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北漢燕王第四百六十一章 雙雄歸附(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北漢燕王 >>三國之北漢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六十一章 雙雄歸附(二)

第四百六十一章 雙雄歸附(二)


更新時間:2014年09月21日  作者:大琨翼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大琨翼 | 三國之北漢燕王 


水陸并進,敖烈和孫策帶著各自的部下,經過十數日的奔波,來到了江東的政治、軍事中心——建業。

和敖烈到達襄陽時一樣,江東的文武百官們擺出了最高規格的禮儀來迎接敖烈。不管在內心中是愿意歸順北漢的,還是不愿意歸順北漢的,至少在接待的禮儀上而言,他們都對敖烈顯示出了足夠的尊敬之意。畢竟,如果沒有當初敖烈的借兵,是不會有江東如今這番局面的。

站在近百位文武官員首列的,自然是代替孫策留守江東的孫權了,現在的孫權已經快二十歲了,比之前些年更顯得穩重、老練了很多,江東地區內政上的絕大部分事宜和協調江東各個大家族之間的平衡,孫策早已是放心的交給了孫權,由孫權來全權處理。可以說,孫權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可以稱作是江東的半個主人,擅長帶兵打仗且性格剛烈的孫策主外,擅長處理內政,性格沉穩的孫權主內,兄弟二人形成了完美的互補,一外一內之間,將江東打理的井井有條。這兄弟二人聯手,共同構筑起了一道銅墻鐵壁,將整個江東很好的保護了起來,久而久之,他們便被江東子弟冠以“江東雙雄”的稱號。

一個軍事集團內存在兩位主宰,除了孫策和孫權之間一脈相承的血緣關系外,江東地區特有的人文氣息,也是促成這個局面的重要原因。在江東,世家林立,而世家的標志性特征之一,就是人丁興旺,家族中往往在各個領域都有杰出的代表人物,以血親為集體。才能組成一個龐大的世家。為了迎合江東的地域特色,孫氏兄弟便形成了分政而治的管理模式。當然了,一應國家大事,最后拿主意的還是孫策。畢竟他才是江東真正的領袖。

向前踏出一步。孫權向著敖烈的方向納頭便拜:“弟子權,拜見師尊。”站在孫權身后的一眾文武官員們自然不敢怠慢。一邊拱手施禮,一邊齊聲說道:“臣等拜見攝政王。攝政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和在襄陽時,對周瑜的態度完全不同,敖烈沒有翻身下馬。而是筆直的坐在馬背上,沉聲說道:“諸位平身吧。”語氣中,透著不可侵犯的威嚴,神圣不容抗拒之意,若有若無的通過話語傳遞到了每一名江東文武大臣的心中。

敖烈之所以會用這樣上位者對下位者的語氣說話,是有原因的。在江東,大部分人都愿意歸順北漢。但還是有極少數人出于保護家族的目的,而暫時處于觀望的態度,敖烈采用這樣的語氣,是為了能對江東的眾人起到震懾的作用。讓觀望的人群感受到敖烈收復江東的決心,不配合那就等于是向北漢宣戰!同時,敖烈也不能確定那些愿意歸順的人,究竟是懷著幾分真誠的,必要的敲打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在江東眾人投效之初樹立自己的威嚴,遠比以懷柔的手段收復江東,卻在日后讓江東出現變亂要強得多。

人的名,樹的影。敖烈小霸王的威名早已是名揚天下,就連被江東子弟推崇備至的孫策,都被敖烈一招擊敗,從而心甘情愿的拜敖烈為師,那么可想而知敖烈的本事肯定是遠在孫策之上的。江東的建立,和孫策的武勇、韜略分不開關系,沒有孫策就不會有江東今日的局面。作為弟子的孫策都已經如此厲害了,那么作為師尊的敖烈,其本領已經遠遠超出了江東眾人的想象。在敖烈如此威嚴的口吻之下,除了孫策、孫權兄弟之外,江東其余人等,莫不噤若寒蟬,整個迎接的隊列中,立刻變得鴉雀無聲,沒有人再敢發出絲毫的聲音來,只是默默地遵照敖烈的命令,緩緩地直起了身體,然后肅立在孫權的身后。

見到自己一句話便震懾住了江東眾人,敖烈緩緩地繼續說道:“孤今日前來,無他,只是想問諸位一句,可愿回到大漢的懷抱,真心歸附于孤嗎?如有不愿者,請站立到孤的右手邊,只要說出足夠能說服孤的理由,孤便絕不會故意刁難。但若是沒有站到孤右手邊,在表面上重歸大漢,可私下卻做出陽奉陰違之事者,一旦查出,必將嚴懲不貸!孤給諸位三十息的時間考慮,現在開始計時!”

