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第十三章 陰險的計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三章 陰險的計劃

第十三章 陰險的計劃


更新時間:2014年08月29日  作者:螞蚱不吃魚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螞蚱不吃魚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


目錄:

作者:

網站:

齊國,臨淄。

臨淄最近的氣氛有些緊張,大街小巷上的行人三句話不離發生在千里外的戰事。所有的齊國人都知道,他們的丞相、安平君已經被秦軍圍困一月有余了。消息靈通的人士甚至知道,齊軍打到現在只剩下兩萬大軍,雖然談不上彈盡糧絕,但總歸是在刀尖上跳舞,稍有不慎就是全軍覆滅的下場。

對于趙國遲遲不派大軍支援,齊國心里是有怨氣的。畢竟,洛水的對岸就是河西郡,只要趙國肯下力氣,一條臨時浮橋足以保全燕趙齊聯軍的周全。甚至,趙國若是能派出十萬大軍,聯軍現在的窘境可以瞬間反轉過來。但趙國到現在為止,依舊像個過客一般,坐視廉頗主力被圍困于洛水之畔。

燕國的態度也有些模棱兩可,跟齊國一樣,燕國也派出了三萬大軍,戰到現在這種程度,燕國也該肉痛了。但偏偏燕國很是沉穩,他們唯一的動作就是派遣使者周旋于韓、魏、楚三國之間。

齊王有些后悔了。當初,齊王之所以派遣田單為主將,討伐秦國,一方面是想支開田單,便于自己安插親信,掌握朝廷;另一方面,則是想向燕國甚至趙國宣示齊國的存在。畢竟,齊國現在可以震懾諸侯的名將也就田單一人而已了。但隨著田單的被圍,齊王開始擔心齊國若是失去了田單會如何。

誠實地說,齊王對于這個功高震主的田單沒有一點好印象,哪怕是他舉兵打敗了燕國大軍,哪怕他表現得極其恭敬忠心,齊王依舊不喜。原因很簡單,沒人愿意生活中別人的陰影下,何況是一國之君。

田單在齊國國內的巨大聲望,尤其是在軍隊的巨大影響力,完全不是齊王可以靠著國君的無上權威可以壓制住的。對于自己無法掌控的。每一個當權者都是懷著深深的忌憚,齊王也是如此。

齊王當然不知道,后世有一個黃袍加身的典故。他只知道,當一個人的背后聚集了一大批既得利益者。哪怕一個再如何忠心的臣子,也會對自己的王位生出極大的野望。更何況,他也是王族,即使是遠得不能再遠的遠支。

但若是不用田單的話,誰又能鎮住齊國有些離心離德的軍中將領和那些隨波逐流的官吏!來自民間的怨聲就足夠淹死高高在上的齊王。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也不難理解齊王的痛苦矛盾之情。面對著一個不放心使用卻又不得不用的重臣,齊王痛并煎熬著。

“若是現在田單突然戰死,國內好不容易聚攏起來的士氣怕是又要散了吧!”齊王頭疼地想到。

大殿內群臣的爭吵聲將齊王拉回了現實,面對田單被圍困的事實。齊國分為兩派,各不相讓。

一派以為有廉頗大軍擋在前面,洛水的對岸又是河西郡,齊國的大軍后路其實不需擔心。莫說現在糧草充足,就算不足。有河西郡的補給,燕趙齊的大軍絕對不會因斷糧而自亂陣腳。他們甚至影射趙軍都不著急,齊國也完全沒必要慌張。能夠牽制住白起的二十萬大軍,齊國其實是賺了的。

另一派則是認為當立即游說趙國增援。現在,河西郡的趙兵和上郡的秦軍時有交鋒,秦軍更是大膽地派出斥候襲擊趙軍的糧倉、田地,聯軍的退路其實沒那么安全。尤其是領兵的是白起。他的手下更有近二十萬精兵,聯軍完全不能分心渡河撤退。至于補給糧草,靠著河西郡為數不多的船只,怎么趕得上大軍的消耗!田單乃齊國的功臣,若是由于趙軍的失誤,身死國外的話。齊國少不得一番動蕩,甚至會引起燕、趙、楚生出覬覦之心。

