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玉在傍第二百四十六章 因地制宜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古代>> 諸玉在傍 >>諸玉在傍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四十六章 因地制宜

第二百四十六章 因地制宜


更新時間:2014年06月22日  作者:夏慕言  分類: 古代言情 | 穿越時空 | 夏慕言 | 諸玉在傍 
246,拉牛牛小說

男生:

女生:


上一章:

下一章:

類別:耽美言情作者:夏慕言本章:246

對于緙絲胡家而言,如今能在此兩縣中,又為自家再添了一處產絲之地,不單能多一份進項。無形中,也已是為了以后遷移產業出薊陽,尋到了又一尚好的借口。

畢竟要出薊陽就眼下的境況,怕是并不容易。試問一家如此能給府衙納稅的大商家,又怎能輕易撒手而去,再不屬薊陽府城管轄?即便是個無有靠山的知府在任,也斷斷不能讓此等之事發生。何況這胡家想要移去之處,又自己管轄之下一處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更是難上加難!

有此之想,這胡家又怎能不再三權衡利弊,將前后之事一并算計清楚,才好在無聲無息中,逐一緩步行事,好看的小說:。如今只是暗中分離出一小部分,移出薊陽府城,待來日這兩縣的名聲更顯之際,方能繼續下一步計劃。想來也不是短短數年間,便可一舉完成的,也唯有徐徐圖之才是最穩妥之策。

年節之前卻是得了這等大好消息,雖說最大的受益者并非是,提出此意的酈縣,但因此為縣內再添上一筆,對于三位主輔官員而言已是足矣。

畢竟就如先前知縣大人提醒的一般,若是太過惹眼絕非好事,要知道這薊陽全境中,就不乏有那跟腳深厚的官員。更有一層,便是穩穩將酈縣的基礎夯實了,才是今后三年任內的首要大事,旁的虛名不要也罷。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此刻與牛、張兩位輔官對面而坐的皇甫靖,已是不禁搖頭低嘆一聲:“此一說并非僅限于人而論,也適用于我酈縣眼下的情形。”

“大人所言極是。下官二人定當竭力而為。待來年,那邵楊縣內的桑基魚塘之法一出,必定就能將往日里他處對于我們酈縣的艷羨之色,轉移大半去也是好事一樁。”牛縣丞忙不迭放下手中的茶盅。拱手接應了一句道。

與其比鄰而坐的張主簿更是點頭附和道:“雖說初始之際。未見得此法能有何奇效。若是那胡家大公子口中信誓旦旦之言不假,只怕不出一年光景,這邵楊的桑魚之利,便能將我酈縣的荒山改善之實,隱隱比將下去了!”

“這才是本縣最愿意得見的一幕。想來兩位也定是好奇不已。為何本縣有如此之想?”說著卻是一指府庫的方向。接著直言道:“眼看由初到任時,這縣衙的府庫之內,除了些舊年的木材,便再無旁物可尋了。到如今雖是不敢滿口提那‘充盈’二字。卻也算得是足以將府庫擺上過半之數了。”

聽得知縣大人此言,那旁的兩位皆是不由點頭稱是。張主簿更是笑著接口道:“這也是全賴大人,自初到酈縣后就盡力致力于農耕諸事之功。若非將‘大糧倉’谷口打通,又添了山林安置多余的農戶另謀生計。又哪里來現下這百姓安居樂業的情景。”

牛縣丞忙也頷首附和起來:“能得大人這般一心為民的知縣大人,已是我酈縣百姓之福。再加之,來年又要興起那桑田之事,定然又能將臨水而居的農戶們,更添不少益處。”

“說到此樁確實能添不少進項。每畝產出雖無法與南方那等最為適宜的氣候,相提并論,但就算只可收獲五成之數,也足有七、八擔米的收益了。”

“七、八擔!”對面兩人俱是一驚,原本只知蠶絲價格不菲,卻從未料到,竟然有如此驚人之數。漫說是七、八擔,想來就是能有三、四擔的產出,已能叫農戶們為之所動了。

而這旁的皇甫靖已在最豐產值之上,打了個折扣,可不敢將胡家口中所言的實數,直接報了與人。畢竟此地可不比南方之境,再加之若是估算太高,若是來年氣候不佳,又當如何是好。所以,還是略略剪下一些的好,可不能讓初試新鮮事物的農戶們,失了信心。

待轉回內衙中,卻見妻子此刻正忙著翻書來看,不禁好奇問向玥娘道:“娘子,你這是要尋什么?一進門就瞧見這一整個書案的書稿,擺開陣勢的。”

這旁的玥娘,卻是忙不迭拿起已寫了過半備案來,交于正接了外衣的夫君道:“相公一觀便知。”

細細研讀了兩句后,皇甫靖不覺好笑起來:“怎么這時節才寫新菜譜,可不是有些晚了。年節已是將至,若是逐一來試,只怕就是元宵佳節都未必能嘗上一回的,況且這些魚貨不定就能隨時買到。”

將那備案接回手中,玥娘反倒是一臉笑意的連連搖頭:“哪里是咱們家年節時的新菜譜。這也是因受了那時新山村上的老村長,未雨綢繆一事的啟發,才想著趕在魚塘上未養殖前,事先想妥對策才是。”

“想妥對策?”此一說卻換來,皇甫靖一臉不解的喃喃道。

“相公可還記得,當年那老村長是如何,為山上尚未能售賣的雞只,尋到買家的?”

