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北漢燕王第二百四十章 坐領江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北漢燕王 >>三國之北漢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四十章 坐領江東

第二百四十章 坐領江東


更新時間:2014年05月25日  作者:大琨翼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大琨翼 | 三國之北漢燕王 

在知道袁術的情況之后,敖烈沉吟了片刻,然后對曹操、孫策說道:“兩位,袁術雖然僭越稱帝,實屬大逆不道,但他畢竟也曾是大漢的重臣,在討董之戰中,也曾為大漢出過力。我們,給他一個體面地死法,如何?”

對于敖烈的提議,曹操和孫策都沒有異議。敖烈伸手叫過趙云,然后解下腰間的赤霄神劍遞到趙云手中,向著袁術的帳篷一指。趙云和敖烈相處日久,立刻明白了敖烈的意思,輕輕點了點頭表示明白,然后雙手捧著赤霄神劍,走進了袁術的帳篷之中。

趙云剛剛進入帳內,袁術就悠悠醒轉了過來。看到趙云雙手捧著劍鞘站在自己面前,袁術大吃一驚,連忙問道:“你是誰?”

趙云不卑不亢的答道:“袁將軍真是貴人多忘事。當初在虎牢關,某曾與將軍有過數面之緣,將軍不記得了么?”

聽到趙云的話之后,袁術仔細的端詳了趙云幾眼,然后忽然笑了,語氣中充滿了悲涼的氣息:“你,可是當初敖烈麾下,那員和呂布大戰一百回合的白袍小將?”

見到袁術認出了自己,趙云點頭回答:“正是趙云。今日趙云奉吾主之命,來送將軍最后一程。吾主說,將軍曾經對大漢有功,理應獲得一個體面的死法。這是吾主的佩劍,請將軍接劍。”

袁術默默的接過趙云遞過來的劍鞘,伸手拔出了赤霄神劍,當他看到劍體赤紅如血的時候,不由得抬頭說道:“這就是赤霄神劍吧?沒想到,到了最后,對我袁某最仗義的人,竟然是敖烈!”以袁術這樣叛臣的身份,能死在赤霄神劍之下。而且還是自刎,得以保留全尸,已經算是最體面的死法了。在臨死之前的一瞬間,袁術一直以來,對敖烈的恨意,忽然間消弭于無形,反而化成了由衷的感激,只是這份感激,來的太晚了一些。

趙云緩緩轉過了身體,背對著袁術。袁術看了一眼趙云的背影。然后揚起赤霄神劍,向著自己的脖頸之間,重重的劃了下去……

能讓死敵產生出感激之情,敖烈的胸襟和氣魄,著實令人敬佩。帳外,孫策自不必說,就連一直和敖烈亦敵亦友的曹操,都被敖烈所折服,無聲的伸出一根大拇指。向著敖烈比了比。

敖烈一笑,然后正色對曹操說道:“此事已了,某也該返回幽州了。未知司空打算何日啟程返回兗州?”曹操聞言,立刻明白了過來。這是敖烈怕自己借機占據壽春,進而全據揚州,再給自己敲警鐘呢。

說實話,揚州雖好。但是對于曹操來說,卻有些雞肋了。揚州和曹操的地盤,僅僅隔著一條大江。但卻被這條大江劃分成了南北兩部。曹操手下的將士,大多習慣陸戰而不習慣水戰,在這次征討袁術的過程中,曹操部下的將士多有因水土不服而嘔吐不止者。在沒有做好全面的準備之前,貿然接手揚州,確實不是明智之舉。

再說,揚州是出了名的人杰地靈之地,這里的女子樣貌嬌美,文人名士也都是風流一時。因此,揚州的士族現象,也就特別的嚴重,人們對家世的傳承,有著近乎偏執的看重。以曹操的班底,麾下超過一半的武將謀臣都不是出身名門,讓他們來管理揚州,難免會和揚州的士族發生沖突,治理揚州,只能依靠揚州本地的士族,但是這樣的話,又和曹操的政策不相符,曹操對待士族的觀點和敖烈一樣,都是抑制士族,唯賢是舉的。因此,在沒有足夠的能力來管理揚州之前,曹操不打算占據揚州,免得最后弄得自己束手束腳的,還要分出相當大一部分精力來平衡原班人馬和揚州士族的關系。和揚州比起來,曹操倒是更覺得徐州更好一些。等回到兗州之后,曹操打算在短期內,以父親身死為借口,出兵征討徐州,把徐州攥在自己手里,可比占據揚州的效果要好得多。

哈哈一笑,曹操對敖烈說道:“最多在三日之內,某也會班師回兗州。臨行之前,某想請君侯到某大營中一晤,暢談天下大事。”敖烈痛快的答道:“好!能和孟德兄暢談天下大事,是某的榮幸。”

當日,敖烈三人率軍回到壽春,之后發表聯合聲明,說明袁術已經被敖烈斬殺,此事就此告一段落,各路諸侯應盡快返回駐地,不得在壽春城中逗留,至于揚州牧的職位,則有天子擬定人選,擇日公告天下。

懾于三人強橫的實力,其他幾人也不敢發表什么異議,黃祖第一個離開了壽春,返回江夏去了。隨后,劉備在經過一夜的思想斗爭之后,只得率領部隊黯然離開。本來這次征討袁術,是劉備計劃中很重要的一部,他是想借機奪下一塊地盤,以供自己發展的,沒想到敖烈的突如其來和袁術的迅速潰敗,讓劉備的美夢完全化為了泡影。但是,劉備畢竟是一代梟雄,他在黃祖此次帶兵前來的態度中,敏銳的察覺到了黃祖和劉表的關系,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和睦,于是,劉備決定去投靠劉表,看看能不能利用劉表和黃祖的矛盾,自己從中獲得什么實質性的利益。

至于陶謙那邊,劉備草草的寫了一封信,派人給陶謙送了過去,信中的意思,是說他發現劉表部下的一些權臣,有不臣之心,出于同為漢室宗親的情義,劉備不忍看到劉表出現任何意外,否則,大漢又將失去一位棟梁之才。故此,以江山社稷計,以宗族情義計,劉備決定到荊州去幫扶劉表,等穩定了荊州的局勢,清除了荊州的暗流之后,再行返回徐州。劉備在信中說的很是客氣,但是卻一點也不客氣的把陶謙的五千精兵,一聲不吭的給私吞了。至于返回徐州的具體日期,劉備在信中則是根本就沒有提及!

