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駙馬第一百四十三章 堅持越打仗越賺錢的原則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唐朝好駙馬 >>唐朝好駙馬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四十三章 堅持越打仗越賺錢的原則

第一百四十三章 堅持越打仗越賺錢的原則


更新時間:2014年03月30日  作者:天青地白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天青地白 | 唐朝好駙馬 
《》

“那當然可以,首先,我們接收突厥大批的牛羊,這是錢;其次就是貴族家里的金銀珠寶戰利品;最為重要的,也是長久以來被你們忽略的就是戰俘。這些人我們不能放回草原,要不然過不了三兩年,又會形成戰斗力,再次對我們產生危害。”長孫沖鄭重說道,現在正是大唐缺人的時候,好多荒地沒有人開發,這可都是大大的浪費啊!

“賢侄此言差矣,這俘虜每天都要消耗不少的糧食啊,養著他們不僅需要很多糧食和錢財,而且還要費人力看管他們,不時更加賠本了,還不如放走他們。”李靖和補充說道,擔心長孫沖頭腦一發熱,堅持留下這些戰俘,那就不好了。

哎,還是觀念沒轉過來啊,長孫沖繼續解釋說道:“這些戰俘都是青壯年,雖然需要花錢和糧食,可是他們有力氣,可以干活啊!”

“大唐現在可沒有地分給他們!”唐儉不同意說道。

“誰說讓他們去種地了,隋朝時期有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勞民傷財,可是我們現在有這么俘虜,就不需要征用大唐百姓服勞役,修橋鋪路,只需要提供食物,不給工錢,這不就賺錢了。”長孫沖得意說道,免費的勞動力,他還嫌少呢!

“可是這些突厥人怎么會甘愿干活呢?”唐儉才不相信這些突厥人這么好說話,白白干活,玩意聚眾鬧事,逃走,那豈不是更加麻煩。

長孫沖搖搖頭,補充說道:“唐大人,您可是經常和突厥打交道,你說突厥平民日子過得怎么樣?”

唐儉想了想。說道:“突厥的平民備受突厥貴族壓榨,大部分是貴族的奴隸,就是上陣打仗的壯年,日子也過得非常清苦。”

“這樣就更簡單了,那就和他們說,只要給安安分分給大唐干十年的活,就能獲得在大唐認可的自由身份,成為大唐子民。干活的時候,大唐包食宿。十年之后,大唐還會分土地給他們。讓他們安家。”長孫沖是見識了突厥平民百姓,過得那個日子,比大唐百姓苦多了。

“可是大唐哪來的土地分給他們啊?他們只會放牧,不會種田,回到草原不是更好”李靖疑問道。何必勞師動眾分土地給他們呢。

長孫沖越說越興奮:“十幾萬的俘虜,可以開好多荒地的。把這些荒地分給他們。這樣就會和大唐百姓融合在一起,日子過好了,互相通婚,慢慢的就變成大唐子民了。如果把他們放到草原上面,就是放虎歸山,早晚又會對付大唐。大家再想想。前隋人口總共四千多萬的人口,可是現在只有一千多萬,只相當于前隋的四分之一,這么點人口哪里能夠耕種得了廣大的土地。大唐現在需要人口。大量的人口。”

李靖和唐儉聽了,思索一會兒,才慢慢說道:“賢侄一番話,令我們兩個老家伙大開眼界啊!這樣看來,這突厥俘虜說什么也不能送回去。隋煬帝征用百姓開通運河,勞民傷財,讓百姓怨聲載道,現在用這些俘虜,百姓可不會說話了吧。好主意,真是個好主意。”

“這樣算下來,這十幾萬的俘虜,一人一年的工錢除去吃穿,就算還有五貫工錢,十三萬的俘虜那就是六十五萬貫,十年就是六百五十萬貫,怎么算都是賺了。那按照這樣算下去,就算再打仗,不僅不會花了國庫的錢,還能賺不少。”唐儉粗略算了一遍,終于明白長孫沖說的那些俘虜才是最值錢了。

“是啊,而且嶺南之地,那里氣溫高,農作物一年兩熟三熟,可就是環境惡劣,讓這些人去開荒,也算是贖罪了。”長孫沖建議說道,“所以此等利國利民之事,還需要李大將軍,唐大人叢中斡旋,說服陛下,不要因為那些文官唧唧歪歪幾句之乎者也,仁義道德就把這么好的勞動力放走了。”

李靖是武官,可唐儉是名副其實的文官,見長孫沖說話,明顯對文官有偏見,干咳兩聲,說道:“貌似你爹長孫無忌也是文官。”

長孫沖被噎了一下,訕訕說道:“我是說有些比較迂腐的文官,堅持以仁義道德感化這些草原民族,可他們卻忘了,這些民族根本不通教化,所以對他們講仁義道德,那根本就是白費,所以等他們歸順了,再教化他們,這才是正確的順序。”

