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北漢燕王第二百五十二章 決戰烏桓山(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北漢燕王 >>三國之北漢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五十二章 決戰烏桓山(二)

第二百五十二章 決戰烏桓山(二)


更新時間:2014年05月30日  作者:大琨翼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大琨翼 | 三國之北漢燕王 
小說搜索

文/

上萬根閃爍著寒芒的狼牙箭,就像是上萬道催命的符印,讓烏桓騎兵們發自內心的感到恐懼。

在漢代,騎兵們通常都是使用單邊馬鐙,這種馬鐙的作用,只是方面騎士們上下馬方便一些而已。而敖烈把后世才研制出來的雙邊馬鐙、馬蹄鐵和高橋馬鞍搬到了自己的軍中,從而讓部下的騎兵擁有了在馬背上直立而起的能力。雙邊馬鐙適合騎兵雙腿同時發力,可以支撐著騎兵們的身體力量,讓他們在奔射的過程中,發揮出全部的力量,從而使奔射更加準確,也更具有穿透性的力度。

如果說剛才血殺軍的騎射,已經讓烏桓騎兵們震撼不已的話,現在龍驤軍的奔射,簡直就讓烏桓人直接碉堡了。奔射,顧名思義,是騎在馬背上完成精準的射箭動作,這個高難度的動作,在以單邊馬鐙為主的漢代,實在是高難度的動作了。騎士們要依靠腿部的力量,夾住戰馬的馬腹,在馬背上穩定住自己身體的同時,還要分心二用,保證上半身筆直不動,通過雙臂的力量來完成射箭,這種動作,在漢人中,只有那些武藝精熟、力量出眾的將軍們才能做得出來,普通的士兵是根本做不出來的。

而且奔射這項絕技,是匈奴人所特有的,只有匈奴人以其世代生活在馬背上的經驗和常年的游牧生活練就的超強體質,才能以普通士兵的身份,完成奔射。但也不是說所有的匈奴人都能進行奔射的,只有少數身體素質極佳,同時騎術上乘的匈奴人才能做到。

可是現在,一萬名龍驤軍,竟然不可思議的同時完成了奔射的前提的動作,這怎么能不讓烏桓人震驚!

一名烏桓首領有些不敢相信的揉了揉自己的眼睛。口中發出內心的疑問:“這,是奔射么?漢人什么時候也能奔射了?”可是,沒有人回答他。因為沒有人知道答案。這名首領試圖尋找身邊其他的首領,一問究竟的時候。卻發現身邊其他的首領都已經調轉馬頭,向著身后狂奔而去了。這名反應有些遲緩的烏桓首領,終于反應了過來,在萬人的奔射之下,還留在原地,那不是等著被射成刺猬么?于是,這名首領也急忙調轉馬頭。最后一個向著后方跑去。

這名可悲的烏桓首領剛剛跑出幾步遠,就聽到身后傳來一陣令人牙酸的彭彭之聲,他知道,漢軍的奔射。正式開始了。隨著砰然不絕于耳的弓弦震動聲,一萬多支利箭被射上了天空,在到達拋物線的最頂端之后,猛然一個傾斜,然后向著烏桓人扎落下來。有人會問。龍驤軍只有一萬人,可為什么射出的利箭卻又一萬多支呢?因為龍驤軍的前身是并州狼騎、白馬義從和董卓的飛熊衛,這三支騎兵,分別出自并州、幽州和西涼,都是大漢最盛產騎兵的地方。因此,現在的龍驤軍,可謂是大漢有史以來最為精銳的一支騎兵了,在這支精銳中,不少人都能夠進行一箭雙雕的射術,尤其是當烏桓人十分密集,根本不需要刻意瞄準的情況下,龍驤軍們自然采用多箭連射的手法,以求最大程度的殺傷烏桓人了。這一刻,就連天上太陽散射下來的光芒,都暫時被龍驤軍射出的箭矢遮蔽住了,留給烏桓人的,是一片烏黑,就像他們此刻的心情一樣,看不到任何希望。

那名反應遲鈍的烏桓首領,在一聲慘叫聲中,被一支從天而降的利箭洞穿了后心,箭尖在他的前胸穿了出來,斷絕了他一切的生機。他有幸成為龍驤軍第一次奔射下,身份地位最高的見證者。他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見證了龍驤軍奔射的恐怖威力。

在第一輪奔射之后,呂布率領的龍驤軍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一的沖刺,剩下的距離,還能讓他們在進行一輪奔射。于是,令人牙酸的拉弦聲,再次嘎吱嘎吱的響起,又是上萬根狼牙箭搭上了弓弦,向著烏桓人展現出了催命的寒芒。隨后,伴隨著第二次響起的彭彭震動聲,狼牙箭再次漫天射上了半空,然后急轉直下,對烏桓騎兵們造成有效地殺傷。

血殺軍和龍驤軍先后的三輪射殺之后,烏桓騎兵們頓時陷入了無比的混亂之中,在這三輪箭雨下,烏桓人的傷亡已經達到了上萬人,幾乎每三支箭矢,就會帶走一條烏桓人鮮活的生命!由此可見血殺軍和龍驤軍的射術是多么精準了。當然,造成這樣輝煌戰果的原因之一,也有一本分原因是因為烏桓人裝備簡陋,沒有鐵甲護身的緣故。