劉備走后,審配自忖留下來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了,不如早些返回冀州,于是,審配也招呼顏良文丑二人。整頓人馬,踏上了返鄉之路。審配不知道的是,曹操早已暗中派出曹仁和臧霸,封死了審配三人的所有退路,當初在出兵之前,曹操就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一旦徐州出現什么動亂,曹仁和臧霸就會立刻攻打徐州;若是徐州沒有異樣,他們二人的任務,則是自動改為攔截審配三人。爭取把袁紹派出來的這支人馬,神不知鬼不覺的給干掉。

曹操之所以敢和袁紹掰手腕,是因為現在的袁紹,因為敖烈的到來,已經沒有了歷史上那么強大的實力,僅僅占據著冀州和半個青州的袁紹,在實力上和占據兗、豫以及青州另外半部的曹操相差無幾,即便稍微強大一些,也是有限的很。

單憑曹操自己的力量。很難打倒袁紹,但是袁紹也同樣沒有把握可以擊敗曹操。這是一場勢均力敵的較量,雙方各占一半的勝算,誰也沒有絕對的優勢。誰也奈何不了誰。

等到其他幾路人馬先后離開壽春之后,敖烈寫了一道奏折,向劉協保舉孫策出任揚州牧一職。之后派血殺軍精銳日夜兼程的把奏折送往洛陽,呈獻給劉協。敖烈把揚州讓給孫策。大體的原因和曹操相同,他也不想陷入首鼠兩端的困境,在原班人馬和揚州士族之間。來回尋找平衡。

除此之外,敖烈還有著自己的考慮。他的政治、經濟和軍事中心,都在燕京,地盤和揚州一南一北,中間相隔千里,這就勢必會在造成物資流轉和政令下達的過程中,出現偏差或者根本就傳達不到的現象,如果是平時,這倒不算什么大事,但是如果發生大戰,這就是足以致命的缺陷了,敖烈可不想因為一個揚州,動搖了自己在幽、并的根本。再者,保舉孫策出任揚州牧,對敖烈而言,絕對是利大于弊的事情。孫策是敖烈的弟子,又是敖烈的大舅哥,兩人之間有著深厚的感情,這種感情,在十年、數十年甚至一輩子的時間內,都很難會發生變質,把揚州交給孫策,就等于是在江東為自己樹立了一個堅實的盟友,遠比讓其他人得到揚州,要好的多了。

對于敖烈的保舉,孫策感到喜出望外。如果敖烈堅持把揚州握在自己手里,孫策也說不出什么來,可是敖烈卻大度的把揚州讓給了自己,這就讓江東自孫策以下的將士,無不歡欣雀躍了。眾所周知,當今天子劉協視敖烈為兄,對其無不言聽計從,敖烈保舉的人選,基本上就已經可以確定了。可以說,敖烈的手里,有著一票否決權和支持權,他的意見,對劉協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當江東將士們,在孫策的帶領下,拿著酒肉來到敖烈的大營,對敖烈表示感謝的時候,敖烈也顯得極為開心,在開心之余,敖烈還當著江東眾將的面,對孫策提出了三點要求。第一,他要求孫策,治軍、治政,皆要以境內百姓為出發點,不得損害百姓的利益;第二,他要求孫策嚴于律己,寬于待人,逐漸改正嗜殺和暴躁的性格;第三,他要求孫策處理好江東境內異族和漢人的關系,對待山越等異族,應以漢化教育和融合為主,不得把境內異族斬盡殺絕。

敖烈提出的這三點要求,全部都是對孫策統治江東有利的要求,其中不摻雜任何的私利在內。讓江東的眾將對敖烈更是感到由衷的敬佩,孫策本人,也當即就答應了敖烈的這三點要求,并拍著胸脯保證一定做到。其實這三點,也是敖烈一直以來奉行的核心政策,敖烈知道,他和孫策之間,早晚會出現相互融合的情況,大漢不可能維持分裂的局面永遠不會統一,現在對孫策提出的這三點要求,將會為以后的南北大融合,起到一定的奠基作用。

在這次酒宴上,敖烈還第一次見到了年僅十五歲的孫權。孫權和歷史上記載的形象基本一致:紫發碧睛,而且帶著天生的靈動和雍容之氣。別看孫權年歲小,但是孫策已經讓他當過一年多的縣令了,在任期,他把縣內的大小事務打理的井井有條,絲毫看不出是一個十五歲少年的手筆。因此,孫策越級提拔了孫權,專門讓孫權處理和江東士族的關系,現在的孫權,是孫策麾下僅此于張昭、張纮兄弟和諸葛瑾的第四號重臣了,果然不愧曹操那句流傳后世的名言:“生子當如孫仲謀!”

當敖烈說出對孫策的三個要求之后,孫權深以為然,并暗暗記在了心中。此后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孫策、孫權兄弟,都把敖烈的這三個要求當做治理州郡的根本宗旨,堅定不移的執行了下去。(。。)


上一章  |  三國之北漢燕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