這兩派,單單從他們所持的觀點,就可以知道他們所支持的人物。一派緊張田單的生死,一派不關心田單的死活。在齊王沒有明確表態的情況下。他們自以為齊王支持他們的觀點,因此這些日子的爭辯越來越大聲,越來越放肆。

“夠了!”齊王突然吼道。

群臣一愣,隨即才意識到,身前這個看似沒有什么主張的男人才是齊國的主人。哪怕他的性子里刻著軟弱、好大喜功、膽小的字眼,他依舊是齊國無可辯駁的主宰。

“王上贖罪!”齊王的親信第一批跪下請罪,其余的大臣很快也意識到需要表明自己的態度,也是紛紛跪倒,俯首請罪道:“王上贖罪!”

齊王望著這些平日里高高在上、趾高氣揚的大臣像狗一樣趴在自己的腳下,心里面終于找回了平衡。

用停頓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后,齊王緩緩說道:“趙國那邊肯定有他們的打算,但這個險他們可以冒,寡人這邊不可以!丞相乃國之柱石,不容有失!郎中令,你去準備五萬大軍,待寡人的使者和魏國交涉好,先去河西郡的蒲阪關待命吧!隨時準備過河支援丞相!”

一名沉穩的官員抬起頭,恭敬地應道:“喏!”

田單的幾名心腹迅速權衡了下,蒲阪關乃是溝通河東和河西郡的要塞,距離洛水對岸的田單大軍不過百里之遙,急行軍一日可至。齊王的這個態度明顯有利于田單,可行!

“王上英明!”還在跪著的齊國大臣們齊聲說道。

對齊王的親信而言,齊王這是以退為進,出兵五萬既可以鍛煉軍隊,又能釋放出一種齊王看重田單的信號。以后田單若是戰死,齊王大可推脫河西郡的趙軍阻撓。一旦燕趙齊三軍崩潰,田單生死,全在齊王一念之間!

望著拂袖而去的齊王,宦者令尖尖的嗓音在大殿內響起,“退朝!”

回到后宮的齊王面色依舊不虞,這怎么會逃出君王后的法眼。君王后乃太史敫之女,五國伐齊的時候,田法章蒙難流落在太史敫家里做傭人。君王后發現田法章談吐不凡,于是果斷押寶,與其私通。后田法章被立為齊王,直接立君王后為王后。但因兩人的私通,沒有經過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太史敫深以為恥。斷絕了和她的關系。

對于這個自己蒙難時患難與共的妻子,齊王表現得很是尊重,君王后也很是賢德,唯一不好的就是對權力的**比較大。但這不可否認她仍是一個好妻子。

“王上!又在為安平君的事情煩心了?”君王后一邊替齊王按摩著肩膀,一邊柔聲說道。

“是啊!一天到晚全是壞消息,寡人煩都要煩死了!”齊王抱怨道。

君王后笑而不語,齊王自顧自地說道:“王后,寡人剛剛派出使者前去大梁,爭取他們允許寡人的五萬大軍駐守在河東和河西郡交界的地方。安平君乃國之重臣,不容閃失!”

君王后手上的動作一停,有些認真地說道:“也好!防患于未然!若是趙國這次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我們齊國總不能跟著陪葬吧!”

“唉!是啊!峣關遲遲沒有攻下!白起的大軍絲毫沒有撤軍的動向!為了判定秦軍主力沒使什么陰謀詭計,隔幾天大軍就要和秦軍來一場戰斗!想想就累!”齊王嘆道。

“呵呵。王上你就是不知足!如果我們齊國和楚國的角色顛倒一下,王上怕是更加心疼吧!”

齊王一愣,不由一笑。聽說峣關那邊楚軍傷亡了快兩萬人了。真不知道景陽發什么糊涂,居然跟著韓國、魏國胡鬧。自己損失萬余大軍都心疼地要命,楚王那個小氣的家伙。聽到這個消息還不氣死啊!

