的保守策略,注定了他們小富即安,恐怕他們會覺得自己以后高枕無憂,不用擔心河東了吧!可惜他們忘了,即使不走函谷關。秦軍也可以走風陵渡,攻打河東!

秦王終于點了點頭,開口道:“函谷畢竟太過狹長,擺不開多少大軍!既然丞相如此建言,那肯定是有什么良策。不妨告之寡人!”

魏冉回稟道:“王上!寧秦縣所轄函谷地段最寬處有兩百余步,可建一關。以為關中屏障。大軍由此攻函谷關,較之咸陽出發事半功倍。”

對于魏冉的這個提議,秦王很是贊成。這樣一來,哪怕六國發了瘋一般進攻關中,秦國也可以游刃有余地應對。而且,較之函谷關,新的關隘更靠近咸陽,補給方便。

“如此甚好!此處可有河水經過?”秦王問道。

魏冉知道秦王有意在此屯駐大軍,大軍每日用水極多,當然是靠近河流畢竟方便。

“潼河經由此處。”

“既然如此,那就在此建立新關,名曰潼關吧!”秦王斬釘截鐵地說道。

決定了興建潼關來應對函谷關方向可能的威脅之后,秦王繼續說道:“武安君和燕、趙、齊大軍交手已經一月有余,在目前函谷關失守的情況下,我大秦已經陷入被動。廉頗大軍若是知曉了,一定萌生退意。畢竟他們有了一個更好的突破口。所以,無論如何,我大秦這一次都不能輕易放走十多萬燕、趙、齊大軍。”

“王上圣明!”群臣恭維道。

在這樣的基礎下,割地求和所要付出的代價之大,遠遠不是上次三座城邑可以解決的。秦國想要化解這個危局,只能是將燕、趙、齊三國聯軍狠狠摁在洛水河畔,讓列國投鼠忌器。當然,最好是全殲廉頗大軍,讓列國聞風喪膽。魏國恐懼之下,說不定會主動送還函谷關。

“看來,王上是想趁著函谷關失守的消息沒有傳揚開來,打廉頗軍團一個措手不及。依照王上的性子,只怕峣關方面,也會投入很大的兵力吧!”魏冉暗暗想道。

果真如魏冉所想的,秦王沉吟不過片刻,便運籌帷幄堅定地說道:“郎中令何在?”

“臣在!”

“草擬一道詔書,著令麃公留一萬大軍監視函谷關動向,其余大軍前往藍田,經由子午棧道往漢中旬陽。第二道詔令,著令漢中郡郡尉任宇領兵三萬,前往旬陽接應。以麃公為主將,任宇為副將,合兵七萬,攻打南陽,斷韓、魏、楚大軍歸路!”

“第三道詔令,著令武安君白起不計傷亡代價,務必在半個月內擊潰燕趙齊大軍。寡人要將函谷關失守的不利影響減小到最低,明白嗎?”

“臣等遵旨!”郎中令和群臣跪拜道。

任宇乃是上任漢中郡守任鄙的長子,少習兵書,力大無窮,在漢中郡威望極高。而麃公手下皆是秦軍精銳,兩個精誠合作的話,不愁南陽不下!

朝會結束后,三撥使者八百里加急前往東、南、北三個方向傳達秦王的旨意。同時,市井之中開始傳言前往河東經略的麃公大軍被山洪所困。攻打河東郡的計劃只能拖延下去。

魏國,大梁。

接到函谷關易手的消息。魏王高興地眉飛色舞。前些年魏國是搶下了河東郡不假,但總是戰戰兢兢擔心秦國的報復。這下好了,函谷關在魏國手里,魏王再也不同擔心秦國時不時出來虐打自己了。

雖然郎中令衛慶帶領的五萬魏軍僅剩下兩萬五千人,但也消滅了一萬五千秦軍不是(函谷關的五千加上李瑤手下的萬余名秦軍)!所以算起來,魏國是占了一個大便宜!魏王很是知足。

魏王一開心,后宮也跟著熱鬧。所有的妃嬪都得到了賞賜,前段時間因焦慮前方戰事而無心臨幸妃子的魏王。也開始重新提槍大殺四方!

原本因為信陵君的崇高威望而心生忌憚的魏王,再也不嫉妒自己的這個丞相。自己收復了河東郡,奪回了函谷關,武功直追魏文侯的節奏,大梁的百姓皆是對自己歌功頌德,自己還擔心什么!

如果不是自己英明神武地同意上大夫段干崇的建議,魏國還活在秦國的陰影之下呢!哪里像現在這么風光!等這個消息傳遍了天下。趙國也好,韓國也罷,統統要對自己刮目相看!說不定以后還要求自己帶他們入關中欺負秦國呢!

