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北漢燕王第四百二十九章 七擒孟獲(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北漢燕王 >>三國之北漢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二十九章 七擒孟獲(三)

第四百二十九章 七擒孟獲(三)


更新時間:2014年08月28日  作者:大琨翼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大琨翼 | 三國之北漢燕王 
第四百二十九章七擒孟獲三

放任孟獲連夜率部離去之后,諸葛亮看著身邊的董荼那和阿會喃兩人,笑著說道:“二位洞主辛苦了,本府會將兩位洞主的功勞上報朝廷,奏與攝政王知曉,親自為二位洞主請功。”

董荼那和阿會喃受寵若驚,連忙向諸葛亮拜倒在地,口中稱謝不止。諸葛亮從四輪車上站起身來,走到二人身邊,將二人親手扶起,道:“等到天明,本府會把二位洞主所部的武器、軍備原封奉還,屆時,本府還會讓魏延、王平二位將軍率領一支人馬,喬裝成蠻兵,與二位一同回轉南中,一舉平定孟獲部落的留守兵力,還望二位洞主鼎力相助才是。”

董荼那和阿會喃拍著胸脯保證:“丞相大恩,我二人永生不敢或忘,必定全力協助魏、王二位將軍,將自祝融夫人以下的大小首領一并擒獲!”他們口中的祝融夫人,就是孟獲的妻子,是南蠻人中出名的美人,武藝不俗,尤其擅長飛刀,五十步之內百發百中,是孟獲生平唯一懼怕的人。因為南蠻人的習慣中,沒有女人不能涉政這一項,所以平時孟獲不在部落的時候,便是這位祝融夫人代為主持日常事務。

“好,既然如此,本府便恭候諸位大勝的消息。”諸葛亮長笑著說道。

讓魏延、王平率領兩萬漢軍喬裝成蠻兵,隨同董荼那和阿會喃一起回轉南中,這是諸葛亮定下的釜底抽薪之計,等到他們將孟獲部落的人員一舉成擒的時候,諸葛亮這邊也該差不多能收服孟獲的心了,到時候再把俘獲的祝融夫人等帶到孟獲面前,讓孟獲看到他已經失去了根基,而且漢軍并沒有真正的傷害到祝融夫人他們,相信到時候孟獲一定會真心歸降大漢,再也不會反叛了。

這樣雙管齊下的方式,可以更快的收服孟獲。畢竟,諸葛亮現在是率部在劉備的地盤上作戰,雖然劉備將犍為郡以外的幾個郡兵力給抽調一空了,但是諸葛亮清楚。這種敵后襲擾,切斷對手援軍的作戰方式,根本不能堅持太久,頂多再有三、五日的時間,劉備一定會得到風聲的,到時候若是調集大軍前來圍追堵截,那諸葛亮所部的數萬漢軍,就將陷于險境了,以諸葛亮謹慎、周密的做事風格,是絕對不會讓這種事情真的發生的。

天亮之后。看著魏延四人率部離去的背影,諸葛亮笑著對身邊的姜維說道:“伯約,下一步,你說孟獲會怎么做呢?”經過敖烈潛移默化的改造,諸葛亮現在已經不再是歷史上那個事必親恭的實干家了。對接班人和后備人才的培養,已被諸葛亮在心中提上了日程,他始終沒有忘記,數年前當自己最初正式投效到敖烈麾下的時候,賈詡從第一謀臣的位置上退下來,讓位給他時對他的諄諄教導,所以。諸葛亮才會時常向身邊的人征詢意見,并調配給手下人極大的臨時權限,讓他們來代替自己去完成一些具體的事務。此刻,諸葛亮開口詢問姜維的意見,其中就有培養姜維的意思,這也是敖烈離開成都前。特意交代諸葛亮要去完成的任務。

姜維再過三個月,也就是要過了這個冬天,到明年的二月,才剛剛年滿十八歲,在這個年齡上。姜維有著超脫年齡的穩重和成熟,一身武藝也盡得敖烈的真傳,槍法上的造詣已經有敖烈五分左右的火候了,是個難得的文武雙全的帥才,假以時日,成為向歷史上那樣的名將,甚至超過他在歷史上原本的能力,都不是什么問題。諸葛亮也愿意和敖烈一起,悉心培養姜維,讓他成為北漢新生代的領軍人物之一。

姜維稍作思考,便朗聲說道:“丞相,孟獲不是傻子,咱們接連兩次發動夜襲,孟獲一定會對此有所準備,而且一定會將防守做得更加嚴密,凡事可一可二不可再三,夜襲基本已經不太可能了。孟獲應該會針對我軍兵力不足,不能在劉備的地盤上大張旗鼓的制約,改為晝伏夜出,白天的時候按兵不動,晚上加速行軍,爭取早日和劉備合兵一處。”

諸葛亮聞言,眼中大有贊賞之意,以姜維現在年紀,能看到這一步,已經算是相當了不起了。孟獲在兩次被擒之后,經過痛定思痛,一定會想到,漢軍不大可能會在白天出現,因為這樣會提前引起當地守軍的注意,只會將劉備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對漢軍你沒有任何好處,漢軍想要大舉進攻孟獲所部,只能是在日落之后,隱蔽的發起攻勢,才能達到瞞天過海的效果,所以,孟獲將行軍方式改為晝伏夜出,白天利用漢軍不能發起大舉進攻的機會進行修整,晚上精神飽滿的急行軍,讓漢軍摸不到他們的蹤跡,是目前形勢下應對漢軍最有效的辦法。只要熬過一天一夜的時間,那便算是諸葛亮輸了這場賭約。