眼見齊王臉上的著惱之色一掃而去,君王后一邊繼續揉捏著齊王的肩膀,一邊屏退了身邊的侍從,說道:“王上應該知道,現在魏軍、韓軍和秦軍在河東打得不可開交!在這樣的情況下,魏王會答應我們大軍駐守在邊境要塞嗎!要知道,這可是五萬大軍!”

齊王想了想。有些疑惑地問道:“怎么,你擔心魏王不同意?眼下我們山東六國畢竟暫時聯盟在一起!我們大軍又不是覬覦河東或者河西郡,魏王總不會這么小氣吧!”

“臣妾只是覺得,在韓、魏、秦大動干戈的情況下,我們齊國最好嚴守中立,不要讓他們誤解!王上。你應該懂臣妾的意思吧!”君王后突然說出了這么一句不相干的話。

齊王心里反復念叨著韓、魏、秦三國,終于意識到君王后想要說什么,臉色也是頗為凝重地說道:“寡人這就通知郎中令,五萬大軍縮減到三萬!”

五月十日,魏國。曲沃。

李瑤的大軍敗了,在短短的半個時辰內。魏軍出現得太過突然,當李瑤意識到自己的后路被包抄的時候,死神已經按下了李瑤大軍覆滅的倒計時。五萬魏軍匯合兩萬五千韓軍,形成了河東郡一股最大的勢力。當這股勢力向只有一萬五千人的李瑤軍團碾壓過去的時候,一切已經沒有了懸念。

不能說李瑤不小心,他早就意識到大梁方向可能會來的魏軍。因此,李瑤將軍中的斥候盡可能撒到了東面,打探那個方向的消息。李瑤之所以冒險沒有退回到函谷關,一方面是基于對秦軍武力的信任,一方面是期望桓齮可以帶領手下突圍。畢竟,若是桓齮成功突圍到了河水南岸,自己沒能及時接應的話,自己就會成為最大的罪人!這樣的恥辱是自己不能接受的。

仿佛是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測般,韓軍在后續幾日的對峙里,陸陸續續放還了五百多秦軍(完好無損的),以此來表明他們的目的就是阻止秦軍援救桓齮軍團。李瑤也因此深信,大梁的援軍肯定會第一時間選擇桓齮軍團為目標,再不即,自己也可以趁著夜色的掩護退回函谷關!

在曲沃附近守候了五日,李瑤堅守桓齮軍團的信念動搖了。魏軍這個時候的援軍很有可能已經到達洛陽附近了,再等下去,李瑤軍團就不能及時退走了。李瑤決定不再等了,現在最大的可能是桓齮軍團沒能突圍或者沒有向南突圍,自己的等候已經沒有意義。

可就在李瑤決定退兵的當夜,五萬魏軍切斷了李瑤軍團的退路。一番混戰,沒有一名秦軍逃回去報信,那些李瑤以為逃走的,沒走出十里就被埋伏好的魏軍包了餃子。李瑤軍團,全軍覆滅。

來不及停歇,魏軍就在韓軍的鼓勵下兵發函谷關。因為暴鳶很清楚。秦軍的五萬援軍已經距離函谷關不過兩三日的路程,魏軍的速度若是不能快一些,函谷關就完全沒有指望拿下了。

之所以說是韓軍鼓勵,是因為當初韓、魏約定的。韓軍負責切斷秦軍歸路,魏軍偷襲函谷關。現在韓軍的任務完成了大半,剩下的是配合魏軍偷襲函谷關。魏軍肯定不放心韓國攻打函谷關,不然,這么一座天下要塞握在韓國手里,魏國就真的睡不著覺了。因此,攻打函谷關的主力只能是也必須是魏軍了。

當衛慶從暴鳶口里得知秦軍的援軍已經在半路上,第一個反應是覺得自己上了當。但暴鳶一臉誠懇地表示,他自己也是剛剛得知這個消息,自己也不好質疑對方。況且。魏王在自己臨行前反復叮囑,這次的第一目標是拿下函谷關,函谷關若是到手,哪怕有部分秦軍余孽在河東活動也是癬疥之疾,不足為慮。衛慶從魏王的眼里看到了極度的渴望。哪怕是用人命來填,魏王也愿意換來一個函谷關。