逃到烏桓大軍中央的十幾名烏桓首領們,開始憤怒了!他們有著近二十萬的大軍,卻被區區六萬漢軍壓著打,并且還在瞬間丟掉了上萬族人的性命,這簡直就是奇恥大辱!于是,他們開始命令自己部族的兵馬迎上去,以人數的優勢,把眼前的漢軍撕成粉碎。

很快,處于烏桓陣營后方,沒有遭受混亂的十萬騎兵,紛紛繞開混亂的前軍,迂回奔馳到戰場前方,向著敖烈所部發起了兇猛的沖擊。面對十萬烏桓騎兵的沖擊,趙云和呂布再次做出令烏桓人驚訝的舉動,他們竟然不約而同的帶領部下騎兵,在兜轉出一個弧線之后,向著漢軍的陣營跑去,絲毫沒有和烏桓騎兵交鋒的意思。

在血殺、龍驤兩軍撤退的同時,虎賁軍在馬超的帶領下,已經來到了戰陣的前列,那數十個覆蓋著紅布的物件,也被他們推了過來。在馬超的一聲令下之后,虎賁軍精銳掀開了上面的紅布,露出了里面一個個造型可怖的弩炮!沒錯,正是經過王渾、馬鈞數次改良之后的紅衣弩炮!

在紅衣弩炮上,已經架好了五根弩矢,兩長三短五根弩矢,散射出令人絕望的光芒,排列在紅衣弩炮那富有張力的弩翼上。看到這些弩矢,虎賁軍眼中嗜血的瘋狂,變得更加強烈了。馬超的嘴角掀起一絲冷酷的笑意,大聲下達了紅衣弩炮自問世以來的第一次齊射!

被虎賁軍搬運到戰場的紅衣弩炮僅有八十架,每架弩炮五根弩矢,加起來也不過是四百根弩矢,聽起來遠沒有龍驤軍萬人奔射來的震撼,可是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隨著馬超的命令,虎賁軍十人一組,分別對八十架紅衣弩炮快速的操作著,其余的人則是守衛在紅衣弩炮附近,并取出備用弩矢,隨時準備和操作弩炮的同伴進行換崗。

和彭彭的弓弦震動聲不動,紅衣弩炮發射弩矢的聲音,箭矢就像是雷鳴一樣,轟然作響。四百根弩矢帶著強勁的力道,激射而出,瞬間,在紅衣弩炮發射的這個方向上,立刻變成了真空地帶,烏桓騎兵們連人帶馬都被強勁的弩矢洞穿成了碎片,甚至連慘叫都沒有發出來幾聲,就被紅衣弩炮的弩矢帶走了生命。那些粗大如兒臂的標槍般弩矢,還經常會一連洞穿十幾名烏桓騎兵的身體,直到因弩矢身上負載的尸體實在太多,才因力道上的消耗,而停止了洞穿。那些如長劍大小的弩矢,也能接連穿過四五名烏桓騎兵的身體,對烏桓騎兵造成顯著的殺傷效果。

一輪發炮,造成烏桓騎兵數千人的傷亡,更重要的是,正在發起沖鋒的烏桓騎兵們,何曾見過威力如此巨大、殺傷性如此恐怖的戰場殺器?他們的勇氣,被紅衣弩炮重重的鑿平了,沖刺中的戰馬,在他們的恐懼之下,集體減緩了沖刺的速度。

烏桓騎兵戰馬減速,給了虎賁軍更多的時間。完成一次發炮的虎賁軍立刻抽身退后,把紅衣弩炮的操作權,讓給了身邊的同袍,轉而去準備新的弩矢。早已等候在旁的同袍,在隊友抽身后退的同時,立刻填補了上去,把手中的弩矢填裝到弩炮的弩翼上,然后迅速完成了裝彈、上弦和瞄準的過程。

紅衣弩炮威力巨大,操作過程也比較簡單,只需要十個人就能完成,但是受到時代的限制,這個時代的弩炮不可能像后世的火炮一樣,可以無限制的隨意開火。每次開火之間,需要有一個停歇的過程,這一點,也是敖烈對紅衣弩炮唯一不太滿意的地方。經過王渾和馬鈞等人的努力,紅衣弩炮的發射間隔,被縮短到了一百個呼吸之間,也就是相當于后世的兩分鐘左右,兩分鐘聽起來很短,但是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一秒鐘就有可能出現轉機,更何況是兩分鐘呢?可是敖烈也知道,他不可能要求的太多,尤其是對這種跨越時代數百年的先進武器,能達到現在這樣的水準,已經是極限了。

當然,敖烈也有自己的辦法,他讓馬超率領虎賁軍經過熟悉弩炮的性能之后,決定讓操作弩炮的虎賁軍分作兩隊,輪流發炮。一隊在操作弩炮的同時,另一隊人就需要備好下一輪的弩矢,從而縮短裝彈到發射的時間,敖烈的這個決定,讓紅衣弩炮的發射間隔,整整縮短了三十個呼吸!

很快,第二隊虎賁軍完成了裝彈,并熟練地操作著紅衣弩炮,進行了第二輪的炮擊。又是四百根粗細不一的弩矢,呼嘯著脫離了弩翼,對另一個方向的烏桓騎兵造成可觀的殺傷,戰場上,詭異的出現了又一個真空地帶。()


上一章  |  三國之北漢燕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