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北漢燕王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與君侯為敵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北漢燕王 >>三國之北漢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與君侯為敵

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與君侯為敵


更新時間:2014年05月16日  作者:大琨翼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大琨翼 | 三國之北漢燕王 
››


目錄:

網站:

等孫策坐好了之后,敖烈把適才和麾下眾人商議的結果告訴了孫策和周瑜,兩人聽到敖烈不但肯拿出一萬軍士借給孫策,讓孫策報仇,還讓水軍都督甘寧率領五千名震天下的精銳水軍麒麟軍隨行,兩人的感激之情頓時溢于言表。

在這個亂世之中,各路諸侯擁兵自重,對手下的人馬看的極重,誰也不肯無緣無故的拿出一萬軍士轉手白白送給他人,就連傻子都知道,手里的兵權越大,話語權也就越大。可是敖烈的決定,卻一反諸侯們的一貫作風,拿出一萬軍士來連眼眉都不皺一下,還大方的讓甘寧率領五千麒麟軍一同前往,這就不單單是可以用大方來解釋的事情了,說明敖烈確實是一個重情重義的諸侯,是一個與眾不同的諸侯。

孫策猛然站起身來,臉上已是熱淚縱橫,他大步走到大廳中間,一把扯掉自己的外衣,露出里面白色的孝服,然后向著大廳中的眾人團團行了一禮,之后跪倒在敖烈面前,激昂的說道:“今日是父親的七七,身為人子,孫策無顏侍奉在靈堂之中,蓋因不能為父報仇耳。故此不遠千里來燕京借兵,師父以及各位的厚恩,孫策無以為報,權當答謝各位對先父的吊唁了。”說著,對著敖烈重重的磕了三個響頭。

敖烈沒有阻止孫策,坐在原位接受了孫策的叩拜。敖烈知道,從這一刻起,孫策心中的悲傷已經化為了力量,為報父仇勇往直前的力量。所以,敖烈不能,也沒有資格阻止孫策的叩拜。

沉思了片刻,敖烈忽然轉頭對馬超說道:“去府庫之中,將那把寒月刃取來。”馬超答應了一聲,起身快步離去。

敖烈站起身來。走到孫策面前,伸手扶起了孫策,有些語重心長的說道:“伯符,你我既是師徒,也是親家,從尚香那里論起,某還要叫你一聲兄長。此番回到江東之后,切記不可一味好勇斗狠,仇恨往往會讓人迷失了雙眼,會讓人喪失應有的理智。以后在做出決定之前。要多聽取部下的意見,有什么猶豫不決的事情,多和公瑾商量,實在拿不定主意,可以派人給某捎信,某會盡心幫你參謀。記住,剛則易折,凡是都要寬容一些。”

敖烈說這番話,是有著深層意思的。現在孫堅已經像歷史上一樣。死于袁術和劉表的暗算之下,也就是說,很多事情,是不會因為敖烈的到來而發生改變的。敖烈不希望有朝一日。看到孫策也像歷史上那樣,因為太過剛強的原因,死于宵小之手。無論于公于私,敖烈都不希望看到那一天的發生。

孫策對敖烈的話。一直都是言聽計從的,當即鄭重表示:“師父放心,弟子記下了。”

片刻之后。馬超捧著寒月刃走回了大廳之中。這把短匕,是當初敖烈在光武秘寶中取出來的數十把神器之一。當初的數十把神器,敖烈已經把它們大部分都分配給了麾下的大將,現在只剩下十幾件還保存在府庫之中,這把寒月刃,就是其中之一。因為一直沒有適合使用它的人,敖烈也就沒把它分配出去。

相傳,寒月刃是戰國時期的鑄劍大師徐夫人所鑄。徐夫人,是個人名,只是名字叫夫人而已,其實和女子沒有半點干系,是個地地道道的男人。當初,徐夫人在機緣巧合之下,走進了一片樹林,進入樹林深處,他驚訝的發現,十丈內的樹木皆被砍碎,如同遭受了凌遲酷刑一般。在這十丈中央,有一塊天降隕石,散發著懾人心魄的奇寒。后來徐夫人頂著奇寒取出了這塊隕石,用了十天十夜的時間,造出了一把形似新月、寒氣逼人的匕首,并命名其為寒月。后來趙國的君主想要花重金購買這把短匕,卻被徐夫人一口回絕。心懷怨恨的趙王派出一批刺客去刺殺徐夫人,想要殺人奪寶。徐夫人手執寒月刃,一戰斬殺了一百二十名刺客,這些死于寒月刃下的刺客們,無一例外的都是血液凍結,筋骨盡斷。

關于寒月刃的傳說,還不止于此,相傳當初在戰國末期,秦國在始皇帝的治理下,日益強盛,成為諸侯中做強大的存在。于是,燕國太子丹就花重金買來了寒月刃,將其交給出名的刺客荊軻,試圖讓荊軻用寒月刃殺死秦始皇。最后,雖然荊軻失敗了,但是寒月刃的為名卻再次得到了驗證。更后來,秦朝滅亡,大漢開國皇帝劉邦進入關中,這把寒月刃就落到了劉邦的手里,劉邦死后,這把寒月刃也就不知所蹤了。