本來,像這樣的國家大事,是要放在朝堂之上商議的,而且還要做好充分地保密工作,在事情沒有塵埃落定之前,一般來說是不會被公諸于眾的。可是現在敖烈卻一反常態,不但在大庭廣眾之下說了出來,而且還給江東的眾人限定了時間,沒有留給江東眾人任何回轉的余地,言語如刀鋒般直來直往,在給與了他們巨大的心里壓迫感的同時,也將自己內心中對收回江東的決心凸顯無遺。

沉默,沉默,還是沉默。江東眾人站在原地陷入了短暫卻又像永恒一樣的沉默中,直到二十息的時間過去了,還是沒有任何一個人,跨出自己的腳步。每一個人的心中,都在快速的天人交戰著。開始的時候,很多人都以為敖烈只是要在形式上收回江東,而江東的實際權力,還是會操控在孫策、孫權兄弟手中,可是現在從敖烈強硬的語氣來判斷,顯然不是那么一回事,敖烈這是要真的收回江東,將江東重新劃歸到大漢,或者說是劃歸到北漢的統治之下了。

盡管敖烈的強硬,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料,但卻并沒有引起江東眾人心中的不滿。不管怎么說,是敖烈在江東內憂外患之際,伸出援手挽救了江東;更是敖烈在擊敗袁術之后,力薦代表著江東集團利益的孫策坐上了揚州牧的位置,成為了江東的最高統治者;還是敖烈幫助江東擊破了荊州軍,讓江東軍的聲望達到了頂峰。敖烈可以說是江東軍事集團的半個締造者,現在,他要收回江東,于情于理,于公于私,誰也說不出什么來。

只是,對江東眾人而言,他們在江東崛起的過程中,也是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的,現在敖烈如此強硬的要收回江東,他們雖然找不到辯駁的理由,但心中終歸還是有一絲不甘的,仿佛他們辛苦獲得的勝利果實,最后卻被敖烈輕易地摘走了一般。不過誰的心中都清楚,江東是絕不可能站到北漢的對立面的,首先孫策、孫權兄弟這兩位江東的最高統治者,就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其次,以江東軍目前的實力,遠遠不是強大的北漢的對手,即便是聯合盤踞中原的曹操,勝算也并不顯著;再者,如果江東真的反對北漢的話,那就等于是忘恩負義了,恐怕整個江東上上下下都會成為天下人口誅筆伐的對象了。

在趙云數到第二十五息的時候,孫策第一個邁出了腳步,從中間的隊列中堅定地站到了敖烈的左手邊,表示愿意真心的歸附于北漢,歸附于敖烈。在孫策之后,孫權也動了,他和孫策的步調一致,同樣站到了敖烈的左手邊位置上。

隨著孫策、孫權兄弟的移動,在江東眾人中,幾乎是所有的武將都同時邁動腳步,向著左側橫跨而出,站到了孫策兄弟的身后。對于這些率直的武將來說,他們沒有太多的顧忌,也不需要考慮家族的利益,他們的心中只秉承著武人特有的理念:追隨強者,去獲得一場又一場的勝利。

“二十六……”趙云的計數距離結束越來越接近的時候,江東剩余的文官人群中,老臣張昭第一個站了出來,走到了敖烈的左手邊站定。張昭可謂是三朝元老了,在孫堅還活著的時候,他就已經在江東出仕了,他在江東文官的體系中,一直起著風向標的作用,他的每一個決定,都對江東的文官們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張昭之所以會站出來,是因為他心里清楚的很,這個天下,遲早是要被北漢一統的,與其等北漢在敖烈的統治下,將中原的曹操消滅之后在歸順北漢,還不如趁早歸順的好,這樣的話,還能在以后對曹操的討伐中立下一些功勛,既能保住自己家族的利益,還能博得一份名留青史的美譽。

和張昭同出一個家族的張纮,顯然和張昭的想法是一致的,幾乎是在張昭剛剛邁出腳步的時候,他的腳步也動了,緊隨張昭身后,一起站到了敖烈的左側,

張昭和張纮是兄弟,他們被江東人稱為“江東二張”,同時他們也是輔助孫權處理內政的左膀右臂。他們二人的態度一明朗,立刻帶動了大部分文官做出了抉擇。數十名文官停止了內心中的天人交戰,打消了一切的疑慮,跟著江東二張的腳步,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在他們看來,江東二張是江東大家族的代表性家族之一,就連他們都已經愿意歸順北漢了,那么自己這些人也就不必再多做考量了。

當趙云數到三十的時候,江東眾人已經清楚地分出了派系,十成中有八成的人,都站到了敖烈的左手邊;還有一成的人站在原地沒有動,既沒有向左跨出腳步,也沒有走向反對歸順北漢的右側;剩余的一成左右的官員,則是站到了敖烈右手邊,用行動來顯示著他們內心不愿歸順北漢的心思。

緊張時放松自己,煩惱時安慰自己,開心時別忘了祝福自己!

無彈窗,我們的地址

重要聲明:小說""所有

閱讀更多小說最新章

節請返回,支持請到各大書店或網店購買閱讀。


上一章  |  三國之北漢燕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