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三國第243章 五溪蠻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周氏三國 >>周氏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243章 五溪蠻反

第243章 五溪蠻反


更新時間:2014年04月26日  作者:朝蓋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朝蓋 | 周氏三國 
本站公告

中平七年(190年)三月。

益州南部的南蠻起兵叛漢,蠻王孟獲率領三萬蠻軍出建寧攻掠建伶、勝休等地,兵鋒勢不可擋,數日內連破十余縣,益州、越雋、牂柯三郡告急。

消息傳到成都,益州牧劉焉頓時大驚失色,急召眾文武心腹商議對策。

大將趙韙主動請纓道:“主公,末將愿率本部兵馬,為主公踏平南蠻。”

劉焉剎時精神一震,就要下令,卻聽堂下陡然響起從事龐羲的喊聲,“主公且慢。”

“哦,不知熙平(龐羲表字,杜撰)有何見教?”

劉焉問道。

龐羲忙道:“主公,在下聽說自去歲冬月以來,荊州刺史周堅大軍便調動頻繁,甚至將糧草秘密運往秭歸、巫縣一帶,不可不防啊!”

劉焉大驚失色道:“什么,還有這等事?”

龐羲道:“主公請想,南蠻自向大漢稱臣以來,便不曾叛亂過。孟獲繼位后,雖時常縱兵劫掠周邊諸縣,但不過小打小鬧,此番驟爾反叛,必有其因。羲以為,此必是荊州刺史周堅欲攻打益州,從中挑唆南蠻作亂,主公需早作提防。”

劉焉雖然不是什么雄主,但能踞有今日之基業,自然也不是蠢材,略微一思,便立刻明白過來,龐羲雖然只是推測,但的確有這個可能。

荊州刺史周堅自中平四年統一荊州以來,這兩年一直在休養生息。麾下兵將馬壯,糧草豐足,若欲對外用兵,除了揚州,便是益州。

堂下諸文武也紛紛變色,眉頭緊緊皺了起來。

劉焉當下道:“熙平所言極是,然眼下南蠻叛亂,該當如何處置?”

龐羲道:“主公何不譴死士前往武陵,屠滅幾個五溪蠻小部落,再命人散布謠言。就說荊州刺史周堅有意盡誅五溪之蠻。如此五溪蠻必反。再譴大將南下迎擊南蠻叛軍可即。”

劉焉擊節道:“善,就依熙平之計。”

冀州,鄴城以前十里外的官道上。

“友若兄請留步,嘉就此告辭。”

郭嘉騎了匹馬。向前來送行的荀諶拱手道別。

荀諶連連嘆息道:“奉孝安頓好家小。記得速回鄴城。”

“在下曉得。”

郭嘉答應一聲。別過荀諶,縱馬往南而去。

直到遠離荀諶視線時,嘴角邊綻起一絲淡淡的笑意。

再回鄴城?

還是算了。

郭嘉在鄴城呆了大半年。早在半年前,就存了去意,只是沒有個合適的借口,才一直拖到今日,數日前家中來信,老父染了風寒,不良于行,這才趁機向袁紹請辭歸家。

好不容易才等到機會離開鄴城,又怎么可能再加來。

郭嘉早就看出,袁紹此人雖輕財好義,有英杰之姿,但實剛愎自用,好謀無斷,而且還有些好大喜功,雖可為一時英杰,但終究不是梟雄之性,霸主之姿,難成大器。

這樣的人,就算是姜太公復生,也不可能輔其成就大業。

梟雄之所以是梟雄,就是因為這類人具備了其他人所沒有的一些東西。

沒有梟雄的潛質,就算郭嘉自負有太公之才,也無法輔之成就大業。既然如此,還不如早早抽身離去,何必再在這里浪費時間精力。

憑良心說,袁紹帳下的確是人才濟濟。

田豐、沮授、荀諶、許攸、郭圖、辛評、辛毗、審配、逢紀等無不一不是大才,特別是軍師田豐,才智謀略并不比郭嘉略色多少。

然而可惜的是,田豐縱有經世之才,卻看不輕人的本質。

在郭嘉看來,如果沒有梟雄的潛質,則如那爛泥一樣,是不可能扶上墻的。

所以,最好的選擇還是及早抽身離去,另尋明主輔之,不全自己生平大愿。

郭嘉一路策馬南行,思來想去,方今天下諸侯,也唯有兗州牧曹操、荊州刺史周堅尚有一時喻亮,但這兩人是否有梟雄之姿,還要觀過才知道。

兗州是近路,就先去兗州走一趟吧!

