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北漢燕王第四百三十三章 鷹視狼顧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北漢燕王 >>三國之北漢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三十三章 鷹視狼顧

第四百三十三章 鷹視狼顧


更新時間:2014年08月31日  作者:大琨翼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大琨翼 | 三國之北漢燕王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大琨翼)


在敖烈為收服關羽而欣喜的時候,曹操也在開懷大笑著。請百度搜眼;快,即可找到本書最新最全的章節

距離漢軍大營數十里之外,三十萬曹軍駐扎的大營中,孫公父女顯得格外扎眼。他們在和敖烈道別后,掉頭向鄴城的方向行進,卻不料被曹操派出的探子看到了孫玉親吻敖烈面頰的一幕,誤以為孫玉是敖烈的女人,潛伏到漢軍遠去之后,曹軍探子便追了上去,將孫公父女擒了回來,跟隨在孫公身邊的十幾名仆從,都已經被曹軍的探子斬殺了。

曹操看著孫公父女大笑的原因,是因為他剛才用老道的經驗,輕易便從孫玉的口中套出了她和敖烈的關系,曹操知道敖烈不是一個好色的人,否則以其攝政王之尊,絕不會只有三位妻子,也就是說,敖烈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能被他所接納的女子,便一定是他的女人,雖然現在孫玉目前并沒有和敖烈的關系更進一步,但也只是早晚的事,手里有了這么一個有分量的砝碼,曹操怎么能不大喜過望呢,只是曹操暫時還不打算把這個砝碼用出來,曹操雖然是一代梟雄,但是他卻有著自己的尊嚴,以女人相要挾的手段,不到萬不得已,他是不會使用的,除非當情況真的十分危急,曹操無力扭轉的時候,他才會用孫玉的性命來要挾敖烈退避三舍,眼下,還遠沒到那個時候。

大笑之后,曹操收住了笑意,伸手向孫玉父女一指,對曹仁說道:“帶下去,派專人看守,走脫一人,誅連一營!”一營在漢代基本維持在兩千人左右,可見曹操對孫玉的重視了。

聽到曹操的話之后,早就知道自己已經羊入虎口的孫公破口罵道:“曹賊!莫要以為我父女歸順北漢沒幾年,就長不出北漢的骨頭!商賈之家。也并非全是銅臭之流,今日你要殺便殺,老夫若是開口求饒,便枉稱漢民!倒是你,你這個逆賊,他日,你絕不會有好下場的!”孫玉緊緊地抓著孫公的手臂,一言未,那雙靈動的眼眸中,除了驚恐之外。還有一份令人意外的堅定之色,雖然和敖烈相處的時間只有兩日,可在彼此之間的感覺,似乎已經相識了很久一樣,因此,孫玉已經做好了為敖烈赴死的準備,在第一次見到敖烈的那一刻,她便已經做好了這樣的準備,并且百死不悔。

面對孫公的大罵。曹操絲毫不以為意,轉頭對身邊的眾人說道:“大家都說說吧,現在敖烈已經回來了,還帶回來了數萬精銳。我們該怎么辦?”

夏侯惇上前一步,大聲說道:“敖烈有什么好怕的!當初他獨自一人馬踏連營,斬殺我軍數十位大將,這份恥辱至今未報。某請命為大軍先鋒,將新仇舊恨一并算清!”

司馬懿立刻反駁道:“不妥!敖烈勇武過人,機智群。手下文臣、武將都是一時之俊杰,強攻絕不可取!以某之見,次戰之能智取,不可力敵。”

夏侯淵站到兄長夏侯惇的身邊,反問向司馬懿:“仲達,你說該如何才能智取?先前我軍與漢軍對峙二十余日,都未能將徐晃引誘出來,難道你以為敖烈還不如徐晃嗎?”

司馬懿的眼中忽然隱晦的射出兩道精光,隨即便消失不見了,抬起頭來有條不紊的說道:“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先前徐晃所部兵力與我軍相當,又占有地利,自然是要穩扎穩打的了,這樣的戰術也符合徐晃的性格。但是既然現在敖烈來了,以敖烈的性格,防守絕不是他的本意,懿對敖烈專門做過研究,此人崇尚進攻,認為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根據現在的敵我形勢來判斷,怕是彼此之間的角色要轉換一下了,敖烈是一定會進攻的,那么我軍干脆就來個防守戰略,等待漢軍出現破綻,再給與其致命一擊。”

武將一邊,曹純不解的問道:“敖烈機智絕倫,又有鳳雛龐統等智囊輔佐,怎么可能輕易露出破綻來給我們呢?”

