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族學
這時候的書院不會教學子怎么經商,可外頭各行各業都會收學徒,好把本事傳下去。他最開始,也是給人當的學徒。只是收學徒也不是隨便什么人都收的,有講究。除非自家人,壓箱底的本事都不會教。
李廣財明白了商錦秀的意思,他就是有些顧慮。一是擔心商錦秀這么多元化教學會惹人非議,不被人接受,二是擔心那些人過河拆橋。他倒是不怕有什么損失,就擔心商錦秀傷心。
在李廣財眼里,商錦秀還是個小孩子,是需要被細心呵護,捧在手心里寵愛的。小小的年紀,何必費心這些事兒呢?他想著想著,就忍不住埋怨起女婿商士功來,琢磨著這個鬼主意是不是商士功想出來的,只是沒臉提,所以才哄騙了商錦秀過來。
可這么一想他又覺得不對,商士功會想到辦族學培養心腹,可開設多元化課程,教學子經商,他那個古板的性格絕對做不出回來!
他沒猜錯,商士功確實做不出來。他雖然也意識到了經濟的重要性,可他畢竟是念著圣賢書長大的,哪里會想到教學子這些?
正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書人,可是很高傲的!
不過商士功雖然沒想到,商錦秀跟他解釋了之后,他卻也意識到了這些內容的重要性。六藝要教,其他的一些只是也應該選擇性學習。
李廣財因為有了疑心,就故意試探著問商錦秀:“秀兒,你為什么想讓我去當夫子啊?你真覺得有人愿意跟我學?”
商錦秀重重地點了點頭,她可是都打算好了,李廣財要真去學,那到時候她也要去聽聽課。雖然她前世學的工商管理,也看了不少書,可畢竟時代不一樣,不同的時代不同的背景自然有不同的規則。更何況。李廣財能從一個小小學徒攢下偌大家業,必然是有大本事的。
她認真地說道:“外公,我覺得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才能,并不是寫文章考科舉才是唯一的出路。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有的人寫不出好文章,未必就不能在別的方面有獨到的天賦。我這么做,就是希望能挖掘出他們的天賦,幫助他們一展所長,不必一輩子渾渾噩噩地綁死在考科舉這顆歪脖子樹上。”
李廣財聞言就沉默了,他的心狠狠地顫了顫,原本心中的一小塊陰霾,突然就消失了。當年他和商有德是一對好兄弟,兩個人一起念書。可惜商有德很聰明,念書厲害,一篇文章看過就能背下來。他卻笨得很,總是不開竅。
那時候家里其實很窮,爹娘咬著牙送他進了書院。實在太過勉強。他看自己實在不是那塊料,就離開了書院,去給人當了學徒。
為了這件事,他爹狠狠地揍了他,差點把他給打死。他也知道他爹苦了一輩子,就指望著他能有出息。后來他雖然日子越過越好,周圍卻也時常有人說閑話。覺得他退學太可惜,太不懂事,還是商有德有出息。
聽了太多這樣的話,他心里自然就有了心魔。他努力學東西,想要證明自己,后來終于給他攢下了一份大家業。讓家人都過上了好日子。
反倒是學習很好的商有德,日子過得很不順心。他把商有德當兄弟,實在看不過去,也就一直幫襯著。
可是在心里,他始終還是覺得自己不如商有德。很是羨慕商有德的才學。后來將李淑華嫁給商士功,除了跟商有德的情誼外,還有個原因就是他看中商士功的才學。
這么多年,他心里一直有著這么一塊陰霾,覺得就算自己賺了大筆銀子,依舊比那些讀書人矮了一頭。如今聽了商錦秀的話,他心里突然就豁然開朗了。
商錦秀說得沒錯,每個人都有自己獨有的天賦,他寫不出錦繡文章又怎么了?在經商上不也闖出了一條路嗎?何必妄自菲薄?
因為商錦秀的這番話,李廣財再沒有拒絕,直接同意了商錦秀的提議。不僅如此,他還打算把家里的孩子也都送進去。這些孩子平時除了跟夫子學文章,也會聽他和兒子們講一些經商的事。如今,倒是可以讓他們進商家的族學,多學點東西。
宅子還在裝修,商士功卻已經把消息放了出去,一邊尋找合適的夫子,一邊招生。因為只是族學,對外招生并不會太多,否則也太打眼了。商錦安是肯定要進去的,消息傳開后,商士勛就特意來找了商士功,說是要把商錦天和商錦瑜也送來。他們都是商家的孩子,商士功自然不能不答應。
此外,除了李家的孩子要來之外,李家的姻親也有意把孩子送來。接著是商士功的下屬們,也都跟商士功提出要送孩子進來。剩下的,是外面的百姓了。
商士功畢竟是青州知府,又受了皇帝賞識,就算先前不爽他等著看他笑話的,此時也都識時務了。他們正愁沒機會巴結,商士功就給了他們這么一個絕妙的機會!
