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第一百七十八章 幸福的煩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七十八章 幸福的煩惱

第一百七十八章 幸福的煩惱


更新時間:2014年08月11日  作者:螞蚱不吃魚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螞蚱不吃魚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 
››


目錄:

作者:

網站:

前面重復內容的章節都修改好了,已經訂閱的可以免費看。每章五千字就賺四五塊錢的兼職寫手表示,沒有全勤真的沒啥動力寫下去。這一周公司白天開會,晚上應酬。為了趕稿子都是兩點睡覺,哎!下周依然忙。。。。

秦國,咸陽。

十月份的時候,白日變得越來越短。今年秦國的收成很是不錯,風調雨順,沒有戰事的影響,農人們辛勤的勞作換來了一個大豐收。仔細算來,如果不是去年旱災的影響,秦國這兩年的收成應該足以讓國庫充盈。

自從前年開始,秦國就沒有動過一兵一卒。即使武安君白起率軍修繕了長城,也沒有一點大的戰事發生。去年發生在齊、楚、燕三國間的對峙和混戰,并沒有影響到秦國絲毫。晨鐘暮鼓,秦人們有些享受現在的日子。

最大的威脅趙國一直按兵不動,韓國也是格外地安靜,秦人不想打破這種平靜,也就有意識地忽略了秦國在雁門郡的退讓和武關在敵手的現實。

不過,黎民百姓不知道的是,秦國的上層卻是蠢蠢欲動。本來,按照既定的計劃,齊國擾襲楚國是第一步,魏國適時地介入制造摩擦是第二部,秦國出奇兵進犯郢是第三部。哪想到,燕國莫名其妙地插入進來,打破了原定的節奏。

迫不得已,齊國改變了策略,轉而步步蠶食楚國。這讓秦國很是郁悶,無形中對黎民百姓而言卻是一件好事。

咸陽宮里,秦國君臣上下斷定了燕國并不是識破了自己一方的策略,而是下意識的打壓齊國。俗話說得好,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站在燕國的角度,楚國強大了對燕國不一定有好處。但楚國衰弱了,燕國一定會跟著倒霉。因為這會給齊國擴張、增強實力的機會。

趙國的態度無疑透露了這一點,有傳言稱,上卿藺相如建議冷眼旁觀燕、齊兩國的對峙。畢竟燕國越是弱小。若是只能依賴趙國。齊國若是也弱小了,要么成為趙國的附庸,要么就是被吞并。秦王不知道,趙國在得知齊、燕兩國的對峙只是虛驚一場的時候。會不會有些失落!

雖然秦國的庶民們希望沒有戰事,但來自上層的勛貴們則是在請戰一事上躍躍欲試。尤其是不知道秦國和齊國已經秘密達成共識的大臣,在看到楚國深陷泥潭不能自拔的時候,往往建議秦王向南經略楚國。只不過,這樣的想法被秦王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低調,秦國現在所做的一切都要低調。

韓王然也是深諳此道,埋頭謀發展。齊、楚、燕三國愛再怎么折騰就折騰吧!哪怕是趙國、魏國加入其中,亂局不過是更大些罷了。秦國越是安靜沒有動靜,韓王然心里越是冷靜。趙國不甘寂寞地忙著開疆擴土,但卻沒有看到其中的風險。急功近利的方法要不得。

就像當今秦王秦昭王,原本的歷史上各國的國力遠居于秦國之下,秦國若是有一個明確的思路,完全有希望一統天下。但事實上,他卻急功近利。到最后拿到了一些蠅頭小利,卻沒有滅掉任何一個國家。

趙國,邯鄲。

齊國最近的風頭很大,攪得中原不寧。無論是突襲楚國還是針鋒相對地和燕軍對峙,這都不符合齊國以往的作風。不過這也給了趙國一個口實,處于大義,趙王決定出兵教訓下齊國。

對于出兵。趙國群臣是分為兩個陣營的。保守派以為寒冬將至,補給不利;主戰派以為兵貴神速,有意識的控制住戰爭的規模,讓齊國收斂些就好。

所以,在齊國罷戰后的一個月,趙國的大軍迅速集結起來。開赴趙、齊邊界,領軍者乃是名聲不顯的國尉趙奢。齊國對此的反應謹慎了許多。一方面,齊王派出田單為將,出兵五萬死守河水(即黃河)防線,另一方面。齊王派使臣前去邯鄲問詰。