經妻子提醒,皇甫靖也是忙接口道:“好似尋了專做鹽焗雞的食鋪去問,才得了頭一筆進項,其他書友正在看:。”頓下半刻,已是笑道:“原本娘子也是想先尋家能訂下魚貨的商戶,也好免得到時候有魚無市,攪亂了農戶們之心。”

卻不想,妻子點了點頭后,又接著微微搖頭直言道:“說是也不全是。”指向書案上疊放齊整的一摞信箋,笑了笑道:“說來我們到底不是本地人,即便就是這酈縣的民生瑣事來,也未必能獲悉全面,更何況是這北地全境內諸事。”

“這些便是我托付那祥云樓中,掌柜娘子收集而來的諸多資料。”說著順手又全都,取了來轉交相公手中,才接著言道:“原本在這南方臨河道、海岸之境,想要吃新鮮魚貨就是極為便利之事,而歷來最難獲得魚貨之境,就屬這西、北兩地了。”

“不錯。”那旁的皇甫靖已是點頭應了一句,不免將手中的信箋展開細觀了起來。不多時,已是滿臉驚異地低聲稱奇道:“想來我這個知縣,還真是整日衙門里安坐,到底不曾體察民情,竟然對于本地之事也如此知之甚少!”

卻聽得身旁的娘子,忙是笑著攔道:“誰人有能所知甚豐的,若不是為了來年的兩縣的魚塘產出著想,哪個又能有些閑暇的功夫,特意尋了人來過問這些。”

說著忙又轉回正題道:“往西境送去魚貨卻是不能,一來河道不豐,路途又遠。二來只怕尚未及半道,已是死了大半了。與之相比起來還是北地各處,更利于運送,路上的折損也是有限。加之,即便是不能貨賣尋常人家,也能在各地的酒樓中大方異彩。所以。妾身又給那祥云樓中,預備下這些新菜譜,便是第三個有利之處。”

聽到此處,皇甫靖已是笑著應道:“我明白了,娘子的意思是先在這如今遠近聞名的祥云樓中,將這些新鮮的菜式推廣開來。那往后但凡嘗過之人,也就自然會將在酈縣所品到的新鮮菜肴,口口相傳出去。這般一來,只等那些酒樓上門來尋魚貨出產的所在,便能順利將塘內之物售賣一空!”

見身邊的娘子微笑點頭,皇甫靖更是朗聲笑道:“確實好盤算,這等貨賣之法,還真不是一般厲害。想那祥云樓能得了這幾樣新菜式,更是如虎添翼,而咱們酈縣的魚塘單就酒樓一處,也能賣出不少魚貨去,更別提在集市中的售出了。”

“妾身更是想著祥云樓,在集市中的那新開的分號。畢竟想要傳出酈縣境外,還得仰賴那些過往行商之人,才是最佳途徑。”忙又更添了一句提醒相公。

皇甫靖也是一臉笑意的頷首道:“而且商賈之人原就富有,能得那些人喜愛,無論與酒樓、還是魚塘而言,皆是不可多得的好主顧。如今是蠶絲自有胡家全收,現下又想妥了這魚貨的售賣事宜,便是再無可擔憂之事了。”

等此消息由酈縣衙門,送至邵楊縣衙時,已是時值元宵節后了。當楊、邵兩位對坐說道起來此樁時,俱是驚喜不已!初時只為求得一件可提升縣內賦稅之法,卻哪里想到,結果這酈縣的主官不但是全力幫村。更是還將這后續諸事,也竭盡所能一切完善妥當了。

原本頗為唾棄那前任薊陽知府,將下屬官員的功勞占為己用,而如今卻也算是步其后塵,可眼下已是再無挽回之力了。那楊知縣不覺也是訕笑道:“看來,這農戶上的功勞,咱們邵楊已是占足了那皇甫知縣之功咯!”

“大人倒是不必自謙。說來這酈縣的主官卻在農事之上,頗有能耐已是不爭之實。但若是照實言道,其實也與我邵楊原本的地理之憂,也是不能分開而論的。”

低頭略微思量了片刻后,才緩緩吐出一句笑著言道:“惟有‘因地制宜’一詞,才能說明這位酈縣的主官之能,想必最是確切了。”

“因地制宜。不錯,確實是位不可多得善理農事的官員,說來能這般因地制宜之輩,如今也已是難覓咯!”(未完待續)

如果您喜歡,請把《246》,方便以后閱讀后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并對246章節有什么建議或者評論,請后臺發信息給管理員。


上一章  |  諸玉在傍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