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北漢燕王第四百三十二章 關羽歸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北漢燕王 >>三國之北漢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三十二章 關羽歸心

第四百三十二章 關羽歸心


更新時間:2014年08月30日  作者:大琨翼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大琨翼 | 三國之北漢燕王 

冀州戰場,漢軍大營之外。

徐晃面帶喜色,翹首以望。敖烈率四支精銳七萬余人回援冀州的消息,讓一向沉穩的徐晃都忍不住露出了如釋重負的輕松,畢竟這將近一個月來,他無時無刻都要保持高度的警惕,防止曹操會使出什么陰謀詭計來,現在敖烈回來了,徐晃感到自己也就有了主心骨,再也不用向以前那樣忌憚曹操了。

更何況,敖烈并不是一個人回來的,他還帶來了全部的精銳部隊,盡管四支精銳在歷經益州戰場上的一系列戰斗之后,已經不是齊裝滿員的八萬人了,可他們再次歷經戰火的洗禮之后,徐晃相信,這些百戰死士的戰斗力必定是有增無減,絕不會因為人員的戰損而降低半分!

塵煙卷動中,血色精銳特有的裝束率先映入了徐晃的眼簾,在血色精銳的中間,敖烈一身金甲,端坐在神駿的照夜雪龍駒上,呂布和趙云一左一右跟在敖烈身邊,許褚和典韋兩員虎將面目崢嶸的緊隨在敖烈的身后,一起向著徐晃的大營急速奔來。

“不動!”在照夜奔馳到徐晃身前十步遠的時候,敖烈低聲清喝了一聲,通靈的照夜立刻收住四蹄,穩穩地站在了原地。

看到敖烈勒住了戰馬,自徐晃以下,左側一排的武將以張郃為首,右側一排的謀臣以徐庶為首,齊聲向敖烈躬身行禮:“臣等恭迎燕王。”

敖烈的目光在徐晃等人身上一一掠過,看到他們都安然無恙之后,敖烈的臉上浮現出了一絲欣慰的笑意,能將曹操的三十萬大軍拖住這么久,而且主要的武將、謀臣無一傷亡,這對敖烈來說是比什么都重要的。更讓敖烈感到歡喜的是,他在迎接自己的人群中,看到了關羽的身影。雖然關羽并未正式認敖烈為主,但是他肯和徐晃等人一起出來迎接敖烈,說明關羽對敖烈還是很親近的,并沒有因為他和劉備交戰的事,而對他有任何的反感。

翻身躍下馬背,敖烈大步走到關羽身前,微笑著說道:“云長,好久不見了,你卻是風采依舊啊。”

關羽向敖烈微一躬身,謙遜的說道:“敗軍之將。有勞攝政王掛心了。多謝攝政王允諾關某的請求,放過了關某的大哥,至于關某,是殺是剮任憑攝政王處置。”

敖烈笑著轉頭看向徐晃和張郃,大聲說道:“公明,雋義,你們說,云長此戰是有功還是有過?”

徐晃和張郃同時踏前一步,由衷的贊道:“云長勇冠三軍。斬顏良、誅文丑,力保我軍大營不失,當居首功!”

敖烈哈哈大笑了幾聲,然后對關羽說道:“云長聽見了吧。此戰你有功無過,何來處罰之說?走,隨某進營!”

說著,敖烈一手拉起關羽的手臂。與關羽一起并肩向大營中走了進去。侍立在兩側的官員們,隨著他們二人的腳步,如波浪般散開。然后又在他們的身后聚攏,跟在他們之后,依照次序,魚貫進入了大營。

眾人來到中軍大帳內落座,敖烈的屁股剛剛沾到座椅上,甚至都還沒有來得及坐穩,張飛粗大的嗓門就在營門之外響了起來:“二哥!二哥啊,你可想死俺了!”在回軍的路上,因為馬超在今后的一段時間內,還要留在漢中協助諸葛亮鎮守益州,所以張飛被敖烈安排在了后軍,接替馬超暫時擔任虎賁軍的臨時統領,因此才晚到了一些。

眾人順著聲音傳來之處看去,只見張飛不顧軍紀,策馬飛奔進了營門,徑直向中軍大帳奔來。坐在敖烈下手的關羽“騰”的一下站起身來,甩開兩條大長腿就向帳外迎了出去,口中激動地喊道:“三弟!”

爪黃飛電是當世一流的寶馬,然而此刻,張飛卻恨不得能讓它跑的再快一些,以便盡快趕到關羽的面前,盡管此時此刻,他和關羽之間的距離僅僅隔著數十步之遙!

幾個呼吸之后,關羽和張飛終于走到了一起,張飛從馬背上一躍而下,給了關羽一個熊抱,用力的摟著關羽的肩膀,聲音在瞬間變得哽咽起來:“二哥,俺還能再見到你,真好。”

關羽反手抱住張飛,心中也是感慨萬千,嘆息著說道:“若非攝政王心存保全之念,你我兄弟怕是就要天人永隔了。”

關羽和張飛同時出現在劉備之外的陣營中,這可是個罕見的現象,不要說是在歷史上了,就是敖烈都沒有想到,他能夠親眼見到這一幕。將這兩位被后世傳頌千古的大將挖到自己的麾下,敖烈此刻感到很是滿足。

在最初的激動過后,張飛松開了關羽,退后一步,黝黑的面孔上帶著難得的認真,對關羽說道:“二哥,他……他已經不再是當初的他了,相信你也看得很清楚了,不如就留在墨寒老弟這里,不要回去了。”