“那我們該怎么辦呢?”諸葛亮眼含笑意,再次問向了姜維。姜維在回答出孟獲可能采取的行動之后,便已經想清楚了應對之策,現在回答起來沒有半分的猶豫:“按照蠻兵的腳程,今日午后他們便會到達囚龍谷附近,孟獲應該會讓蠻兵在囚龍谷內休整,此谷地理位置偏僻,四面環山,就算里面發生大規模的戰斗,打斗之聲也不會傳出谷外太遠,而且此谷十分適合設伏,我軍可以先行趕到囚龍谷中,預先埋下引火之物,再在四周的山上布置好伏兵,以西風烈酒和火油助漲火勢,到時,某只需五千人馬堵在谷口,便可將孟獲所部一網打盡。”

在姜維講完了他的想法之后,諸葛亮哈哈笑道:“燕王經常說,自古英雄出少年,今日看來,此言果然不虛啊,伯約之才,久后必將為我大漢再添一擎天巨柱!就按你說的辦吧,只是,我們和孟獲開戰,不為殺人,只為收心,在預伏引火之物的時候,盡量選通道之處和蠻兵不會扎營的所在,不要讓南蠻人死傷太多。”

姜維拱手答道:“諾!”

午后,一場看似聲勢浩大,實則并沒有太大殺傷力的火海,自囚龍谷中升騰而起,將駐扎在谷內的兩萬蠻兵,燒的哭爹喊娘,紛紛驚慌失措的私下奔走,試圖盡快找到出谷的通道,以便脫離這場聲勢駭人的大火。

可惜的是,在煙霧和火焰的影響下,很多蠻兵非但沒有找到出谷的道路,反而誤入了絕路,以致引火燒身,在痛苦的哀嚎中丟掉了性命。更有不在少數的蠻兵,被火焰燃燒起來的煙霧,給熏得頭暈腦脹,一頭栽倒進火焰之中,便再也沒能掙扎出來。還有一些蠻兵在找到正確的道路之后,卻絕望的發現,小將姜維早已率領一部漢軍堵在了谷口,想要在姜維身后五千張引而不發的強弓前逃生,無疑難如登天,不得已之下,只好向漢軍投降。

這一場火,盡管是在諸葛亮有意的控制之下,但依然奪走了四千多蠻兵的性命,正所謂水火無情,火勢一起,就是諸葛亮也不能將火海控制的隨心所愿,畢竟他只是人而不是神。戰后,諸葛亮站在山谷正面的山頂上,看著谷中尚未完全熄滅的戰火,低聲自責道:“吾雖有功于社稷,然致使數千蠻人葬身火海,實乃吾之過也,此并非吾之本愿啊。”

當姜維押著第三次被五花大綁的孟獲來到山頂的時候,剛好聽到了諸葛亮這句自責的話,姜維在心中嘆息了一聲,開口勸慰道:“丞相仁慈之心,天地可鑒。此戰本可避免,卻因孟獲執迷不悟而出現,要怪也只能責怪孟獲,與丞相何干?”

聽著姜維的話,孟獲羞愧的低下了頭。此前兩戰,漢軍在諸葛亮的特意叮囑下,在和蠻兵交戰的時候,盡量不取蠻兵的性命,讓孟獲誤以為漢軍的戰斗力雖高,卻只是未經真正的戰場淬煉過的菜鳥,可是現在看來,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而是諸葛亮想讓南蠻人真心歸附,這才一直沒有痛下殺手,反而是孟獲自己這個南中的蠻王,卻因指揮不力,讓部下五千多勇士埋骨他鄉,這份罪責,正如姜維所言,孟獲難辭其咎。

長長的嘆息了一聲,諸葛亮說道:“罷了,誰對誰錯,都已經不重要了。伯約,稍后你去谷中清理戰場,將死于谷內的蠻兵們,都掩埋了吧,讓他們入土為安。”

姜維拱手答道:“諾。”

諸葛亮把目光轉向了孟獲,問道:“這一次,你可心服口服了吧?”

孟獲猶豫了片刻,緩緩搖了搖頭,說道:“今日一戰,丞相是利用了火勢,才將我等逼迫的毫無還手之力,因此,本王依舊不服。”孟獲嘴上說著不服,其實在他的心中,對諸葛亮的才智多少還是有些佩服的,因此,在不知不覺間,孟獲的語氣,已經不再像前兩次那樣的堅定了。

聽著孟獲的話,姜維拔劍怒道:“孟獲!你當真以為我等大漢精兵的刀劍不鋒利嗎?殺你不過是探囊取物一般簡單,休得再執迷不悟!否則,某認得你,某手中寶劍可不認得你!”

諸葛亮緩緩伸出一只手,將姜維握劍的手按了下去,繼而對孟獲說道:“本府是真心想引導你們南蠻人投入大漢的懷抱,而不是為了制造殺戮而來。若不能讓你心服,本府便是愧對攝政王的信賴,你,走吧。”

孟獲一怔,沒想到諸葛亮依然肯放自己離開,一時心中頗有感概,良久之后,孟獲站起身來,向著諸葛亮抱拳行了一禮,轉身走下了山頂。


上一章  |  三國之北漢燕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