“你的想法很好,只不過是不是有點太逐利,太沒人情味了?”唐儉微微皺眉,他雖然可以接受這樣的舉動,就怕長安的那些迂腐文人接受不了。

“別別別,談錢傷感情,可談感情傷錢啊!要是不這么做,我們怎么平吐蕃,征高麗,打南詔,占倭國!”長孫沖趕緊繼續洗腦,不能讓這些人陷入死胡同,要轉變整個大唐的戰爭策略,堅持越打仗越賺錢的原則。

“賢侄你說平吐蕃,征高麗,打南詔,占倭國?”唐儉結結巴巴,被長孫沖嚇到了,這口氣可真大,連雄才大略的陛下,都不敢有這樣的想法,前隋三征高麗,可是加速隋朝滅亡的原因之一啊。

李靖目光如炬,盯著長孫沖,好像想從長孫沖臉上看出什么似的,好一會兒才問道:“你為什么有這樣的想法?”

李靖是武將,自然希望有打不完的仗,這樣李二就會一如既往地重用他們,而不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因為我是大唐子民,希望為大唐爭取更多的生存空間。”長孫沖沉聲說道,“所以我們不能因為打仗而打仗,這里面有國家大義,更不能因為打仗而讓百姓受苦,而應該讓百姓也享受到我們大唐開疆拓土,征服四方所帶來的福祉,所以我們打仗就不能賠本。”

唐儉擅長處理外交事務,自然知道大唐雖然已經有了盛世的雛形,可周邊國家的威脅仍不小,更加覺得長孫沖之前說的話有意義。

“賢侄這般年紀就有如此見解,藥師兄,我們老嘍!”唐儉點點頭說道,“且說這吐蕃,我也有耳聞,近年來有個比較有為的君主逐漸統一下面各部,國力增強很快,只不過因為地理原因,那些人現在還沒有對大唐造成實質性的威脅,但也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威脅;至于高麗那里,那就更不要說了,隋煬帝三征高麗,并不僅僅是因為隋煬帝好大喜功,而是因為高麗建國初期,僅在渾江、鴨綠江中游占據一小片土地,人口也少得可憐。可是高麗人善于經營,長遠籌劃,能夠立足根據地,穩扎穩打,逐步擴大自己的地盤。對于中原王朝,采取表面順服,暗地積力的策略,如果華夏中原出現內亂,則乘機侵占土地,增強實力。隋朝建立以后,高麗王國已經占領了漢代的遼東、玄菟、樂浪、帶方四郡土地,隔遼河與中國相望,并征服了沃沮、夫余等游牧民族,領土擴大了十倍,人口也大大增加,而且實行‘全民皆兵‘,常備軍應在五十萬人左右。對外,高麗與突厥結盟,分化突厥和中原王朝的關系;對內,不斷派出小股兵力侵擾邊境。突厥慘敗之后,高麗已經成為對打仗最大威脅的國家。”

李靖作為唐朝最為偉大的軍神,自然也明白這里面的局勢關系,接著說道:“南詔六部,好多民族聚集,并不是那么好處理的,不能操之過急;至于倭國,和我們大唐隔海相望,不足為患。”

連長孫沖自己都把倭國放在最后,更別說這些從來沒去過倭國的大將們了,自古以來,都認為浩瀚的大海,就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倭國不足為慮。

可是長孫沖既然來到唐朝,絕不會放棄這個對倭國開刀,就算用他畢生之力,也在所不辭。

長孫沖從戰爭和外交的角度來說服兩位國公,站在他這一邊,一起說服陛下和朝堂的群臣,一定要改變戰爭策略。

本來長孫沖還要說戰爭賠款的,可是想想等頡利被捉了,東突厥已經被滅了,問誰要賠款啊,直接收了突厥人所有的財產,讓其成為大唐的俘虜和奴隸。

不過要給他們一些甜頭,在他們服勞役之后,會恢復他們的自由身,并且給他們土地,經過十年的磨合,融合,這些人就逐漸融入漢人的習俗之中,到時候就沒有所謂的突厥蠻子了。

“李大將軍,唐大人,此中關鍵,末將已經說得很明白,至于能不能說服陛下和朝臣,就靠兩位了。”長孫沖恭敬說道,相信他們都不是迂腐之人,已經想明白了其中的關鍵。

“賢侄說得很有道理,現在看來,的確是那些俘虜最為重要,本將軍一定會上奏陛下,說明其中的關鍵。”李靖應下說道,之前長孫沖為他頂下罔顧圣旨的罪名,現在該他為長孫沖出頭了。

“那就多謝李大將軍,唐大人了,如若沒事,末將先告退了。”長孫沖已經說完,便告辭出來。

該說的,該勸的,他都說了,營帳里面一個是杰出的軍事家,一個是經驗豐富,能屈能伸的外交家,被點明了之后,想必比長孫沖看得更加清楚。(。。)

月末了,求票票!

您的到來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喜歡就多多介紹朋友來吧!


上一章  |  唐朝好駙馬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