不過五日的功夫,齊國的使者就抵達邯鄲。使者正是在齊國稱得上是位高權重的上大夫貂勃。

貂勃深知,每拖延一日的時間,齊國就多一份危險。最糟糕的是,齊國完全不知道,自己沒有得罪趙國,趙國興師動眾地犯邊,是抽了什么瘋。對齊國來說,這完全就是一場無妄之災。幾個月前竊取楚國兩個縣邑的喜悅瞬間被沖沒了。

就國力而言,趙國甩出齊國好幾條街。短短的十幾年,齊國號令天下的霸主身份,和秦國并稱東西二帝的光輝歲月依舊丟得完全不見蹤影。貂勃最需要知道的,就是趙國為什么要給自己施加壓力,自己才好在面見趙王的時候,對癥下藥。

貂勃找到了最簡單的一個辦法,那就是找宦者令繆賢。如果是找上卿藺相如的話,自己很有可能吃一個軟釘子。至于平原君趙勝和信平君廉頗那里,指望更小些。繆賢則不同,身為宦官頭目,他一定清楚其中的緣由。更關鍵的是,因為藺相如的關系,他也成了趙王的心腹。請他為齊國說話的話,很有希望有用。

唯一遺憾的是,繆賢因為久居宮中伺候趙王,實際上外出的時間不多。不過,這也難不倒貂勃,十金的厚利砸下去,身在宮中的繆賢終于同意出來和自己見面。

邯鄲的某處酒樓里,貂勃語氣甚是恭維得說道:“大人日夜操勞,實乃為宮中之人的楷模!勃身為外臣,也很是欽佩。來,我敬你一杯!”

繆賢臉上浮起了一抹笑意,回道:“上大夫你可真愛說笑。你等臣子,有安邦定國之才,行的是為國為民的大好事。老奴只會伺候人,只會伺候王上,和你們比,差得遠啊!”

貂勃搖了搖頭,笑著反駁道:“藺上卿可就是從你的府邸走出來的。我等即使是千里馬,也需要你這樣的伯樂才行。哈哈!”

繆賢跟著一陣大笑,將藺相如舉薦給趙王,是自己一輩子最大的驕傲。誰也沒想到,當初還是自己一個小小門客的人居然會身居高位。成為客卿。對于貂勃的恭維,繆賢欣然接受了。

一聽說是齊國的使者上大夫貂勃來找自己,繆賢一下子就猜到對方的來意。如今國尉趙奢和田單大軍隔河相望。雖然雙方沒有任何沖突,但誰也指不定趙軍何時撤走。趙軍的到來。可比燕軍帶來的大多了。對方一定是問詢事件的起因。

說起起因,宦者令繆賢還真是知道。但卻并不意味著繆賢自己一定要告訴對方。只要對方夠聰明,他應該懂得自己的意思。

說了一番家常話后,貂勃的神色變得很是鄭重,他言道:“大人,勃不遠千里而來,所為何事,大人可清楚?”

繆賢故作不知的搖了搖頭。

“貴國的趙奢帶領三萬大軍駐扎在河水北岸,引得齊國人心惶惶。大人這件事莫說不知道。”

繆賢居然嘆了口氣,有些沉重地說道:“這件事老奴還真是知道。”說完不再言語。

貂勃氣的牙癢癢。對方把話說了一半,突然不說了,這算怎么個意思!遞上了白璧十雙黃金百兩后,繆賢這才神色滿意地點了點頭,言道:“上大夫何須如此破費!”

貂勃心里暗暗鄙視對方。嘴上卻很是謙恭,笑呵呵的勸道:“些許心意!勃來時,王上反復交代,齊國一直對趙國尊敬有加,從沒有冒犯過。這次劍拔弩張的局勢,一定是有所誤會!若是有些許芥蒂,還請大人在趙王面前多多美言幾句!”

