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北漢燕王第二百零二章 公道自在人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北漢燕王 >>三國之北漢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零二章 公道自在人心

第二百零二章 公道自在人心


更新時間:2014年05月09日  作者:大琨翼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大琨翼 | 三國之北漢燕王 

兩日后,東川王在侍衛的幫助下,穿著華麗的鎧甲,騎上高頭大馬,出現在了丸都城外的軍陣之中。在他身后,是數十名部下將領和四萬大軍。原本,東川王是想依靠丸都城的堅固來抵抗敖烈大軍的,可是在最后一刻,他又改變了主意,決定和敖烈所部漢軍在城外驚醒野戰。

促使東川王這樣做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因為敖烈每占據一座城池,都會留下一百名軍士傳授城中普通勞動人民勞作技巧,一百人雖然不多,但是數日下來,敖烈已經占據了十六座城池,因此,他的部隊中,非戰斗減員就達到了將近兩千人,現在跟隨在敖烈身邊的,只有一萬三千多人了,這就讓東川王大大松了一口氣,他認為,以自己集結起來的四萬大軍,破掉甚至是消滅敖烈的一萬多人,是沒有任何難度的,能在正面戰場擊敗敖烈的漢軍,一定會讓自己的聲望更上一層樓,說不定先前投靠到敖烈那邊的高句麗人,會因此回歸到他東川王的麾下呢。

第二個原因,就純粹是東川王的私心作祟了。他經過反復思考,認為自己可以正面擊敗敖烈,于是,就不舍得把丸都城拿出來做屏障了。為了建設丸都城,東川王可是費了不少的心血呢,丸都城被東川王建成了自己的安樂窩,不到萬不得已,他是絕不會讓自己的安樂窩在戰火中受到任何損傷的。既然可以正面擊敗對手,又何苦還把丸都城哪來做屏障呢?至于正面對決比依城堅守,會多出來多少戰損,那就不在他的思考范圍之內了。只要自己的安樂窩安然無恙,多死一些低下的士兵,那又算的了什么?

排眾而出,東川王來到了戰陣最前列,看向對面兩百步之外的漢軍領袖敖烈。東川王揚聲喊道:“冠軍侯。你無端開啟戰事,入侵我高句麗子民的家園,其心可誅!今日,本王要你有來無回!”

身著耀眼金黃色的游龍嘯天甲,腰間佩戴著赤霄神劍,手握隱現金光的霸王槍,敖烈端坐在雪白的照夜雪龍駒上,策動照夜緩緩上前兩步,高聲說道:“東川王!你暴虐無度,迫害治內子民。今日更是為了一己之私,強行勒令七城的戰士拋棄妻子,究竟是誰其心可誅?!別以為天下人都是傻瓜,你放著堅固的丸都城不守,卻跑出城來野戰,你以為你的自私,可以瞞過天下人嗎?我大漢有句話,不知道你聽說過沒有,公道自在人心!”

隨著敖烈的質問。東川王身后數十名將領中,有半數以上的人都低下了頭,用以遮掩他們充滿怨恨的目光。不錯,正如敖烈所說。東川王身后的這些將領,沒有一個是傻瓜,他們怎么會不明白東川王的心思呢?只是敢怒不敢言而已。

諸葛亮策馬來到敖烈身邊,向著四萬高句麗軍士大聲說道:“各位!吾主乃是天朝上國的冠軍侯。此番前來,實為秉承天子旨意而來。天子,是普天之下所有人的天子。你們依附大漢已近百年,我大漢天子給你們土地,給你們錢糧,讓你們世代繁衍于此,從未曾虧待過你們半分。可是你們的東川王,卻一直歪曲事實,向你們灌輸敵視大漢的思想,教唆爾等視漢人為敵人。沒錯!漢人對于高句麗人來說,確實是外族人,東川王也確實是你們的同族人。可是大家想一想,身為外族人的漢人,拿出土地錢糧讓你們生活下去,可是你們,每個人卻只能分到微薄的糧食、貧瘠的土地,甚至很多人根本就分不到!是誰中飽私囊,霸占了原本屬于你們的土地?是誰貪婪無度,侵吞了你們的錢糧?是他!就是你們自認為是同族人的東川王!”

諸葛亮伸出手,直直的指向東川王,繼續說道:“你們的東川王,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征調南部七座城池的軍馬前來供衛丸都,作為軍人,你們服從命令,是令人敬佩的。可是你們想一想你們的父母、你們的妻子兒女,失去了你們的保護,他們將會陷入何種艱險的處境?!如果冠軍侯不是帶著誠意和友好而來,你們在南部七城中的家人,早已暴死街頭了!冠軍侯秉承上天有好生之德的仁慈,善待你們的家人,你們說,冠軍侯與東川王,究竟是誰其心可誅?”