上大夫段干崇,不,錯了,是亞卿段干崇的日子很是舒適。隨著他的奇謀。魏國得償所愿地拿下函谷關。今天的朝會上,魏王宣布提升自己為亞卿。散朝后百官的恭維讓段干崇飄飄欲仙。早知道老子有今日,當時芒卯兵敗落難的時候,你們就不該落井下石地嘲諷自己!

這次也多虧了韓國,沒有韓軍牽制住秦軍這么長時間。沒有韓軍在身后給魏軍掠陣。衛慶怕是不敢全力以赴地攻打函谷關吧!畢竟,還有八千秦軍在河東郡流竄呢!指不定他們什么時候再從崤山里鉆出來。甚至來一場突襲。

函谷關到手后,魏王倒也遵守承諾。畢竟,韓國的宜陽重鎮緊靠著函谷關,以后秦軍若是攻打函谷關甚急的時候,指不定還要向韓國求援。若是等韓王然的使者到大梁來催要,魏王的面子上總歸有些擱置不住。所以,魏王索性主動派出了使者前往新鄭,交出堰城、召陵、隱陽三個城邑的戶籍民冊和山川、輿圖。魏國的領土也由此正式收縮到安陵。

對魏國來說,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清剿還在河東郡、崤山之間流竄的那支秦軍。魏國付出的代價已經夠多了,再不計投入地在峣關流血,哪怕魏王自己愿意,魏國的百姓也不愿意。所以,在五月十二日的時候,魏王悄悄派出了使者從大梁出發,前去晉鄙的大營。

“明著撤軍會得罪趙國,但我不出力地攻打峣關總可以吧!”這就是魏王的心思。

同一日,齊王派出的使者抵達了大梁。這個時候,整個大梁的百姓都知道了魏軍勝利的消息。魏王令人隱瞞了具體的傷亡情況,畢竟,若是讓百姓知道魏軍前后在河東郡損失了六萬大軍,消滅的秦軍不到四萬的話,這喜事說不好就會變成悲事。

齊國這次派出的使者是中大夫貂勃,他也是有名的“主戰派”。說是主戰派,貂勃內心是不希望齊國卷入任何戰事的。奈何韓、趙、魏、燕四國已經牢牢綁在一起,齊國不得不站隊做出抉擇!雖然私下偷偷和秦國交涉,秦國也同意了伐楚大計,但趙國的強勢讓齊國的潛在盟友魏國退縮了,為了不暴露自己,齊國只能“壯士斷腕”了佯攻秦國,冒著秦國信以為真的風險。

可惜的是,齊國好像不怎么走運。先是和燕國分在一起行動,再就是大軍被困,身為齊國肱骨之臣的頂梁柱田單被困在洛水之畔。貂勃比誰都清楚田單對齊國的重要性,因此強烈建議齊王派兵去援救。

但齊王剛開始一點也不緊張,只到數日前才開始關心田單的存亡。這是一個風險和機遇并存的機會,田單若是死了,齊國再無一個可以鉗制自己的人,自己那個時候才是高高在上的一國之君。但齊國和秦國的仇就算是結下了。齊王以后只能是依附趙國或者魏國,沒有第三種選擇!好在,齊王終于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所以趕緊派貂勃來大梁,商討借道過境的事情。

一進入大梁城,貂勃就敏銳地觀察到異常之處。街道上的百姓不時地談論著“函谷關”、“秦國”、“大勝”這樣的字眼,他們臉上洋溢著難以掩飾的喜色。貂勃心里納悶至極,當即喊停了馬車,下到了街道。

“這位老伯,敢問你們在談論什么?”貂勃行了一禮,問道。

老漢看了看貂勃的衣著和他身邊華麗的馬車,有些誠惶誠恐地說道:“先生一定是外地人吧!函谷關被我們魏國攻下來了!我們這么高興,就是因為覺得這大大漲了我們魏國的威風!”

“什么?!函谷關被魏國拿下了?!”貂勃被這個消息震住了。這怎么可能?!就依照函谷關的城防,沒有幾十萬大軍圍攻一年半載是不可能攻下的。魏國早就不復吳起所練武卒的悍勇。如果不是看到整個大梁百姓都欣喜若狂,貂勃一定認為是自己在做夢!

“敢問老伯,這是什么時候的事?”貂勃急忙問道。

“前天拿下的函谷關,昨日就傳來消息。”老漢笑吟吟地說道。(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閱讀。)

閱讀提示:


上一章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