郭嘉心意已定,當即催馬疾行,從官渡過了黃河后,取道前往昌邑。

四月。

周堅正準備起兵伐川,忽然就接到武陵太守周濟的消息,五溪蠻反了。

數日之內,五溪蠻王沙摩柯率領一萬蠻軍出遷陵,十日內連下西陽、充縣數縣,武陵太守周濟情知不妙,連忙以八百里加急向周堅告急。

“什么,五溪蠻反了?”

鎮南將軍府大堂,周堅正在召集眾文武商議伐川之事,聽到五溪蠻造反,立刻噌的就站了起來,臉色難看無比。

眼看伐川在即,五溪蠻卻又跑出來生亂,臉色焉能好看起來。

戲昌略微一想,便道:“主公,半月前細作回報,遷陵有漢人和蠻人發生沖突,有三個蠻人小部落被夷為平地,昌原本并無在意,如今五溪蠻反叛,此事怕是另有內情。若昌所料不差,此必是益州牧劉焉所為,挑動五溪蠻叛亂,以拖延我軍入川。”

周堅怔了半晌,才喟然道:“沒想到劉焉手下也有能人啊!本將軍挑動南蠻造反,不想劉焉就來了個投桃報李,策動五溪蠻叛亂。”

戲昌忙道:“主公,眼下劉焉已調集大軍南下迎擊南蠻大軍,乃是入川最佳時機,我軍當速速平定五溪蠻之亂,在劉焉平定南蠻之亂前起兵入川。”

周堅‘嗯’了聲,道:“五溪蠻不足慮,只譴一將足以討平,誰可為本將軍取來沙摩柯首級,以泄本將軍心頭之恨?”

“末將愿往。”

話音方落,堂下一眾諸將立刻齊刷刷地站了出來請命。

周堅目光在眾閉臉上掃過。看到甘寧時,剎時面露喜色,喝道:“甘寧。”

某寧急出列大聲道:“末將在。”

周堅厲聲道:“本將軍予你兩萬大軍,備齊糧草就就出兵,務必在旬月之內擊破五溪蠻叛軍,踏平五溪蠻部落,可敢領命?”

甘寧也厲聲道:“有何不敢。”

“好。”

周堅賜下箭令,斷喝道:“好,徐庶。”

徐庶忙從謀士班中出列,拱手道:“主公有何吩咐?”

周堅道:“出征五溪蠻事關重大。越快越好。拖延不得,元直可隨軍輔之,務必一戰而竟全功,為本將軍大軍伐川掃平內患。”

“庶。領命。”

