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質春蘭第一百一十四章 投資渠道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蕙心>> 蕙質春蘭 >>蕙質春蘭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一十四章 投資渠道

第一百一十四章 投資渠道


更新時間:2015年05月10日  作者:蕙心  分類: 古代言情 | 種田經商 | 蕙心 | 蕙質春蘭 
114小說旗


陳文蕙發現了這個狀況之后,考慮了很久,最后,召集起來手下的各個高級官員,還有萬淑慧一起討論這個問題。

陳文蕙把情況說了一下之后說:“你們對于這個問題有什么看法?”

萬淑慧說:“別說他們不知道該往哪里投資,我也不知道啊。一想著我的錢都在那里閑著,我就心里發慌啊。”

這話說的大家都沒有了拘謹,哈哈大笑起來。她一帶頭,桂玉霞也說:“可不是嗎?我們家也有這樣的情況。我家已經有了城外的莊園,城里也有了鋪子,之前從專利處買專利花的錢都還上了,現在又賺的錢都在哪里閑著。對了,三個衛城我們也都買了莊子,也都買了鋪面,還往哪里投資呢?”

萬淑慧說:“你不要緊,你再多生幾個孩子,將來多置辦幾份產業,一分就完了。“

說的大家又笑了起來。

陳文蕙說:“這也是個法子。不過,對于大多數百姓來說,買土地,買鋪面都是唯一的選擇。可是,我們城里現在有錢的人多起來了。有在本城發達起來的。有大楚過來的富商。這些人要是都去買鋪子,買土地,勢必會造成我們土地集中,還有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城里的房子,鋪子越來越貴,租金越來越貴,很不利于我們的發展。所以,我們要引導大家不能再這樣無休止的買下去了。我們南洋的城市為什么對于大楚的百姓來說是個好選擇,因為我的地便宜啊。要是我們的地不便宜了,甚至比大楚還貴,那我們怎么吸引人呢?我們的城市也就沒有了活力,也沒有了潛力。甚至破敗的可能性都有。”

這么一說,大家都重視起來了。誰也不希望這個城市破敗下來,都希望自己親手打造的這個城市越來越好。

陳文蕙說:“我覺得要從幾方面入手。一個,我們要出臺政策,不許有超過兩千畝的大莊園存在。土地集中,會引發很多問題。每戶擁有土地最多不能超過兩千畝。山林土地不在這個范圍。我們慶春城能有多少土地,大家手里都是土地。那普通百姓怎么辦?”

這話一說。在場的人都沉默了。他們家里都有大莊園,很多都超過了兩千畝。這么一來,豈不是大家的土地都要賣?這可是他們不能接受的。

陳文蕙繼續說:“每戶擁有的店鋪數目。也不能超過十個。多余的都要賣掉。我希望從我們城主府的官員開始做起。希望你們回去之后,主動的把你們的莊園,店鋪都給處理掉。相信這樣會使得房價回落一點。”

大家更是沒有說話。

陳文蕙繼續說:“除了這些,我還準備給大家的閑散資金找個投資渠道。”

這下子大家都來勁了。目光炯炯的看著陳文蕙。

陳文蕙說:“我準備向朝廷再要一些人過來。看朝廷的邸報上說,今年又有幾個地方發生了水災。災民大概在五六十萬人。我打算用這些災民再建設幾個城市,就在爪哇島。那里離我們的香料群島很近,這樣能守望互助。”

萬淑慧皺起來眉頭說:“我們現在已經在建設棉蘭老島的朱雀城和香料群島的城市,資金稍微有些緊張。要是建設爪哇島上的城市,人倒是不成問題,可以用災民。可是這錢怎么辦呢?”

陳文蕙微笑著說:“這個就是我給大家找的投資渠道。當年,上海城建城。只有少數幾家大勢力能投資入股。其中有馬家,麗川公主,太子殿下,陳族。我的股份是太子殿下讓給我的一成。我家的一成是陳族讓給的一成。其實不說大家也都知道,馬家并沒有什么實際的股份,那都是皇上的。后來上海城建成之后,每年的收益巨大,我們幾家都收益很多。雖然皇上后來收回去了我們的小股份,現在上海城都是皇家的股份了。可是我們也已經賺的盆滿缽滿。你們估計都很羨慕吧?”

萬淑慧說:“能不羨慕嗎?我以前可是上海城的財政官,上海城每年賺多少錢,給你們分紅多少,我能不知道嗎?羨慕有什么用呢?那是我們能染指的嗎?不對,城主,你說這個是什么意思?難道是?”