收了厚禮。繆賢言語間很是客氣了。他笑吟吟地擺了擺手,回道:“前些日子,燕國大軍也是屯扎在河水北岸,貴國也曾派大軍對峙,可有此事?”

貂勃心下一凜,回道:“卻有此事!”難道說是燕國迫不得已之下退兵。讓燕國失了面子。趙國這個當老大的看不下去,要為自己的盟友出頭?貂勃心里暗暗思索道。這不應該啊!當初趙國可是一點動靜都沒有!何況,當初是燕國率先要挑起爭端的。

“那齊王難道不知道,當今的燕國王后乃是我王的女兒嗎?”繆賢佯裝生氣道。

齊王當然知道燕國和趙國是盟國外的另一種關系,但貂勃卻覺得趙國有些小題大做了。沒有足夠的利益。誰會為他國出頭。況且,這次趙國出兵根本沒有帶燕國來。按照正常的邏輯,燕國掉了面子就要在齊國身上找回來。現在燕國不參加,何來的找面子說法。

不過,這些話貂勃不好放在明面上,他只好裝起了糊涂,問道:“可是,上次燕國根本沒有遭到我齊國的攻擊啊!我們也不過是剛好在河水沿岸挖設溝渠而已!兩國沒有任何沖突爆發。”

繆賢心里冷笑道,“當然沒有沖突爆發!不然你還能這么理直氣壯地站在我的面前?!所謂的失了面子都是借口罷了。一切都是利益在作祟!”

不過,表面上繆賢還是裝起了驚訝,“那這次貴國也是去河水邊挖溝渠嗎?”言下之意諷刺齊國每次不甘落后,針鋒相對。

貂勃暗罵一句,“你都要打到我的家門口了,還不允許我齊國自衛嗎?你將大軍擺在邊境,只要不糊涂的都知道虎視眈眈,來者不善!還真當我齊國傻啊!”

但面子上貂勃笑意更濃,解釋道:“貴國的大軍實在太多了,我怕貴國若是狩獵的話會把獵物趕到河對岸,因此幫襯一二。反正大軍大都是附近的,對周圍的地勢很是熟悉。”

繆賢“哦”了一句,不再是玩世不恭的表情,反而屏退了下人,神秘兮兮地說道:“剛才都是些玩笑話,上大夫切莫怪罪!”

貂勃呵呵一笑,心里面早就罵開了,卻擺出一副我早就知道的表情,言道:“勃也是貧民出身,自是開得起玩笑。剛才勃也是說些玩笑。現在,大人可以說正事了吧?”

這禮也送了,繆賢無論怎么說,都改解決一下自己的疑惑。

“上大夫,你覺得天下最不安分的是哪個國家?”繆賢莫名其妙地說了這么一句話。

貂勃有些不明其意,難道是趙國在暗示自己齊國這段時間不夠安分?

繆賢卻是自問自答道:“是秦國!秦國有包舉宇內,一統天下之心。前些年,仗著自己的國力,一直東征西討。南征北戰,攪得天下不安。我趙國、燕國、韓國、魏國結盟在一起,就是想要遏制住秦國的發展。上大夫,你說。我們這樣做是對呢還是不對呢?”

貂勃哪里敢說對與錯,自己的態度代表了齊國的態度,在這種大事上無法輕易表態。因此,他也只能支支吾吾道:“秦國確實狼子野心!”

繆賢點了點頭,言道:“身為虎狼之國的秦國沒有信義,上大夫可曾記得,僅僅因為秦王長子遇刺身亡,秦國就殺害了楚國陽文君在咸陽的質子,更是因此毀掉了和楚國的結盟,火燒夷陵。楚國怕是不再相信秦國了。我國大王心憂天下萬民,想要聯合諸國合力討伐齊國。”

頓了頓,繆賢饒有興趣地看向貂勃,繼續說道:“可是貴國一直沒有表明態度,我們可不希望。在伐秦進行到最關鍵的時候,貴國憑空殺出來,在我們的后方搗亂。所以,這次的事情上大夫你應該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貂勃點了點頭,按照繆賢的說法,趙國這次的舉動應該是“逼宮”了。如果他們真的已經商量好討伐秦國,那么一直沒有表態的齊國就成了潛在的威脅。誰也不清楚。秦國會不會趁機拉攏齊國,讓齊國在后方搗亂。