盡管張飛并沒有說出那個“他”的名字,但關羽和張飛做了二十多年的兄弟,對張飛再了解不過,當然明白張飛說的這個“他”,就是昔日和他們一起患難與共的劉備了,見到張飛現在連一聲“大哥”都不愿說出,關羽暗自嘆息了一聲,然后便沉默了下來。關羽為人重情重義,讓他說對劉備不利的話,他是決計說不出口的,但是關羽心里也清楚,敖烈一而再的放過劉備,完全是為了照拂自己和張飛的面子,更不要說現在關羽這條命都是敖烈留下來的,否則早就在荊州失陷的時候,便已經戰死沙場了,因此,關羽的心中現在也十分矛盾,一邊是二十多年的兄弟情義,另一邊則是恩同再造的救命之恩,這份取舍,比當初的張飛所面臨的,更難讓人做出抉擇。

“翼德!不可逼迫云長,讓云長自己做出選擇吧,無論他最后怎樣選擇,某都會聽之任之,絕不會有半分為難與他。”敖烈的聲音從大帳內傳來。

關羽緩緩轉過身來,深深地看了敖烈一眼。開口說道:“攝政王不殺之恩,關某銘感五內。只是昔日我等三兄弟同生共死的誓言,言猶在耳,盡管今日已是物是人非,但這份選擇,卻是讓關某難以決斷,還請攝政王體諒。”

坐在敖烈右手邊的龐統,忽然站起身來,笑著說道:“云長,昔日你我二人也曾共事一場。統對云長的為人亦是十分欽佩,因此,統特意為云長做了一件事,這件事是統私下做的,燕王并不知情,因此,并沒有以此事來逼迫云長投效的意思,適才燕王已經說過了,云長是去是留。盡可一意裁決。”言罷,龐統向趙云點了點頭,趙云向大帳外侍立的血殺精銳說道:“請二位公子出來相見。”

片刻之后,兩個年輕人的身影出現在了大帳之外。在看到這兩個人之后,關羽的身體立刻一震,然后猛然撲上去,將這兩個年輕人摟在了懷里。眼中滿是劫后余生的慶幸之色。這兩個年輕人更是熱淚盈眶,伏在關羽的肩頭失聲痛哭了起來。

敖烈面帶疑惑的看向龐統,低聲問道:“這兩個年輕人。難道是云長的子嗣嗎?”

龐統笑著低聲答道:“正是。左側的是長子關平,右側的是次子關興,在我軍攻克成都之后,他們便被子龍將軍俘獲,恰好被統看到,就先一步讓人送二位公子來到了這里,為的,就是幫助主公收服云長的心,云長如今看到兩個兒子安然無恙,必定會對燕王更加感激,接下來的事……呵呵。”

接下來的事,沒有出乎龐統的預料,當關羽松開關平和關興之后,二子同時跪倒在了關羽的面前,哭泣著說道:“父親,若非攝政王照拂,我兄弟二人性命休矣,孩兒斗膽,請父親率領孩兒一起投效攝政王,以報答攝政王的救命之恩吧。”

常言道打蛇打七寸,如果把關羽比喻成一條翻天巨蟒,那么關平和關興就是關羽這條巨蟒的七寸,是他唯一可以被輕易擊破的弱點。在關平和關興的哭訴之下,關羽內心中一直傾向于劉備的天平,開始大幅度的向著敖烈這邊傾斜了過來,最終,在經過內心中的一番天人交戰之后,關羽一撩衣袍,拜倒在了大帳之外,大聲對敖烈說道:“關某父子三人均受攝政王大恩,此生無以為報,愿投效在攝政王麾下,執鞭墜鐙,萬死不辭!”

如果劉備沒有那么重的私心,如果劉備沒有用一個又一個謊言去掩蓋自己內心的貪婪,如果劉備還是以前或者歷史上描述的那個劉備,那么,哪怕他一無所有,關羽也絕對不會自動脫離劉備的陣營而轉投他人,可惜,這個世界上沒有如果。劉備為了掩蓋自己內心的黑暗,不得不用謊言來維持自己正大光明的形象,可是,謊言畢竟是謊言,早晚都會有被戳破的一天,再加上這十年來,敖烈對關羽、張飛二人的深情厚誼,最終促使關羽這樣一位把忠義看的比生命還重的人,做出了他一生中最艱難的決定,從劉備陣營,正式轉投到了敖烈的陣營,或者說,是關羽從已經偏離了以大漢子民為根本的劉備那里,找到了新的方向,成為真正為人民服務的北漢一員。

關羽表態之后,龐統等人齊刷刷的向敖烈恭賀道:“恭喜燕王再得虎將,我大漢距一統天下,恢復盛世之期不遠矣。”

敖烈在眾人的恭賀聲中,滿臉喜色的站起身來,朗聲說道:“即日起,冊封關羽為青龍天將,加封忠義侯爵位,世襲罔替,與五虎上將同列!”

聽到敖烈的冊封之后,關羽的腦海中忽然出現了昔年,他在過五關斬六將時,普凈禪師對他說過的話:將軍生于青龍河畔,后來又以青龍偃月刀聞名天下,老僧昔日曾為將軍卜算禪機,怕是將軍日后還要以青龍這個名號,位居人臣啊……

關羽抬起頭,看向天空,心中想道:或許,冥冥之中真的是早有定數吧……(未完待續。。)

ps:ps:大琨今天心情很不好,是強迫自己把這一章碼出來的,有個離異的哥們,他的女兒回來看他,大琨和他們一起吃的飯,回來的晚了,只能一更了,還請大家見諒。看著哥們看他女兒的眼神,大琨真的很想哭,女兒才8歲,本該是無憂無慮的美好時光,卻不得不和自己的父親分離,跟著母親去了外地,大琨真的很想大聲喊一句,不管怎么樣,孩子是無辜的!大琨真心希望大家都能夠合家幸福,不要讓這樣的悲劇再次上演,


上一章  |  三國之北漢燕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