司馬懿笑道:“沒有機會,那就讓我們來創造機會。大家別忘了,先前徐晃所部之所以能和我軍對持數十日,就是因為他軍中糧草足備,根本不怕消耗,可是隨著敖烈的回轉,漢軍瞬間多出七萬多張嘴,再加上他們的戰馬,每日人吃馬嚼的消耗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數日之內或許還不會出現什么問題,但懿敢斷定,不出半月,漢軍一定會出現糧草不濟的問題,就算敖烈從現在便向其他各地征集糧草,后勤部隊也絕不可能在半月之內便送來補給,因此,在今后的十天到半月之間,是我軍擊敗漢軍的絕佳機會,而再次之前,我軍自然應以堅守為上,進行修整,養精蓄銳等待戰機的出現。”

在說這番話的時候,司馬懿顯得胸有成竹,似乎根本沒把名滿天下的鳳雛龐統放在眼中,銳利的眼神,就像是翱翔九天的雄鷹一樣,充滿了俯視的意思在里面。

看到司馬懿的神色。曹操心中忽然生出一陣不安,在很多年前,司馬懿就已經小有名氣了,而且曹操也清楚司馬懿的才能,知道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但這么多年來,曹操一直沒有重用司馬懿,就是因為曹操覺得司馬懿有鷹視狼顧之姿,這樣的人,是把雙刃劍,用的好了,可以讓江山社稷穩如磐石,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這把雙刃劍割傷,像傳說中的那樣,出現兇劍弒主的一幕。

對司馬懿的建議,盡管曹操明知是對的,但卻并沒有立刻采納,曹操不想讓司馬懿借著這次與漢軍交戰的機會,展露出太多的才華,因此,曹操故作沉吟的說道:“仲達之言,很有道理,但是妙才所言,也不能算錯,畢竟敖烈可不是尋常的對手,我們還是應該穩扎穩打才是。這樣吧,待孤仔細考量之后,再做定奪吧。”

司馬懿一愣,他沒想到自己的計策,竟然會被曹操擱置了下來,在司馬懿看來,他的建議是目前唯一有著幾分把握可以擊敗漢軍的計策,一旦錯過漢軍營內糧草不濟的時機,在想打敗漢軍,那就真的是在癡人說夢了。司馬懿不相信曹操看不清這一點,曹操這樣做,明顯是對自己還不太信任,不想讓自己趁機坐大而已。在心中嘆息了一聲,司馬懿沒有再說什么,和其他文武官員一樣,向曹操行了一禮,然后便倒退著走出了大帳。

接下來的半個月之內,曹操按照司馬懿建議的前半部分,對曹軍的大營進行了固守,將三十萬大軍布置的如同銅墻鐵壁一般,讓崇尚進攻的敖烈頗有些無處下手的感覺,逼得敖烈每日親自來到曹軍大營前挑戰,卻始終得不到曹軍的任何反應。就在敖烈暗暗擔心,怕曹操會在隨后幾日,在漢軍糧草不濟的時候起反攻的時候,曹操卻做出了出人意料的決斷,他沒有按照司馬懿提出的后半部分建議那樣去做,反而是繼續固守營寨,只是每日派出大量的探馬,刺探漢軍的動向而已。

當然,除了曹操不信任司馬懿之外,敖烈在龐統的建議下,對漢軍做出的偽裝,也是導致曹操沒有貿然采取行動的另一重要因素。敖烈下令讓漢軍和平時一樣挖掘無煙灶,斷絕了曹軍探子通過對炊煙的觀察,來判斷漢軍營中糧草的虛實,同時敖烈讓張飛暫時代領的虎賁力士們,每人只食用平時三分之一的食物,把節省出來的食物拿給血殺軍食用,然后敖烈每日都帶著血殺軍到曹軍營前挑戰,給曹軍上下造成一種漢軍并不缺糧的錯覺,最終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漢軍終于渡過了最危險的幾日,平安無事的等到了后續糧草補給的到來。

當曹軍的探子把漢軍糧草供應部隊到來的消息,傳遞給曹操之后,曹操這才追悔莫及,暗自責備自己沒有聽從司馬懿的建議。但是這種懊悔,曹操并沒有流于表面,作為君主,即便曹操明知自己的決策出現了失誤,他也是絕不會認錯的,知錯、改錯、不認錯,這就是曹操最真實的寫照。

可是當曹操再次向司馬懿問計的時候,司馬懿已經沒有辦法挽回戰局了,畢竟最佳的進攻時間已經錯過了,戰機稍縱即逝,不能好好地把握機會,機會也就不會再次青睞于你。因此司馬懿只能建議曹操繼續堅守,防止漢軍在敖烈的帶領下,斷了自己這邊的糧道,否則,此次出征的三十萬曹軍,就將陷于險境之中了。

在曹操拿不出更好地應對方法,只能繼續堅守的同時,漢軍也出現了一些變化,半個多月來,每日都要到曹軍大營前來挑戰的敖烈忽然不來了,因為漢軍此刻也需要進行修整,餓了七、八天的漢軍們必需要經過至少三天的營養補充,才能完全恢復戰斗力,在這個過程中,每日都能填飽肚子的血殺軍,則是擔當起了看守漢軍大營的重任,確保挨過餓的同袍們能夠安心的進行體力恢復。

于是,雙方陷入了一種詭異的平靜之中,相安無事的盤踞在各自的大營中,每日遙相對望,卻始終沒有擦出任何的火花,但是每一名戰士的心中都能預感到,現在的這種平靜,只不過是暴風雨即將來臨之前的短暫平靜罷了,平衡一旦被打破,雙方勢必是不死不休之局,屆時,又不知會有多少將士,要埋骨沙場了……(未完待續。。)

歡迎您訪問,


(:回車)


上一章  |  三國之北漢燕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