貂勃自是不會把齊國已經和秦國達成協議的事情泄露出來,他只是臉色有些凝重地說道:“燕國伐齊后,我齊國國力弱小不堪。如果勞師遠征的話,怕是不堪重負。與其給聯軍添亂,不如.......”貂勃沒有把話繼續說下去。繆賢卻是知道了他的意思。

“難道貴國不怕我們生疑?一旦有了疑心,以后的合作可就難了。”繆賢說的意有所指。

貂勃何嘗不明白這個道理。但是伐秦對齊國來說,沒有一點好處。齊國不同意的話,有可能遭到其余國家的圍攻。真是難辦至極!除非暴露出秦國來,兩國攜手共抗韓、趙、楚、燕四國。甚至加上一個魏國。

就在貂勃的權衡該如何解釋的時候,繆賢卻是徑自開口了,“這么說來,貴國是要打算嚴守中立了?既不參與伐秦,又不幫助秦國?”

貂勃突然意識到,這應該是趙國的一次試探。畢竟,魏國應該沒有那么快背叛齊國。聯合起來伐秦一事,多半是趙國的主張。連番大戰后,各國都在休養生息。像韓國、魏國這樣的國家,很難會全心全意地配合趙國。這就是齊國可以利用的機會。

想通了這個道理,貂勃的態度也堅定起來。他言辭懇切地說道:“楚國乃是我齊國的生死大敵,按照道理來說,我齊國當與楚國不死不休,除非楚國向我齊國道歉!不過,正如趙王所想的,秦國欲要稱霸天下之心久矣,如果是為了伐秦大業,我齊國愿意放棄干戈化為玉帛,前提是楚國也要伐秦,并且負責我齊國大軍的補給。否則,我齊國情愿不動刀兵,坐看你們揚威于咸陽!”

繆賢滿意地點了點頭,這倒是意外收獲。眼下只是上大夫貂勃一人的說辭,如果齊王真的也是這么同意,自己倒是立了一個大功。剛才自己所說的,都是經過趙王批準的。不然,就算對方送給自己再重的厚禮,自己也會堅決地拒絕掉。

在探出了趙國的真實目的后,貂勃一方面命人緊急趕赴臨淄,另一方面則是求見了丞相、平原君趙勝,上卿、藺相如,信平君、將軍廉頗,希望他們游說趙王,不要引發雙方的沖突。

對齊國來說,真的有六國伐秦一事的話,也不過是走一個過場而已。在利益面前,絕對不會有兩年前那種齊心協議的場面出現。如何光明正大地削弱對方,增強自己,這是各國在做決定時候的唯一也是第一出發點。指望著別人大公無私、浴血犧牲,自己坐撈成果,結果就是大家都碌碌無為。貂勃相信,聰明如韓王然,貪利如魏王者都不會上趙王的這個當。

貂勃的果決倒是讓趙國很是吃驚,繆賢只知道趙王想要逼迫齊國表態,卻不知道趙王實際上想讓齊國保持中立,趙國也好師出有名時不時敲打下齊國。不過,趙王也是見招拆招,既然齊國同意加入進來,那到時自己以盟主的名義,坑齊國一把,也未嘗不好。

趙王疑惑的是,齊國明知道這是一個坑,怎么還敢義無反顧地跳進來。莫非齊國君臣是懼怕聯盟的威名嗎?看起來是的,有韓國、魏國、燕國的幫襯,趙國的心里的自我感覺真的很好!

既然齊國已經屈服了,那趙國的戰略就多了一個選擇挾持齊國合力伐秦。不過,這樣的話,自己當初逼迫楚國合力攻打齊國的計劃就要擱淺了。楚國會不會生出一些反對的情緒,趙國上下需要好好拿捏一下。第一時間,趙王命令八百里加急告知前線的趙奢暫停行動,放棄既有的攻城計劃。而齊國臨淄,這個時候也是糾結萬分。



上一章  |  戰國風云之韓國再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