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北漢燕王第二百零三章 北地槍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北漢燕王 >>三國之北漢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零三章 北地槍王

第二百零三章 北地槍王


更新時間:2014年05月09日  作者:大琨翼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大琨翼 | 三國之北漢燕王 
/琨大少/

東川王眼看自己的部將一個接一個的下馬與漢軍陣中的親人相認,身后的士兵一批又一批的跪倒在地,對著漢軍陣營泣不成聲,一種不祥的預感瞬間爬上了東川王的心頭。

現在,東川王已經明白過來了,敖烈陣中的民眾必定是南部七城的居民無疑,他也同樣明白了,敖烈不殺這些居民,而是把他們帶到戰場上來,乃是極為高明的攻心之計。

出于對權力的貪欲,促使東川王向著身后的將士們聲嘶力竭的喊道:“起來!你們都給本王起來!你們的親人是被敖烈脅迫的,你們只能拿起武器,殺光漢軍,才能真正救出你們的親人。”事到如今,東川王依然鼓動著部下,想要和敖烈決一死戰。

“不是這樣的啊,兒子啊,冠軍侯對我們極好,還傳授給我們大漢的先進耕具和耕種之法,我們都是自愿來的,被沒有人脅迫我們啊。”最先被認出來的老者,在聽到東川王的惑眾之言后,向著自己的兒子喊道。

隨著老者的哭喊,其他人也都紛紛訴說著敖烈的種種好處,勸慰著在東川王身后的親人,放下武器,不要再為東川王效力。

大部分高句麗將士,在親人的勸慰之下,紛紛丟掉武器,摘下頭盔,放棄了抵抗。但還有一小部分將士依然堅定地擁護著東川王,畢竟,能做到一國之主的人,即便再怎么無道,還是會有人出于攫取權力的目的而擁護他的。

一名高句麗將領拔劍在手,揚聲怒喝道:“大王平日對你等不薄,你等竟敢臨陣退縮?再有亂言動搖軍心者,殺無赦!”

漢軍陣中,忽然飛奔出一匹白馬,馬上大將舞動長槍,僅僅用了十幾個呼吸就來到了高句麗人陣前。手起槍落,一槍把剛才發出呼喊的高句麗將領刺殺于馬下。在敖烈麾下,騎白馬,舞長槍的大將,除了趙云、太史慈之外,還有一人,就是北地槍王張繡,敖烈的師弟之一。

張繡自從投效到敖烈麾下以來,前后一共有六七年的時間了,前期屢建奇功。闖出北地槍王的稱號,但最近兩三年卻沉寂了下來,名聲不顯與世。究其原因,一者是張繡的天賦比敖烈、趙云要差一些,槍法上的磨練,一直未能趨于大成,直到近日在燕京學府中修習了鬼谷十三篇中的武學之后,才通過觸類旁通,把槍法練到大成;二者。敖烈麾下猛將如云,如果不是特殊情況,敖烈也不舍得把槍法沒有大成的張繡派到前線去,萬一出點什么閃失。敖烈可不好對師叔童淵解釋,所以張繡近幾年來一直都是坐鎮后方。

但千萬不要以為張繡是碌碌無為之輩,在歷史上,張繡曾盤踞宛城。三次打敗前來進犯的曹操,斬殺了曹操的長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還使用計謀提前偷走了當時在曹操麾下效力的典韋的武器。并把武力超群的典韋圍困而死。當然,現在典韋已經投到了敖烈麾下,這一幕是不可能發生的了,但由此可以推斷出張繡并非銀樣蠟槍頭,而是有真材實料的。更何況現在的張繡,經過王敖、童淵的悉心栽培,又受到了敖烈各方面的影響,再加上修習了鬼谷十三篇,無論是槍法還是計略,都比歷史上原本的張繡高出了一大截。

剛才張繡在旁邊冷眼旁觀,冷靜的分析出,東川王的部將們,在諸葛亮制造的神跡和南部七城的居民感召下,早已失去了抵抗之心,只要解決了少數的頑固分子,東川王的勢力就算徹底消散了,再也不會有人擁護東川王的統治。

于是,北地槍王躍馬而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到東川王身邊,一槍刺死了帶頭擁護東川王的那名武將。一招得手之后,張繡手中天羽鳳凰槍急速轉動,槍尖兜轉出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圓弧,向著東川王的面門斬落!