徐庶拱手應命。隨即和甘寧出帳而去。

三日后。

待糧草備齊。甘寧當即點起兩萬大軍出襄陽南下夷道。

早在去歲冬月,周堅就已經開始準備伐川之事,一應軍械糧草早就調集齊備。駐扎在襄陽大營的六萬大軍也一直在集結待命。

否則光是調集大軍和糧秣輜重,至少也得十天半個月,才能出兵。

大軍一路疾行,五日內長驅疾行數百里,在壺頭山一帶與五溪蠻叛軍相遇。

甘寧納徐庶之計,將大軍埋設在沅水北岸的密林中,又譴三千步卒前往詐敗誘敵,十戰十敗,成功誘五溪蠻叛軍入伏,三路伏兵盡出,將沙摩柯叛軍殺的大敗。

沅水河畔一戰,沙摩柯萬余叛軍戰死達五千眾,約有兩千人潰逃時掉進沅水,兩千余人被俘,沙摩柯僅率數百親兵倉惶逃走。

甘寧譴兩千騎兵尾隨追擊,自率大軍隨后跟進。

沙摩柯還沒逃到遷陵,就被兩千騎兵追上,走投無路之下,只得向漢軍乞降。

統領兩千騎兵的騎都尉將沙摩柯綁到軍中交由甘寧處置,卻不處被甘寧直接下令斬首。

沙摩柯即死,一萬叛軍皆歿,五溪蠻威脅再不復存在。

甘寧一不做,二不休,率軍連破五溪三十六寨,盡征其族男丁,扁為礦奴,老弱婦孺則分散安置各地墾荒屯田,以霹靂手段鏟平了生活在荊州境內的五溪蠻。

襄陽,鎮南將軍府大堂。

周堅煩躁地在堂下踱來踱去,等甘寧消息等的心焦。

戲昌則坐在側席上,不驚不乍地飲茶,似乎感覺不到周堅心里的急躁。

功曹石韜匆匆走了進來,向周堅拱手一禮,“參見主公。”

周堅揮揮手,頭也不回地道:“廣元免禮。”

石韜直起身子,見周堅依舊在堂下踱步,似乎心情不是很好的想樣,嘴皮動了動,還是再揖道:“主公,今有兩位大才欲薦于主公帳下,還望主公一見。”

“不見。”

周堅依舊在來回踱,頭也不回地喝了一聲。

“這……”

石韜一怔,還待再勸,就見坐在側席的戲昌正向他使眼色,只好將快到嘴邊的話咽回了肚子里,勉強拱手一揖,默然退了出去。

戲昌待石韜退下,這才起身明知故問道:“主公何事煩惱?”

周堅怒道:“伐川大計大阻,志才明知故問,該當何罪?”

戲昌灑然一笑,渾然不懼,道:“正所謂計劃趕不上變化快,伐川之計受阻,主公急也沒用。今石廣元欲薦賢才于主公帳下,主公卻因私廢公,視而不見,實為不智。”

“你……”

周堅勃然大怒,自從入主南陽以來,還從來沒有人敢如此當面沖撞他。

戲昌卻不等周堅將火發出來,直言不諱道:“主公豈不聞因小而失大乎?若因主公心情不佳而拒賢才于門外,主公縱然有過,但昌身為軍師,亦難逃罪責,請主公明鑒。”

周堅指著戲昌,一肚子的無名之火再也發不出來,臉色十分尷尬,半晌才悻悻地揮了揮手道:“罷了,石韜欲薦何人,速速傳來。”

“昌這便去請。”

戲昌這才欣然應命,施施然地走了出去。

周堅苦笑一聲,戲昌這廝還真是不懼君威,也是荊州唯一一個敢火上澆門,頂風而上的臣子,雖然忠心可嘉,赤誠可表,然有時候也很是讓人恨的牙癢癢的。

誰人沒有個心情不佳的時候,自古以來的君王,心情不佳,動輒殺人也是常有。

周堅也是人,自然也有心情煩躁的時候。

這個時候,整個荊州除了戲昌,是絕沒有人敢沖撞他的。

只有戲昌這廝渾然不知君威為何物,經常頂風而上。

好在戲昌的這種犯上也只是在私下勸諫,從來不會在有其他人在場的情況下,讓周堅下不了臺,否是當面頂撞主君,難免會讓君威受損,這就是身為臣子的不智了。

周堅自然也心知肚明,因此雖然有時候恨的牙根癢癢,但卻從來沒放在心上。

有時候想想,戲昌這種小小的冒犯,對周堅而言何嘗又不是一種警醒,讓周堅在自滿時能夠及時懸崖勒馬,不能驕傲過頭,因而小視了天下英雄,懈怠自得。

而這種對人心的洞徹和人性的把握,又不是一般的臣子所能具備的能力。

周堅正因為心知肚明,才從來不會將戲昌小小的不敬放在心上。(。。)58xs


上一章  |  周氏三國目錄  |  下一章