伸手從馬超手里拿過寒月刃,敖烈頓時感到手臂一陣發寒,忍不住大聲贊道:“寒月刃當真名不虛傳!真是一把好刀!”隨即,敖烈把寒月刃向孫策面前一遞,接著說道:“這把寒月刃是你的了。記住,只要外出,就必須把寒月刃帶在身邊!”在歷史上,孫策再一次出獵時,被三名許貢家客圍攻,因為當時孫策手里只有一把長弓,一身的本事根本就發揮不出來,因此身受重傷,最后死于這三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之手。敖烈現在把寒月刃送給孫策,并叮囑他外出時一定要帶在身邊,就是想讓孫策多一件自保的利器。

戰國時期距離漢末的時間,并不算太遠,寒月刃的各種傳說自然不會那么快就消弭于無形。孫策自然也聽說過寒月刃的威名,現在見到敖烈竟然把這樣的神兵利器送給自己,孫策心中感動的無以復加,當即保證:“師父放心,今后外出之時,弟子一定將寒月刃帶在身邊!”

敖烈欣慰的點了點頭,隨即輕輕嘆息了一聲,拍著孫策的肩膀說道:“好了,天下無不散的筵席。何況你還有重擔在身,稍后點起了人馬,就即刻返回江東去吧。仲謀年紀尚小,恐怕還不能主持大局。”仲謀,就是孫策的二弟孫權,字仲謀,也就是歷史上東吳帝國名義上的第一任帝王。孫權自由便聰穎過人,善于處理各種矛盾糾紛,這也是他后來能讓東吳帝國穩如磐石的重要原因。但是現在,孫策才剛滿二十歲,孫權還不到十四歲,明顯還不能擔當起掌控全局的大任。

孫策收好了寒月刃,然后鄭重的再向著敖烈行了一禮,深深地看了敖烈一眼之后,這才大步向大廳之外走去。敖烈的恩情,孫策都已經記在了心里,卻沒有說出來。有些事,銘記在心中,比用嘴光亮的說出來,要有效的多。

見到孫策轉身準備離開,周瑜立刻脈動腳步,跟在了孫策的身后。等他走到大廳門口的時候,卻忽然停止住了腳步,然后回過身來看向敖烈,雙手緩緩抬起,聚攏在一起,向著敖烈深深地行了一禮,禮畢,周瑜朗聲說道:“君侯,某和伯符雖非親生兄弟,卻勝似親生兄弟。君侯今日大恩,周瑜銘記在心。大恩不言謝,請君侯記住周瑜一句話,周瑜終聲不與君侯為敵!”

如果周瑜這番話在別的諸侯面前說出來,說不定會惹來一陣哄堂大笑。周瑜算什么?現在只不過是喪家之犬孫策手下的一個副手罷了,憑什么說出和敖烈為敵的話來?但是在敖烈這里,沒有人取笑周瑜,大廳中自敖烈以下,沒有一個是平庸之輩,周瑜自身散發出來的氣勢,已經讓眾人感覺到,此人日后必定成就非凡,單憑這份氣勢,周瑜就有著足夠的理由說出這樣看似狂妄之語!

對于周瑜,沒有人能比敖烈還要熟悉了,即便是孫策,恐怕也沒有敖烈的了解深入。周瑜其人,在歷史上可是一代名將,是他以五萬之眾,在赤壁一戰擊敗擁兵八十三萬,意圖南侵的曹操,周瑜也因此一戰成名,成為江東的首位大都督,為后來的東吳帝國奠定了最牢固的基礎。

淡然一笑,敖烈向著周瑜拱手做了一個回禮,口中說道:“能的公瑾的承諾,某深感榮幸。”

周瑜在敖烈的神態和語氣中,聽出了敖烈的真誠,知道敖烈并不是普通的客套之語,而是發自內心的欣喜。這讓周瑜更加欽佩敖烈的氣度和胸襟,以敖烈今時今日的身份地位,絲毫不以周瑜的身份卑微,和周瑜平輩論交,這本身就是一種灑脫。向著敖烈微一點頭,然后周瑜就轉身追孫策去了。

燕京城內的大營中,敖烈下令召集起來的一萬軍士已經整備妥當了,排著整齊的隊形,等待著孫策和周瑜的視察。敖烈沒有濫竽充數,這一萬軍士雖然都是一年前才征召進隊伍中的新兵,但是經過這一年的艱苦訓練,軍事素質卻一點也不差,而且裝備精良,每個人都配發了一副鐵甲和一把白蠟桿的鐵槍。最為難得的是,敖烈心細如發,知道孫策現在處境艱難,糧餉必定緊缺的很,所以給這一萬軍士每個人都配發了一個月的糧餉,此刻,在這些軍士身上,都斜背著一個布袋,里面裝的,就是他們的口糧。

看到這一萬軍士之后,孫策心中又是一陣感動,回頭對周瑜說道:“某的師父,如何?”周瑜微笑著豎起了大拇指,贊道:“當代奇男子,蓋世真英雄!”

孫策贊同的點了點頭,然后又把目光轉回了眼前的一萬軍士身上,拔出腰間的佩劍高喊:“目標遼東,出發!”(。。)

大琨翼:


上一章  |  三國之北漢燕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