敖烈眼見東川王就要命喪當場,心念急轉之下,連忙大聲呼喊:“佑維,不要殺他!”敖烈清楚,東川王不能死,至少不能死在漢人手中。否則就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對鄧芝定下的攻心之計起到負作用。東川王罪惡累累,理應把他交給眾多的高句麗百姓,讓百姓們決定最終對東川王的處罰。

聽到敖烈的呼喊,張繡猛然一抖手腕,讓急速斬落的天羽鳳凰槍發生了一個細微的轉折,槍尖在間不容發之際再次出現轉動,鋒利的槍刃倒旋而過,避開東川王的面門,平鈍無鋒的槍脊狠狠地砸在東川王的面門之上,把他砸的口鼻流血,痛叫著倒墜馬下。

端坐在白馬上的張繡,手中長槍再次一變,向著落馬的東川王迅捷地刺了下去,嚇得東川王發出連聲的呼救之聲。天羽鳳凰槍的槍尖,在距離東川王咽喉不足半分遠的位置上停了下來,從槍尖上傳來的陣陣寒冷的鋒銳,刺激的東川王渾身冒出了一層細密的雞皮疙瘩。自槍法大成之后,這還是張秀第一次在戰場上動手,他清晰的感覺到,自己對運槍的把握變得更加精準了,換做以前,他是不可能做到如此收發自如的,自己能有今天這樣驚人的修為,還要感謝師兄敖烈毫不藏私的把鬼谷十三篇拿出來,和他共同分享,并在研習的過程中,經常把敖烈自身的體悟講出來,讓張繡自行領悟。

帶著感激的神色,回頭向著敖烈微微一笑,然后張繡又轉回頭來,臉上的神色已經變成了死神般的冰冷,對東川王說道:“你,是某的俘虜了。”在這個世界上,弱肉強食的道理是通用的法則,強者可以主宰一切,而弱者,只能引頸受戮。東川王驚悸的看著張繡,他想不明白眼前的這個青年是誰,在敖烈麾下,似乎從來沒有聽說過有這么一號人物。帶著不甘和恐懼交雜的聲調,東川王開口問道:“本王想知道,是誰擒拿的本王。”

張繡面無表情的冷冷吐出了六個字:“北地槍王,張繡。”過人的武力,在配合上冰冷的面部表情,此刻的張繡就像是一位從天而降的殺神,把在場所有高句麗人的心中,烙上了深刻的印記,專屬于張繡的印記。

在張繡奇兵突起,將東川王一舉成擒之后,高句麗將士們再也沒有了一絲一毫的抵抗之心,紛紛跪倒在地,向殺神張繡請降。

張繡能造成這樣輝煌的戰績,是多種因素疊加在一起形成的。先前的天降神跡和高句麗居民的感召,為他鋪平了成功的道路,否則的話,即使張繡在神勇,也不可能在四萬高句麗將士的環伺之中,如此輕而易舉的拿下東川王,只需一輪齊射,恐怕張繡還沒接近東川王,就被射成刺猬了。可是,世上沒有如果,因此也造就了張繡這一彪炳的戰績。

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許多,敖烈把死忠于東川王的部分將領全部擒拿,只等高句麗民眾散去之后,立刻開刀問斬。至于其他的將士,敖烈則是以國士之禮對待,保留了他們的官職和財產,對他們淳淳教導了一番,讓他們以后盡心盡力為大漢做事之后,就放他們去和家人團聚了。

第二天,東川王被五花大綁押上了丸都城內的廣場,諸葛亮拿出告示,宣讀了東川王的十大惡行之后,由高句麗本地將士,將東川王斬殺當場。諸葛亮宣讀的十大罪狀,是他聽取了眾多的高句麗本地居民的傾訴之后,連夜整理出來的,其中每一條都是死罪。

隨著東川王人頭落地,其對高句麗殘暴的統治宣告終結。高句麗人,將要迎來另一個全新的時代。大量高句麗子民竟然涌上街頭,奔走相告,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由此可見,在東川王的統治下,他們心中的委屈和憤怒,已經壓抑了很久很久了,哪怕沒有敖烈的攻伐,用不了多久,高句麗也會爆發一場聲勢浩大的民變,把東川王趕下王座。

人心都是肉長的,敖烈厚待高句麗子民,把他們當做自己的子民一樣平等對待,不把他們當做奴隸,并把大漢先進的耕種之法交給他們,還把他們從東川王的殘暴統治下解救出來,讓廣大的高句麗民眾對敖烈心生感激。于是,當敖烈大軍在丸都休整了兩天,決定繼續揮軍北上,前去平定扶余的時候,許多高句麗將士自告奮勇,愿意隨同敖烈一起出征。還有很多百姓,紛紛拿出家中不多的食物錢糧,擁擠在丸都城的廣場上,用自己最大的力量,支持著敖烈的北伐。

這一狀況,是敖烈和諸葛亮等人萬萬沒有想到的。他們根本就想不到,一善之念,竟然會得到高句麗子民如此強烈的擁護和愛戴。高句麗人民的反應,也解除了敖烈和諸葛亮心中的一大隱患。他倆這幾天一直在商量,要不要在高句麗留下漢軍駐守,不留,怕高句麗人日后復反;留,又怕引起當地居民的不滿,而且敖烈只帶來了一萬五千人,留的多與少,都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反而會影響對扶余的戰斗。

現在,這個問題迎刃而解了,當民心所向之時,根本就不需要任何武力上的約束。敖烈決定,只留下兩個主持大局之人,穩定高句麗的局勢,其余漢軍將士,除了兩人應有的親衛之外,一個不留。

熱門小說推薦


上一章  |  三國之北漢燕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