諸葛亮的一番話,讓東川王身后另一半的將領也紛紛低下了頭。高句麗雖然是個王國,可領土只有遼東一個郡那么大,地域的限制,決定了高句麗的人口數量。在高句麗這快彈丸之地上,稀少的人口,造就了國內稍有名望的家族,都是互通姻親,很多人都和南部七城中的居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諸葛亮的話深深地觸動了他們內心中最柔軟的地方。東川王下令強行把七城軍士全部調來守衛丸都,必然會讓七城的防衛,陷入前所未有的空虛之中,只要數百漢軍,就可以輕易控制住一座城池,如果敖烈真的狠下心來,一聲令下,恐怕七城內所有的居民都要人頭落地了,可是敖烈卻沒有那樣做,和東川王的所作所為比起來,身為漢人的敖烈,倒更像是關心族人的同胞了。

留出一段時間,讓高句麗將領們暗中做了比較之后,諸葛亮又拋出一枚重磅炸彈:“我大漢天朝上國的威嚴不容侵犯,冠軍侯此番率兵前來,乃是上天的旨意。神明護佑著我軍一路行來,天降神跡的事情,想必你們都已經知曉了,膽敢有違背天地旨意的人,必定會受到神明的懲罰,神明將會指引我軍的戰刀,砍下那些冥頑不靈之人的頭顱!何去何從,爾等自行考慮清楚吧。”

自從和敖烈一起研習了鬼谷十三篇之后,諸葛亮的辯論之術,變得更加犀利,連番恩威并施的話語,讓除了東川王之外的每一個高句麗人,心頭都是沉甸甸的憂慮。天降神跡的事情,在場的人都已經聽說了,甚至還有不少人,親眼見到了遼東城外那座氣勢雄渾的冰城。高句麗人素來敬仰神明,早就對敖烈大軍受到天神庇護的事情,心存敬畏了,此刻聽到諸葛亮的話,心中的畏懼變得更強烈了,一小部分士兵,甚至都已經丟掉了手中的武器,俯下身子向著敖烈的方向行禮。

“干什么!你們這是干什么?!”東川王見狀,氣急敗壞的吼道:“愚蠢!那些天降神跡的事情,都是漢人編造出來的,目的就是瓦解我軍的軍心,達到他們侵吞我們土地的目的!再說,你們以為漢人真的是菩薩心腸嗎?說不定南部七城中的族人,都已經被漢人殺光了!善待你們的族人,只不過是漢人放出來煙幕罷了!都給本王拿起武器,拿起來!”

一些丟掉了武器的高句麗人,在東川王的呵斥下,又把丟在地上的武器重新拿了起來,呆滯的目光,顯示著他們此刻內心的矛盾,他們已經是心亂如麻,不知道該去相信誰的話了。

沒有讓這些人的質疑持續多久,敖烈向著身后一揮手,漢軍的戰陣忽然分裂成兩部分,在戰陣的中央,露出一條可容十余人并行的通道出來。數千名高句麗人,相互攙扶著,出現在漢軍戰陣的通道中,向著戰陣的最前列走來。他們,正是南部七城中的居民。為了避免敖烈麾下戰斗力的減損,同時也為了讓這些子民已經踏上戰場的家人,免于橫死刀下的慘劇發生,諸葛亮親自挨家挨戶的游說,耐心的向這些子民講述道理,讓他們隨同漢軍一起來到戰場,號召那些被征調到丸都的家人,放下手中的武器。

諸葛亮這么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眼下,戰事吃緊,幽、并北邊的整條防線,每一寸地方,都面臨著鮮卑人的進犯,隨時可能燃起戰火,留給敖烈平定高句麗、扶余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正如鄧芝所說,攻心為上,伐謀為下,如果能在短時間內平定高句麗,不但對整個戰事起到積極的作用,還可以把高句麗變成穩定的后方,縮短供養前線軍士的補給線。用七城居民感召高句麗軍士,無疑是一個絕佳的辦法。

伸手向正在走來的高句麗人群一指,敖烈朗聲說道:“東川王!你說某將南部七城的子民都殺害了,真是荒謬!睜大你的眼睛好好看看,他們是誰!”

東川王素來高高在上,怎么可能會認得眼前的這些普通百姓?高句麗人和漢人的長相相差無幾,單單從外表上看,很難分辨的出誰是漢人,誰是高句麗人。因此,東川王怒斥道:“敖烈!不要以為你找一些人來冒充本王的子民,本王就會相信你,你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偽君子!小人!”

東川王不認識眼前的人,可不代表所有人都不認識。一名東川王身后的將領忽然翻身下馬,對著漢軍戰陣中的一名老人問安道:“父親大人,你怎么來了?”

隨著這名將領的開口,越來越多的人對著漢軍戰陣中的高句麗人群,或問安,或行禮。一時之間,隔著戰場,兩邊的親人們哭泣著互訴衷腸,哭聲、喊聲、問安聲……不絕于耳。(。。)

ps:不好意思,今天的第二章有點慢了。大琨再說一句,高句麗不是高麗,大家不要混淆了。一些極端的高麗棒子就是憑借這一點,混淆是非,自稱自己是中華的祖宗,并屢次申請遺產專利,把中華的文化遺產,說成是棒子的,大琨真心希望國人能團結起來,保護好我們的文明。


上一章  |  三國之北漢燕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