對衛慶來說,唯一的一個好消息是秦國在函谷關的駐軍其實沒有一萬,只有五千余人。但對于一座東西長近二十里,關前僅允許一車通行的要塞來說,五千人和一萬人看上去沒有多大的分別!如果真說分別的話,那也只能是用多少人命來填。

強攻函谷關?衛慶遠遠望了眼在晨曦中越發清晰的關城。第一時間打消了這個念頭!如果沒日沒夜強攻的話,也許要拼光自己的五萬大軍才有希望!但自己要是全軍戰死的話,韓國豈不是成了撿便宜的!

可若是不強攻的話,該從哪里進去呢?!函谷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河水,除了關前狹窄的通道,絕無第二條路可走!自己要在短短的兩三天的時間拿下函谷關,接下來扛下秦軍主力的反撲,一時之間。衛慶很是不知所措。

暴鳶這個時候古道熱腸地站了出來,溫馨提示道:“衛將軍何不在李瑤身上做些文章?”

衛慶一愣,李瑤明明已經戰死了,哪里有文章可做,他當即求教道:“敢問太尉計將安出?”

暴鳶點了點頭,沉聲說道:“本太尉聽說,如今鎮守函谷關的乃是李瑤的手下,李瑤兵敗身死的消息還沒有傳遞出去,這里面就有文章可做!”

“暴太尉的意思是說……”衛慶驚喜地說道。

暴鳶點了點頭,說道:“貴軍完全可以派數千人穿上秦軍的衣甲,打上他們的旗號,再派上相差無幾的人數追擊,邊打邊退,退到函谷關門口,只要守軍一松懈,將關門打開,函谷關還不是你的掌控之中嘛。”

“秦軍應該不會那么傻吧!萬一識破了怎么辦?畢竟,我們魏軍可不會咸陽口音!這個計劃有些冒險!”衛慶還是不大放心地說道。

暴鳶諄諄善誘道:“沒有冒險就沒有收獲!想在這么短的時間拿下函谷關,不兵出奇招怎么行!將軍如此瞻前顧后,不如趁早死了對函谷關的妄想之心。依我看,不如直接退軍吧!”

衛慶哪里舍得這樣的友軍退走,秦國的五萬大軍已經在半路上,到時候肯定會把河東攪得天翻地覆,依靠自己的兵力,完全不是秦軍的對手!想要擋住秦軍的話,沒有韓軍的幫忙是萬萬不可。

“太尉切勿生氣!我這也是擔心白白損失兵力嘛!若是可以拿下函谷關,別說數千的兵力,就算一萬兩萬的損失,我魏國也是愿意付出的。”衛慶信誓旦旦地保證道。

暴鳶的臉色稍微緩和了下,嘆了口氣,說道:“那也罷!臨行前吾王囑咐我盡可能幫助你們!那我就說一下具體的計劃,衛將軍若是覺得可行,那就冒險一試,若是不行的話,那還是猛攻兩日吧!兩日后,無論如何只能退守曲沃了!”

“好!好!暴太尉請說!”衛慶慌不迭地說道。

“能夠被李瑤委以重任,帶領五千大軍鎮守函谷關的,一定是李瑤的心腹,李瑤對其也一定有提拔知遇之恩!若是李瑤生死不知,在關城下被敵軍圍攻,而敵軍的數量還沒那么多,這個人很有可能會帶兵將李瑤救回去!至于將軍擔心秦軍識破,完全沒必要。只要兩軍是你死我活的浴血廝殺,前去報信的士卒滿臉血跡,聲音嘶啞,誰能聽出來呢!”

“一個人再鐵石心腸,面對自己的恩人,也不會無限冷血下去!讓函谷關的秦軍看到救人的風險,也看到救人的巨大機會,機會遠大于風險的情況下,秦軍會怎么選擇,衛將軍應該很清楚!”

如果沒有戰爭,各國安心開墾荒地的話,戰國養活不了一億人口嗎?



上一章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