當然,這些人的心思也并不老實。巴結是一方面,若是從孩子口中套出了商士功的罪行,那么他們也不介意利用一番。
除了這些別有用心的,也有些窮苦的百姓,想把孩子送進來。他們苦了一輩子,都指望自己的孩子能念書,免得將來走他們的老路。只是這些人實在太窮,根本湊不齊書院的學費。
商家的族學不一樣,入學第一年學費全免,第二年只要通過考核就能繼續念書,這可是從來沒有過的好事!
于是很多人都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準備先把孩子送進去,就算通不過考核,至少能讀一年,可以認識不少字了。再說,為人父母的,哪里會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好?通不過考核?
有著這樣想法的人特別多,結果商家特意搭設的對外招生處簡直人滿為患。好在設了特別的招生考核,否則這么多人,沒入選的心里肯定不痛快。
因為要施行多元化教學,考核也就分了不同的類別。報名的人很多,名額卻只有一百個,結果要考核結束才會公布,也算是減少了一部分壓力。
考核的類別多,內容又細致,時間便拖得長了。正好宅子還沒裝修好,時間非常充裕。七日過后,報名和考核結束,結果便公布了出來。
招生處外頭貼了告示,告示上公布了名額。除此以外,有專人叫名,叫到名字的,上前領取錄取憑證。憑證是一塊燙花的竹片,上面寫著學生的名字。
入選的人自然激動不已,落選的則十分落寞。
為此,商錦秀又特別加設了一門對外公開課。這門課每七天一次,沒入選的到時候可以去聽課。課程內容很簡單,只教最簡單的識字和算數。這樣的課程,入選的根本不用參加,也就是說完全是針對沒入選的人。
教學的地方商錦秀也選好了,是一處視野開闊的涼亭。到時候聽課的人圍著涼亭席地而坐,容納一千個人都不成問題。
為了開設族學,商錦秀特別找人制作出了粉筆和黑板。粉筆有白紅兩個色,黑板則有大大小小不同的規格。
放在教室里的黑板是最大的,長兩米高一米。放在涼亭里的是中型的,長一米,寬零點六米。最小號的黑板差不多a4紙的大小,對外公開課的時候,來聽課的人每個都會領取一塊小黑板,外加一根粉筆,便于他們上課的時候可以用來練習。
商錦秀又在族學里特別開設了一個地方,低價售賣筆墨紙硯。筆墨紙硯自然有不同的品級,只有來聽課的人,或是族學里的學子有資格買,根本不對外銷售。
商錦秀不靠著這個賺錢,價格自然特別低,完全是成本價,這也算是給學子的一個特別優惠。每次的對外公開課結束,都會進行一場小考,選出成績最好的四個人。頭名可以獲得一套筆墨紙硯,第二名只有筆墨紙,沒有硯臺,第三名則只有筆墨,沒有紙和硯臺,第四名就只有筆了。
若是第二次小考再次取得好成績,就可以選擇性地要求獎品,當然,獎品只能在筆墨紙硯里面選。
這些獎品雖然是最低等的品質,但也比外面最差的要好了很多。價格雖然低,對于那些窮人卻依然是個負擔。商錦秀雖然有能力每個人都送一套,但她并不愿意當冤大頭,花銀子養出一堆只懂得索取的極品。
就連那些小黑板和粉筆,每次公開課結束都會收回,直到下次公開課再繼續發放。至于聽了課回去的孩子怎么復習,那就不再商錦秀的考慮范圍之內了。
有心思想好好學的,自然能想出辦法,剩下不愿意學好的,她又何必去在意?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她又不欠這些人。
公開課的消息傳開,原本還落落寡歡的人臉上頓時有了笑容,都摩拳擦掌,期待著公開課的到來。
時間就在準備中悄然流逝,轉眼,就到了開學的時候。
下一章繼續拉時間進度,秀兒快快長大吧這一章是之前說好的補更,雖然已經過了12點,但咱總算是補上了,嗚嗚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