陳文蕙微笑的點點頭說:“萬副城主真是絕頂聰明啊。這么快就猜到了。我的新城建設,就是讓所有的人都能入股。錢多的入大股份,錢少的入小股份。”

萬淑慧震驚之后是狂喜,這可是一本萬利的好投資啊。

陳文蕙說:“我打算每個城市花費一千萬兩白銀建設,想來也夠了。上海城才花費了兩千萬兩,我們的城市又不打算像上海城一樣巨大,想來一千萬兩是夠了。這一千萬兩就從民間集資。我要發行一千萬股的債券,三年期。三年后,看看新城能盈利多少,給債券分紅。以后每年分紅,按照股份配發,分紅五年之后,也就是總共八年,債券收回。投資結束。你們要是想投資,還可以繼續投資新城。反正這個世界大的很,總能有地方給我們投資建城。”

這下子大家都不淡定了。雖然不是像上海城那樣的永久收益,可是三年的期限,最起碼收回成本是沒有問題的,剩下的五年可以坐收紅利還是很誘人的。這個可真是一本萬利的投資啊,還沒有什么風險。也不用操心。投資田地,還要自己耕種,雇人耕種,管理,或者是請作坊管理。可是這都是靠天吃飯,哪一天碰上天災*,就是顆粒無收。投資商鋪也有風險,要是租戶出了問題,也是麻煩。

這么算下來還是投資新城最是省事,收益搞不好比投資田地和投資商鋪要好上好幾倍呢。

這么一想,大家覺得把自己手里的多余土地和商鋪都賣出去也能接受了,換成銀錢,投資進新城里面,不用操心就等著收紅利,多么好。

陳文蕙看大家的抵觸情緒不濃烈了。接著說:“我還有第三件事情要宣布。當初為了建城,為了賺錢養活建城的費用,我們城主府開了很多的工坊。這些工坊現在都很賺錢。當然了,我們城主府也因此養活了巨量的工匠們,每個月的工錢都是個巨大的數字。隨著這些工匠的技術熟練,我們付出的越來越多,當然了,我們收獲的也越來越多。可是這樣很不利于工坊的發展。現在我們手里不缺錢了,慶春城也基本上都建設成了,我就想著,把這些工坊都拍賣出去,工匠們都解除合同。工匠們可以自己買下工坊,也可以自由之后,自己開辦工坊,工匠師傅可以自由的收徒弟,徒弟們將來學成之后,可以跟著師傅干,也可以自己開辦工坊。”

這可是個大事情,在座的所有人又不淡定了。

陳文蕙倒是處之泰然,任由下面的人交頭接耳的議論。從國營轉向私營,這是必然之路。

萬淑慧考慮了很久說:“這倒是一步好棋。我贊同。我們現在的工匠數量太多了,可能超過兩萬人了。我們的工坊已經越來越不好管理了。良莠不齊,偷工減料的有,磨時間的也有。反正每個月的月錢是固定的,自然是做的多不如做的少。還有一些私下里接活計的。干脆我們把這些工匠放自由了,工坊拍賣了,那些大工匠們手里有錢,就買下工坊,雇傭工匠們,那些技術好的,干活老實的生活一樣不受影響,一樣是有工錢拿,只是老板換了而已。那些渾水摸魚的,也不能摸下去了,正好給我們城主府省了很多的事情。”

陳安是管理工匠的人,這個時候也說了:“我們作為官員,能不能買下工坊?”

陳安是瓷器匠人,確切的說是瓷器大師。他本來就是瓷器制作行業的翹楚,說是大楚第一都有可能。他自然是想買下瓷器工坊了。其實,陳文蕙手下的瓷器工坊有好幾家,賣給陳安一家也是正常。

陳文蕙笑了說:“當然可以。我知道,你和桂玉霞雖然干著衙門的事情,同時也在管理著自己的領域。陳安一直都管理著瓷器作坊。桂玉霞一直管理著繡坊。現在,你們可以繼續做官,同時買下一個瓷器作坊,一個繡坊。或者是辭去官職,專心經營你們的作坊。有你們這樣大楚最好的大師經營,一定出的產品越來越好。”

桂玉霞很是心動。

陳安也坐立不安,恨不得立刻回家和家里人商議一下。

陳文蕙說:“不過,我先說好,我的工坊都是很賺錢的。大楚的客戶很多,你們要是想買,可是要準備很多錢才行。我也不是現在賣,我要三個月以后賣。這樣你們能有足夠的時間考慮,同時可以有足夠的時間處理你們的土地,鋪面,回籠資金,這樣如果到時候錢還不湊手,我可以讓南洋銀行給你們貸款。”

萬淑慧一聽就十分高興,生意來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  蕙質春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